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时间:2024-07-07 02:02:59编辑:阿奇

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2、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软件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3、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地区应依附本地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品牌。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补短板、强弱项。为此亟须加快乡村文化建设,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这是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强农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观需要。

[create_time]2021-05-12 11:03:23[/create_time]2021-05-25 00:00: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3[alue_good]鲨鱼星小游戏[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0771db3ca32eb1b531f4a1de2d92297a.jpeg[avatar]最爱分享有趣的游戏日常![slogan]最爱分享有趣的游戏日常![intro]6832[view_count]

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娱乐生活匮乏的问题?

一、一定要有地,种地使人快乐。可以种粮食,也可以搞一些经济作物,挣些零花钱。跟自然的山川鸟兽交流,休息的时候也可以跟临近地块的农民拉家常。不能闲下来,种地是一份终身职业,干到干不动为止。但种地并不需要太多的工作时间,农闲的时候该怎么打发时间呢?二、找到可以上瘾的娱乐项目。比如广场舞、打麻将、打扑克牌、下象棋、追剧。必要时可以通过小赌怡情来激励。三、组建兴趣社团活动,搞竞赛,建立起老年人的社交网络,让老人有事做。四、(政治不正确)找到信仰。科学戳破了宗教伦常的“谎言”,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但随之而来的便是迷茫,科学对于生命的意义、生与死的回答,实在很令人失望。老人比年轻人更接近死亡问题,所以这种迷茫显得更强烈。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意义,就是让人敢于直面衰老与死亡,给人们建立起一个虚幻的往生梦想,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是功德一件。所以,民间非正统佛教、基督教会盛行,是不是坏事还真不好说。

[create_time]2022-08-16 23:20:34[/create_time]2022-08-27 20:03:59[finished_time]10[reply_count]0[alue_good]生活百态师[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536653979,3747191988&fm=3012&app=3012&autime=1697602322&size=b200,200[avatar]超过2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性格开朗活泼。为大家分享更多知识。[intro]5229[view_count]

乡村文化振兴包括哪些

乡村振兴包括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2、产业振兴,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3、生态振兴,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4、人才振兴,乡村人才振兴要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能够看到乡村希望,看好乡村未来,看见乡村生活,实现真正的吸引人才到农村;5、组织振兴,组织振兴重在保证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做好乡村振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品质。要坚定不移投身全县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提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际工作成效;2、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个国家要强大,一座城市要持续发展,唯有创新是不竭动力;3、要树立学无止境的勤学思想。我们想要做好乡村振兴,就要加强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还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要坚持学习,学会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第三条 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create_time]2021-12-22 12:03:36[/create_time]2022-01-06 12:03: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创作者DKEIFHCB6736[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30e0cf3d7ca7bcbf5e6c3beac096b63f724a886?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刘振海(越秀区广州广东)[slogan]刘振海(越秀区广州广东)[intro]4228[view_count]

如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农村的一点娱乐活动就那点,谁都知道,所以在农闲时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很有必要的。农村文化生活的活动主要有唱京剧,社戏,放电影,开展棋类比赛,老年人的桌球比赛等等。【摘要】
如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问】
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农村的一点娱乐活动就那点,谁都知道,所以在农闲时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很有必要的。农村文化生活的活动主要有唱京剧,社戏,放电影,开展棋类比赛,老年人的桌球比赛等等。【回答】


[create_time]2021-10-06 04:12:56[/create_time]2021-10-21 03:50: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欧云岚0c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e19e4c4.W3CTpeMT6I1gMIn1a5yczg.jpg?time=7281&tieba_portrait_time=7281[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4[view_count]

如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农村文化管理的不健全更使得农村的文化发展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因此应将农村文化生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纳入到财政支出预算中去,以解决农民看书、看报、看戏难等问题,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开办文化设施,兴办文化企业、组办民间剧团和组织个体电影放映队。同时,加强对文化设施、文化经费的管理和利用,保障资金切实用之于农村文化的发展。


[create_time]2019-06-03 08:35:56[/create_time]2019-06-18 08:30:2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alue_good]涛爸s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ca096a.6Hlfw7aSyHFTXbwEpfwZNA.jpg?time=8544&tieba_portrait_time=8544[avatar]TA获得超过9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97[view_count]

农村文化活动总结

   【篇一:农村文化活动总结】   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我镇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突出文物保护,使全镇文化工作有序推进。   一、健全文化机构,提供有力保障。每年将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在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其重要性。同时,将文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强化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后劲。全面贯彻“文化重在建设的方针”,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总抓手,立足镇文化站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文化阵地。一是文化站和村农家书屋建设。借助各级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对镇文化站建设的投入和村农家书屋建设的力度,改建成一幢占地62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一楼为办公及活动室,二楼设为图书室和阅览室,室内藏书6812册。同时,文化站结实际,积极开展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建立了体育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多次篮球比赛。目前全镇各村都建有书屋,共藏书30000余册,让农民接近了图书,也更接近了知识,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二是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有效开展。组建了一支红歌演奏团,邀请县文化馆精心指导,编排了12个节目,闲暇之余进行排练,演出。同时,镇党委立足服务“三农”,结合“群英计划”和“儿基会”两个项目,与市、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各类报刊杂志3000余册,给农民送去了“精神食粮”与“致富钥匙”。文化站抓住“2131”工程契机,在农闲和节假日到各村播放电影200多场次,并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镇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三、广泛开展活动,丰富群众生活。一是文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每年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篮球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二是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我们先后在文化活动中心组织书画联展,共展出作品六十多幅,文化交流以及互访活动不断深入,有力地促进全镇文化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排练演出“热爱家乡,歌唱房山”文艺晚会,反响强烈。   四、强化文物保护,推进文博发展。近年来,我们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保方针,认真开展文物保护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文博事业向前发展。一是通过橱窗展示、悬挂横幅、散发材料等形式,加大《文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全镇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二是本着“保护”的原则对房山摩崖石刻进行了保护工作。同时,为房山石雕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二: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东乡县精心组织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始终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群众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领导,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到2008年12月止,四年来共送戏下乡演出336场;送电影5951场(其中农村中小学学生放映1520场);乡镇文体活动120场,参与人数9。98万人;观众总人数188。18万人次,受益群众43万余人。三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受到了农民群众的赞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主要做法   1、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层层级级落实到位。一是领导重视抓得实。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了三项活动工作,指定副县长具体主抓这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文化、财政和乡镇党政负责人会议,统一部署了三项活动工作。为使三项活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还多次过问督导、听取汇报,副县长吴维权更是经常到文化局和乡镇督导检查工作,协调解决三项活动中的矛盾和困难。如2007年初国家财政部、文化部赠送给县剧团的流动舞台车,县政府立即配套了3。8万元资金给剧团。乡镇党委、政府也相继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制定了本乡镇开展三项活动的具体方案,并分工指定党群副书记和分管副乡镇(场)长或党委宣传委员具体抓三项活动工作。珀干乡属于东乡县偏僻贫困乡,但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从资金上给予大力的配合支持,四年来自筹资金近10万元,先后组织了12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民文体活动。二是资金配套力度大。在三项活动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不仅从组织上给予了保证,而且资金向文化部门倾斜,在县财政并不宽裕的条件下,先后拨配套资金160余万元,用于全县各项文化活动,以配合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开展,每年都组织1-2场全县性大型文化活动。2006年是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筹资近100万元举办了全县庆“七一”大型歌舞文体比赛活动,16个乡镇(场)分别以歌咏、罗汉灯、狮子灯、腰鼓、器乐等多姿多彩的民间特色文化组队参加庆祝活动。这次活动,全县共有26个代表队参加会演比赛,是历史以来东乡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一次文化盛会。三是群文活动形式新。为搞活群众文化、县文化馆四年共为乡镇培训文化骨干四期,参训人数112人,并与县剧团联合下派文艺专业人员120余人次到乡镇指导开展文体活动,从而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大繁荣。每逢节庆各乡镇都有自己的主打“拳头”作品和地方特色文化。如在2008年“迎奥运”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活动中,孝岗镇组织了9支社区腰鼓队进行表演比赛。闻名遐尔的小璜“罗汉灯”在周边乡村巡回表演8场。瑶圩乡党委、政府为了搞好节目排练,自筹资金4万多元购买音响设备和道具,解决农民队员的工资、食宿,同时组织20多名乡干部轮流为参加排练的农民队员顶替干农活。   2、文化部门担纲唱戏,三项活动全面到位。一是落实责任。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剧团、电影公司、文化馆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局机关和系统下属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制订了局长为总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有关工作人员和下属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考核制度,做到各负其责,各把一关,层层落实。二是精心组织。活动开展前对全县16个乡镇(场)、155个行政村和149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根据实情制定活动计划,科学灵活地安排好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电影公司和剧团根据农村特点和农事季节制定出“先远后近、农闲多送、晴天不歇、影戏交叉”的送戏、送电影计划,做到农民生产和三项活动两不误。三是作风扎实。县剧团和电影公司将送戏、送电影下乡任务按月分解,做到周周有计划,天天有安排,并列表发至演员和放映人员手中。四是强化指导。由于大批青壮男女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员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被称为“三八”、“六一”和“九九”部队。为满足农村留守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一方面剧团专业文艺人才积极深入群众,创作出《哦,XY》、《麻将风波》、《畜旺人欢》、和《热情的熊板鸭》等四台反映农村改革开放和谐创业,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现代节目。同时重新排练了《墙头记》、《罗帕宝》和《红丝错》等12台大型古装戏,满足了农村古装戏迷的要求,农民们说:“剧团演戏合口味”,干部说“剧团一台戏,胜过我们几个会”。另一方面,文化馆文艺专业人才下基层指导乡镇文体活动,为乡镇培训了28多名文化骨干,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3、严格把关依章办事,专项资金足额到位。为切实把省政府下拨给我县的三项活动资金管好、用好、落实好,我县严格依照《江西省农村文化事业专项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和《抚州市农村文化事业专项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政务公开、阳光操作,明确专项资金的用途和原则。在县财政局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对财政分期拨付的专项基金,审核、报帐的程序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我局强化了统计报表制度,设立了专门的统计人员,按时将三项活动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统计上报,做到层层把关,杜绝了资金流失,确保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   二、工作成效   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开展四年来,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和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为基层文化部门增添了活力,为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主要收获概括起来有“六个一”:   一是推动了一方经济发展。科学种田是农民的迫切希望。电影公司组织购买和租赁农村科教片150余部,同时千方百计筹措7万元资金购买了一辆放映车到边远乡村流动放映。县剧团组织编排了舞蹈《畜旺人欢》、《蚕桑姑娘》和小品《蚕桑情》等3台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小戏深入全县农村演出。为东乡的种桑养蚕、木薯种植和生猪、家禽、水产养殖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干部说“看了科教片,胜读小中专”。2006年至2008年东乡县种植蚕桑面积连续三年保持3。7万亩以上,收蚕茧40多万担,种植木薯2。2万亩以上,农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多元。尤其是黎圩镇连续四年大力推广种桑养蚕,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三名,成为闻名全省的蚕桑大乡。   二是赢得了农民一片称赞。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用文化人的'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以文化宣传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民的家门口。我县有43万多人口,1270平方公里土地,且近30万人口在农村。前些年,农村文化生活普遍贫乏,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山区有的几年也没有看过戏和电影,农民们说:“现在是鼓了钱袋子,空了脑瓜子”。我们按计划准时送戏、送电影下乡,保证让每一个村落的农民看好戏,看好电影。2007年3月的一天,剧团“大篷车”正赶往瑶圩乡文溪村演出,车至半路突遇大雨,车轮在泥泞中打滑,不能前行。为了不让群众失望,演员们冒雨推车越过8里山坡路,直到天黑才赶到村庄。夜晚当他们在台上演出《畜旺人欢》时,台下文溪及邻村赶来的千余名群众连声喝彩鼓掌经久不息。演出结束后,村民们自发地端来茶水和糖果糕点慰问演员,他们感慨万分地说:“今天过了一把戏瘾,让我们这些白天扛锄头、夜晚靠枕头、无事摸砖头(麻将)、一天到晚难到头的泥腿子感到有奔头”。   四是锻炼了一支干部队伍。面对农村三项文化活动这个新课题,我局班子在领导缺位、人手较少的困难下,4名班子成员坚持从实践中学,变外行为内行,全局上下“充电”、“加油”大都成了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如剧团正、副团长都成了集编、导、唱、跳、演的全面专业人才。团长曾辉华多次获省、市创作、表演奖,并享受市政府拔尖人才专项津贴。由于在三项活动中电影公司、剧团、文化馆工作突出,2006年3月份,这三个单位一把手被提拔到局领导岗位。2007年元月,文化馆分管副馆长提拔为正馆长。电影公司还获得了2006年度“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7年文化馆被评为全市目标考证先进单位。   五是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三项活动最大的困难是人才奇缺。如文化馆9名职工中女性就有7人,有专业知识的仅为三分之一。我们发动全馆人员深入农村、贴近基层,向群众学习,同时在馆内开展请老将出马、让新手上阵、以老带新、互相学习的热潮。在老同志的帮助带动下,馆内职工业务素质得到提升。县剧团21名演员平均年龄38岁,最大的为59岁,为承担起送戏下乡重担,全团人员焕发青春,早起晚睡勤练功,3名退休老演员重返剧团,手把手教他们念、唱、做、打,提高了青年演员的演艺水平,出色地完成了送戏下乡任务,团里三名青年演员被破格升为三级演员。   六是解决了一堆内部困难。文化系统是清水衙门,干职工待遇低、福利少,从而引发了不少问题。三项活动开展后主要解决了文化系统内三个突出问题:①硬件设施得到改善。县剧团、电影公司、文化馆三个文化单位先后投资28万余元购置、改善了硬件设备。其中电影公司投资41万元,新购放映专用车一辆,放映机5部,新购电影拷贝200余部;剧团投资20多万元,添置演出专用车一辆,音响设备1套,添足了灯光和服装道具,并荣获国家财政部、文化部赠送的价值38万元的“大蓬车”一辆。文化馆投资了3万多元新增音响设备1套和文体器材数10件。设备的改善,摆脱了过去“有活动无设备、打仗没武器、心里干着急”的困扰。②遗留问题得到解决。电影公司自2003年改革转制后,一直存在不少遗留问题,尤其是一些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在三项活动中,公司择优返聘了10名转制员工组成5个放映小分队,既为公司赚得了盈利,又解决了22名退休人员的工资,按期交纳了48名转制人员的社保金,从而稳定了人心。③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如原乡镇放映站24名被解雇的放映员,为解决编制和退职费,不仅多次到县上访,还与其它县结伙赴省、市上访。为消除这一隐患,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协助配合县、乡两级政府和信访部门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同时尽可能让他们享受到三项活动的实惠,在他们当中聘用了一批思想素质较好、技术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同志承担部分乡镇的放映工作,并将原来的“阴灯”型放映机,统一更新为“栅灯”型放映机。现在这些同志人心稳,工作顺,心情畅。   成绩的取得完全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领导,得益于省、市文化部门的厚爱、得益于局班子成员的精诚合作和全局上下的辛勤努力。我们将再接再励,奋发进取,抓住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这个大好契机,力促文化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篇三:农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总结】   根据团区委工作部署,按照团市委《关于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的通知》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活跃我项目区区农村青年文化生活,展示我区农村青年精神风貌,营造文明健康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文化氛围,将我区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上来,项目区团工委在项目区各村广泛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和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为深入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提供保障。   对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进行部署,结合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突出特色,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文化节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见实效。   二、统分结合、重在基层,努力扩大乡村青年文化节的覆盖范围。   举办乡村青年文化节,目的是活跃农村青年文化生活,营造健康文明、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加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从青年的需求和愿望出发,组织开展了“军埠口综合项目区庆元旦文艺汇演”、“军埠口综合项目区第一届群众艺术节暨十佳青年歌手大奖赛”“龙灯队迎新春表演”、“军埠口综合项目区庆新春文艺汇演”、“组织青年志愿者清扫社区、慰问孤寡老人”以及各村青年联欢晚会等活动,并注重调动团员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符合本地区实际、便于更多青年参与的区域性活动。三、突出特色、寓教于乐,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蓬勃开展。   1、动员各团支部,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整合资源,发挥团员青年特长,编排一批反映我项目区农村现实生活、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特色的文艺节目,突出宣传了我项目区的发展思路和前景。   2、团工委紧紧围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和增收的中心任务,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事迹宣传为主要内容,大力提高农村青年科技致富、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   3、组织本项目区团员青年以村街道、农贸市场、商业街区等群众经常聚集的活动场所为重点,集中开展以“健康文明迎新春,干干净净过大年”为主题的清理乱堆乱放易燃物品、拣拾白色垃圾、卫生扫除、绿化美化等环境整治活动。   4、以各团支部为单位,广泛开展体育活动,举办农村青年喜闻乐见、参与热情高的乒乓球、篮球、台球等各种体育比赛。    【篇四:关于松林镇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总结】   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松林镇2011年开展了一系列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为松林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扎实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松林镇2011年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如下总结:   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带动村民积极致富   各远程教育站点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组织了党员群众观看学习先进典型、农业技术知识的远教视频,丰富村民的知识和业余生活。每季度各村还组织村里致富能手为大家传授经验,带动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培养出了更多的懂技术的种植大户,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   二、农村书屋的建设,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农村书屋的建设,为农民休闲、了解种养信息都提供了好去处,一系列经济、通俗的科技图书是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的平台。各村通过建立读书场所,推动了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全镇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和谐发展。   三、开展本土农村文艺活动   各村高度重视本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收集本土文化艺人,利用节日组织本土艺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四、积极开展体育健身运动,提高全镇人民身体素质   各村利用村公所场地配置了体育活动器材,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在桃花节期间,开展趣味运动会,让村民在趣味活动中得到锻炼。   20XX年,松林镇各村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全镇人民的生活水平,切实提高了全镇人民的精神文明素质。   20Xx年松林镇在巩固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增加远程教育的播放次数,加快农村书屋书刊的更新,加强专业农业知识的培训,开展丰富的体育健身运动,提高全镇人民身体素质,提升全镇人民的精神文明面貌。

[create_time]2022-08-25 16:17:29[/create_time]2022-09-08 23:38:1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潮客蜜k[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94de4dc.eR5oM69-qY9cbt6_NDKF_g.jpg?time=4529&tieba_portrait_time=4529[avatar]TA获得超过173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view_count]

村文化活动总结

村文化活动总结   在经历了某次活动以后,我们通常会学习到一些做人的学问,为此需要认真地写活动总结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村文化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文化活动总结1   按照团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活跃我乡农村青年文化生活,展示我乡农村青年精神风貌,营造文明健康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文化氛围,将我乡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引导我乡青年为全面建设和谐鸭暖做出贡献,鸭暖乡团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主题,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和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主题,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培养青年文化人才、建设青年文化队伍为主要目标,创新和发展“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普及推广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农村青年快乐过节创造良好条件,营造欢乐、祥和、喜庆、和谐的节日氛围,进一步开创农村青年文化工作新局面,为把甘肃建设成文化大省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领导,精心部署,为深入开展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提供保障   及时下发了《关于举办鸭暖乡20xx年“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的通知》,召开各团支部团委负责人会议,对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团支部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突出特色,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本届文化节活动作为展示我乡团员青年才华的舞台,作为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成长发展的有效载体,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文化节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见实效。    三、突出特色、寓教于乐,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蓬勃开展   (一)针对农村青年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特点,开展各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团乡委从农村青年的文化需求特点和乡村活动条件出发,既坚持传统,又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广泛动员青年参与到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来。活动期间,结合当地实际,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和城市青年文艺工作者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文艺汇演、作品展览、文体大赛、医疗义诊、挂主题年画、贴时代春联等活动。充分利用节庆和群众集会,组织农村青年开展戏曲表演、歌舞演出、书画展示、体育比赛等趣味性强、群众参与广泛的活动,展现广大农村青年热爱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发展家乡的'情怀和风采。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参与活动农村青年达300人次以上。   (二)努力提高农村青年自身素质,扎实开展青年创业技能培训   团乡委围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和增收的中心任务,以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科技协作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各类培训教育专项行动,提高农村青年科技致富、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依托乡村集市,举办青年科技大集,通过图片展览、播放录像、现场咨询、销售农用物资等方式,为农村青年提供科技、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   (三)“送金融知识下乡”,着力构建培养农村青年文化人才的工作机制   团乡委与乡信用社联动,通过广泛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为主线,大力宣传普及存贷款、结算、银行卡、预防假X、抵制非法集资等农村金融知识,帮助农村青年群众提高金融风险意识、信用意识和使用现代金融服务的能力,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   (四)以建设农村青年中心为依托,打响“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的品牌。   团乡委把“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与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实现青年组织、活动、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乡村青年文化活动整体活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聚集社会力量,承接党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有关青年文化活动项目,开发和培育一批既能操作在手,又能充分体现乡土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化项目,带动整个乡村青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把握政治主线,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开展陇原农村青年文化节,是我乡共青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精神,围绕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路线和方针,开展内容健康、活泼的主题活动,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代表了广大农村青年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陇原青年文化节活动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共青团各项的深入开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精神,立足农村,服务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的长效机制,并将此项活动作为服务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开展下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地方民间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实际,紧密结合农村青年需求和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我们将通过以上活动,努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一批优秀项目、一批文化名人,全面掀起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的新高潮,体现我乡农村青年的良好风貌,展示我乡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村文化活动总结2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加强和繁荣农村文化活动,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我村这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活动室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具体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新林村位于繁昌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距芜湖市15公里。全村辖30个村民组,人口2749人,总户数850户;总面积9。72平方公里,其中农田3200亩,林地12000亩,是个典型的山区村;享有“东方竹乡”的美誉,特色产品笋干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本村主要抓特色经济,培育村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个农民富、村庄美、环境优、风尚好的新农村正逐步形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在上级党委及政府的领导下,我村党总支部高度重视,在20XX年年初新建了村科技文化活动室,并组建了科技文化活动室领导小组,由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管理、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自创建活动室以来,活动室领导小组成员,在新的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地探索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扎实做好工作,为我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创建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二、加大活动室投入力度,强化阵地建设   我村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搞好各项公益事业,新建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宽敞明亮,配制了课桌椅60套,还配置了大量的活动设施,现拥有电脑一台、有29寸彩色电视机一台、录放机一台,另设报架一只,图书柜一个,订阅人民日报、安徽日报、芜湖日报、芜湖科技报、新农村、电视报等报刊、杂志近30多份,购置图书300余册,供全村村民阅读、学习。新建了村科技文化橱窗一个,还在室外建设文体设施多处,有标准篮球场一个。我村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在党总支的重视和支持下,把活动经费纳入村级财务预算,更使我村文化活动室开展井然有序。全村群众通过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活动,学到了许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许多实用的科学技能,在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科技致富中得到了应用,通过活动室科学知识的传播,使广大群众更加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管理   科技文化活动室是全体村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为丰富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的精神,确保科技文化活动室为发展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我村自成立活动室以后,经活动室领导小组反复研究、讨论,通过代表座谈的形式制定了一整套活动室管理规范和制度,用规范化的管理来加强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我村科技文化活动室通过规范化管理、制定化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技,体育,文化活动。   一、培训农民提高素质,继20XX年“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活动,继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如养蚕、果树、水产、养猪等等,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今年邀请为农服务讲师团到村宣讲9次受训300余人次,结合镇团妇联科协送医农技下乡,发放资料500余份咨询200余人。   二、开展活动凝聚人心积极组织参加镇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村财政用于支出1.5万,如组织参加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参加人数共15人。   全年组织文艺下乡活动四次,播放电影3场,全年电化教学数十课,另有科普讲座,农技培训,图片宣传近十场,科技文化活动室每月有组织开展活动二次以上,村党总支每季对全村党员组织电化教育一次,村妇代会每季对育龄妇女进行知识讲座。科技文化活动室还积极联系上级农技部门到村开展农技培训,极大的提高了我村农业科技的运用,便利我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村民生产进一步搞好搞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百姓生活更加充实。   通过一年来的争创活动主要体会:   总之,我村创立科技文化活动室四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下,我村科技文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推动科技兴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用明显。在回顾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发现了一些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完善。与兄弟村相比,领导的要求、老百姓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为建设新丰村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工作。以这次检查为锲机认真总结涉取兄弟村好的做法,听取领导的指导,以更务实的态度、更加丰富的载体、更扎实的措施,把和谐文化建设推向深入。   村文化活动总结3   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我镇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突出文物保护,使全镇文化工作有序推进。    一、健全文化机构,提供有力保障   每年将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在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其重要性。同时,将文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强化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后劲   全面贯彻“文化重在建设的方针”,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总抓手,立足镇文化站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文化阵地。一是文化站和村农家书屋建设。借助各级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对镇文化站建设的投入和村农家书屋建设的力度,改建成一幢占地62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一楼为办公及活动室,二楼设为图书室和阅览室,室内藏书6812册。同时,文化站结实际,积极开展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建立了体育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多次篮球比赛。目前全镇各村都建有书屋,共藏书30000余册,让农民接近了图书,也更接近了知识,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二是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有效开展。组建了一支红歌演奏团,邀请县文化馆精心指导,编排了12个节目,闲暇之余进行排练,演出。同时,镇党委立足服务“三农”,结合“群英计划”和“儿基会”两个项目,与市、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各类报刊杂志3000余册,给农民送去了“精神食粮”与“致富钥匙”。文化站抓住“2131”工程契机,在农闲和节假日到各村播放电影200多场次,并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镇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三、广泛开展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一是文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每年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篮球赛、文艺演出等活动。   二是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我们先后在文化活动中心组织书画联展,共展出作品六十多幅,文化交流以及互访活动不断深入,有力地促进全镇文化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排练演出“热爱家乡,歌唱房山”文艺晚会,反响强烈。    四、强化文物保护,推进文博发展   近年来,我们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保方针,认真开展文物保护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文博事业向前发展。一是通过橱窗展示、悬挂横幅、散发材料等形式,加大《文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全镇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二是本着“保护”的原则对房山摩崖石刻进行了保护工作。同时,为房山石雕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create_time]2022-07-07 14:55:18[/create_time]2022-07-22 02:18: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c7c989.PNHyyviQpkbkWYf_U9mbzQ.jpg?time=670&tieba_portrait_time=670[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如何丰富新农村文化生活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宾县乡镇农村地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亿阵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宾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宾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满分局史迹陈列馆一处;争取哈尔滨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外开放;建有图书馆一处,露天体育场一处。同时,重点在全县部分乡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来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宾西综合文化站和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新甸综合文化站两处。全县新建农民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综合活动室)10余所,年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投资近20万元在休闲广场建文化长廊一处,便民阅报栏两处。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其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6%,活动室和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和78%,到2008年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创建达46个,建阅报栏46个,新添置图书4万多册、乒乓球桌等设备;自2006年以来,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标准化篮球场地一处,标准化篮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径一套。2007年在宾西镇、平坊镇、民和乡、满井镇等4个乡镇分别建设了城市路径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径一套。这些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农村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利用率较高,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3、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深化 多年来,宾县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自编自演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宣传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众参与性、艺术欣赏性,又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仅2008年就有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小型文艺活动近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节庆活动有声有色,重大活动主题鲜明。2008年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掀起农民体育运动新高潮,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此外,基层各地组织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乡间乐队等队伍。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公民道德行为走进千家万户。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农民自身和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08年对全县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基本上轮训一遍,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至今已有多批农民从学校结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做好服务“三农”这篇文章,县电视台开设了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节目《这方热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具体表现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现象: 1、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个乡镇共有7个村、56个自然屯、23000口人、农家书屋3个、文化活动室2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2处,活动室有的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张报纸,图书类型比较单一,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陈旧,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书刊极少,因此文化活动很少,许多场所长年处于闲置状态,农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极低。 2、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两极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造成乡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活动室无力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更是有减无增,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现有文化资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建设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农村有限的文化资源过于分散,难于发挥作用。以图书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结果是除少数图书室使用效率较好,大多数图书长年无人问津,利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看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为:看电视、打牌、闲聊、参加文体活动。不能说我们没有开展文化活动,而是我们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研究滞后,文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多少创新,给农民提供的活动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响。有些乡镇相对闭塞,经济上并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受认识因素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体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乡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群体,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建设难有更大进步。 4、受载体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但一些文化干部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组织活动过于简单和老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佳。 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家、社会一起办的方针。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永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各乡镇文化站要保证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管理驱动,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建好阵地,完善设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有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阵地红红火火,搞活动冷冷清清”的怪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庙堂里、从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阵地里来。可以借鉴居仁镇三合村把文化阵地交给老年协会管理、使用的做法,将乡村文化阵地与老年协会、教师、妇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联合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将全乡镇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集中起来,并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开展图书借词、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务,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5、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创新。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创新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农村活动室、农村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添置一些电脑。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农民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上岗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将在网上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栏”中发布。二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要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时间都在晚上,观众政府组织,领导上台讲话,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同时。要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create_time]2017-01-01 18:07:19[/create_time]2017-01-16 17:58: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9[alue_good]司马刀剑[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ceca565.CKDjQqs5RqG63ZiMRZPhqQ.jpg?time=7050&tieba_portrait_time=7050[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211[view_count]

社区建设对和谐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从1954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主席主持下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组织条例》起,政府就是通过居民委员会这个管道把国家的公权力传达给居民群众的,政府支持和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保障居民委员会依法实行自治,而居民委员会则协助政府把国家的政策法规落实到群众中,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国家还是把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渠道,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石,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直坚持把居民委员会放在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第五节。现在,基层的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越来越多,这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但是,居民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都取代不了的,国家离不开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离不开国家。

  社区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在计划体制下的居民委员会,没有什么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对象除了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外,就是没有单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单薄。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则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对象外,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的功能,丰富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的工作面,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成了能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

  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社会转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人祸,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防患于未然。

  社区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演兵场。居民自治,是在基层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最好形式。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对社区事务的直接管理,这是国家法律赋予居民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也是社区事业兴旺发达的表现。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第一原则,也是它的生命线。参与标志着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关爱,参与标志着居民既可以对社区内的利益分享,又能对社区内的责任承担。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有效率的社区,都是居民参与率相对比较高的社区。当然,我们这里指的参与是居民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居民能够主动参与社区的事务,说明他把自己的利益和社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是社区建设的活力,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建设的源泉。这些年,通过社区建设工作的推进,社区也成为基层民主自治的一个坚实的平台,社区也成为居民从参与管理社区事务走向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的起点。

  总之,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既是对社区工作这些年在城市基层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举措。社区工作的前景是无限的,社区工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作为所有关心、支持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们来说,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社区工作的机遇,自觉地担当起构建和谐社区这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从社区建设开展十多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基层建立和谐社区的条件也是完全具备的。首先,社区地位提升了,社区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次,社区的对象增多了,功能扩展了,组织加强了,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了,在基层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单位和居民对社区事务越来越关心了,在群众中有了认同感和凝聚力;第四,社区内外关系在不断理顺,社区的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社区工作出现了良性运行的好势头;第五,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有了很大改善,而且还在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面发展;第六,社区的硬件设施不断达标,软件也在不断提升,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能为老百姓做的事也越来越多;第七,加强了党对社区工作的核心领导,巩固了党在城市的这个执政基础;第八,特别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社区事业插上了腾飞的双翅。这些都是我们落实中央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力条件。

  什么是和谐社区?对这个问题表述有多种版本,经过比较,我认为较好的是三种:一是福州的“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发展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促进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统一的社区”;二是青岛的“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使全体社区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区各要素健康发展、充满活力而又稳定有序的社区”;三是无锡的“组织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新型社区”。三种表述,各有千秋,基本都把握住了和谐社区的内涵,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但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定义,除了把握住总的精神外,还要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把宏观的变成微观的,把理论的变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根据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对和谐社区的定义是,“一个健康的、成熟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生态、社区与群众处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区”。这当然是我们的一家之言,但我们认为对和谐社区这样解读是可以的:一、突出了“社区”这个主体;二、以社区为圆点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社区是以政府、企业、社会、生态、群众存在为前提的,没有这互为依存的前提,也就没有了社区,所以社区与它们的关系至关重要;三、这既涉及到社会结构的三大板块——政府、社会与企业,又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诸多方面。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个界定还是基本可行的。

  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为依据,认真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程度较高、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保障充分、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 ,为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因此,我们的和谐社区建设也不是三年两载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和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和谐社区建设是今后社区建设的中心和主题”是非常恰当的。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既要立足目前,又要着眼长远。近期可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这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第二阶段的目标。通过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社区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大部分社区建成服务完善、文化繁荣、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现代新型的和谐社区,这也需要有三五年的时间;第三阶段的目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通体合作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政府、社区、居民、社会、企业、生态各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民主自治能力,激发基层社会活力,进而提高构建整体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时间跨度讲,这个目标将贯彻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社区的所有工作都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居民的参与为动力,为社区居民的满意程度为准则,为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二、围绕大局,着眼发展的原则。和谐社区建设要有利于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有序改革,逐步推进的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目标坚实,又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巩固成果,然后再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学校、部队、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和共享,努力营造出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五、注重公平,相互兼顾的原则。只有公平,社会才能和谐,这说明差距、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超过了警戒线就可能使社会走向失衡。但是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适当有些差距,这是社会有活力、有创造力、有效率的表现。所以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差距,正确看待公平,学会互助互爱,学会同舟共济;六、发扬民主,健全法制的原则。民主的第一个目标是要获得权力,第二个目标是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中国的民主不同于西方式的民主,要在党的领导下和法制的范围逐步向前推进,任何把民主同政府、同法治、同党的领导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民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从全国层面看,也有几种模式:一是大连市西岗区模式,他们今年1月就把和谐社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就以曾庆红同志在视察江苏和天津社区工作时的讲话为依据,把“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内容。这以后,北京市的宣武区、石景山区、朝阳区和河南省安阳市的殷都区也大体都是按这个思路推行的。但也不尽相同,不少地方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实际的和谐社区建设内容。有代表性的,一是青岛市文明办,他们把社区建设的六个方面,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这就是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风尚、社区管理,而且还拟定了量化了的、具有操作性的“和谐社区示范点标准”;西安市碑林区把“基础设备完备,居住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治安状况良好,社区服务一流,社区管理规范,文体生活丰富,居民行为文明,人际关系融洽,广大群众满意”10个方面作为和谐社区建设内容;成都市成华区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是:“建设自治型社区、促进自我管理的和谐,建设服务型社区、促进居民各类需求的和谐,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创新发展的和谐,建设生态型社区、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建设平安型社区、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建设充分就业型社区、促进就业结构的和谐,建设共同富裕型的社区、促进社会群体关系的和谐,建设文明型社区、促进居民素质与时代要求的和谐,建设诚信型社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建设先锋型社区、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要求非常详尽,措施也很严密;中共沈阳市委张行湘书记提出的和谐社区建设标准是:“安宁稳定、环境优美、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管理有序”;特别要指出的是,南京市玄武区的城区和街道,为了构建和谐社区,还和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的同志们一起,用行业的专门术语和专门标准,编写了专供和谐社区建设使用的《质量手册》。在这个手册里,他们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和谐社区特征的表述,作为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为了便于操作,还详细进行了分解,字数有好几万,相当于写了一本书,这完全算得上是和谐社区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

  上述这些模式各有各的特色,在构建初期,大家快速响应,百花齐放,这是值得赞扬的;而且直到现在因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和谐社区的思路有何不可;更何况这些模式特色鲜明,符合大方向,因而总的看都应该说是不错的,这种开拓创新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要在全国面上推开和谐社区建设这项伟大工程,就必须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大家共同的依据,有了统一标准,各地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是可以的,但主要的是内容不能变,主要的标准不能变。否则就难于进行操作和测评。全国性标准应一要有共性;二要有权威性;三要便于操作;四要能够测评。根据这样一个精神,我们认为大连市西岗区,北京市宣武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确定的建设和谐社区的内容是比较准确的,但大连市西岗区的内容过于简单,而北京市宣武区的内容又过于繁细,现在我们取众家之所长综合了一个全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标准,这就是:

  一、社区服务。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设施,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便民服务热线实现了街道、居委会联网,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0%以上,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残疾人保障覆盖率大于90%,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制定有地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无违法生育现象,无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门前“三包”签约率达90%以上,垃圾分类收集达到50%,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95%以上的居民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

  二、社区文化。有社区图书室,藏书量达到1000册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动站和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口达到50%以上,参加市民文明学校、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人数达到本居住区居民的10%以上,“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卫生之家”分别占辖区总户数的40%、50%和60%。

  三、社区稳定。社区有警务室,治保组织健全,社区内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对刑释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90%,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邪教组织,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特大火灾,无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家庭和睦,没有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

  四、居民自治。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能主动接受社区党委领导,及时受理居民的意见和要求,有《居民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对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参与率在60%以上,社区有志愿者组织、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率在8%以上。建立了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坚持居务公开并有公开栏,与辖区80%以上单位签有共建协议、并建立了共建机制,社区内单位公益性设备、场地向社区开放率达50%以上,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不得少于60平方米,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施,居民委员会办公经费有保障。

  五、党的领导。社区党的领导班子健全,有楼栋党组织并能认真开展活动,建立健全了党对社区工作的协调委员会,社区内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达到70%以上,有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好,能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为居民群众作表率。

  建设和谐社区的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一项关系到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任务,要按照中央关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要求,认认真真抓好落实。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区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发挥领导核心和龙头带动作用。民政部门是各级政府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具体规划、部署和落实好这项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自己的工作纳入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社区这个大局,立足自己实际,找准进入这项工作的切入点。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基层的各种社会组织,要同社区广大群众一起,当好和谐社区建设的组织者与执行者,当好和谐社区建设的排头兵,站在和谐社区建设的前列,为和谐社区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要抓好规划。制定好和谐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要服从全党的大局,按照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和在明年通过的“十一?五”计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制定好本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只有这样,和谐社区建设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与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三、要抓好分类指导。对不同情况的社区,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具体的、明确而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工作目标,扎实有序地推动工作。在工作方法上要经常抓典型,通过典型以点带面。要根据各自的条件,发挥现有优势,努力在和谐社区建设某些方面、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创造和总结具有方向性、指导性的经验。西部地区的社区,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群众急需要办的事情做起,一件一件地把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步一步地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东部地区的社区,开展和谐社区建设起点一定要高,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全国的和谐社区建设当典型、作示范。


[create_time]2016-10-27 03:43:28[/create_time]2007-09-02 22:39: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4[alue_good]6723089818e4314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837ff31.aV9x-FRH_g7Gz9KY4MGiEg.jpg?time=2860&tieba_portrait_time=2860[avatar]TA获得超过5.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565[view_count]

社会保障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没有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一,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风险、家庭“遗传”优劣势的不同以及个人能力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风险。所以,社会有必要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有一个合理的基本生活水平,以有效地应对社会风险。

  第二,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个体的人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人们只有在社会合作中,方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样,社会对于每一位社会成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对于处在困难状态的社会成员有责任和义务予以必要的帮助,使之共享由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如是做法,有助于减少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的离心因素,增强人们对社会的普遍认同,形成社会群体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风气,进而提升社会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依赖的程度,增强社会的整合性。

  第三,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激发社会活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社会成员潜能开发得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事关这个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目标,是要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社会成员通过必要的义务教育和职业训练,可以获得最为基本的发展能力;通过社会保障,可以消除社会成员的种种后顾之忧。这样,便可使这部分社会成员具备正常的发展能力,至少使其发展能力有所提升,使其发展潜能得到普遍的开发。

  第四,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地保证社会成员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水准。社会保障不仅具有当前的意义,而且具有长时效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预先的制度准备与安排。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处境不利的社会成员当前的困难,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成员解决未来困难的能力。所以,社会保障对于保持与促进长远的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把社保和就业放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位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十一五”时期,就业继续处于高压状态,社会保障不完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文化体育设施十分匮乏。另外,我国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严重不均衡。换句话说,在公共服务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公共服务的分配也存在失衡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不同群体享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基本需要,不利于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十一五”时期,反映在就业方面的突出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表现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增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以公共卫生为例,由于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药费用负担超越了一般农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一些农村居民陷入了“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十五”后期,开展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但由于试点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保障水平有限,因此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城镇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也迅速增长,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享有医疗卫生保障的人只占总人口的15%,且享受的待遇标准不一,差异巨大。

  解决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关键是解决政府在社会公共领域的缺位问题。政府管理理念创新和完善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也是“十一五”时期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的中心环节。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是缓解住房矛盾的关键

  住房保障制度是一个包含范围很广的概念。广义地说,“宅基地”、“福利分房”都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们是低生产力水平下保障“人人有房住”的制度。依靠市场配置住房资源,并不等于说人人都只能依靠自己的收入买房子住,也不等于说人人都只能靠市场化竞争、自主分散决策来获取住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障每个人都有房子住,政府要实施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帮助单纯依靠市场解决住房有困难的群体。这个政策体系的总称,就叫做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住房保障制度包括四个基本方面。

  第一,住房公积金制度。这个制度包括雇主与雇员共同缴付、对公积金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在购房时除个人账户累积部分外还可利用公积金贷款购房、以及公积金贷款实行优惠利率等几个组成部分。

  第二,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半市场化方式的保障制度。政府通过减免土地出让金或提供土地补贴、减免税费等方式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经济适用房是一种“政策房”,应当在档次、面积以及购房者收入水平上有一定限制。在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制度中,政府应当对每年住房开工面积中必须包括多大比例的经济适用房作出强制性规定。

  第三,针对困难群体的非市场化保障方式。经济适用房毕竟还是让购房者去“买”。对连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的有些困难群体,可以建立政府贴息的制度。例如人均收入低于某一个水平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时,由政府补贴贷款利息。对于贴息也买不起的群众,可以由政府提供廉租房。

  第四,针对特困群体的救济

上一篇:返老还童药

下一篇: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