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宛妃传》中,福临第一次看到清如写给他的<摽有梅>,为什么会讨厌她,甚至会恨她?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分。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分。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1.摽:同“抛”字。《玉篇》:“摽,掷也。”一说,摽,坠落。有:助词,无义。2.实:果,果实。3.庶:众。4.迨(daì):及、趁。吉:良辰吉日。此句是说,求我要赶好日子。5.顷筐:斜口的筐。此处指姑娘用以盛梅子的筐。塈(xì):取。言整筐梅子取尽了。6.谓:告。此言只要打个招呼就成。
[评析]
在古代小说、戏剧中,豪门千金抛绣球招亲的故事屡见不鲜,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而在更久远的时代存在着抛果选郎的习俗,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摽有梅》的故事向人们展示的就是这一古老的风俗。
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男年满20,女年满15,父母就应该为其张罗婚姻。若男满30,女年满20仍没有娶嫁者,则不必拘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数,政府允许他们自己选择对象。“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所谓“奔者不禁”,从制度上保证私奔的合法化,如果有人从中作梗,还要受处罚。
政府积极倡导,让未婚男女聚会。但本不相识的隔膜如何克服呢!读了本诗你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摽有梅》记述了一位大龄女青年,不知何因,错过了男婚女嫁的最佳时机,于是加入了抛梅选郞的队伍。她拎了满满一筐梅子,见到中意的男士就抛出去,他一边掷果,一边向河对岸的男士们喊话,很有点自我推销的味道。诗歌分三章,递进展开。那位姑娘一边向小伙子们抛掷梅子,一边叫喊:“谁向我求婚”?筐里的格子只剩下七成了,不见有人回应。她着急地喊道:“追求我的小伙子,不要错过好时辰”。看来效果不佳。梅子一个个抛出去,筐里只剩下三成,她更着急了,大声呼喊:“追求我的小伙子,现在就是好机会。”呼声频频,应者寥寥。说寥寥也不准确,其实就不见回应。整筐的梅子终于抛完了,回应的小伙子一个也没有,姑娘近乎绝望地喊了一声:“追求我的小伙子,为什么一直不开口”。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欢乐还是失望?诗人没有说,谜底留给了广大读者。不必把悲剧表现得太充分,并不是每位读者都有一根坚强的神经,留一点想象的空间也好。
本诗的层递形式是值得称道的。《诗经》中的诗篇大都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本诗也不例外,全诗3章,每章都有“摽有梅”,“求我庶士”之语。“其实七兮”,“其实三兮”;“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谓之”句,也只有个别字词的调整。选章体的个别字词变化,通常属于修辞手段,词义却没有多少差别。本诗就不同了,词语变化了,内容也随之变化,形成了步步逼紧的形式。随着“其实七兮”、“其实三兮”;的变化,筐里的梅子愈来愈少,姑娘的焦急程度却呈反向升级之势,等到筐里一个梅子也没剩下的时候,姑娘几近绝望了。她呼喊的内容也随着梅子的减少而愈见急迫,从吉日到今日,又从今日到此时,一步紧似一步,直到刻不容缓的地步。有人把最后两句译为“谁人有心追求我,说句话儿就算成”。虽不能说译得多准确,姑娘当时的焦急而又无奈的心态被入木三分地揭示出来了。
本诗在剪裁方面也是很有特色的。和散文必备六要素相比,这一抛梅选郞的故事省去了时间、地点、背景以及前因、后果,单单留下一组姑娘抛梅选郞的特写镜头,干净利落,没有废话。
《宛妃传》里面,福临把清如那首诗误会成什么意思啊?最后清如死后他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吗,是什么意思啊?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诗经.如南. 摽有梅》情感是人类最自然的天性,情感的性质对于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的。此篇诗歌唱出了女性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
因为那时候福临知道清如已经知道了他皇帝的身份,并且清如即将入宫,认为这时候清如向他表明心意是为了攀龙附凤,想要邀获皇帝的宠爱,认为清如是个虚荣的女子
宛妃传的人物形象
孝献皇后(1639 -1660年)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清顺治帝福临宠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董鄂氏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董鄂氏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荣亲王。董鄂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东陵的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