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贴吧

时间:2024-06-21 08:12:36编辑:阿奇

鲁迅散文有哪10篇

鲁迅先生十篇回忆性散文分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父亲的病》 、《阿长与山海经》、《 琐记》 、《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 、《五猖会》、《范爱农》 、《无常》这10篇回忆性散文收录在《朝花夕拾》中,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1、《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2、《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该散文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4、《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5、《无常》是鲁迅在1926年7月撰写的文章,发表在半月刊《莽原》第一卷第十三期。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后收入文集《朝花夕拾》。《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青龙奇迹的一次笔记引发的“青龙奇迹”

——网易新闻 “人们基本上没怎么受伤,山墙都是往外倒的,倒在屋里的很少。”50多岁的李少勤是河北省青龙县青龙镇逃军山村村民,他对《科学新闻》记者这样描述自己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经历的情景。1976唐山大地震中,青龙县提前进行人员疏散,“倒塌损坏房屋18万间而无1人伤亡”的故事,被诸多媒体描述为“青龙奇迹”,而青龙县科委王春青的一个小笔记本与这个奇迹直接相关。但李少勤说:“没有人通知我们地震的事。王春青的笔记2006年,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青龙奇迹”再次被人提及。多家媒体刊发一篇题为《河北青龙原副县长刘志新:县委书记带头住防震棚》的报道。根据这篇报道,唐山大地震前夕,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市召开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时任国家地震局华北组组长的汪成民在会议上发布了河北近期的一些地震迹象,称可能有6级地震发生。之后,参加会议的青龙县科委王春青回到县里后,马上作了汇报。为了证明上述报道属实,从中国地震局退休的耿庆国给《科学新闻》记者展示了当年王春青的笔记本原件,并向记者推荐王春青发表在1991年7月25日《中国地震报》上的回忆文章。该文提到了这个笔记本:汪成民同志讲了以下几个问题(根据我当时的记录整理):1.根据国际上发生很多次7级以上地震,表明在世界上地震正处于高潮时期;2.根据我国地震活动动向和发展趋势,以及应力、地电等7大手段的异常,对京、津、唐、渤、张地区要引起极大重视,做好保卫工作,要切实地、扎扎实实地搞好群测群防,加强党的领导;3.讲了几个专业地震队和群策群防点根据本身观测存在的异常现象及提出的预报意见,并强调其中在京、津、唐、渤、张地区要引起注意,加强防震抗震措施,建立组织,大力宣传地震知识。主要是大厂矿和农村,首先要做好房屋检修,定出防震抗震措施。据前述报道,当年的县委书记冉广歧在听了王春青的汇报后,“顶着摘乌纱帽的风险拍了板,向全县预告灾情,并进行了防震部署”。“青龙奇迹”就此产生。新华社在1996年4月11日刊发的一篇消息中称:“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青龙奇迹”还被认为与民间的地震预报有关。当年的青龙县龙山中学教师兼地震测报小组组长高存恒,在1991年7月25日《中国地震报》上发表回忆说,听到王春青介绍情况后,他于7月27日午后发现学校附近北庄户村黄鼠狼、老鼠搬家,向学校负责人汇报后,学校决定通知全校师生,“晚上睡觉不准关门窗,睡觉要警觉,安排人值班”。“不宜公开宣传”比较微妙的是,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原负责人梅世蓉在其主编的《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一书中,闭口不谈“青龙奇迹”。而就在唐山大地震20周年,诸多媒体报道“青龙奇迹”之际,中国地震局专门下文,对“青龙奇迹”的报道表示反对。耿庆国向《科学新闻》记者展示了这份文件:震发办【1996】218号文件《关于河北青龙县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有关情况及其宣传报道问题的报告》。文件称,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一部分业余从事地震研究的人(也包括个别地震部门的人以个人身份参与)对1976年唐山地震中青龙县情况进行了传播,实际上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政治影响……如果对青龙县的某些做法不加分析地盲目推广,只要有人提出预报意见(这种意见每天都有)就向社会发布,并让大家都住到户外,整个中国将无宁日。”因此文件建议,对青龙县的有关情况,“不宜作公开的宣传报道”。汪成民的“预报”在接受《科学新闻》记者采访时,汪成民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汪成民说,1975年4月至6月,他曾多次向国务院领导汇报,海城地震之后的华北地震形势更加严峻,地震活动沿燕山向西南方向迁移的可能性最大,最大的危险区是唐山、滦县及冀辽交界地区。不过,刚刚因为海城地震预报受到表彰的国家地震局,却对1976年中国东部形势估计出现重大分歧。据汪成民介绍,多数人认为从数千年华北历史地震记录看,从未出现过两次7级以上强震相邻(300~500公里内)发生、相继(1~2年内)发生的先例。因此,海城地震的发生意味着华北近期震情趋于缓和,对1974年的国务院69号文应该见好就收,可逐步撤销。汪成民说,也有少数人认为,不少地震前兆在海城地震后不仅没有平息,反而出现更剧烈变化,京津唐一带还出现了新的异常,因此,海城地震的发生意味着华北近期震情更加严峻,69号文不仅不能撤,而且要强化宣传,应对再次发生强震作好准备。“1976年7月20日至22日,由于情况紧急,我决定由国家地震局越级直接向群测点散发地震短临突变异常调查表。”汪成民说,“7月23日,我在多次呼吁地震局领导开会研究震情,而领导不予理睬的情况下,无奈在刘英勇局长门口贴了生平第一张大字报,以引起领导重视。”在王春青笔记上记载了更加详细的汪成民的发言。1976年7月15日至20日,汪成民在唐山市召开的群策群防会议上的发言“明确指出,目前唐山、滦县一带存在较突出的异常,近期(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发生5~6级地震,下半年有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18万间”数据何来在唐山地震中倒塌损坏18万间房屋而无人伤亡,显然是个奇迹。而《科学新闻》记者采访青龙县娄仗子乡小鹿沟村、青龙镇逃军山村和祖山镇三间房村时发现,一些年长的村民和逃军山村的李少勤一样,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并没有听到预报的消息,而村子里甚至乡里倒塌的只有少数老墙,没有听说有什么伤亡。“反正男人们女人们都是光着身子半夜跑出去的。”一位村民说。而汪成民认为,一些人想抹平青龙县地震预报的功绩,这是不客观的。不过他提到,青龙县严重损毁房屋18万间,是县里的统计数字。而这个数字的出处是赈灾补贴统计,不排除县政府为了邀功或获得更多补助而虚报数字。事实上,整个青龙县总人口现在(2006年人口53万)才刚过50万。尽管没有1976年青龙县的人口数据,但由于青龙县以满族人口为多,少数民族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快,可以想见32年前的青龙人口将低于50万。因此有人认为,“18万间”很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青龙县总的房屋数量。对于一些村民没有接到预报通知的说法,汪成民表示,可能会有村子没有得到通知。这是因为当时预报的是6级地震,而冉广歧也仅仅是建议大家预防地震,并没有强行要求防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夏新宇在《新语丝》网站发表文章表示,由于唐山地震没有前震,尽管有大范围的中长期预报,并且可能出现了大范围的异常,但仍然无法确定震中和时间。而且,从唐山地震可以看出,此时对“群策群防”和临震预报的迷信已经形成,在中期预报之后没有对危险地区的公众进行防震知识普及。当然,这和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也有很大关系。“其实青龙离震中比天津到震中还远,烈度比天津市区还低,所谓倒塌18万间房屋是以讹传讹。”夏新宇称,“如果青龙都要疏散,这恰恰说明当时震中从来没有报准。”而村民李少勤直到今天也不认为地震可以成功预报,“四川‘5·12’地震不是都没有预报出来吗?”69号文件1976年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1974年6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的《国务院批转中国科学院“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国办发[1974]69号文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文件,这是我国政府首次针对一个地区的地震预测预防而下达的政令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京津一带,渤海北部,晋、冀、豫交界的邯郸、安阳一带,山西临汾盆地,山东临沂一带和黄海中部等地区,今明年内有可能发生五至六级地震。(自山东省防震减灾信息网)

鲁迅的短篇散文

是否还在渴望遥远的梦境噩梦袭来那一刻突然清醒又发现枕边的落泪水晶散发着异样又奇特的心情那已受伤的坚强该如何扶平对面的刀刃依然冷漠如冰身边的人让我始终无法安宁错误的蔓延根本不能请求暂停要怎样才能挽回我愚昧的决定黑夜里只剩下泪水直到天明下了定义的委屈却早已树不清让我如何去投递那颗爱你的心下一场战役我是否有把握赢所要面对的竟是不堪的泥泞回首那天我似乎还笑语盈盈一眨眼表情就静止恢复原形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yK1ErjgXQ_NUm17-Rx1fw?pwd=aru5 提取码: aru5

相声大保镖台词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我整理的相声大保镖台词,供参考!

  甲:你看我往这儿一站,像干什么的?

  乙:我看不出来。

  甲:我是个练武的。

  乙:练武的有你这么瘦的吗?

  甲:这么一说你就外行啦!练武的就应当胖啦?

  乙:那你也太瘦了!

  甲:我这叫缩、小、绵、软、巧,懂吗?

  乙:那你都练过什么?

  甲:我练过兵刃和拳脚。

  乙:你练过什么兵刃?

  甲:兵刃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什么叫带钩的,带刃的,带尖的,带刺的,带峨嵋针的,十八般兵刃我是样样……

  乙:精通?

  甲:稀松。

  乙:稀松啊?

  甲:稀松是他们,我是精通。十八般兵刃列摆在我的眼前,我一样一样都能把它……

  乙:练喽?

  甲:卖喽。

  乙:卖喽啊?

  甲:卖弄卖弄,拿得起来搁得下。

  乙:拳脚你练过什么?

  甲:拳脚分内家拳,外家拳。

  乙:内家拳是什么?

  甲:是无极,有极,太极,两仪,四象,形意,八卦。

  乙:外家拳呢?

  甲:少林寺弹腿,花拳,大红拳,小红拳,八仙拳,地躺拳,通背拳,罗汉拳。远了长拳,近了短打,小架子猴拳。

  乙:嘿!

  甲:练武讲究投名师访高友,要提起我的师父,他那家乡往处净是练武的!

  乙:在哪儿?

  甲:北京的西边,京西虎岭。

  乙:哪儿?

  甲:虎岭。

  乙:虎岭啊?那地方净是卖粽子的,端阳节吃的粽子。

  甲:噢,我们那儿净是卖粽子的?

  乙:唉。

  甲:请问你是哪儿的人?

  乙:北京人。

  甲:北京那儿净是说相声的。

  乙:净是说相声的谁听啊?

  甲:我们那儿净是卖粽子的,谁吃啊?

  乙:他这儿等着我呢!

  甲:就提我师父那名姓也不像个卖粽子的。

  乙:你师父姓什么?

  甲:姓姜(江),叫江米小枣儿。

  乙:还是粽子。

  甲:外号叫江米小枣儿。

  乙:名字呢?

  甲:叫姜天龙。教了我们哥儿俩:我跟我哥哥。

  乙:你们哥俩叫什么?

  甲:我哥哥叫白糖的,我叫馅的。

  乙:好嘛,俩小粽子!

  甲:有一天,我师父闷坐前庭,叫我们哥俩:“呀呀大徒弟,呀呀二徒弟……”

  乙:徒弟干吗还压压?

  甲:压压筋道儿。

  乙:还是粽子。

  甲:我师父说:“你们哥儿俩的功夫如何?”

  乙:你呢?

  甲:我说:“师父,我们行啦。”

  乙:行了?

  甲:我师父一听:“怎么着?行了?小小年纪,乳毛未退,黄牙嘴子未干,白糖、馅的就敢说行啦,我江米小枣都没说行!”

  乙:好嘛,仨粽子吵起来啦!

  甲:“你不是行了吗,我不教啦!”我师父要走,临走的时候,嘱咐我们哥儿俩三件大事。

  乙:哪三件事?

  甲:第一不准拦路打抢。

  乙:第二呢?

  甲:不准偷盗窃取。

  乙:第三?

  甲:不准给贪官污吏保镖护院。

  乙:什么叫保镖?

  甲:当初交通不便,有钱的人出门,带的金银财宝怕被人抢走,就得花钱请会武艺的壮士给护送,这就叫保镖。

  乙:噢。

  甲:我师父嘱咐完了我们,他是一溜火光,直奔东南……

  乙:狐仙爷啊?

  甲:这不是形容我师父有功夫嘛!

  乙:有功夫,人走也不能带火光啊!

  甲:啊,我师父是钻进炕洞就不见啦!

  乙:这是黄皮子!

  甲:全不对啊?

  乙:干脆,你别形容啦!

  甲:我师父走了,我们的功夫可不能搁下,天天照样儿练。有一天我们哥俩正练着呢,有人叫门,开开大门一看,这个人手拿拜匣跟我打听:“请问这儿有江米小枣的高足,白糖,馅的吗?”我说:“我是馅的,白糖的里边有,我给你拿去?”

  乙:买粽子的?

  甲:不是。我接过拜匣一看,里边有一请帖,北京前门外粮食店会友镖店李掌柜,请我们哥俩保趟镖,你说去不去?

  乙:去呀!

  甲:我师父临走时说得明白:不准给贪官污吏保镖。

  乙:那就别去。

  甲:可是拜匣里边还有给我们的礼物。

  乙:什么?

  甲:金银珠宝。当时我说:“你先行一步,我们哥俩随后就去。”我们哥俩商量好了,转天收拾行囊包裹,带着随身家伙,直奔北京前门外粮食店,来到镖局子门口一看,老少英雄都出来迎接我们哥儿俩,都是三山五岳的英雄,四面八方的好汉,那真叫穿红的红似血,穿白的白似雪,穿黄的'黄似蟹,穿黑的黑似铁,真叫奘脖梗,大脑瓜,奘腿肚子大脚丫,咳嗽都带二踢脚的--喷儿,叭!

  乙:嚄!

  甲:当中闪出一位老达官,须发皆白,年过七旬,看见我们哥儿俩来了,赶步上前抱拳拱手:“不知二位壮士驾到,未曾远迎,当面恕罪!”

  乙:你怎么说的?

  甲:我说:(学京剧花脸道白)“岂敢岂敢,咱家来得鲁莽,田大人你就恕个罪儿吧!”

  乙:要唱《黄金台》啊!

  甲:我们叙过客套,穿过二道门儿,迎面五间待客厅,八十三磴汉白玉台阶,老达官没走楼梯,冲我们哥俩一抱拳:“二位壮士,请楼上饮酒。”说完此话,再看这位老达官,一撩衣裳襟儿,使个“燕子钻云”--噌!上去啦!

  乙:嘿!

  甲:这叫抻练我们,我们要是再走楼梯上去,那就栽跟头啦!

  乙:是啊。

  甲:我哥哥站那儿没动,冲我一使眼色,那意思是叫我准备,他来个“旱地拔葱”,噌!也上去啦!

  乙:就看你的啦!

  甲:蹿高纵矮,我没拿这个搁在心上,当时我往后倒了三步,叭,叭,叭!打仨旋风脚,飕,蹭!劲大上房啦!

  乙:人上房啦!

  乙:鞋上房啦?

  甲:那鞋没钉鞋带儿。

  乙:钉鞋带儿成大傻小子啦!

  甲:我说:“来人哪!搬梯子够鞋!”

  乙:搬梯子?

  甲:没人理我!结果我自己搬个梯子上去啦!进屋一看,摆了一桌全羊大菜。

  乙:他净惦着吃呢!

  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达官抱拳拱手:“二位壮士,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我说:“你有话请讲当面。”老达官说:“这次把你们哥儿俩请来,还有趟镖没走,现今有东路镖,南路镖,北路镖都有人敢保,唯独西路镖,贼人太多,匪人太广,不知二位壮士可敢保否?”我说:“你且住口,什么叫敢否?休长贼人威风,灭我们弟兄锐气,不就西边有贼吗?”

  乙:啊!

  甲:打东边走!

  乙:打东边走啊!

  甲:啊,打东往西走。

  乙:那叫迎贼前往!

  甲:说完此话,临下楼的时候,这老达官还抻练我们,他使个燕子三抄水--刷,刷,刷就跟四两棉花似的下去啦。我哥哥也不含乎,站在楼窗上,脸朝里,背朝水,头朝下,脚朝上,使个“燕子投井”,离地三尺,来个“云里翻”的跟头,脚踏实地,上身不摇,下身不晃。

  乙:这是功夫。

  甲:我打上边一抱脑袋:叽哩咕噜叭嚓!

  乙:怎么啦?

  甲:打楼梯上折下来啦!

  乙:折下来啦?

  甲:我这叫就地十入滚,燕青十八翻,全凭腕胯肘膝间。

  乙:他老有词儿!

  甲:下了楼,老达官说:请二位过过汗儿吧!

  乙:什么叫过过汗儿?

  甲:就是看看我们武艺高低,当时我哥哥一看院子当中摆着十八般兵刃,他伸手拿起一杆大枪,可不能全叫枪,七尺为枪,齐眉为棍,大枪一丈零八寸,一寸长一寸强,一寸小一寸巧,大枪为百兵刃之祖,大刀为百兵刃之母,花枪为百兵刃之贼,单刀为百兵刃之胆,宝剑为百兵刃之帅,护手钩占四个字:挎、架、遮、拦。我哥哥练了一趟六合枪。

  乙:什么叫六合枪?

  甲:分内三合外三合。

  乙:内三合?

  甲:心,气,胆。

  乙:外三合?

  甲:手,脚,眼。

  乙:嗯。

  甲:有赞为证:一点眉间二向心,三扎脐肚四撩阴,五扎磕膝六点脚,七扎肩井左右分。扎者为枪,涮者为棒,前把为枪,后把为舵,大杆子占六个字:崩,拨,压,盖,挑,扎。练完之后,大家是拍掌赞贺!他练完了,看我的,我不能再练枪啦。

  乙:怎么呢?

  甲:我要再练枪,那叫“千人吃面。”

  乙:啊?千人吃面,那得多大锅啊?那叫“千人一面”。

  甲:对。我不练枪,伸手拿起一口单刀。单刀看手,双刀看肘,大刀看滚手,我来个夜战八方藏刀式(动作)。我这儿一拉架式。

  乙:怎么样?

  甲:该着我露脸。

  乙:怎么?

  甲:打头里来块云彩,刷,刷,下起雨来啦!

  乙:那就别练了,黄土地儿,一沾雨水特别滑,你要滑个跟头怎么办呢?

  甲:滑个跟头就没功夫啦,我有功夫。再说,练刀讲究风雨不透,我这趟刀练得行上就下,行左就右,光见刀不见人。我练得就跟刀山似的,顺着刀哗哗往下流水,再看我衣裳,连个雨点儿都没有!

  乙:你在院里练刀哪?

  甲:我在屋里避雨呢!

  乙:避雨呢?刀呢?

  甲:刀我扔院里啦!

  乙:怪不得光见刀不见人呢!

  甲:这样,大伙儿直叫好:“好--”

  乙:好刀法!

  甲:“好避雨!”

  乙:嘿!这是损你呢!

  甲:我倒不理会!

  乙:都损皮啦!

  甲:练完刀,老达官说:“请二位验验镖吧!”

  乙:验验镖是什么?

  甲:就是看看我们保的是什么。把我们让到后跨院,就看北房檐底下码着二十四垛黄澄澄的都这么大个儿(双手比划直径一尺左右的样子)。

  乙:金坨子?

  甲:老倭瓜。

  乙:倭瓜呀!不用你们保,我挑着去。

  甲:你看着是倭瓜,细瞧瞧这倭瓜是什么的?

  乙:金的?

  甲:面的。

  乙:面的!水的不好吃。

  甲:你看着是倭瓜,拿刀切开往里看--

  乙:有金银珠宝?

  甲:有倭瓜籽。

  乙:还有瓤儿呢!

  甲:你连籽带瓤儿都挖出去,再往里看--

  乙:有金银珠宝啦!

  甲:空倭瓜。

  乙:废话!

  甲:空倭瓜有用,拿珍珠,玛瑙,翡翠,钻石,最次的是金货,用红棉纸包好了,放在倭瓜里头,拿竹签对上,黄土泥在外边腻了缝儿,这就叫倭瓜镖,这是暗镖的一种,知道的,我们是保镖的,不知道的,我们是卖倭瓜的。

  乙:是啊。

  甲:押镖车出彰仪门,下吊桥,走养济院,三义庙,五显财神庙,小井,大井,肥城,芦沟桥,长辛店,良乡,小十三,大十三,洪恩寺,窦店,琉璃河,宣平坡,下坎儿到涿州,天可就黑了,依着我哥哥打尖住店;我说,不行,头一次保镖,要落个好名声。

  乙:干吗?

  甲:连夜而行。出去涿州四十多里地,就看前边一带黄沙岗,有一片密松林,就听:叭!一声响箭,吱喽!一声呼哨,呛啷啷一棒铜锣响,可了不得啦!

  乙:怎么啦?

  甲:有了贼人劫镖车啦!

  乙:那怎么办?

  甲:落驮子打盘,趟子手看住镖车,我们哥俩越众当先,再看对面树林里,噌,噌,噌,窜出四十多名喽罗兵,个个花布手巾缠头,十字袢,英雄带,兜裆滚裤,手拿短刀,当中为首的黑大个儿坐骑乌骓马,头如麦斗,膀大腰圆,手拿镔铁大棍,口念山歌。

  乙:怎么说的?

  甲:“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有人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牙崩半个说不字,一棍一个打死不管埋!”

  乙:真厉害呀!

  甲:他厉害?再看我哥哥,双脚点镫,扑嚓!

  乙:出马啦!

  甲:掉下来啦!

  乙:吓的!

  甲:气的!

  乙:气的?

  甲:这么说好听,我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杀鸡焉用宰牛刀?待我前去送死!”

  乙:嘿!那叫“擒贼受死!”

  甲:对,“拉过我的牛来……”

  乙:唉,上阵骑马还嫌慢呢,你怎么骑牛哇?

  甲:我骑牛比古,前七国孙庞斗智孙膑不就是骑牛吗?

  乙:人家那是什么牛?

  甲:什么牛?

  乙:那是神牛。

  甲:我这是宝牛。

  乙:怎么个宝牛?

  甲:我把它喂饱啦。

  乙:喂饱啦?

  甲:“抬过我的扁担!”

  乙:抬扁担干吗?上阵使刀,使枪。

  甲:我使扁担又比古,水浒里的拼命三郎石秀,上阵不是使扁担吗?

  乙:人家那扁担里有枪。

  甲:我这扁担里也有枪。

  乙:人家那里是亮银枪。

  甲:我这里是火药枪。

  乙:火药枪啊!

  甲:我这里是一杆花枪。

  乙:噢。

  甲:我是骑着扁担拿着牛。

  乙:啊?那叫拿牛骑扁担……我也说错啦!那叫骑牛拿着扁担。

  甲:对,我来到两军阵前,抖丹田一声喝喊:“贼啊!贼爷爷呀!”

  乙:怎么叫爷爷啦?

  甲:嘴乖点,他把我放了不得了吗?

  乙:没那事。

  甲:这个狠心贼,不问名姓,劈面就给我一棍!

  乙:你呢?

  甲:当时我这扁担往上一架,来个“横上铁门栓”,就听喀嚓!

  乙:你把棍磕出去啦!

  甲:我扁担折了!

  乙:坏了!

  甲:好了,扁担折了,兵刃露出来了,花枪在手,跟贼人牛马一错镫……

  乙:那叫二马一错镫!

  甲:我不是骑着牛哪吗?

  乙:啊,对!

  甲:我们牛马一错镫,我就给他来个“回牛枪”。

  乙:那叫回马枪……啊,你骑着牛哪!

  甲:这个贼人久经大敌,是个惯手,他一回手让过枪头把我枪杆给攥住了,他往他那儿夺,我往我这儿抢,他说:“拿来!”我说:“给你!”

  乙:怎么给他啦?

  甲:我没他劲大!

  乙:好嘛!

  甲:我没兵器了,快跑吧!

  乙:对!

  甲:跑不了啦!贼人赶到了,搂头又是一棍,我一抱脑袋:“唉,我命休矣!”

  乙:等死啦!

  甲:我又乐了!

  乙:怎么?

  甲:我背后还背着护背双刀呢,我一抱脑袋,正摸着刀把上,当时是双刀出鞘。倒了霉的贼,他没看见,我左手刀封住贼人棍,右手刀来个“海底捞月”,就听砰哧一声,红光四溅,鲜血迸流,斗大的脑袋在地下叽哩咕噜乱滚……

  乙:你把贼杀啦?

  甲:我把牛杀啦!

  乙:宰牛啊!

  (完)


郭德纲 于谦 大保镖 台词 要全一点的啊

郭德纲《大保镖》全本台词
郭:到了楼下,老头说:2位谁先来?我哥哥说我先来!我练一趟六合枪!
于:好!
郭:这六合枪不好练!有赞为证:一扎眉攒2扎心,三扎眉攒4扎心,五扎眉攒6扎心,七扎眉攒8扎心!
于:全扎一地方啊?
郭:这不好背,记性不好来不了这个!
于:没什么不好背!就一句有什么不好背的!
郭:我哥哥刚要练,我说哥哥您感冒刚好,可别反复了!我哥哥点点头:言之有理!把枪放下,气不长处,面不改色!
于:废话!他没练喘什么气呀!
郭:我说我来。你们见过枪见过刀,没见过刀枪并耍的!今天我一手枪,一手刀,让你们瞧瞧我的真能耐!
于:好功夫!
郭:我到兵器架子那超起一杆大铁枪来,掂量掂量120多斤,枪尖朝下“扑”一下杵在地上:“老爷子扶着点,我挑口刀去。”老头真听话:“那边都是刀,挑去吧”。我挑了一口刀,要拽还没拽出来,打西北半悬空来了片云彩,紧跟着“咔嚓”一个雷,再看老头躺地上这样了(做抽搐状)
于:你可太损了!
郭:我说老爷子您不对阿,您没攥瓷实。再来!
于:还没攥瓷实?要不不能那样!
郭:老头一听:“no,no,no!”
于:吓得外国话都出来了
郭:那我只练刀吧
于:好,您练刀
郭:我把刀握在手里,来一个“夜战八方藏刀式”(在自己脖子上一抹,倒地)
于:(把他拉起来)往哪藏呢?您这自杀来了?
郭:藏刀式(放自己脖子左边),藏刀式(放自己脖子右边)````
于:行了,您别使这架子了。
郭:老头很高兴:相烦2位给我们保趟镖,咱们后边验验镖吧。到了后边,一个个老窝瓜里边装满了金银财宝,这叫暗镖,现如今这趟镖不好保,2位辛苦一趟!
于:好哇
郭:我说那就却之不恭了。我们哥俩从镖局出来,出德胜门,走清河夏河营康庄子,沙城保安康庄子,张家口夏河营康庄子,南口昌平县康庄子``````
于:您等会吧。您就在康庄子这转悠,不往前走了?
郭:我就这瓷实
于:瓷实也不能站这啊
郭:这时天色就晚了,我说哥哥咱打尖还是住店?
于:您说?
郭:吃面!
于:好么,这是走饿了。
郭:依着我哥哥要住店,我说咱们趁天黑赶紧往前走,过了这咱们再歇着。虽然道路崎岖,但是有这朦胧月色
于:好主意!
郭:我们正往前走着,忽听得一阵铜锣响亮,紧跟着出来20名喽啰兵,都是短衣襟小打扮,雁别翅排开,中间闪出一个黑大个,这大黑脑袋:“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载。要想从此过,留下裤子来!”
于:脱裤子阿?
郭:我说:大胆贼人!不光劫财,你还要劫色!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
郭:我说哥哥,一个人打不过,咱俩人一块上双战于他!
于:上吧
郭:我们哥俩各挥刀枪,跟贼人战在一处。刀来枪去,枪来刀往,眼瞅着瞧见一破绽,我心说你就在这吧!大刀一举,“咔嚓”一下。斗大的人头地下翻滚,我是嚎啕大哭```
于:你哭什么啊?
郭:把我哥哥宰了!
于:去你的吧! (完)


上一篇:墓光之城2

下一篇:宠物美容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