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古琴的琴面为

时间:2024-06-16 11:21:15编辑:阿奇

古琴的琴面一般为什么木

桐木、杉木。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1]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 [2] ,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3] 舜定琴为五弦 [4] ,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3] [5] ;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4] 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 [2]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7] 《礼记》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4] 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

一般古琴的琴面是什么木

一般古琴的琴面是桐木。琴面板起传音和振动发声作用,故常选质轻而传音良好的桐木。泡桐树,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的树种。生长快、分布广、材质好、用途多,既适合四旁绿化和成片造林,又适于华北、中原广大地区实行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也就是说泡桐生长时间快“三年成林五年成材”。其材料必定松软。松软意味着有寿命。大家也都知道古琴可以传世。几千年前的古琴现如今依然能弹。我们也都知道古筝的面板大多为泡桐。所以古人云“有千年的琴,没有百年的筝”。这句话也证实了泡桐因为松软和生长快的特性所导致了必定不能长久的结果。再说泡桐树的寿命也很短的就三十年。而且很容易烂根。古琴的主要结构:1、面板与底板面板与底板是古琴的核心部分,古人按照“天圆地方”的理念设计古琴面板与底板,其中面板为圆弧面,常用杉木、泡桐木等软质木料;底板为平面,常用梓木等硬质木料。面板与底板结合,腹腔内空。木头表面刷鹿角霜等材料制作的底胎,表面为生漆。2、琴弦古琴原为五弦,后增加两根弦。如今使用的古琴共有七根弦,离徽位最近的为一弦,最远的为七弦。七根琴弦粗细不一,其中一弦最粗,七弦最细。目前,琴弦有丝弦和钢弦两种。琴弦位于岳山一端打蝇头,以与绒扣相连并固定于岳山处。3、徽位徽位是古琴的音位,位于古琴面板外侧,为13个圆点。最右端的徽位为一徽,最左端为十三徽。徽位是古琴学习与演奏中确定泛音与按音位置的重要参照。常见的徽位由螺钿制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泡桐树

一般古琴的琴面是什么木

一般古琴的琴面是用桐木、杉木等松质木料制成。桐木古琴的音色特点是明亮。桐木生长周期快,基本六七年左右就可以成材,也因为其生长迅速,所以木材材质轻软,对声音的穿透效果比较好。杉木的音色特点是细腻,声音不容易发空,树木不到二十年即可成材。杉木材质软硬适中,纹理直,较耐腐,杉木制古琴的价格也会因斫琴师的工艺水准及综合表现而有所不同。古有“面桐底梓”之说,其意以梓木斫底为正统。梓木材质优良,坚韧,富有弹性,易干燥,切面光滑,不翘不裂,耐湿耐腐,具芳香,虫菌不易危害,有千年不朽之称。其材色美丽典雅,纹理致密美观,是建筑、造船和家具的上等用材,曾被誉为“正统之材”。古代著名的古琴1、周代“号钟”,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2、“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上一篇:秋丛绕舍似陶家

下一篇: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