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时间:2024-06-09 11:52:59编辑:阿奇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初中化学总复习提纲
上海市第十中学 秦元龙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例子如:空气分离法制氧气,石油分馏,固体NaOH潮解,浓硫酸吸水,浓盐酸挥发,活性炭吸附气体,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例子如:晶体失去结晶水,风化,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晶体,生石灰吸水,NaOH吸收二氧化碳变质,煤的干馏,物质分解,燃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例子如: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硬度,颜色、密度。
化学性质例子如;不稳定性,稳定性,酸性,碱性,中性,脱水性,可燃性,腐蚀性,活泼性,不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毒性。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合反应—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
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
合物的反应。
化合反应(几合一或多变一)(A+B→AB)
分解反应(一分几或一变多)(AB→A+B)常见能分解的物质如:H2O ,H2CO3,Cu(OH)2,Fe(OH)3 ,CaCO3,KClO3,
NH4HCO3,Cu2(OH)2CO3
置换反应(单+化→单+化)(A+BC→AC+B);注意: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或置换酸中的氢,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
复分解反应(化+化→化+化)(AB+CD→AD+CB)
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在酸,碱,盐之间。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生成。
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氧反应(得氧)
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氧化剂)
发生还原反应(失氧)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在反应中是失去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金属氧化物是常见的氧化剂,如Fe2O3,CuO ,还有KClO3 ,KMnO4.
还原剂在反应中是得到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常见的是H2, C,CO,单质金属等。
物质
氧化性 还原性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发生反应
被还原 被氧化

三、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1、元素符号:熟记28种元素符号(H,He,C,N,O,F,Ne,Mg,Al,Si,P,S,Cl,K,Ca,Mn,Fe,Cu,
Zn,Br,Ag,I,Ba,W,Hg.,Na,Ar,Pb)
原子团:铵根NH4.,硝酸根NO3,氢氧根OH,硫酸根SO4.碳酸根CO3
2、化合价和化学式(分子式)
常见的元素化合价:钾K、钠Na、银Ag、氢H,+1价;
钙Ca、镁Mg、钡Ba、锌Zn、铜Cu、汞Hg、铅Pb+2价
铝Al+3、硅Si+4、磷P+5
铁Fe+2、+3;碳C+2、+4
硫S双数 -2、0、+4、+6
氯Cl单数 -1、0、+1、+3、+5、+7
氮N单双全有 -3、0、+1、+2、+3、+4、+5
氟F、溴Br、碘I -1 ; 氧O -2
原子团:铵根NH4.+1,硝酸根NO3 -1,氢氧根OH -1,硫酸根SO4 -2.碳酸根CO3 -2
3、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1.根据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计算式;XnRYn+1=0, 如HnROn+1=0;注意计算化合价时式中的该元素用化合价代入进行计算。如计算KClO3 中氯的化合价(+1)+ Cl + (-2)×3 = 0, Cl = +5。
2.根据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XnRYn+1=M,如HnROn+1=M,
注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式中的该元素用相对原子质量代入,
如计算HnROn+1=M中R的相对原子质量,n+R+16n+16=M, R=M-17n-16。
3.正确书写化学式注意:H2,Cl2,O2,N2,Br2,I2,F2是双原子构成的分子
4.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条件、气体向上或沉淀向下箭头。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化学反应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因此反应前后质量必然相等。
具体例子

四、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原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也不会变成其它原子。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共同构成。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3、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构成) (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中: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1)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和元素性质(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
最外层电子数 〈4 ≥4 8(He为2)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氢或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一般等于它的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一般等于它的最外层电子数减去8。
6、原子与阴、阳离子之间的关系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7、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的是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是元素的化合态。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也是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注意:元素不要写成O2 ,N2 )
9、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分子、原子讲种类、讲个数。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五、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是由一种或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一种或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如: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5H2O ,纯碱Na2CO3,烧碱(苛性钠)NaOH,消石灰(熟石灰)Ca(OH)2,食盐NaCl,蔗糖C12H22O11,干冰CO2,无水酒精C2H5OH,无水硫酸(纯硫酸H2SO4)等一种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属于纯净物。
2、混合物由多种或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多种或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如:石灰石、大理石、水垢、贝壳、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说明除了主要成分外有其它物质的都属于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如澄清石灰水、氨水、氯水、盐酸、碘酒、空气、煤、石油、液化气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3、典型的有机物名称:甲烷、乙烯、乙炔、酒精、葡萄糖、蔗糖、淀粉。
这些物质燃烧或氧化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六、溶液
1、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包括反应生成的沉淀)分散在水(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小液滴分散在水(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溶液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2、潮解:暴露在空气里的某些固体物质(如NaOH)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这种现象叫潮解,是物理变化。
风化:在室温和干燥空气的条件下,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是化学变化。
3、K2O,Na2O,CO2,SO2,CaO,SO3等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组成溶液后,溶质是KOH,NaOH,H2CO3,H2SO3,Ca(OH)2,H2SO4,碘酒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前者是溶质,后者是溶剂。
4、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克数,溶解度计算必须指定温度,饱和状态。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 或 =
5、一般情况下,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除Ca(OH)2],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溶剂不变。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浓度都减小,析出溶质后的溶液成为低温下的饱和溶液。



6、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不变,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压强不变,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少。
(在一定条件下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
7、CuSO4•5H2O CuSO4 + 5H2O↑ 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后要变成白色的无水硫酸铜,试管口出现水珠。
8、结晶水合物:CuSO4•5H2O 胆矾、蓝矾,Na2CO3•10H2O 石碱、碳酸钠晶体,属于纯净物。
9、过滤:
应用于可溶物与不溶物(包括生成的沉淀,置换生成的金属)的分离。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应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固体(如KNO3,NH4NO3),蒸发结晶应用变化幅度小的固体(如NaCl,KCl)的分离。
蒸发:
应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从它的溶液中分离出来。
蒸馏(分馏):应用于液体和液体的分离。
10、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的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溶液里溶质的含量叫质量分数。用C%表示。
C%= ×100%
11、物质溶解度表示该物质的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溶液的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量占比例的多少(浓或稀)。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和浓度(质量分数)才能换算。
C%= ×100%

同温度下同种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浓度都相同,可以用上面这一计算公式。
12、已知溶解度的计算要注意考虑已知量是否超过饱和量,注意溶质质量改变,溶液质量势必改变。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整理

化学的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下面我就为大家来整理一下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整理。 必考知识点: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中考化学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中考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中考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整理。

上一篇:范冰冰短发造型出席活动

下一篇:iphone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