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怎样对待投降的国民党军
诉苦运动和政治委员洗脑制度。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无论是规模还是素质,武器上都不是国民党军的对手,那么为何在短短四年之后就愈战愈强,反败为胜的呢?
1,初期的国民党军都是精锐部队,清一色的美械装备,部队素质很高,这时候解放军很少俘虏国民党军,少量抓到的也是顽固派,而解放军也没有有效的转化俘虏兵的制度,这阶段很少有国民党军被俘后立即投降的。
2,战略对持期间,国民党军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后期改为重点防守大城市,这阶段,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慢慢开始增加,诉苦运动和洗脑运动开始了,一小部分国民党军经过谈出身,被地主欺压,在家乡如何辛苦,对比解放区的分田运动,被转化为解放军,使解放军兵员素质明显提高,炮兵和坦克兵的加入使得解放军有攻坚大城市的力量,其他被俘虏兵进行生产劳动改造。
3,解放军战略大反攻和三大战役阶段,由于敌我双方进行战略大决战,这时候虽然解放军兵员素质和武器装备总体上都超过了国民党军,但是在某些战区仍旧处于劣势地位,所以战场上俘虏的国民党军没下战场就被转化为解放军直接参加战斗,少数灵顽不灵的送后方看押接受审判和劳动改造再教育。
4,渡江战役之后的东南追歼和西南剿匪,对付国民党军已经不再存在心慈手软,战前即劝降,不肯投降的都当做顽固分子,俘虏之后通常是经过劳动再教育的,有屠杀欺压人民的一般都判刑枪毙了。
对付投降的国民党军,解放军也是根据当时不同的战略形态和战场形势来判断的,都是符合当前历史条件作出的最佳判断。
解放军运动战中如何处理战俘问题
解放军向来优待俘虏,但是应该仅限于对那些还有利用价值的战俘(未受伤的和轻伤的). 对于那些重伤的俘虏,解放军只有三种处理办法.
第一,就地枪毙,俗称补枪,在很多描述内战的文章里我都能看到,这其实也算是对那些俘虏的仁慈,免得他们慢慢疼死.但是这都是一些小规模战斗时候对待少数俘虏采取的办法,如果一下子在国民党伤兵医院发现上千重伤员,恐怕没有几个解放军军官敢于违背不杀俘虏的命令把他们集体枪毙吧,虽然抗战时候日军经常这么做.
第二,放着不管,我觉得这可能是最常见的做法,围歼74师之后,满山遍野躺着哀嚎的国军伤员没有得到老百姓的救治,老百姓只挑解放军伤员救. 淮海战役更惨,大家可以看看一篇回忆录 --"大妈眼里内战悲惨场景:国民党俘虏没一个完好" 里面讲述了窑湾战役里国民党黄泊涛兵团63军被歼的过程,里面讲到"国民党俘虏没一个完好的,都是缺胳膊断腿.那些俘虏伤兵走回家,好多走着走着就歪倒在路边死掉了.广东几千里远,那个年头谁能走到啊."这也可以理解,人民憎恨反动派嘛,杀你违反纪律,放着不管总没错吧,况且那时候的医疗条件有限,确实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救治对手,自己都救不过来.
第三,给予医治,这个在电影集结号里可以看到,谷子地醒来后就躺在专门收治国军伤员的医院里,里面甚至有一些缺胳膊少腿的伤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