“打冷”这个词的由来,是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在香港卖夜宵、卤味的潮汕人多肩挑扁担、箩筐,沿街叫卖。同乡人见到要买,就用潮汕话招呼一声“担篮啊”(担篮子的,音近粤语发音的“打冷”)。港人不懂什么意思,反正也依葫芦画瓢,这样去叫小贩,后来,就都叫“打冷”了。
在港澳,去潮州餐馆进餐被说成“打冷”。其实,潮州话中的“打冷”的本意是打人。为什么把“打冷(打人)”归意为“去吃潮菜”呢?话得从二十世纪中叶讲起,那时香港时局混乱,帮会争斗厉害,经常有吃“霸王餐(吃饭不给钱)”的客。当时皇后街有许多潮州小食店,潮州人非常团结,如果遇上“霸王客”。各店之间就会很快的联合起来揍这些人。于是习惯中就把“打冷(打人)”与潮菜馆联系起来了。不过,现代繁华的香港,“打冷”失去了“打人”的原意而意义外延为“吃潮菜”了。
潮州打冷是属于潮州菜中的一个大众化分支,泛指一般的潮州大排档所经营的饮食。它走的是平民路线,与各高档酒楼里那做工精细价格高昂的潮州菜有所区别。这个名称应起初源自香港,现慢慢为内地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