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印度书籍《爱经》的电子书?中文完整版。
【电子书坊】爱经 The Kama Sutra pdf 电子版 电子书籍 拍拍电子书坊有的楼主可以去看下
内容简介
“爱”之所以写成“经”的形式,可见多么慎重其事,因为事实上,“性”在印度教之中是神圣的,做爱的神圣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印度,《爱经》时常献给年轻的新娘,让她们在婚礼之前阅读,这使我们想起,日本人也把“枕头书”作为女人的嫁妆之一,毕竟东方人(包括印度人、日本人与中国人)是拥有丰厚与高深性文化的民族。
印度人认为,生活中的三大目标是“法”(Dharma),约略是精神和道德的责任,“义”(Artha),是知性和物质方面的财富,以及“爱”(Karma),即所有官能方面的快感。而《爱经》对于其中的“爱”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不敢相信,在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的东方印度,就有这样令人心荡神怡的性爱作品。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扩展资料根据创作量与市场IP价值程度,主要的文学五大体裁为:诗歌、散文、剧本、剧小说、小说。在近代:诗歌与散文是创作量是最多的,当时的创作家有鲁迅、老舍、矛盾等等。在现代:剧本、剧小说、小说的创作量是最多的。剧本在影视剧的出品中,是最基层的,也是对创作者扶持最高的,所以现代的小说家,大多不但会小说创作,也会剧本的创作,有时也会直接参与剧本的编辑小组里。有的作家直接写剧小说,既可以出版小说市场,也为了方便以后直接剧本化。但是剧小说很难写,又要有一定质量,还要兼顾到剧本,所以写剧小说的大多是名气作家,不担心没有影视公司买。而一般作家少有影视公司买,也不想费时费力,就直接写小说来的方便,当然剧情好的话就另当别论了。而小说,在网络上写的是比较多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印度的《爱经》和欲经有何区别
《欲经》所以成为被人议论最多的印度古代文学作品,还是因为其中详细介绍了房中术以及多种接吻、拥抱的方式等。实际上这部书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以上内容外,大量篇幅是用于描述人生目的、富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以及许多民风民俗的,不啻一幅古代印度的社会风情画。《欲经》的第一章为总论,内容是探讨人生的意义、一个时髦的“市民”(实指纨绔子弟)应该有的生活方式等。他说,一个“市民”应该是受过教育的,应该拥有殷实的财产,住在大城市里。“市民”的住房应该建在水边,房后要有一个果园。接着犊子氏十分细致地描述了房子的内部装饰,细致到床铺和枕头摆放的位置、墙上悬挂的笛子、房内摆设的游戏器具、小食品和香料等等都逐一叙述。“市民”早上起来要对着镜子用各种香料和油脂仔细打扮自己,不但要漱口还要嚼一些槟榔。他必须每三天洗一次澡,每四天刮一次胡子。在每天三顿饭以外的时间,他要教鹦鹉讲话,看斗鸡、斗羊和小丑表演取乐。傍晚,“市民”要穿戴整齐,外出娱乐。晚上的活动是音乐和歌唱,然后“市民”要在朋友的陪伴下在家里与心爱的女人会面。第二章的内容即是广为流传的房中术,其中包括六十四种姿势、四种拥抱方式以及十多种接吻方式。这些技巧的不同组合又可以派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来。除了房中术以外,作者还重点描述了性爱所需要的幽雅环境、和谐气氛和高尚情调,而为此所做的准备也如宗教仪式般烦琐和严肃,要做得一丝不苟:“……在布置了鲜花、喷洒过香水的房间里,‘市民’在朋友和仆从的陪伴下迎来心爱的女人。她要经过沐浴和细致装扮,他要让她坐在舒适的地方,并献给她一杯美酒。他要坐在她右边,用手轻抚她的头发和纱丽的镶边……他们谈论各种话题、共同的经历,也可以相互说说笑话。他们可以一起演奏乐器和唱歌,也可以谈论绘画艺术……当她对他的感情被激发起来,他就献给她另一杯美酒。他把鲜花、槟榔送给身边的其他人并让他们离开。然后当两人独自相处的时候,他就可以拥抱她了……”。在犊子氏看来,性爱是复杂的游戏,可以在多种层面上展开。在眼花缭乱的、甚至复杂如杂技般的技巧后面,透露出的是犊子氏对性爱的基本态度:性爱须是男女双方共同的意愿,并获得共同满足,绝不只是男人的发泄。犊子氏认为,女人在性爱中有更大的激情,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所以也有人认为,《欲经》的意图在于使男人认识到,女人是温柔和激情的化身,性爱也是温柔与激情交织在一起的生活艺术。从书中可见,传统的印度教对性的态度是健康的和坦然的,而且男人和女人在性爱中是平等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讨论了如何追求年轻女子、与妻子相处、为妻和为妾者的行为规范等等。而最后一章则罗列了各种增加乐趣的手段,既有确实具有药用价值的草药和工具,也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迷信手段。这些医疗手段基本上类似于在中国传统医药中也有的“以形补形”的思路。其中一些手法至今仍在民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