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

时间:2024-06-04 10:08:52编辑:阿奇

17年山东语文卷文言文

1. 2017山东语文高考古诗文背诵范围 1.《论语》十二则(有六则不定);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1.《论语》十二则(有六则不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媵文公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 2. 山东省高考语文必背90篇古诗词和古文,急求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 山东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必修一 劝学(节选)/荀子 师说/韩愈 赤壁赋/苏轼 必修二 六国论/苏洵 阿房宫赋/杜牧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我们要求的是最后几段,很少考) 五人墓碑记/张溥 (我们要求的是第二(?还是第三,记不太清了,呵呵,反正是有“。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那段)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最后一段) 鸿门宴/司马迁 (名句) 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蜀道难/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蝶恋花/晏殊 雨霖铃/柳永 声声慢/李清照 滕王阁序并诗/王勃(要求的应该是背二三段,但是最后几段也出现过题目,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全背,反正写的挺好的) 必修五 陈情表/李密 项脊轩志/归有光(第一段) 长亭送别/王实甫(三首曲目)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有那个什么“。韩非囚秦,《说难》。”那段,和一些名句) 渔父/《楚辞》(“渔夫和屈原那两段”) 逍遥游(节选)/庄子(第一二段) 兰亭集序/王羲之 还有些篇目没有补出来,因为课本删去了。 我也不知道你们老师会不会要求,但是大纲上好像有。 比如说《氓》,《采薇》,《短歌行》,《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还有一些现代文,但是考得很少,特别是山东,基本没考过。 有啥不懂得再问吧! 4.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怎么写 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是有关于“24小时书店不驱赶任何人”的新材料作文。 这个材料跟2017年1月8日微博上报道的“杭州图书馆的大门一直在向乞丐敞开”如出一辙,也可能就是根据那个引起轰动而走红的事件有关。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可以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作文题的题干及要求都没有任何变化,不会给考生造成干扰,考生心里踏实;今年的命题意图也没有变化,就是让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今年的作文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门槛,给学生松了紧绷的“跑题”那根弦;今年的作文命题,仍然是开放性命题,没有固定的立意,能够给考生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让考生自主立意,想自己所想,说出自己所说;还有就是考生有话可说,能够针对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展开说理。意料之外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一反近三年的常态,直接反映时代大主题,学生可能面对无话可说或者空洞说教的情况;所给的材料是叙述类的,既像一般性的材料作文又像现象类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困惑,当然绝大部分学生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其实,这个作文反映的是时代的文明、人性的光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所在,总的来说是对书店的赞美和歌颂,以及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等,当然他们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情怀更是需要重点阐发的。只要这个基本格调把握住了,对书店赞美这个主旋律把握住了,怎么说都不过分。 5. 首次曝光,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有哪些变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又体现了创新性。具体表现为: (1)取消选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在这两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一道五选二客观题,一道主观题。 (2)增加了对古文化知识的考查; (3)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栏目中,增加了“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内容。 (4)加强了对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考查。 (5)诗歌阅读改为一道五选二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 (1)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三套卷的设题都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其中有数个选项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脱离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袭15年的考点。 (3)古代诗歌阅读将诗歌的写什么与怎么写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点,答案精炼,配分科学、规范。 (4)名句名篇默写。三套卷题型均为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句子,注重考查经典篇目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学类文本阅读。甲卷为外国小说,乙、丙卷均为中国小说。材料长度均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构思技巧。新的变化在于探究题回归。 (6)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套卷均为现代人物传记阅读。 (7)语言文字运用,进一步加强对语言表达准确的考查,如试卷中的第15题与第17题。第15题是虚词填空;第17题选用思维流程图。 (8)写作。2016年作文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缺失,紧扣时代热点,聚焦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表达与交流为提高的考试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画作文出现。 6. 求文言文古诗词试题求赵奢执法br/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寻病终 ⑥后遂无问津者 2。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八)1。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③值得;④从前的,旧的;⑤不久;⑥渡口。 2。 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3。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5。 ①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 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 ②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桃花源记》 陶渊明 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 (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7、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8、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9、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 10、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1、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2、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3、《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答:(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


2014山东卷文言文翻译

1. 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文言文部分翻译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 为童子时,尝系鼠熙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予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 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之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招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俯下,呼曰:“臣不才,愿意思自救。”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于安定门外。 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捕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附文言文翻译 申甫,云南人,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有口才。 做童生的时候,曾经用绳子拴着一只老鼠在路上玩儿。有一位道人经过这里,教申甫做游戏。 于是那位道人让他拾起路边的瓦片石块,在地上按照四个方向摆放完毕,然后将老鼠放入其中,老鼠多次奔散突逃都不能逃出来。不久那道人又引来一只狐狸,那只狐狸想要抓住那只老鼠,但是那只狐狸也终于不能进入阵中,狐狸和老鼠相互对峙了很久。 那道人就靠前附耳对申甫说:“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八阵图’,小子也想学吗?”申甫当时年龄还很小,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就回答说:“我不愿意学这个。”那道人就离开了。 明代天启初年,申甫那是正做和尚研究佛学,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在佛学方面没有什么心得。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那道人临离开他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卷书,就分别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申甫打开看那卷书,发现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言及车战的部分特别详细。 申甫就留在了嵩山中,学习一年多,从此也不再钻研佛学了。 后来把那卷书埋藏在嵩山下,自己出山来到颍州,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老先生的家里。 刘老先生,是原先颍州有名的大侠,门下的食客有几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刘老先生出资让申甫到京城。 申甫多次凭他的法术拜谒诸位公卿大臣,常常不被信任接纳。愍帝即位后,北兵从大安口入侵,迅速逼近京城,京城九门白天都紧闭不开。 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先生、金声先生知道形势紧急,就向朝廷推荐了申甫。愍帝在便殿召见了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问他,申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殿前的台阶下面叩头谢恩,喊道:“我不成器,没有特别的才能,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报效皇恩。” 于是皇帝立刻任命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京营副总兵,然而实在没有兵士派给申甫,只能下命听任他自己召募兵士。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卒逐渐集合起来,都是市井中不懂得执持与使用兵器的贫穷人家的子弟,而申甫所传授的法术,又以用车为主,仓猝不能够训练好。 申甫正等着选定日期部署他的部属,还没来得及参战呢。在这个时候,朝中权贵重臣都不习练兵法,与刘公和金公屡屡意见相左,又忌妒申甫凭一介布衣的身份被破格启用,就商议先让他们对敌,于是他们日夜下达调兵的凭证,催促申甫,让他出战,而这时候正好遇上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兵败被杀。 满桂是原大同总兵官,是著名的老将,因为被调派赶来驰援护驾来到京城,愍帝正倚重他。他打败以后,整个京城都非常震惊恐惧。 申甫不得已,为之痛哭,于是在夜里带领他的部属由城上顺着绳索而下出城,还未走到芦沟桥,他的部属已经差不多逃跑光了。申甫亲自与敌兵肉搏,被数十支飞箭射中,于是被杀掉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权贵大臣争相指责申甫,并且讥讽刘公和金公不能知人善任。等到北兵撤兵回师的时候,竟然没有理会申甫之死的人。 距离申甫死去几天以后,刘公又率领八路。 2. 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2009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翻译 晋文公攻打原邑,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就和大夫们约定十天为期限。到了原邑十天了还没有攻下原邑,就鸣锣收兵,准备撤退军队回去了。原邑的士兵有从城中逃出来的,说:“原邑再攻打三天就被攻克了。”左右群臣劝谏说:“那原邑城内已粮食耗尽兵力衰竭了,君主姑且再等几天。”晋文公说:“我与战士们约定十天,不回去,就是失去我的信用,我不干。”随后收兵离开。原邑城中的人们听说后说:“有这样的国君如此守信,我们可以不归附他吗?”于是就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说后说:“有这样的国君如此守信,我们可以不随从他吗?”于是就投降了晋文公。 孔子听说后记录这件事说:“攻打原邑而得到卫国的,是守信用。” 晋文公问箕郑说:“救济饥荒该怎么办?”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么样守信用?”箕郑说:“在名份、做事情、行为上守信用。在名份上守信用,那么群臣就会各守其职,对善行恶行都不会去逾越,对各种事情就不会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失去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四季;在行为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会劝勉自己努力而远处的人就会来归附。” 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的,你先回去等我。”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这人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还是不吃饭等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找这个人。这个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泣。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从市场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听从父母的教诲的。如今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母亲,这不是能成为教育啊。”随后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楚厉王有了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和民众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酒醉了,就错误地敲打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去阻止民众,说:“我喝酒醉了和身边左右人开玩笑,误打了鼓。”民众这才散去。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而没有民众前来。于是就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 李悝警告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早晚他们就要来袭击你们。”象这样的警告重复了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 另一种说法:李悝与秦国人交战,告诉左边营垒中的将士说:“快冲上去!右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他又骑马跑到右边营垒中对将士说:“左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说:“我们冲上去。”于是都争先恐后冲上去。到第二年,又与秦国人交战。秦国人来袭击,到后几乎消灭了李悝全军。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 3. 翻译汪藻的《郭永传》,(文言文) 郭永学识渊博,广泛地通晓古今世事,有了钱就去买书来读,家中藏书有万余卷之多,能依据事情写文章,都可以把它写下来,并不追求别人知道。 见到古代那些树立名声、节操的人,没有不感到慨然叹息的,合起书本,整日如此,并且特别仰慕颜真卿的为人。喜欢当面指责人的过错,不会在背面说别人的坏话;听到别人有细小的善举,一定赞叹不已,称自己比不上人家。 杜充任大名太守时,名望很高,郭永曾经谋划了数条计策来拜见他,后来有一天问他对计策的看法,杜充说:“还没有读。”郭永数落他说:“人有志向却没有才学,喜好名声却丢掉了实学,骄傲自负而得的虚名,用这来担当大任,很少有不失败的,您足以担当治理的重任吗?”杜充十分惭愧。 靖康元年冬天,金人再次进犯京师,内外阻绝,有人把两宫被掳的消息告诉郭永,郭永伏地号哭。家人带他回家后,他绝食数日,后听说大元帅府的文书到了,才勉强吃了一顿饭,他的忠孝原来都出于他的本性。 4. 崔子忠文言文翻译 【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常见。(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译文】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县学读书时,(家境)很贫穷。他写的文章很奇崛深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很洒脱地放弃科考离开了。住的地方都是柴门土墙,(但是)洒扫得很整洁干净;冬天穿一件粗布袄,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袄,很勤勉劳作,(他的)三个女儿也能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可以保证一日三餐的生计,但他很愉快。他善于作画,(常常)画一些与世隔绝之地的绝美之景,经常借助不俗的匠心来寄托傲世之志;更善于画人物 *** ,没有不逼真的。当时身份尊贵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但)他总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欢饮酒,两三个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离开。很多士人从各地赶来,都仰慕他的为人,(但他)大多推辞不见。有人责怪他,他笑着说:“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视为私结朋党,东汉末年的历史可以借鉴。”后来果然有以搞“复社”建立党派的,可见他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如此过人!他所作的诗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画而已。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5. 山东高考 2014年山东夏季高考考试说明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今日出炉。 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2014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该考试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奖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语文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 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 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第II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填空题要求只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在英语科目上,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八级目标要求,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 结合山东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300个单词(见附录)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另外,为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 在语言运用上,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 在口语方面(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方法另定)。 考试时间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 第I卷为选择题,共105分,第II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提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 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300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其中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 每道题4分,共14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 其中,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道题,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理科综合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 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 考生须从中选1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6分。语文: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 6. 2014山东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有没有什么关于它的书 如果是关于古诗词古文之类的必备篇目的话,那么请不要去找这类的书,我是13级文科考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楼主凡是这类书一般都有含糊不清释义不明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容易出题的地方更是一笔带过,最是误人子弟。 从初中到高中每个老师都是告诉过我别看那些书,凭自己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老师非常愿意给你解答,包括必备篇目老师也会给你划出重点字词句子和篇章。最重要的是高考试卷里面课文原文占的分值很少,而且很容易,真正考验是一篇课外古文给你阅读理解并翻译,这全是靠之前培养出来的阅读能力来得分的。 古文的阅读能力提升,看那些翻译书是没有效果的,还是我说的先自己理解阅读,划出不懂得问老师,提升很快。而且高三的复习不论每科主要都是多做题不懂的问老师,问老师比自己看书提高快得多。 做题的话那个《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挺好。多做题,问老师 才是正道,楼主如果因为害羞什么的不好意思问那可不行,我告诉你的都是非常痛的领悟,时间可以让你明白我说的对不对。 至于我大晚上的打了这么多的字, - -。 是吧……。 7. 跪求2014年山东高考大纲 2014年山东夏季高考考试说明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今日出炉。 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2014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该考试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奖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语文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 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 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第II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填空题要求只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在英语科目上,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八级目标要求,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 结合山东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300个单词(见附录)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另外,为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 在语言运用上,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 在口语方面(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方法另定)。 考试时间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 第I卷为选择题,共105分,第II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提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 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300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其中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 每道题4分,共14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 其中,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道题,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理科综合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 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 考生须从中选1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6分。语文: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


上一篇:开心扔小鸡

下一篇:变形金刚塞伯坦的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