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中的英语教学的论文
德育渗透中的英语教学的论文 1、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现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深入施行到英语教学中,其提出的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英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同时也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核心目标。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到来自经济市场与文化市场的不良影响,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腐蚀了我国青年学生道德思想,所以现阶段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我国社会需求。现阶段英语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我国在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修的基础公共课,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学具有学习人数最多、课堂时间最长、学习时间最长以及影响面积最广等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有效应用这些学科特点,所以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我国德育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2、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2.1英语教学中利用教材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国英语教材在设计过程中很多课文都蕴含德育教育内容,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深度,根据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解读与引导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在获取英语知识的同时建立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在挖掘出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后,应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中不能只通过解读德育教育内容强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与启发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2.2教师利用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良好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学生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同时也要积极表现出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教师表现建立出良好的`思想道德。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尊严与创新思维,使学生可以感觉到英语教学中蕴含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一目的。2.3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氛围有利于德育渗透。教学氛围对英语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愉悦学生心情从而加强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应利用这一条件,教师在课堂中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信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加强与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来自英语教学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教学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一目的。2.4教师通过安排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精彩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在教室引导下进行德育渗透,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互助互爱和礼貌文明,这样对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有着促进作用。英语教学中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挥引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强化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一目的。 3、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教师在根据德育教育需求进行德育渗透设计过程中,应确保德育渗透内容符合英语教学要求,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德育渗透内容学习到英语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使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德育渗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通过英语教学进行真正的德育渗透。教师在英语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说教,而是通过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出德育教育知识,使学生通过英语教学获取英语知识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中渗透出来的德育教育知识与自我修养结合在一起,所以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要有目的性。心理暗示法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德育教育知识向学生进行暗示,学生在英语教学中通过与教师交流接收到这些德育教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利用德育教育知识进行综合素质修养完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人尊严避免激发学生的逆反性心理,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收到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知识,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出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一目的。 4、结束语 德育教育对我国青年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明确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利用好英语教学这一基础公共教学科目,才能使德育渗透对更多的青年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与民族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德育教育
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是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教师要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而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之一,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当成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训练英语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英语教材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和改版,新教材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因此,教师也要相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到在向学生讲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新教材的编排更贴近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时代性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文化、情感、态度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如何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一)制定全方位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只是围绕着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只要按要求完成教学内容即可。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眼光要更长远,不能只重视眼前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将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二)教学重心的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把讲授基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这样的教学思想极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在进行“双基”训练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此,教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教书的同时也要育人,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契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多元化发展,不求达成观点的统一。特别是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日益成熟,每个学生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不尽相同,教师不要急于干预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是要耐下心来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正确看待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 二、充分利用英语教材,挖掘德育内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和应用语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生在应用英语的过程中会反映出一定的道德修养和情感认识。新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选取的大部分都是时代性很强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英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有关品德教育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比如在讲到有关体育的话题时,教师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盛况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强大,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遵守社会规范、做好东道主等活动,进一步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三、优化英语教学方式 (一)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与学生一样,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性教学,树立和学生的平等意识,拉近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特长在英语教学的平台上得以充分的发挥,肯定学生的不同观点,对于一些标新立异的观念和行为施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共同进步。 (二)引导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英语学科是一个跨文化的学科,学生会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和自己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习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理性地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的文化差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理解文化的多维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四、提升教师自我修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教师首先要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就要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起好示范作用,并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实践,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修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三英语教学]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
[摘 要]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高三英语单元复习的特点,探讨如何在高三英语单元复习中实践建构主义新理念,并努力形成一种以建构主义理念为基础的行之有效的高三英语单元复习课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 图式 单元复习 模式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其核心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些核心内容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难看出,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再来探讨如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高三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三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三英语教学以复习为主。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建构主义理论给出了几方面的启示,值得英语教师深思。
1.建构主义理论更新了英语教师的 教学设计 观念。通常,高三英语教师在设计单元复习课时,总是从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出发,分门别类逐一过堂,全部讲解完了,老师也就放心了。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新意义的获得并不是通过简单灌输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建构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应该紧紧围绕有利于学生进行新的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体验、探究等学习方法也正是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设计何时、怎样让学生去观察、体验、探究等为主要内容,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2.建构主义理论重新定位了英语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在传统的英语复习课上,学生跟着老师,从一个重点到另一个重点依次走过,一节课下来笔记写了一大堆,过后在头脑中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课堂效率极其低下。究其原因,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颠倒了。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一理论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各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意义建构,形成新的图式内容。
3.建构主义理论优化了英语教学过程。英语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它的使用脱离不了一定的情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情境的设计被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真实、具体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引导他们协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他们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这样可以极大地帮助他们最终达到新意义的构建,即构成新的图式。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自主走向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是逐步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了最优化。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三英语复习课例
基于以上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结合笔者尝试的一堂单元复习课,简要谈谈如何在高三的单元复习课中实践建构主义理念。
1.教学内容分析:Module 7 Unit3主要介绍了网络及其用途。整个单元内容较集中,话题紧贴学生生活,是高考书面表达的热门话题,正反观点对比也是高考书面表达的热门题型。同时,本单元提供的信息较多,有利于丰富学生关于这一主题的内容图式。
2.学生分析:网络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对于网络,除了书上提供的信息外,学生自身有很多的感受。所以对于网络,如果泛泛而谈,学生基本都能说出一点。但作为高三的学生,如果要求他们从某一个角度、或就某一具体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就会有一定难度。此外,如何正确看待并合理使用网络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的问题。
3.教学目标:
(1)积累关于网络的信息,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2)了解正反观点对比类文章的写作特点。
(3)学会联系自身实际表达个人观点。
(4)树立正确看待、使用网络的科学态度 。
4.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激发相关图式。建构主义认为:最主要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将特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设置到情境化的真实学习活动中,一方面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情境、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等实践活动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笔者设计的主人公高三学生小张是他们的同龄人,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能有效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头脑中的相关图式。同时,不同的学生对这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当观念发生碰撞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原因,教师就能顺势引导学生去搜集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Module7 Unit3 的内容就镶嵌进来了。
(2)探究协作,丰富学生图式。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引导者。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帮助他们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
(3)自主探究。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先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分析、整理,找到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图式。这时教师则充当协助者的角色,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合适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和新的意义建构。
(4)协作对话。因为大家观点不一致,笔者采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建立起一个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学习体中,学生、教师共同丰富各自观点的依据,共同批判性地考查对方观点、论据等。通过协商和辩论,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这样有利于整个学习共同体完成对所讨论知识的意义重新建构,使关于网络这一主题的图式能够更加趋于完善。
(5)归纳总结,更新学生图式。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自己已理解的知识,最终形成新的图式。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到网络的利弊,也能认识到正确对待网络的关键在于理性、合理地去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在利用网络过程中需要注意并进一步了解的地方。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原有的关于网络的内容图式。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看待并合理利用网络的态度,这是本堂课需要学生重新建构的重点所在。同时,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要正确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6)巩固拓展,运用图式。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更新了他们的图式之后,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巩固运用的机会。这部分练习的设计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再应用到现实情境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环节,学生依然处于本节课设置的语境中:要写一封e-mail给张华,劝他回家。而信的内容主要是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回顾,学生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及个人的能力加以拓展。
(四)感悟
经过这次尝试,对比以往的课堂教学,笔者感受良多,总结如下:
1.“导”与“牵”。以前一直听到有要求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导而勿牵”,但一直不太理解。现在才真切感受到导和牵确实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在“导”的课堂中,教师是引领者,是指路人,而学生是主体,是实践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朝着教师引领的方向努力,目标是一致的,但走的路线可以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在“牵”的课堂中,教师是主体,是实践者,学生只是跟随者,只能跟着往下走,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不需要动脑筋,往往会出现跟到哪里都不知道的情形,没有个性的发展。因此,以“导”为主的课堂才是真正培养人的课堂,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导”。
2.“学”与“用”。学以致用。学是一种输入,用是一种输出。那么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边学边用还是先学后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现的是先学后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一大堆的语法规则、固定搭配等,老师关照学生要记住这些规则,以后就不会用错。当然记住了这些规则,在使用的时候是不会出错的,但出错的是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些规则。在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就置身于具体的语境中,在语境中体验感受,边学边用。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到相关的语境中学到的内容,立马就能解决问题。因此,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除了边学边用外,更能做到先学后用,学以致用。
3.“激发”与“抑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都会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际是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高三的单元复习课上。但如果把学生放到真实的语境中,这些真实的语境首先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给与学生必要的指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即使最终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在这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很多的收获,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对英语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这是任何一个老师无法直接给与的。
当然,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完美的。它一方面对教师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经历都不尽相同,所以对知识的建构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只要每位教师牢牢记得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它必将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吴承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中美英语教学,2005,(8).
浅析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美育渗透的课文
摘 要 美育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富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链上的一环,外语教学同样离不开美育教学。它是外语教学中的一根支柱,可以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吸取英语课程中美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审美观,同时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美育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英语教学内容中的美;并在教学形式上创造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此外,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美;最后要在教学管理中渗透美。
关键词 美育教学 ;挖掘美;创造美;体验美;渗透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见,素质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和德智体育是一个有机整体,美育贯穿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作为教育链上的一环,外语教学同样离不开美育。它是外语教学中的一根支柱,可以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吸取英语课程中美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审美观。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价值取向。美对人的心灵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无数实践说明,美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稍作留心就可发现,美处处显示着它的力量。而学生正是爱美之人中等一群。对于这一点我们大部分人在教学中未必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与广大同行一样,我一直在努力探索者一个重要课题,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来就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这一不同语系预言的过程中,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吸取?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恐怕要对我们的学生就英语本身有一个认真的审视。
既然学生是爱美之人中的一群,那么当学生这一学习主题把知识客体看成是具有审美性的时候,那么他们自然会把客体当作是可以用心灵去交融的对象,会萌生出爱、兴趣和愉悦,此时学习知识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吸取,是一种收获,是一种享受。而美育教学正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各个环节倾注美的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校动机,培养学生的学校兴趣,引导学生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最佳激活与运行状态之中,从而高效地进行英语学习。
基于以上认识,这些年来我一直尝试用美育教学来指导最佳的教学工作,效果颇佳。以下就来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从教学内容中挖掘美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既包括语言现象又包括文学现象。就语言方面来说,它是人们交流思想,获取并处理各种信息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时所形成的语言现象,显然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而从文学方面来看,英语学科本身就有一部分直接隶属于艺术美的范畴,是传统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以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为目的的美学则正是我们用以研究这些美的因素的工具。因此,我们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英语教学内容中这些没的因素,在自觉的审美过程中,由“好之”到“知之”,借助美感这一中介,把学习对象和学习者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学好和用好有关的英语知识。
美育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富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而英语是一门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兼有的重要文化基础学科,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贯穿思想教育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美育教学。
跟中文相比,英语语言同样绚丽多姿,尤其是英语语音语调的韵律美、英语的用词美以及其书写美都让人百般回味。俄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要求学生能正确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英语清晰的语音,变化丰富的语调以及富于乐感的特点,让学生从中领略英语语言本身的美。我经常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诗歌和美文,如赫伯特的Virtue,朗费罗的The Rain Day以及金博士的I Have a Dream等,让他们在时而轻快明朗时而低沉舒缓以及时而激昂澎湃的配乐声中反复聆听,反复诵读,去细细体会诗歌美文中文字的优美,句式和语音的舒缓以及个别节奏明朗的音乐美。正是由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题效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教学形式上创造美
多年来,英语教学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牵引,英语课堂上出现了“翻译式”、“灌输式”、“说教式”甚至是“一根粉笔打天下”等等这些累了教师,也烦了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毫无美感可言。这些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风格化和多元化,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和巧妙化的教学形式。用心创设美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从而主动去创造美。如课前的Duty Report, Brain Twister, English Songs以及诗歌朗诵等等,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而对那些有所欠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课前的这些Warming Up 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培养英语课堂氛围,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大其知识面,因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中实现自己”(黑格尔)。
三、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
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渗透美育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欣赏外国的文字美、语言美,感受课文中蕴涵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各种各样的美,吸取外国文化中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观,从而是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升华,身心得到愉悦,思维得到发展,智力得到开发,智慧得到启迪,并使学生的日常用语规范得体,最终使学生达到“苦学”到“乐学”的嬗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