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4-06-25 00:41:27编辑:阿奇

求文档: 2011安徽中考语文试卷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③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④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
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ŭ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
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hŭn ( )吸 堤( )岸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 。“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 。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从文体看《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集,《朝花夕拾》是 集,《繁星•春水》是 集。
(2)《水浒》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任寨主,晁盖之前是 ,晁盖之后是 。
4.某小组暑期开展以“书信沟通你我他”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1)李松同学缺乏人生理想,没有学习热情,总觉得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就行了,小组同学想写一封信规劝他。你认为下面名言警句中哪三则可以作为规劝的材料?
①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志当存高远。
④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乔万尼奥罗)
⑤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可以用来规劝李松同学的三则名言警句是 。(只填序号)
(2)刘老师8月5日上午给小组同学作“书信与人际交往”专题讲座,而张强同学正随父母在外旅游,他给好友王刚发了一条手机短信:“我跟爸爸妈妈在北京旅游,赶不回去听讲座了,请代我向刘老师请假。”
假如你是王刚,请写一张请假条,代张强向刘老师请假。
(3)组内某同学给在外工作的父母写信时,谈到了读书对自己写作的影响。下面是信的部分内容,请你读后完成①~③题。
你们一直喜欢读书,[A]在你们的熏染下,我也越来越喜爱读书了。我感到,书籍成了我写作的源头活水之一,[B]对我在写作上获益良多。通过读书,我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读书让我乐于写作, 。
① 画线句[A]中,“ ”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 ”。
②画线句[B]有语病,可修改为: 。(不得改变原意)
③在文末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表达出写作对读书的影响。
二、阅 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5分)
微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①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③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④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微藻还能用于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⑤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今后,各地在建设“徵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微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5.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 (4分)
6.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分)
7.我国“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 (3分)
8.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 (4分)
[二] (25分)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9.依据第④段内容,填写下表。 (4分)
时 间花的状态
日出前
日出后即刻开放,开大开圆
日落时
10.为什么太阳花能“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4分)
1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12.第②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 (6分)
如何进行正面描写:
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13.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太阳花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6分)
14.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 (写出两点即可) (2分)
[三] (15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 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三、写作(55分)
19.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 (1) (6分)
①窈窕淑女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③悠然见南山④江春入旧年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留取丹心照汗青
(2) (4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9分)
(1) shŭn ( 吮 )吸 堤 ( d ī )岸
(2) 沧穹,苍穹
(3) 向上托,举。 渴求而不知满足。
(4) 那未来的一切,难道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
3. (4分)
(1) 散文,诗歌。(2) 王纶,宋江。
4. (12分)
(1)②③⑤
(2) 请假条
刘老师:
您好!
张强同学因随父母在外旅游,不能参加您8月5日上午的专题讲座,特让我代他向您请假。请批准。
此致
敬礼!
学生:王刚
8月5日
(3)① 熏染,熏陶。② 使我在写作上获益良多。③ 写作让我更热爱读书。
二、阅 读 (55分)
[一] (15分)
5.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富含油脂。 (4分)
6.作比较,列数字。作比较使微藻的优点更突出,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突出了微藻制油的明显优势,是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4分)
7. ① 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
② 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提高产油的效率,降低成本;
③ 综合利用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3分)
8. ① 微藻的生长周期短,油脂产率高,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② 培养微藻可以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还可以净化废水和污水。 (4分)
[二] (25分)
9. (4分)
时 间花的状态
日出前包裹得严严紧紧
日出后即刻开放,开大开圆
日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不再开放
10.①因为太阳花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阳光愈炽热,它开得愈加丽,愈加盛;
②因为太阳花花期长,新陈交替快。(4分)
11. “闪”字突出了太阳花开得快,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感觉;同时写出了其可爱的特点。 (3分)
12. (6分)
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如何进行侧面描写: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13.①因为一朵太阳花的生命虽极为短暂,但它们努力绽放,带给人们美的世界。
②它们新陈交替快,开完的太阳花会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6分)
14.①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②珍惜时间;③团结互助;④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等 (2分)
[三] (15分)
15. (5分)
或:有时。见:同“现”,表现或显露。等:相同,一样。安:怎么,哪里。策:握,拿。
16. (4分)
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千里马的才能不能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遇种种屈辱。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现实。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善待和重用,他们往往被埋没。


中考模拟试卷 201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7

201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虫鸟之智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臵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

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

鸪性好.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臵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

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节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三,南宋洪迈著)

【注释】①媒:媒子,指用作诱饵的竹鸡。②罔:同“网”。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捕 之 者 扫 落 叶 为 城 臵 媒 其 中 而 隐 身 于 后 操 罔 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遇其俦必斗 ( ▲ ) (2)无得脱者 ( ▲ ) ..

(3)鹧鸪性好洁 ( ▲ ) (4)置其所行处 ( ▲ ) ..

11.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



12.文中“ ▲ ”一句颇有思想见地,不由得让我们想到蒲松龄《狼》一文中

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句话。(2分)

【鼓楼】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

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遗其亲戚。 ..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

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jǐng,割脖子。 ⑥⑤③④①②①②

- 1 -


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是一片喧嚣。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地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18.为什么作者“仍感到来自心底的震撼”?(4分)答: 19.文中第③段与第⑤段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 20.文章在提到作者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时,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6分)答: 21.下面对本文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文化散文,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巧妙地将十年前与十年后对圆明园的观察和思考连接起来;表达手法也灵活多样,以记叙和描写为主。 B.作者多次写老老少少的欢笑嬉闹的场面,目的是为了与哭泣的圆明园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十年前与十年后两次参观圆明园的经历也形成了一种对比,两处对比引人深思。 C.作者先前同意留下圆明园废墟,为的是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开始怀疑留下废墟的必要性。 D.文题中的“哭泣”,既形象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与耻辱,也暗示出为现实中的人们忘记历史而感到悲哀。 E.本文旨在说明随时间的流逝,人们已渐渐淡忘了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象征着的奇耻大辱,作者以自己去圆明园的经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民族的疼痛、屈辱与自尊。 18.①作者记忆中的圆明园残酷的历史。 ②如今真实地面对它时所感受到的圆明园的依旧华美、依旧精致、依旧贵族。(4分)19.第③段环境描写衬托了作者沉重的心情。第⑤段环境描写烘托了游人欢乐的场面,反衬作者悲痛的心情。(4分)20.第一次流泪表现了作者为园明圆残酷的伤痛,为民族耻辱的历史而感到悲伤。(2分) 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匮乏的一种无奈,为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一种愤怒与悲哀。(4分)21.AC(4分)

上一篇:夏空的彼方

下一篇:美人心计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