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的特点
丹顶鹤具备嘴长、颈长、腿长的特点。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 丹顶鹤具备嘴长、颈长、腿长的特点。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丹顶鹤的丹顶指的是什么?
丹顶鹤的丹顶指的是它没羽毛的红色头皮。丹顶鹤正是因为头顶那块鲜红色的斑记而得名的。其头上的红色区域,其实是一块硬硬的皮肤,上面没有羽毛,简单说就是谢顶了,头皮下有很多血管,所以呈现朱红色。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扩展资料:丹顶鹤的文化意义:在中国历史上被公认为一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给丹顶鹤赋予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文官的补服,一品文官绣丹顶鹤,把它列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的重要标识,因而人们也称鹤为“一品鸟”。人们也把鹤作为高官的象征。一幅鹤立在潮头岩石上的吉祥纹图,取“潮”与“朝”的谐音,象征像宰相一样“一品当朝”;仙鹤在云中飞翔的纹图,象征“一品高升”;日出时仙鹤飞翔的纹图,象征“指日高升”。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份。但是由于丹顶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顶鹤
蚂蚁庄园丹顶鹤的丹顶指的什么?
指的是:没羽毛的红色头皮。丹顶鹤正是因为头顶那块鲜红色的斑记而得名的。丹顶鹤头上的红色区域,其实是一块硬硬的皮肤,上面没有羽毛,简单说就是谢顶了,头皮下有很多血管,所以呈现红色。丹顶鹤体长约160厘米,翼展240厘米,体重约7000-10500克。全身几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后方耳羽至枕白色,颊、喉和颈黑色。扩展资料丹顶鹤命名起源:丹顶鹤的拉丁文学名Grus japonensis(中文意译“日本鹤”),是德国动物学家斯塔提乌斯·穆勒(Philipp Ludwig Statius Müller)于1776年命名的。穆勒曾在埃尔兰根(Erlangen)教授自然科学。1773-1776年,他翻译出版了林奈的名著《自然系统》,并公布了一些新命名的物种。这次被命名的生物就包括丹顶鹤。穆勒命名丹顶鹤的1776年,在美国为建国元年。这一年在中国则为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在日本则为后桃园天皇安永五年,都值闭关之时。当日,西方人只能从广州认识中国,从长崎认识日本。丹顶鹤自中国东北地区向南迁徙不经过华南地区,却以日本的九州、本州作为过冬之地。因此,西方人只能以日本为窗口,见识到这种动物。将其命名为“日本鹤”。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日本本州岛的丹顶鹤灭绝了。有些动物学家认为,这个品种在日本就此灭绝,因此将它的英文俗名由Japanese Crane,改为Manchurian Crane(满洲鹤),只是这种用法并未被广泛接受。Japanese Crane和Manchurian Crane两个名字一直共同存在,造成了一些混乱,因此,前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奇博(Archbold)提出建议,将丹顶鹤的英文俗名改作Red-crowned Crane(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