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周瑜的主要事迹有如下:1、离开袁术建安三年,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周瑜在做居巢县长认识了鲁肃,认为他非同寻常,就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这一年,周瑜和鲁肃一同从居巢回到吴郡。2、官居要职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3、安邦重臣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孙权统业时,年龄尚小,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张昭和周瑜等人认为孙权能与他们一起成就大业,所以倾心服侍他 。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当时孙权只是将军,宾客礼节都很简单,唯独周瑜用君臣的礼节表达对孙权的支持。4、联刘破曹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双方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5、病卒巴丘建安十五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周瑜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周瑜的主要事迹是:一时瑜亮、饮醇自醉、联刘抗曹、周瑜打黄盖、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黄盖领军前来时,丝毫没有防备措施,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败走华容的局面出现。一时瑜亮: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基于文学艺术需要,周瑜被描写成为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最终被诸葛亮气死。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的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蒋干盗书: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联军陷入僵持状态,操又被周瑜侦查了个彻底,虚实尽露。此时周瑜的同窗好友、曹操的帐下幕宾蒋干主动请缨凭借与周瑜之旧去招降周瑜。操欣然应允。于是干驾一叶扁舟过江来找周瑜。一见面,周瑜就故意指出蒋干是说客,干死活不承认,瑜佯信之,留之于营中,并为蒋干大摆宴席。故意让太史慈佩周瑜剑作监酒,下令席间如谁提起军旅之事,斩之。于是蒋干并不敢提起招降之事。宴毕周瑜佯装大醉,拉起蒋干入帐同宿。夜间蒋干起身,看见周瑜桌上有书信,是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信中言二人要叛曹并杀操。蒋干将书信藏于怀中,第二天一早就逃回曹营向曹操汇报。结果曹操把蔡、张都杀了。周瑜所患者,就是这两个深得水军之妙法的将军,现在除掉了,周瑜也就赢得了很大的主动权。
想知道周瑜是谁呀?
周瑜,字公瑾,所以也可以直接称呼周瑜为周公瑾。周瑜是我国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也是一名名将,并且还是东汉末年吴国的大都督。在《三国演义》里面,大部分剧情都把周瑜描写得心胸狭窄并且妒忌贤才,特别是当周瑜一知晓到诸葛亮超过了自己,便想方设法的去谋害诸葛亮。周瑜的结局是属于病死的,并不是所谓的被诸葛亮给气死的,周瑜可以说是英年早逝,在36岁的时候就死了,不过他的才华也是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的。顾曲周郎“顾曲周郎”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于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化用此典故,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