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投降后,李鸿章为什么要食言杀俘虏呢?
我觉得太平天国投降后,李鸿章要食言杀俘虏的原因是这些1863年11月中旬,苏州战役全面展开。高永宽等与苏州太平军司令员谭少光等“四王”、“四大天将”不和,与江西赣镇将领程学圻密约。后者承诺保证高晓松及其下属的生命安全,戈登充当了中间人。双方都认为他是最值得信赖的,纳豆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12月4日,高永宽刺杀谭少光,李鸿章成功攻占苏州。他设鸿门宴,杀了八位将军。与此同时,淮军在该市展开了杀戮行动。看来,背信弃义、杀人灭口已经成为大会堂无法抹去的黑色历史。李鸿章为什么杀了八王?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 论有预谋的杀戮和制服将军苏州自首对象戈登认为,杀人自首是“李福泰与澄江的前军事同谋”安排的;梁启超也认为李鸿章杀人自首是事先的阴谋。现代许多学者也持类似观点,如周武认为“这一事件是程学圻、李鸿章预谋的”;王洪云认为“苏州杀人自首是有预谋的行为”。袁淑仪认为,李鸿章与程学圻合谋诱杀落马将领,是为了防止“遣散群众,恢复叛国”,消除“尾巴大而不能倒”的可能;在《国情》、《公规》一文中,雷毅认为八王没有造反的迹象,但李鸿章只担心人多,所以采取了如此残酷的措施。2、 程学圻简介王开云认为李鸿章完全不知道杀戮投降。”程学圻早就把人放在座位上数罪并罚。当他得知自己斩首后,向洪章报案,洪章很震惊。”有学者认为,程学圻与高云观谈判,是因为承诺条件太高,无法兑现,所以主张杀投降而不是绥靖。3、 为永远胜利的军队复仇李鸿章曾向戈登讲述程学圻对付太平军的狡猾手段,表明李鸿章不愿意让戈登参与投降苏州。李鸿章在“常胜军”的一系列问题上与戈登发生了严重冲突。为了消除戈登利用成功诱惑来胁迫自己的借口,李鸿章毅然决定杀了自首。这种观点可以归结为对常胜军的报复理论。4、 论贪婪将军的财产苏州作为太平天国最重要的武器和后勤供应基地,资源丰富。阎修在《高登与李鸿章关于杀戮投降问题的斗争》一文中认为,“李鸿章曾经向太平军八位将领勒索钱财,但这八位将军不愿意把他们拿出来,所以李鸿章决定杀了这些将军,把他们所有的钱都抢了”。《项俊志》记载:“回苏州时,将公向二十万斤出售废器皿。他领先数万人”在合肥中堂,世界是瘦的。为了钱杀人是正常的。
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军中功与过
一、功绩: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2、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18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大清帝国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只留下一个外强中干的躯壳。中国人名被赋予了一个耻辱的名字——东亚病夫。可是即使这样,清政府内部还有一批顽固分子仍不知变通,死守“祖宗之法”。就在这一时刻,一个人站来出来,并与顽固派进行了斗争,用自己的方式来使国家富强。这个人就是李鸿章。就他创立了中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和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这点来看,他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是他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3、维护国家利益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二、过失1、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此举有过河拆桥之嫌,显得李鸿章有些不仁不义。2、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扩展资料一、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二、生平介绍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鸿章
一点也不保留的成语
1.不遗余力:把所有力量毫无保留使出来。形容做事卖力。
2.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3.倾巢而出:比喻出动全部人力进行侵扰。
4.竭尽全力:用尽最大或者全部的力量,形容做出最大努力。
5.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毫无保留。
6.尽心竭力:费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认真。
7.专心致志:用心专一,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借以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
8.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9.和盘托出:连盘子全部拿出来。后比喻毫不隐瞒;全部说出。
10.一扫而光: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