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报

时间:2024-06-18 12:12:56编辑:阿奇

宁夏在清朝时有没有地震

甘肃宁夏区历史上的22次大地震

1-2、143年甘谷西地震南区7.25级和北区7.5级,汉代甘肃宁夏最大地震

3、180年高台氏西地震7.25级
4、734年3月23日天水西南地震7.5级,唐代秦州大地震
5、1125年8月30日兰州地震7.0级

6、1219年8月7日固原地震7.0级
7、1306年9月20日固原开城地震7.0级
8、1352年4月26日定西会宁地震7.0级



间隔109年后出现1561年7.5级大地震
9、1561年7月25日中宁地震7.5级



间隔48年后出现1609-1654年地震高发期(持续45年)
10、1609年7月12日酒泉东南红崖、清水堡地震7.25级

11、1622年10月25日固原南地震7.0级
12、1654年7月21日天水地震8.0级



间隔55年后出现1709-1739年地震高发期(持续30年)
13、1709年10月14日中卫南地震7.5级

14、1718年6月19日通渭地震7.5级
15、1739年1月3日银川-平罗地震8.0级



间隔160年出现1879年8级特大地震
16、1879年7月1日武都南地震8.0级



间隔41年后出现1920年-1954年地震高发期(持续34年)
17、1920年12月16日海原地震8.5级

18、1920年12月25日泾源地震7.0级
19、1927年5月23日古浪地震8.0级

20、1932年12月25日玉门昌马堡地震7.6级
21、1954年2月11日山丹地震7.25级

22、1954年7月31日民勤地震7.0级
清朝历史(1616年—1912年)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历史。所以,清朝期间发生了六、七次大的地震,谢谢。


宁夏清朝时期的最强烈地震

乾隆三年宁夏大地震
来源: 现代生活报





灵武 刘宏安

宁夏自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以来,共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39次,其中里氏8级以上5次。清乾隆三年,平罗县城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震中在北纬38°9′,东径106°5′,地震波及宁夏府城及周边地区。查阅当时宁夏、甘肃、陕西官员禀报朝廷的奏折和宁夏地方志有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宁夏地震史上这最悲惨的一页。

宁夏府城震前的征兆

乾隆三年(公元1739年)初冬,天寒地冻。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傍晚时分,宁夏府城的天边闪现出一条绚丽的彩色光带,就像一条金色的火龙,转瞬即逝。夜幕降临,天色渐渐变暗,黑得如同墨染的一般。天空中不时迸发出闪亮的光,照得地面发白。此刻,大地沉浸在灾难前的宁静中,静得让人发怵。

地震在夜幕下突然降临

晚8时左右,天空中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地上狂风呼啸,大地深处传来“嘎嘎”的声响。整个大地上下抖动起来,接着便是一阵剧烈震颤。摇晃、瓦落、墙倒、屋塌在顷刻间发生。黑暗中,人们的尖叫声、呼救声、呻吟声响成一片,令人毛骨悚然。
宁夏府城在强烈的大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这次大震,在宁夏许多史料中都有详细记载:“徒然地震,如同簸箕上下两簸。瞬息之间,阖城庙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无存。男妇人口奔跑不及,被夺大半……城垣四面塌,仅存基础。”“是夜更初……地忽震,有声在地下如雷,来自西北往东南。地摇荡掀簸,衙署即倒塌。”“所存男妇沿街奔走,号哭不绝。”“昔日繁庶之所,竟成瓦砾之场,惨目伤心,莫此为甚。”

废墟中上演惨不忍睹的悲剧

里氏8级特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猛然爆炸的力量。废墟中,死难者尸体随处可见,衣不蔽体的幸存者痛不欲生,悲啼与呻吟声方圆几十里不绝于耳。
地震引发火灾,整个宁夏城府被大火浓烟笼罩。史料中这样记载:“宁地苦寒,冬夜家设火盆。屋倒火燃,城中如昼。”“不唯扑救无人,抑县周围俱火,无从扑灭。直至五昼夜之后,烟焰方息……一应资财、衣帽、家具、什物,俱已焚毁。”“地多斥裂,宽数心或盈丈,黑水涌溢,其气皆热。”
临近宁夏府城的平罗、新渠、宝丰(新渠、宝丰治所都在今平罗县境内)三县所属各营堡及沿河一带,冰冻的黄河被震开裂口,大水泛涨进城,形成一片汪洋,水深处达二三米。民众和牲畜被冻死、淹死者无数。村庄里的农户房屋,被大水淹没了一大半,残生的男女老幼饥寒交迫,没有住宿之地。新渠二三十里以外,穿过宝丰、石嘴子,东连黄河,西达贺兰山,一二百里范围内,全部成为一片冰海。从广营(今贺兰县洪广营)、平羌堡(今银川市郊平吉堡)房屋也倒塌无数。

清政府采取的赈灾措施

震情发生后,镇守宁夏等处的将军阿鲁、兵部右待郎班第、甘肃巡抚元展成和川陕总督查郎阿等人曾先后到震区视察,频繁地向朝廷奏折,禀报灾情。乾隆皇帝多次下达圣谕,派兵“弹压”,严防百姓“滋事作乱”。震后第三天,宁夏总兵杨大凯集合五百名兵丁,将军阿鲁也结集五百名八旗兵,同时进入宁夏府城。随后,又从中卫、灵州、花马池、广武、玉泉、兴武、横城等地迅速调集兵丁一千二百七十名进城“弹压”。第四天,宁夏总兵因“恐人心不定”,督催官府“传集军民,每人一斗散赈”。至到当年底,六万五百两死难者埋葬费才发放完毕,其中包括满汉官兵死亡者赏恤帑银二万八百余两。此后,又断断续续发放灾民建房帑银共二十九万七千两。据震后42年编纂的《宁夏府志》估计,这场大地震共吞噬了5万多人的生命,

重建家园在余震中持续了两年

在大震过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余震仍未停息。如乾隆五年四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公元1740年5月22日、23日),乾隆六年正月十七日(公元1741年3月2日),银川又曾6度发生地震。这期间,朝廷一边组织抗震,一边以工代赈,勤劳顽强的宁夏军民强忍悲痛,从废墟上重建家园,终于修复、重建起宁夏平原上几乎所有城镇。如新建满城(费帑银十五万六千余两),以及修建宁夏府、平罗县和灵州等城池(分别费帑银三十一万五千两,七万两和六万七千两),又重建平羌堡和镇北堡(各费帑银八千两),以上共计费帑银六十二万八千两。此外,洪广营、花马池、清水营、兴武营、中卫县、广武营、枣园堡、石空堡和镇罗堡等在地震中毁坏的城墙,也都在乾隆四年至六年间重新修建。乾隆六年维修灵州横城堡,又用帑银三千三百两。府城内外,震坏了的万寿宫、道署、府署、学宫、关帝庙、城隍庙、岳武穆庙、东西魁阁、高台寺、清宁观、三清观、药王洞等,也都在震后3至5年内重建一新。
这次大地震震毁了相传初建于十六国大夏赫连勃勃时代(公元418-425年)的海宝塔(通称银川北塔)和创建于西夏年间(1050年)的承天寺塔(通称银川西塔)。海宝塔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承天寺塔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建。

从废墟中走出来的宁夏新满营

在这次大地震中,位于府城东北五里的宁夏旧满营(今银川市红花乡满春村处)被彻底破坏。旧满城周长六里三,城高三丈六尺,壕阔六丈,深二丈。史料记载:“平地裂成大缝,长数十丈不等;宽或数寸,或数尺不等。地中黑水带沙上涌,亦有人陷入而死者。”官府对满城灾情的调查格外仔细,据统计,共压毙一千二百五十六人。
乾隆五年正月十一日,兵部右待郎班第根据实地考察,提出废弃旧满营,另找地址兴建新满营。新满营建于府城西十五里平湖桥东南的丰乐堡。由分巡宁夏道阿炳安主持建设。乾隆五年五月兴工,次年六月竣工,历13个月。新满营即今银川市新城的前身。
新建成的满营呈正方形,各边长均三里七,周长近十五里。城培高二丈四尺,址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垛墙高五尺三寸,都用砖砌。有护城河一道,宽三丈,深一丈,面积大于旧满营,而城壕稍小。新满城四面各有一城门。全城有城楼、马道、瓮城门、门楼、角楼各四座。有铺房八座、炮台二十四座、水沟二十四道。据道光《宁夏满营事宜》记载:新满营中共有房屋七千一百七十六间,其中二千一百七十六间为八十多名军官所用,二千八百名士兵及其家属占五千间。
宁夏满营由府城东北迁移到府城西,由低洼处迁到了高燥。宁夏满营的这次迁移,虽然是被迫的,却是一次十分科学合理的用地选择。宁夏府城和平罗县之间,地下有南北走向的活动断裂带,新满营的这次迁徙,使新满营迁出了重震地带,而当时的决策者并不完全知道这些。
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也许已经使人们忘却了那次大地震带来的恐惧。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入新世纪银川这个全新城市的时候,我们以此文缅怀那些在灾难中无辜丧生的5万先祖。


辛酉的当代已故诗人

辛酉(1981-2011),原名朱礼权,湖北下泉人。诗人、作家,诗歌散见《诗刊》、《天涯》、《中国诗歌》等数十家纯文学刊物,部分作品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最佳诗歌》《中国新诗年鉴》等多种主流选本。并被《中国当代文学50年》(修订版)引用为评论文本。主要作品有诗集《暮晚及其他》(重庆大学出版社),长篇小说《叙事》,随笔集《花言樵语》(待出版)。2004年,加入钝一代诗派,参与《钝》诗刊编辑工作,是钝一代代表诗人之一。辛酉也是杭州野外诗群的参与者之一。2010年8月,筹办辋川书院,并创办《辋川》丛刊,主编《中国80后诗全集》及理论评论集,共收包括台湾在内的178位诗人诗作,所容80后诗人与诗作数量相对同类诗选为最齐全。

上一篇:simimi

下一篇:余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