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入川

时间:2024-06-19 03:22:09编辑:阿奇

历史趣闻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怎么死的? 导语: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1606 年 9 月 18 日-1647 年 1 月 2 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大西政权。与李自成齐名。1640 年率 部进兵四川。1644 年在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1606 年 9 月 18 日-1647 年 1 月 2 日),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大西政权。与李自成齐名。1640 年率部进 兵四川。1644 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 年, 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死。其人多有奇闻 异事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等等。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早年经历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9 月 18 日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 村(古称柳树涧堡),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成人后参军,曾当过延安府 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 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 间。 高举义旗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陕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 禾苗枯焦,饿殍遍野。 由于海外贸易的 *** ,明朝富庶的南方大片的 田亩被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随之下降,北方大旱 张献忠画像则导致粮食更为匮乏,粮价开始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 的是,明朝中央财政却因为灾荒之年税收相应减少,随着财政的进一 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而没有了赈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 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暴动,并很快形成 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暴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 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寨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梁等纷起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 后参加了高迎祥的暴民队伍。 崇祯三年(1630 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 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 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 ‘黄虎’” 。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胤自用张献忠简介, 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 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 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 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 他的队伍 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崇祯六年(1633 年)冬,义军大部分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 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 崇祯七年(1634 年),张献忠入川,攻陷夔州 (今重庆奉节),进围太 平,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提兵赶至,献忠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 名,苍惶逃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 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 崇祯八年(1635 年),各路义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 十三家义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商讨结果,决定分兵 出击,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 率领下,向东挺进。这支东路军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部队。他的部队 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 阳。 作为东路军先锋的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 不到半天工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 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刑。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 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 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然后掘了皇帝的祖坟,同时将凤阳 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这件事对朝廷震动很大,崇祯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 太庙张献忠简介,跪在祖宗的牌位之下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 务,表示哀悼。崇祯帝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 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尽管如此严厉, 官军仍然挡不住张献忠部队的蝗虫式的扫荡。 张献忠攻下凤阳后,又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庐州(今安徽合肥)、安 庆、和州、滁州,一直沿长江打到江苏的仪征,一路所向披靡。后来 又回师向西,经英山、霍山,同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城。接着,从 湖北进入河南,又进入陕西,由商洛打回关中。张献忠转战千里,忽 东忽西,选择官军的薄弱环节,打破了官军企图在中原围歼义军的战 略计划。张献忠回到关中后,与高迎祥在凤翔会合。又在陕西与明朝 兵部尚书洪承畴统率的官军进行了几次战斗,洪承畴手下的大将,如 艾万年、曹文诏等人都被义军斩杀,官军损失惨重。义军遂转而直插 河南。 暂受招抚 崇祯九年(1636 年)初,流民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在河南会合 时,常连营百里,而当时张献忠的部队就有十万人以上。九月,闯王 高迎祥遇伏被俘,被朱明王朝凌迟处死。李自成等大部转战于潼关以 西地区,张献忠所部遂成为潼关以东地区官军攻击的主要目标。 张献 忠所部转战于鄂、豫、皖时,多次打败官军。“入河南袭破许州,杀左 良玉兄”,获物资巨万。三月,在安庆家店的战斗中又击毙明将潘可大 等人。但是,由于流民军各部缺乏统一部署和协同行动,每部各自为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战,崇祯十一年 (1638 年)春,各路流民军均连遭挫折。特别是崇祯十 年(1637 年) 四月,明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策划了 “四正”、 “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李自成在陕西遭到几次失败,刘国能 等也在河南归顺朝廷,都给张献忠的队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张献忠 在进袭南阳的战斗中被左良玉军击败,本人也受了伤,幸被部下孙可 望力救脱险,遂带部队退居谷城(今属湖北)。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为 了保存实力,张献忠在谷城、罗汝才在郧阳,


作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张献忠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父做小生意,贩卖红枣。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丧命。[1]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攻克武昌,自称大西王。带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年号大顺。

大顺三年(1647年1月2日),引兵拒战对抗清军,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和硕肃亲王豪格射死


张献忠为什么屠川

  成都一直流传着“张献忠宝藏”的 传说 ,假如在攻城的时候遇到激烈的抵抗,张献忠就让所掳掠的妇女赤身裸体向城上辱骂。下面我整理了张献忠为什么屠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张献忠屠川的原因
  在张献忠屠川中,除了在一种情况下妇女可以免死,那就是士兵一进入百姓家,家里的妇女装出十分情愿的样子主动与士兵相淫。因此张献忠的士兵经过的地方,妇女不得不首先迎出来,自己脱衣供他们侮弄,这样才有机会救一家人的性命。

  而且张献忠对付妇女还有特别的 办法 ,他设计了一种叫做“骑木驴”的酷刑用来对付不合作的女子:首先将该女子吊起来,使其阴部对准一根直立的木杆,然后割断绳子使该女子坠落下来,木杆遂从女子的阴部穿进,再从口鼻中穿出去。被折磨的女子直到三四天后才死去。民女惊骇之极,只好纷纷主动献身,比娼女还像娼女。

  张献忠每攻陷一城,所掳掠的妇女必须由他先挑选出几个姿色美艳的轮流伴宿。这些美女们上半身穿着艳装,下半身赤裸什么也不穿。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张献忠淫兴勃发,立刻命这些美女横倒在地,进行奸污。等到他玩腻了的时候,便将她们洗剥干净杀死,蒸着或煮着吃。有时他等不及这些美女煮熟了,就带着血大嚼起来。

  变态的张献忠,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换着花样的奸、杀我四川人民,他经常还列木为台,命男女共登台上,然后在四面纵火焚烧,一时间惨叫声震天动地,张献忠与属下看着狂笑不已。他为了喂养战马,在杀人剖腹后挖去脏腑,然后用人血浸过的米豆喂马,使马长得十分肥壮。
  张献忠屠川是真的吗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大西政权。与李自成齐名。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死。其人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等等。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张献忠在成都先称秦王,后于1644年10月6日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自称老万岁。成都城开始大兴土木,与大兴土木相配合,张献忠从抢来的女人中挑了300个,作为妃子,养在后宫。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强调军纪。正如各种资料所反映的,张献忠建立大西国之初,军纪确实相当严明,除了抵抗者之外,并不滥杀无辜。因此,各地秩序很快得到平定,生产生活开始恢复,大西国开国之初,呈现一片兴旺景象。这一段是张献忠入蜀后军民相处最融洽的时期。

  可大西王朝建立的第二年, 军事 上就出现了败势。1645年春,明将曾英突破川东防线,进入四川,攻占了重庆。张献忠忙派刘文秀反攻,亦被曾英打了个大败。一开始,张献忠尚不以为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他毫不慌张,派出人马,四出征伐。

  张献忠性凶戾残暴,军中也以杀人多少论功,且杀人不分军民。“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张献忠入驻四川后,看见小孩子就蒸了来吃,看见妇女就带回军营,让部众轮流奸淫,末了还将这些妇女的小脚割了下来,聚成一大堆,号称莲峰;然后架火烧毁这些小脚,名为点朝天烛。

  张献忠还“喜嗜人肉,每立其人于面前,割而炙之,一举数脔。又破黄州时,拆其城,役及女子,指甲尽落、血横流,拆罢仍杀之。”(李清《三垣笔记》)

  在杀人方面,张献忠搞出许多新名堂。比如他派遣部下往各府县出击,遇人就杀,叫做“草杀”。他还在府中养了几十头藏獒,每天集结部下朝会之时,便放出藏獒去嗅那些投降自己的前明官吏,被藏獒嗅到者立即拉出去砍头。张献忠乐此不疲,称这为“天杀”。

  张献忠还在成都立了一块七杀碑,上面刻着他杀人如麻的理由:“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对他来说,好杀人并不是他的责任,蜀人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是在替天行道。

  顺治三年(1646年),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的大西军。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张献忠撤离成都,北上与北清军作战。临走时下令屠城,并将全城放火烧得干干净净。同年十一月,大西军被清军包围。当时张献忠正忙着在西充屠城,匆忙也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在今四川西充县北),一个极好享受杀人乐趣的暴徒终于被人所杀。

  张献忠死后12年(1659年),四川温江县清查户口,全县只有32户,男丁31名,女丁23名,“楱榛莽莽,如天地初辟”。这是张献忠大肆屠戮的结果。当时的民谚说:“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

  不少史学家调查研究后发现,近代四川人很少有土生土长的,几乎都是从外省迁来的。如成都周边的所谓上五县——新津、大邑、崇庆、郫县、都江堰的老四川人,就基本上由“湖广填四川”而来。

  明清之际,四川人口的锐减是惊人的。明万历六年(1578年),据官方统计,四川省“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会要》)卷五十。不包括大量的荫户、漏户以及逃亡人口),但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川“通省之户口,总计仍不过一万八千九十余丁”(见嘉庆《四川通志》),若把妇孺估算在内,设每丁折合五人,也只有九万余口。

  张献忠的统治使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人口锐减,从而有从清初开始,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大移民,这就是 历史 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以上是人们对张献忠的认知,历代封建文人把四川人口的锐减归咎于张献忠,说他是杀星下界,杀人如麻。鲁迅先生在《晨凉漫记》中谈到过张献忠的杀人问题:“他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下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

  明末清初,在四川发生了大屠杀,人口急剧减少。清朝期间所编撰的“史料”以及一些“记录”等都把大屠杀的责任归于张献忠。由于清朝的统治延续了两百七十多年,以至绝大多数人都对此深信不疑。连鲁迅先生也曾批判过张献忠是“专在‘为杀人而杀人’”。

  影响最大的是一本过了近百年后才出的名叫《蜀碧》的书。因该书详细地描述了张献忠是如何的杀人不眨眼,《蜀碧》一书的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1736年)的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可说是满清政府的官员,是一个御用文人,所以他的书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值得人怀疑。

  明末清初时期的张献忠没有像李自成那样善待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反倒把他们当作敌人看待,所以清军侵入四川时支持张献忠的人不多因此引起张献忠愤怒的可能不是没有。而且张献忠在看到大明王朝被李自成推翻,清兵又乘机入关,并很快占了大半个中国之后,明白了 天下 已属满清再也轮不到他自己,因此而自暴自弃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但如果把造成四川“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大屠杀都归于张献忠,则实难苟同。因为这并非张献忠所为,而是清兵自己所干的好事。最后还赖到早已死亡的张献忠头上。

  其实,只要仔细查看一下清兵侵入四川的那段历史,真相不难知晓。 1646年,也即满清入关后第三个年头,满清即宣布张献忠已被战死,并宣称“破一白三十余营。平四川”,即宣布四川平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满清攻陷渝城(重庆),是在十三年后的1659年。 因此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即不论是“张贼”,还是无辜的平民,一律斩杀。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这是1649年满清贴出的 公告 !!!!!!

  猜你感 兴趣 :

1. 张献忠屠川的原因

2. 吴昌硕是哪个朝代的人

3. 郑和能远洋航行的基础是什么


张献忠在哪年屠四川

“八大王剿四川”发生在明末清初1645—1681年。张献忠在四川进行了屠杀。计六奇《明季南略》记载:张献忠陷成都,蜀王遇害。六月十三日,张献忠陷涪州,再陷泸州。二十二日,献忠冲佛图关,遂围重庆四日。城中力不支,乃破;献忠屠之一城老幼无孑遗者。取壮丁去耳鼻、两臂,驱至各州县。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破福藩,王遇害。献忠遂屠重庆,砍手三十余万人,流血有声。是年冬,传令各府州、县考试生童,秀才三等以下童生不入学者尽杀之。献忠即发兵万人,围贡院;不问官员、秀才及供役人军丁一齐诛杀,不留一人。17世纪中叶张献忠和清军先后攻入四川。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西进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在大西政权前期,虽手段强硬,但军纪尚可。后因四川各地明朝势力反抗强烈,张献忠于是决定杀戮报复。其死后,清军势力开始介入。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集合十万大军围剿农民军余部夔东十三家,在川地多杀戮。等待清军平定四川大部时,镇守云南的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兵反清,四川再次成为战场,八年之后,清军彻底平定四川。经过数十年的动乱和战役,使得四川人口大减。民众由于饱罹兵火,同时大旱、饥荒、瘟疫、虎豹之害造成人口大量死亡。最终导致“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清初时以“湖广填四川”来解决四川人口的缺口。扩展资料:有关张献忠屠蜀的争议由来已久。清廷和当时的一些文人就曾指控张献忠在四川进行过多次大屠杀,这一说后来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也有人认为,类似指控有很大嫌疑是基于为了讨好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和政治上的对立(张属于“贼寇”)而非客观事实。对于张献忠“屠川”之说,清朝时的书籍中,其可信度有些值得怀疑,有一些历史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史料多半出自清朝的官方正史和御用文人,有严重的污蔑、栽赃的倾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屠蜀

张献忠为什么屠川?

张献忠是否屠川还存在争议, 以下是认同屠川观点的屠川原因,主要是因为川民的反抗。张献忠并非一开始就要屠蜀,而是在清军入川,南明反扑以及川民四起的情况下才下令屠光川民。实际上在张献忠决心屠川的时候,其控制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有此情况也不奇怪。至于为何川民会反,因为张献忠打仗需要庞大的军需,因此就只能抢夺川民的粮食,加上张献忠好杀人,非常残暴,因此招致了川民的反抗。争议:对于张献忠“屠川”之说,清朝时的书籍中,其可信度有些值得怀疑,有一些历史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史料多半出自清朝的官方正史和御用文人,有严重的污蔑、栽赃的倾向。从张献忠的主观意图来看,张献忠入川的本意是要夺取四川作为根据地,既可出汉中定西北,又可下长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对的策划,退则可割据一方,天下有事则坐山观虎斗,天下无事则举蜀而降,也可以封王封侯。1644年张献忠好不容易攻进成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建国之后就拼命招徕四川人才,并发布“三年不征钱粮”的政治号召。很难想象他一边建国,一边又大肆屠杀民众而自毁长城。以张献忠经营四川的第一年情况来看,“屠蜀”是不符合事实的。1644年,张献忠进军成都时,明朝守土官员曾问张献忠入川的意图何在。使者回答说:“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意思是:对待投诚的人不会动他一草一木,对待抵抗的人不论老幼,一律格杀勿论。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非常注重团结所有有可能团结的力量的,打击的对象仅限于与大西政权为敌的官绅,除了抵抗者之外,并不滥杀无辜。

初中历史学不好怎么办

一、从现实入手,回望历史历史尽管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和现实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人类的记忆,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延伸,任何现实问题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根源。我们学习历史决不只是单纯为了猎奇而去翻检陈年旧帐,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学习中如果我们能从现实问题入手,就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激活相应的那段历史,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兴趣与价值。那么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纪念性活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常会有周年性的纪念,届时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都会有大量报道,还会提供许多背景资料,这就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氛围。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记念活动很多,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去回望那段历史,肯定会有和平时不一样的感觉。二是通过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追溯历史,类似于文学上的倒叙。比如,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许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响,那么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回顾美国200多年的历程,总结、认识它的起步、发展。 二、倡导有思想的历史学习面对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学感到特别的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其实盲目地沉到琐碎的历史片断中去自然会无所适从,同学们可以尝试整理一些相关的史实,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观点去统帅史实。这样可以让琐碎的知识获得一种生命力,让死的内容活起来。并且还要学会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比如,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著名人物,我们可以把散见于各课的内容组织起来,写出一篇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并且得出你对此人的看法和评价,对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在这样的过程中,多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历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课的学习有意无意中将历史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的片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始终要有一种整体的观念,要突破“课”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后面的事件,后面的事件呼应前面的事件,环环相扣,连续不断,历史是不可能停顿、中断的。在总复习阶段要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把知识按一定的学习主题重新整合起来,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立起来、活起来,把隐含的关系挖掘出来。有人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国的历程”的归纳中,我们会看到“独立战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的叙述,那么它如何体现出来呢?在几课之后,可以找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在南北战争的影响中说到“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又如何印证呢?实际上就是几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高速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单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奥妙,我们的思维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们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就可以形成整体的认识。 联系对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横向可比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差异,纵向可看同一国家、地区的发展轨迹。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历史的迷人之处和魅力所在,只有从更多角度的细致观察才有可能获得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认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梳理历史。比如在美国发展的每一阶段,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当时的世界形势、当时中国的状况等。 四、放宽视野观察历史,才能思路开阔历史学习和研究,总是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才使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我们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便利,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广阔的背景、环境中去观察认识,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断,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与层次,摆脱浅陋与狭隘。比如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单个看、综合起来看、放在中国近代史范围中看、放在东亚范围看、放在世界范围看,是不同的视野,也会有不同的但是更加准确、客观、清晰、完整的认识。 五、多分析揣摩出题人思路,掌握一定考试技巧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同时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当然此外也还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材料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历史,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过去是古人的历史,现在是今人的历史,未来是后人的历史。真诚希望同学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准方法,注意培养好的学习兴趣,把历史学好。说一句现实点的话,现在是应试教育,你只需要会背就好了,以后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

上一篇:金属表面加工

下一篇:索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