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在古代叫什么
湖南的历史沿革:1、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2、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苍梧,洞庭二郡。3、秦始皇设黔中、长沙两郡;4、西汉初期属于长沙国,汉武帝之后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5、三国时属吴国荆州,置昭陵郡,为荆南五郡;6、西晋时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湘州、江州;7、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8、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而统一中国后,在湖南设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9、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10、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11、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主要在荆湖南路。12、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13、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14、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立湖南省。雍正元年(1723年)设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扩展资料:湖南起源: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境地就已有古人类活动。距今1.2万多年前人类即在此种植稻谷,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开始在此过定居生活。湖南在原始社会时为三苗、百濮与扬越(百越一支)之地,据宁乡县、安乡县、津市、澧县、道县和平江县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证明,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种植稻谷,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就开始过定居生活。民俗文化: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二者融贯,构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湖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湖南的古称是什么?
古代的湖南叫荆州南境,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湖南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地貌按成因可分为:以流水地貌为主,占湖南省总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仅占2.88%,水面积占6.39%。地质湖南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地貌按成因可分为:以流水地貌为主,占湖南省总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仅占2.88%,水面积占6.39%。按组成物质(不含水域)分沉积岩(包括砂质岩、碳酸盐岩、红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为主,占全总总面积的57.75%;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4.99%;岩浆岩类地貌,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为主,占湖南省总面积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态分,山地(含山原)占湖南省总面积51.22%,丘陵占15.40%,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湖南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