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大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浙大读书的体验如下:首先,浙大很大,人多,专业多,校区多。本科每年招生六千人不到点,男女3:2,当然了这说的是总体,不同院系不一样的。但没有出现像某些纯工科或语言艺术学校那样男女比例过分失调的问题,校园氛围比较正常。另外,本科生中一半是浙江籍的学生,研究生中本省学生比例可能更高。校园中江浙口音占绝对优势,因为即使教职员工中江浙人的比例也很高。北方人听着江浙口音兴许会觉得嗲,而且一段时间后基本会受影响。浙大是大类招生,前两年都是不进专业班的。如果你爱社团爱活动,不宅,那保证你可以很轻松认识全校各个专业的人。应该说在浙大,院系感并不是那么强。同样的,虽然我们有五大校区,但大家从来不会以校区划分人的。浙大社团多如牛毛,而且非常活跃,每天网上的通告和楼下的海报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多到需要大叔专门管理张贴秩序。浙大在学术上理工科比较占优,也比较出色,学生中大多数也是理工科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浙大是个理工科学校,事实上不论是院系设置还是学生群体,浙大都是综合型院校。浙大的文科主要是来自于四校合并前杭州大学的底子,其中文系和数学系当年在国内很响当当,至今浙大的古典文献和应用数学专业都非常出色。
浙江大学在哪个城市
浙江大学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简介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在125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核心词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大学
在浙大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浙大读书的体验如下:首先,浙大很大,人多,专业多,校区多。本科每年招生六千人不到点,男女3:2,当然了这说的是总体,不同院系不一样的。但没有出现像某些纯工科或语言艺术学校那样男女比例过分失调的问题,校园氛围比较正常。另外,本科生中一半是浙江籍的学生,研究生中本省学生比例可能更高。校园中江浙口音占绝对优势,因为即使教职员工中江浙人的比例也很高。北方人听着江浙口音兴许会觉得嗲,而且一段时间后基本会受影响。浙大是大类招生,前两年都是不进专业班的。如果你爱社团爱活动,不宅,那保证你可以很轻松认识全校各个专业的人。应该说在浙大,院系感并不是那么强。同样的,虽然我们有五大校区,但大家从来不会以校区划分人的。浙大社团多如牛毛,而且非常活跃,每天网上的通告和楼下的海报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多到需要大叔专门管理张贴秩序浙大在学术上理工科比较占优,也比较出色,学生中大多数也是理工科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浙大是个理工科学校,事实上不论是院系设置还是学生群体,浙大都是综合型院校。浙大的文科主要是来自于四校合并前杭州大学的底子,其中文系和数学系当年在国内很响当当,至今浙大的古典文献和应用数学专业都非常出色。浙江大学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一座集现代化都市气息与江南水乡优柔气息于一体的城市。浙江大学是浙江省综合实力最强、教育资源最丰富的高校,作为中国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名列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中。浙大有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紫金港、舟山、海宁七个校区,我所在的紫金港校区是浙大的主校区,也是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校区。浙大生活初印象:大紫金港是真的挺大的。刚开学的半个月内,经常能看到新生小朋友用手机开着导航去上课……如果不会骑自行车,光靠走路穿行在校园中过完本科或者研究生生活的话,估计毕业就能直接报名参加奥运会了(不是。如果能够花重金置办一辆小龟,那么在赶早八的人潮中那呼啸而过的身影,更能让你体验一把“人上人”的感觉。另外学校也有方便校内出行的小公交车(昵称“小白”),一块钱一次,最近也开通了微信支付宝扫码或者校园卡等多种支付方式,非常方便和人性化。浙大学习氛围:自由而包容浙大最触动我的,就是他那自由而包容的求学氛围。你可以自由的在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自习,比如在东2教学楼走廊尽头一边看着启真湖的日落一边看文献(还能经常看到一些好玩的水上运动);比如在任何一家麦斯威的小沙发上舒服的窝着学习(摸鱼);比如在基图的书海里待上一整天,踩着闭馆的铃声排队刷卡走出图书馆,收获内心的充实和满足感。当然也可以自由的选择喜欢的课程去旁听,去了解本专业、本学科之外的世界,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得到他们的建议。我当初选了一门与本专业不太相关的课程,第一节课感觉有些吃力,就给老师发邮件寻求建议,于是得到了老师耐心细致的回复,以及一份补充基础的书单,老师并不会因为你不是本专业的学生而敷衍了事,顿时让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好温暖哈哈哈哈。当然如果想旁听的课程和自己的课表时间冲突了,还可以通过“智云课堂”看到大部分课程的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