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骠骑大将军共有几位?他们的名字都是什么?
尔朱家族:尔朱彦伯、尔朱仲远、尔朱世承(追赠)、尔朱世隆、尔朱弼、尔朱天光,都是骠骑大将军。
拓跋寿乐:帝室宗亲,曾任骠骑大将军。
元赞:最年轻的骠骑,532年,元修登基任命元赞为骠骑大将军,此时才14岁不到。
樊子鹄:对抗南梁赚得骠骑大将军。
贺拔岳、贺拔胜兄弟: 尔朱仲远进逼洛阳时贺拔胜被孝庄帝任命为骠骑大将军。 永安三年(530年),贺拔岳收复三秦、河、渭诸郡,官至雍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封清水郡公。
元宝炬:西魏开国皇帝,曾被孝武帝贬谪为骠骑大将军。
元均:帝室宗亲,若干个封号中就有骠骑大将军。
孟威:因为远蕃平夷有功,被闵帝元恭加封骠骑大将军。
源怀:镇边大将,据北蕃时被宣武帝元恪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国公。
李崇:一代名臣,三朝元老,肃宗封骠骑,死后又被孝文帝增骠骑大将军等多个头衔。
长孙父子:孝庄帝元子攸封长孙稚为上党王、骠骑大将军等。长孙子彦乃南北朝的关羽,高欢起逆后被封为飘起大将军。
朱瑞:因被尔朱世隆诛杀,死后被孝武帝追封为骠骑。
崔模:死后被孝明帝元诩追赠骠骑大将军。
胡国珍:晚年时因抗敌被孝明帝元诩封为骠骑。
杨宽:奸臣,孝武帝元修继位时加封的骠骑大将军。
拓跋丕:拓跋嗣次子,太武帝拓跋焘异母弟,帝室将领,乐平王、骠骑大将军。
北魏时期,乙浑之死为什么成了千古疑案?
在魏文成帝拓跋濬执政晚期,出现了一个强势人物——乙浑。乙浑仿佛是凭空出现的:公元462年正月,乙浑官至车骑大将军,从东郡公进封为太原王。在此之前,乙浑有什么表现和成就?不知道,没法推测。三年春正月壬午,以车骑大将军、东郡公乙浑为太原王。——《魏书》·卷五·帝纪第五·高宗纪乙浑既不是豪门士族的代表人物,又不是德高望重的军政大佬,为何会突然获得如此大的权力呢?也不知道,但这可以做一点推测。由于魏文成帝拓跋濬于公元465年去世,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乙浑是拓跋濬火线提拔的辅政大臣,这种说法也有点问题。因为乙浑封王的时间是魏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前三年,拓跋濬应该不会预料到自己会在三年后去世。而拓跋濬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他应该也不会提前三年就预料到自己命不久矣,史书上也没有拓跋濬长期卧病在床的记录。从这个角度来看,乙浑应该是因功升官,并非因为要做辅政大臣而被火线提拔。但在魏文成帝拓跋濬临终的时候,应该留下过一份辅政大臣的名单,可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份名单了。史书对此也是讳莫如深,以至于连辅政大臣这几个字都没有提过。我为什么说会有一套辅政班子的名单呢?因为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继承人魏献文帝拓跋弘当时还不到十二岁,不可能没有辅政大臣。魏文成帝拓跋濬虽然年轻,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是暴毙。从这个角度来看,拓跋濬也有一定的时间去布局,而乙浑应该就是这个局中分量最重的一枚棋子。为什么呢?因为乙浑的身份非常适合担任辅政大臣,正如我之前所说:他既不是豪门士族的代表人物,又不是德高望重的军政大佬,由这种身份的人来辅政,没准又是第二个高允(辅佐魏文成帝的贤臣)。就算乙浑成不了第二个高允,他也绝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宗爱(杀死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监)。因为当时的北魏皇权较为稳固:内有宫廷势力,外有皇族、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乙浑虽然是因功提拔,但毕竟时日尚短,很难威胁皇权。而且辅政大臣也绝不会只有乙浑一人,其他人如陆丽、穆多侯、刘尼、和其奴等人应该也是辅政大臣。因为陆丽和穆多侯都被乙浑杀死了,如果不是他们身份特殊,绝不会招致杀身之祸,此时的乙浑绝没有示威的资格。而刘尼、和其奴后来与乙浑共同执政,如果不是同为辅政大臣,他们很难获得和乙浑平起平坐的资格。当然了,德高望重的高允是无人能忽视的,他老人家应该也是辅政大臣,不过更多的可能是只挂了一个名,毕竟此时的高允已经快八十岁了。因为这一段历史记载得过于简略,还有许多虚饰之词,所以我们很难还原这段历史的具体细节。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冯太后肯定不在这份辅政大臣的名单之中,魏文成帝拓跋濬甚至没有留下过任何希望冯太后站到前台执政的话。原因很简单,冯太后是最终的胜利者,如果魏文成帝拓跋濬流露出哪怕一丁点希望冯太后出面的想法,史书都不可能不记载,因为这可以成为冯太后日后执政的重要筹码。看到冯太后的相关记载,我总会想到清朝的慈禧太后,这两个女强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咸丰皇帝奕詝留给继承人的辅政班子里,并没有慈禧太后的位置。不久之后,这套辅政班子被太后和皇族联手干掉了,满清开启了太后专权几十年的历史。魏文成帝拓跋濬留给继承人的辅政班子里,肯定没有冯太后的位置,冯太后是在诛杀了以乙浑为代表的辅政大臣之后,才拥有了执政地位。对于魏献文帝拓跋弘的辅政班子,北魏的史官为何要讳莫如深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乙浑在辅政班子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乙浑最终失败了,顺利成为北魏帝国的反面人物,史官自然只能尽力淡化乙浑获得权力的合法性,于是对魏献文帝拓跋弘辅政班子的相关内容讳莫如深。一旦失去了这段内容,乙浑突然崛起于政治舞台,就显得异常突兀了。虽然乙浑获得了封王的待遇,但这种地位并不足以保证乙浑获得在北魏朝堂呼风唤雨的威势,之后的乙浑肯定拥有更高的地位和待遇,只是我们无法求证了。但这种说法也有瑕疵,就算乙浑是辅政大臣,也不能证明他可以合理合法的专权。换言之,如果史官抹黑乙浑,说他滥用权力威胁皇权,冯太后站出来主持公道,一样可以把话圆回去。这种抹黑政敌的手法并不罕见,北魏的史官为什么不用呢?我认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十多年前发生在北魏的《国史》大案,影响实在是太深了。《国史》一案,导致北魏重臣崔浩被杀,清河崔氏被灭族,其他豪门士族例如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也被灭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然《国史》一案背后有太多不为人道的故事(我专门写过相关文章,文末有链接),但史官们在涉及到当代史的敏感内容时,肯定会感到胆战心惊和不知所措。
北魏孝文帝时期大将军的名字
征东大将军、南安王拓拔桢
大司马大将军驸马都尉安城王万安国
征西大将军、安乐王拓拔长乐
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汝阴王拓拔天赐
征西大将军、假东阳王元丕
车骑大将军冯熙
大将军刘昶
骠骑大将军、司州牧、咸阳王元禧
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广陵王元羽
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京兆王穆亮
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元勰
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
-------------
以上是孝文帝时期有大将军称号的人
下面贴出来源史料。
庚寅,以【征东大将军、南安王桢】为假节、都督凉州及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仪同三司,镇凉州。
戊辰,以【散骑常侍、驸马都尉万安国为大司马、大将军,封安城王】。
戊寅,【征西大将军、安乐王长乐为太尉】
以【汝阴王天赐为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
乙丑,进【征西大将军、假东阳王元丕爵为正王】。
三月丙午,诏【车骑大将军冯熙】督众迎还假梁郡王嘉等诸军。
------------------卷七上 帝纪第七◎高祖纪
秋七月乙亥,以【宋王刘昶为大将军】。
辛酉,【骠骑大将军、司州牧、咸阳王禧为长兼太尉】,
以【特进、广陵王羽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
戊辰,以【前司空穆亮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为京兆王,】
癸亥,以【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勰为司徒】,
诏【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嘉】断均口,邀显达归路。
--------------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高祖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