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20秋《工程力学(二)》在线作业1题目咨询答案?
大工20秋《工程力学(二)》在线作业1
第1题(单选题)平面一般力系向其作用平面内任意一点简化,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平面一般力系向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简化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B、主矢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
C、主矩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
D、主矩为原力系的合力偶矩
参考答案:D
第2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组成力偶的两个力的特性的是( )。
A、大小相等
B、方向相反
C、作用线平行且不共线
D、作用线平行且共线
参考答案:D
第3题(单选题)某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得主矢,主矩均不为零,则其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A、一力偶
B、一合力
C、平衡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B
第4题(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杆件剪切变形的受力特点的是()。
A、作用在杆件上的力大小相等
B、作用在杆件上的力方向相反
C、作用在杆件上的力作用线与轴线垂直且相距很近
D、作用在杆件上的力大小不相等
参考答案:D
第5题(单选题)梁在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处,其内力图( )
A、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光滑连续
B、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有转折
C、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光滑连续
D、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有转折
参考答案:C
工程力学两道题求大神解答
1、平面任意力系,列三个静力平衡方程:∑Fx=0 F.cos45º+NAx=0 (1)∑Fy=0 -F.sin45º+NB+NAy=0 (2)∑MA=0 -M+2L.NB- -3L.F.sin45º=0 (3)2、平面平行力系,每个研究对象只能列两个独立静力平衡方程,选整体: ∑Fy=0 NAy+NB-q.L=0 (1) ∑MA=0 M+M0-q.L(3L/2)+(5L/2)NB=0 (2) 选CB: ∑Fy=0 NB+NC-q.L=0 (3) ∑MB=0 -(3L/2)NC+q.L^2.=0 (4) *自己解联立方程吧。图中所画的支反力(矩)箭头的指向是假设的,若有结果为负,则该支反力(矩)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设方向相反。
如图4所示矩形截面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作用。已知梁截面尺寸h=400mm,b=300mm,荷载集度
您好哦亲亲~[开心]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b×h=300mm×400mm,as=a's=35mm,h0=365mm,保护层厚度c=25mm;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承受扭矩设计值Td=13kN·m,承受剪力设计值Vd=104kN;采用C25混凝土(fcd=11.5MPa,ftd=1.23MPa),钢筋采用R235级钢筋(fsd=fsv=195MPa)。【摘要】如图4所示矩形截面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作用。已知梁截面尺寸h=400mm,b=300mm,荷载集度q=24kN/m,材料的强度设计值f=10MPa、fv=1.0MPa。(1)画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2)校核梁的强度【提问】您好,我是该行业的指导老师,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不要离开,我这边马上回复您~[微笑][微笑][微笑]【回答】您好哦亲亲~[开心]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b×h=300mm×400mm,as=a's=35mm,h0=365mm,保护层厚度c=25mm;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承受扭矩设计值Td=13kN·m,承受剪力设计值Vd=104kN;采用C25混凝土(fcd=11.5MPa,ftd=1.23MPa),钢筋采用R235级钢筋(fsd=fsv=195MPa)。【回答】希望能够帮到您,如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您可继续咨询,非常抱歉,还望多多包涵。[微笑]~[微笑][微笑]【回答】你好,有图吗【提问】【提问】【回答】希望能够帮到您,如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您可继续咨询,非常抱歉,还望多多包涵。[微笑]~[微笑][微笑]【回答】
A<<<<<<(工程力学4衡支梁受力如图题2-4所示。其中a=1m,P=8kN,弯矩M=16kN·
亲亲[开心][开心]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哦[心][大红花][大红花]=2kN/m,支座A为铰支座,支座C为固定支座。求:1.各支座反力的大小和方向;2.梁上任意截面的内力图和弯矩图。![image.png](attachment:image.png)解:1.根据受力分析,梁上任意截面处,图中所示的内力和弯矩分别为:$N_1=0,M_1=-P \cdot a=-8kN\cdot m$$N_2=-P=-8kN,M_2=-P\cdot a+q \cdot \dfrac{a}{2}=-5kN\cdot m$$N_3=-P=-8kN,M_3=-P \cdot a+q\cdot a^2-\dfrac{P}{2}\cdot (a+b)-M=-2kN\cdot m$其中,$N_1, M_1$ 为铰支座 A 的反力,$N_3, M_3$ 为固定支座 C 的反力,$N_2, M_2$ 为梁上任意截面处的内力和弯矩。2.梁上任意截面的内力图和弯矩图如下:![image-2.png](attachment:image-2.png)【摘要】A<<<<<<(工程力学4衡支梁受力如图题2-4所示。其中a=1m,P=8kN,弯矩M=16kN·m,q【提问】亲亲[开心][开心]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哦[心][大红花][大红花]=2kN/m,支座A为铰支座,支座C为固定支座。求:1.各支座反力的大小和方向;2.梁上任意截面的内力图和弯矩图。![image.png](attachment:image.png)解:1.根据受力分析,梁上任意截面处,图中所示的内力和弯矩分别为:$N_1=0,M_1=-P \cdot a=-8kN\cdot m$$N_2=-P=-8kN,M_2=-P\cdot a+q \cdot \dfrac{a}{2}=-5kN\cdot m$$N_3=-P=-8kN,M_3=-P \cdot a+q\cdot a^2-\dfrac{P}{2}\cdot (a+b)-M=-2kN\cdot m$其中,$N_1, M_1$ 为铰支座 A 的反力,$N_3, M_3$ 为固定支座 C 的反力,$N_2, M_2$ 为梁上任意截面处的内力和弯矩。2.梁上任意截面的内力图和弯矩图如下:![image-2.png](attachment:image-2.png)【回答】怎么求A支座的约束反力【提问】要求A支座的约束反力需要进行力平衡和力矩平衡的计算。具体步骤如下:1. 绘制受力图,标出受力方向和作用点;2. 写出在X、Y、M三个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3. 解方程,得到未知量的值。注:假设A支座可以产生水平方向的阻力,而且没有摩擦力的影响。【回答】怎么算呢【提问】以下是求A支座约束反力的一般步骤和公式:绘制受力图,标出所有受力和力的方向。将结构用平面图表示出来,标出所有受力和力的方向根据受力平衡条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得出方程式。根据受力平衡条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得出方程式,如下所示:水平方向: $F_B - F_{A_x} = 0$竖直方向: $F_{A_y} + F_{B_y} - F_G = 0$其中,$F_B$ 为B支座的反力,$F_{A_x}$ 和 $F_{A_y}$ 分别为A支座的约束反力在x和y方向上的分量,$F_{B_y}$ 为B支座约束反力在y方向上的分量,$F_G$ 为受力物体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出A支座的约束反力。由于A支座是固定的,所以约束反力必须能够抵消受力物体的力和力矩,即满足力的平衡条件,如下所示:$F_A = \sqrt{F_{A_x}^2 + F_{A_y}^2}$$M_A = F_{A_x} \times L - F_{A_y} \times H = 0$其中,$L$ 和 $H$ 分别为A支座到受力物体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求解出A支座的约束反力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A支座的约束反力。【回答】【提问】亲可以麻烦你用文字的形式打出来吗老师这里手机看不清图片[大红花]【回答】工程力学C(C<<(1集能由三根杆组成,分别为AC,CD,DB,其中A墙固定,另外两根之同用较链连接,杆C受一最大集度g的线性分布的力作用,杆CD的中点受一平行于y轴的力P作用,杆DB上作用一力矩为M的力偶,如图题2-11所示,如果g=50N/m,P=200N,M-400N·m,a=1m,求较链D的反作用力和点A的约束力偶矩。D【提问】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begin{cases}F_{CDx} + F_{DBx} = 0 \F_{CDy} - F_C - P = 0 \F_{DB} - F_{CDy} = 0 \\frac{1}{2}F_C - \frac{1}{2}F_{DBx} - \frac{1}{2}P = 0 \\frac{1}{2}aF_C - \frac{1}{2}aF_{DBx} - \frac{1}{2}Pa - \frac{1}{2}M = 0 \\end{cases}$$其中,$F_{CDx}$ 和 $F_{CDy}$ 分别为杆 CD 在 $x$ 方向和 $y$ 方向的受力分量,$F_{DBx}$ 和 $F_{DB}$ 分别为杆 DB 在 $x$ 方向和 $y$ 方向的受力分量,$F_C$ 为杆 C 的受力大小。解方程组得:$$\begin{cases}F_{CDx} = -F_{DBx} = -\frac{1}{2}g \F_{CDy} = \frac{1}{2}g + P \F_C = \frac{1}{2}g + P \F_{DB} = \frac{1}{2}g \\end{cases}$$因此,较链 D 的反作用力为 $F_{DB} = \frac{1}{2}g = 25N$,点 A 的约束力偶矩为 $M_A = -aF_C = -\frac{1}{2}a(g+2P) = -125Nm$。【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