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虎相斗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两虎相斗文言文的翻译:有两只老虎(为)争(一个)人而在互相打斗,卞庄子准备刺杀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暴戾的动物;人,作为诱饵。现在两只老虎为争人而打斗,弱的必定会死,强的必定会伤,您等那(强)虎伤后再刺杀它,那么是一举而得两虎啊。不要费刺杀一只老虎的力气,而可以得到杀两只老虎名声。两虎相斗的启示1、面对强敌,不可贸然行事,要学会善于选取有利时机,这样不仅能取胜,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要取得胜利,不能光凭勇敢,而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智慧的人,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收获。
[create_time]2022-01-05 15:36:02[/create_time]2022-01-07 16:50: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社会暖暖风[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a36acaf2edda3ccea1b5f5d11e93901203f92d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为你解答问题的热心市民[slogan]为你解答问题的热心市民[intro]2072[view_count]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文言文翻译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翻译:卞庄子想要刺杀老虎,旅馆里的童仆阻止他说:“两只老虎正将要吃一头牛,它们会因为肉味甘美必定互相争抢起来,争抢了就必定会打起来,打完强者受伤,弱者死亡。(再)刺杀伤虎,一次行动就有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卞庄子也认为是这样,于是站立等待。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强者受了伤,弱者死亡。卞庄子刺杀了受伤的老虎,只出一次手果然可以杀死两只老虎。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的原文: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的道理:卞庄子之所以能够一次可以得到两只老虎是因为他利用了两只老虎之间的矛盾,选择了合适的时机行事,因此才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明了做事情不能盲目,要智取,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去做。
[create_time]2022-03-05 03:29:09[/create_time]2022-01-17 18:50:2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7[alue_good]李冰峰喜爱旅游[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049344271,3936451097&fm=3012&app=3012&autime=1686679379&size=b200,200[avatar]世界很大,慢慢探索[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758[view_count]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是什么意思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是什么意思老话说龙虎相斗必有一伤,意思就是,属龙的遇上属虎的容易起争执。属龙人和属虎人都属于人中龙凤,性格上也是强势,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魄力的一类人,但是属龙人和属虎人究竟能不能分出伯仲,在一起合作是不是合适,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龙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是一种上古的神兽,出现在各种神话故事和传说当中,但是真实面目却从没有在人世间让人们看到过。而龙作为一种神兽,它能上天入地,也能下海遨游,是天上掌管事物的神仙。而虎出没于山林之中,虎虎雄风是能被世人看到的,在自然界当中虎也是非常凶猛的一种动物。
[create_time]2022-10-07 13:19:29[/create_time]2022-10-15 10:32:4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三农帮手92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b50b7fc.OMv295Qwzvf3wsSFq7YNpw.jpg?time=7733&tieba_portrait_time=7733[avatar]超过4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50[view_count]龙虎相斗必有一伤是什么意思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意思是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到严重损害。龙的地位要高于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使功高盖主,那君依旧是君,臣依旧是臣。还是龙胜过了虎。
典故: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create_time]2022-03-02 07:35:11[/create_time]2022-01-30 22:58:5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样子聊电视[uname]http://pic.rmb.bdstatic.com/cb3b38a4e3f4d03b83d343be02643eba.jpeg[avatar]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slogan]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intro]4103[view_count]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什么意思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两只老虎相互争夺搏斗其中必定有一个受伤,老虎是力量型动物,所以是用来比喻力量强大的搏斗。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寓言故事成语春秋时期,鲁国山上有两只老虎,让百姓们都不敢上山或者是出门。这时候有一位叫卞庄子的年轻人和其他人合计值要除掉老虎保护老百姓们。于是几位年轻人就准备上山除虎了。在路上,大家却看到两只老师在怒目相视,准备打架了,卞庄子准备马上上去制服老虎,但是有的人阻止了他,告诉他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等这两只老虎斗得一死一伤再去解决也不完。果然,两只老虎结束战斗后已然筋疲力尽了,卞庄子抓紧时机将老虎打死,为名除害。
[create_time]2022-09-18 21:23:50[/create_time]2022-09-29 17:55: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呆呆虎N[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8b6ef50.fqlbZj6jt4Ez3SsbmucpRQ.jpg?time=1830&tieba_portrait_time=1830[avatar]超过8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知识的力量是无尽的[intro]457[view_count]《两虎相斗》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两虎相斗》文言文的翻译:卞庄子打算刺杀老虎。童仆劝阻他说:“两只老虎正要吃一牛,他们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的必定受伤,小的必定死亡。 到那时,刺杀伤虎,就能一举两得。"卞庄子觉得童仆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真的撕咬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猛刺伤虎,这一举动果然有一次打下两只虎的功效。成语寓意:两只老虎打斗的时候,没有想到有人在伺机而动。而双方在自相残杀时,也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中“坐山观虎斗”。俗话讲:“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积极地寻求合作互赢、互利互惠,而不是自相残杀。
[create_time]2022-01-26 21:57:33[/create_time]2022-02-05 10:29:0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3[alue_good]娱乐小百科123[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119313b07eca8082826275832397dda0448399?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生命有限,快乐无限。[slogan]生命有限,快乐无限。[intro]3857[view_count]故事两则文言文翻译
1. 狼故事两则文言文翻译 其一 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祸患)之,亦可笑矣。 译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在他回家的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担子中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要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但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钩。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呢。于是屠夫就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爬上树去找鱼钩,狼的遭遇也不免太可悲了! 其二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点评〕本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惧”说明屠户对狼的本性缺乏认识。“投”“复投”,说明他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贪婪无厌。情节发展到这儿更增添了紧张的气氛,屠户的性命依然危险。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 *** 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2. 动物故事两则古文翻译 狼狈为奸: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据说狼和狈是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有一次,狼和狈走到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虽然里面有许多只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坚固,于是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狼骑在狈的脖子上,再由狈用两条长的后腿直立起来,把狼驮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两条长长的前脚,攀住羊圈,把羊叼走。从此,人们用“狼狈为奸”来比喻互相勾结,共干坏事。 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楚国的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3.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译文 原文(一)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译文(一) 惠子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所以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里搜捕了几日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鸟,发出‘吓’(hè)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国(相位)来恐吓我吗?” 原文(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二)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出处:《庄子·秋水》——战国·庄子 扩展资料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庄子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 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道德经》或《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惠子相梁》出自《庄子·秋水》,作者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 在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鸟,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故事两则。 4. 求《故事两则》的原文翻译译文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 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 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 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 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 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 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 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送之 走:跑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C.手自烹进手自:亲自用手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2分) ⑵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 参考答案:6.B (念:想,想到)7.C介词,用(A项介词,凭,凭借 B项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D项表目的连词,来)8.D 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 B项被动句 C项判断句)9.A10.答案示例:⑴从前有位朋友赠送红鲫鱼给孙禹年公子。⑵老佣人回来后,主人问他:“公子收到鱼,很高兴吗?” 参考译文:从前有一个朋友给孙禹年公子送红鲫鱼,他家中没有聪明的仆人,就找一个老仆人去了。 到了孙家门前,老仆人泼掉了水,拿出鱼来,向孙家要了一个盘子装上去送。等到了孙公子住处,鱼已经 *** 了。 公子笑笑没说话,让拿酒犒劳那老仆,就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回去之后,主人问他:“孙公子得到那鱼,高兴吗?”老仆回答说:“高兴得很。” 主人又问:“你怎么知道?”老仆说:“公子见到鱼便高兴得脸上带着笑容,立刻赏我酒喝,并且烹了几条用来犒赏我。”主人听了很吃惊,自己想想所赠的东西并不粗劣,哪里至于烹熟了赏赐给下人呢!就责备那老仆说:“一定是你愚蠢无礼,所以公子转而把气出在我身上。” 那老仆挥舞着手极力辩解说:“我本来没见识,拙笨,因以您不把我当人。到了公子门前,我小心翼翼,还怕用水筲不文雅,恭敬地向他们要了一个盘子出来,一条一条均匀地摆好了送上去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呢?”主人骂了他一顿,把他解雇了。 灵隐寺某和尚,因为茶出了名。他煎茶捣茶用的铛和臼都很精良。 然而他所藏的茶叶有好几等,总是看客人身分贵贱来烹煮献上。其中最上等的,不是贵客或者懂得品茶的人,一次也没拿出来过。 有一天,有一位贵官来了,那和尚行礼拜见,态度十分恭谨,拿出上好茶叶亲自沏好奉献上去,希望得到称赞。贵官沉默不语,和尚感到疑惑不解。 他又用最上等的茶叶沏好了进奉给贵官。快喝光了,那贵官却没有一句称赞的话。 和尚急得忍不住了,向贵官鞠了一躬说:“茶怎么样?”那贵官端起茶碗来拱手说:“很热。”。 5. 晏子故事两则翻译 晏子使楚①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②,今方来③,吾欲辱之④,何以也⑤?”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⑥。王曰,何为者也⑦?对曰⑧,齐人也。 王曰,何坐⑨?曰,坐盗⑩。”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⑾,酒酣⑿,吏二缚一人诣王⒀。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⒁?”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⒂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⒃?”晏子避席⒄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⒅,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⒆。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⒇。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1?”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22,寡人反取病焉23。”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两则故事的题目都是编者加的。 《晏子春秋》是春秋时期齐相晏婴言行轶事的汇编。书中有许多结构完整、描写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贤良正直的忠臣形象。 全书共八卷。 ②〔齐之习辞者也〕齐国的很会说话的人。 习,熟练。辞,言词。 ③〔今方来〕现在正要来。 ④〔辱之〕羞辱他。 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为,于、在。 ⑦〔王曰,何为者也〕您就问,“干什么的?” ⑧〔对曰〕我回答说。 ⑨〔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的意思。 ⑩〔坐盗〕犯了偷窃的罪。盗,偷窃。 ⑾〔赐晏子酒〕请晏子喝酒。赐,赏赐,古代君主拿东西给别人叫“赐”。 ⑿〔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⒀〔吏二缚一人诣(yì)王〕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诣,到……去。 ⒁〔缚者曷(hé)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曷,同“何”。 ⒂〔视〕看着。 ⒃〔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固,本来。 善盗,擅长偷窃。 ⒄〔避席〕离开座位。 这是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席,坐具。 古时候把席子铺在地上,人坐在席上,所以座位叫“席”。 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 枳,也叫“枸橘”,果实酸苦。 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徒,只是。其,它的。 ⒇〔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21〔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难道楚国的水土使他擅长偷东西吗?得无,莫非、难道。 2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 圣人,这里指晏子。熙,同“嬉”,开玩笑。 23〔寡人反取病焉〕我反而自找倒霉了。寡人,楚王自称。 古时候诸侯自称“寡人”,表示谦虚。取病,自找倒霉。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啦”。 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晏子辞①千金晏子方食②,景公使使者至③,分食食之④,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⑤,言之公⑥。 公曰:“嘻⑦!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⑧!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⑨。”使吏致⑩千金与市租⑾,请以奉宾客⑿。 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⒀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⒁君之赐,泽覆三族⒂,延及交游⒃,以振⒄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⒅,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⒆,是臣代君君民也⒇,忠臣不为21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22也,仁人不为也;进23取于君,退得罪于士24,身死而财迁于它人25 ,是为宰藏26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27,一豆之食28,足于中,免矣29。”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30,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31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32?故再拜而不敢受命33 。” 注释:①〔辞〕辞却,不受。 ②〔方食〕正在吃饭。 ③〔景公使使者至〕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杵臼,前547—前490在位。 使使者,派使臣。 ④〔分食食(sì)之〕把食物分出来。
[create_time]2022-11-09 03:29:26[/create_time]2022-11-22 18:40: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学海语言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6eb0f82.6a5JmxLjQp62cOG7xZwTz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51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20[view_count]
文言文小故事翻译
1. 谁有文言文的小故事(带翻译) 2、不禽不兽 冯梦龙所编《笑府》有云: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 凰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凰相会,语及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译文: 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 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蹬着双脚说:“我长着兽脚,是走兽国的公民。你们飞禽国管得着我吗?”过了几天,麒麟做寿。 麒麟是百兽之王。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 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说:“我长着双翅,是飞禽国的公民。你们走兽国管得太宽了吧!”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 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3、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 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 【参考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习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从前,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时候,叫虞人把禽兽赶起来让自己射击。禽兽飞的飞,跑的跑,都出来了,鹿奔在楚王的左边,麋跑在楚王的右边。 楚王刚拉开弓要射 ,忽然又有一只天鹅掠过楚王的旗子,两个翅膀好象低垂着的云彩。楚王把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该射哪个才好。 这时有个叫养叔的大夫对楚王说:‘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在那里放上十片树叶,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没有把握了。’”4、其父善游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 游!” 《吕氏春秋》 译文 有一个在江边上过路的人,看见一个人正领着一个小孩儿要把他投入江里,小孩儿正在啼哭。 那个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 领小孩儿的人说:“这孩子的父亲很擅长游泳。” 那小孩儿的父亲虽擅长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擅长游泳吗? 5、陶母戒子 【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世说新语》 译文 陶侃在青年时期作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作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闭塞给我,不但对我毫无裨处,反倒使我担心。 6、两虎相斗 [原文]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史记》 卞庄子看见两只老虎在撕咬一头牛,便想挺身与虎搏斗。 他的同伴把他按住,说:“别忙。牛肉味道鲜美,两只老虎分食不匀,会争斗起来的。 结果必然是,力气小的老虎被咬死,力气大的老虎被咬伤。到那个时候,你再去刺杀伤虎,岂不是事半功倍!”卞庄子听从了同伴的劝告。 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为争枪一条牛腿咬起架来。结果,一只老虎被咬死了,另一只老虎也被咬得一瘸一拐的。 这时候,卞庄子纵身一跃,举剑就向伤虎刺去。没有几个回合,就把老虎刺死了。 这样,卞庄子等于一举杀死了两只老虎。7、按图索骥 【原文】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 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艺林伐山》 伯乐《相马经》里有这么两句话:“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子大眼睛,蹄子象摞起来的酒曲块一般。” 他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他走出门外,看见一只大癞蛤蟆,连忙带回家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和你《相马经》上所说的大致相同,只是蹄子不象摞起来的酒曲块儿罢了”。 伯乐知道他的儿子笨,本来很生气,但又转怒为笑:“这种马好跳,不能骑啊”。 8、关尹子教射箭 [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 关尹子是著名的箭术教师。列子跟他学射箭。 有一次,列子接连几箭都射中了靶心。他高兴地跑去问关尹子:“老师,我可以算学会射箭了吧?” 关尹子反问他:“你自己知道了能射中靶心的道理吗?”列子说:“那我可不知道。” 关尹子说:“那不行,你。 2. 求文言文小故事带翻译的越少越好 21、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22、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 妻子曾到田地(劳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 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原文: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乃省。23、叶廷圭与《海录》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 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 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原文: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 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原文: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25、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 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6、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 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原文: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教授。27、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 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 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原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28、林逋论。 3. 简短文言文小故事加译文 32.李存审出镞教子 【原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参考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 33.孙膑脱险 【原文】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参考译文】孙膑曾经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在魏国做官,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叫到魏国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就用办法惩罚(他),弄残了他两条腿,并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埋没不被发现。 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见(使者),说服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 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34.陶母责子退鲊 【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鮓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参考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35.画鬼最易 【原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日:“画孰最难者?”日:“犬马最难。”“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参考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 他说:“狗、马最难画。”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他说:“画鬼怪最容易。”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41.【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我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参考译文】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 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42.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43.陈万年父子 【原文】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 善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陵侯史高。 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万年乃不复言。【参考译文】陈万年字幼公,是沛郡湘人.他擅长讨好别人,用尽全部家产去讨好远戚许、史家,特别是乐陵侯 史高. 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字子康,十八岁,凭借陈万年做了侍郎。 他资质与众不同,性子比较直,而且敢于说话。多次上书论及国事,讽刺皇帝身边的近臣。 这样的书奏大概上了数十次,结果被贬为左曹。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 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 4. 【要墨子文言文小故事,要短,古文译文都要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译: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博爱天下,谈不上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谈不上什么害处.都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怎么能认为只有您对而我不对呢?”墨子说:“现在有一处失火,一个人端来水,要浇灭它;一个人举着火,要使它烧得更大.都还没有产生后果,您更赞同二人中的哪一个呢?”巫马子说:“我赞同那个端水者的意愿,而否定那个举火人的意愿.”墨子先生说:“现在你该明白了,我兼爱天下的主张是正确的,你不爱天下的用意是错误的.”。 5. 【求《墨子》中简短的文言文小故事+译文+得到的启发故事不要太长, 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从齐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吗?” 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凭借您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允许我献给你千金.” 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牺牲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强大;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子,邻居有破车就想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舍弃好饭好菜,邻居有粗劣饭菜就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毛病吧.”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这样的大河,犀兕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正如人们所说是连小兔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好饭好菜和糟糠粗劣饭菜相比.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样的名贵木材,宋国却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这就好像华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就和上面所说的行为一样."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为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木片当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卫方法还有很多. 公输盘理屈了,但他说:“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他原因.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守不住就可以攻下.可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进攻.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楚王说:“好吧.那么我不攻打宋国了.”《公输》一文是记载墨子以实际行动贯彻他的“非攻”主张的一篇动人故事.主要讲墨子设喻说理,指责楚国对宋国的侵略企图,深刻地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和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
[create_time]2022-11-16 23:14:40[/create_time]2022-11-30 01:19: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远景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49f9e5c.kcbVHe4AoW5N6vK2Xg2vpw.jpg?time=4747&tieba_portrait_time=4747[avatar]TA获得超过43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0[view_count]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翻译:有两只因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的老虎。这句话出自《战国策·秦策二·管庄子刺虎》,原文: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译文:有两只因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的老虎,管庄想要刺死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美味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死的死、伤的伤,后再刺死它们,一次就同时杀死两只老虎.不用费一点儿力气,就一下子获得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启示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可以事半功倍,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坐山观虎斗。要取得胜利,不能光凭勇敢,而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智慧的人,可以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收获。
[create_time]2023-01-29 13:39:38[/create_time]2023-02-12 06:24: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等爱旅游[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b0f998a8a9761562b606814f97ade401.jpeg[avatar]小等陪你看完全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slogan]小等陪你看完全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intro]7[view_count]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翻译:有两只因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的老虎。这句话出自《战国策·秦策二·管庄子刺虎》,原文: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译文:有两只因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的老虎,管庄想要刺死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美味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死的死、伤的伤,后再刺死它们,一次就同时杀死两只老虎.不用费一点儿力气,就一下子获得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启示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可以事半功倍,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坐山观虎斗。要取得胜利,不能光凭勇敢,而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智慧的人,可以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收获。
[create_time]2023-01-29 09:17:22[/create_time]2023-02-12 03:18:4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等爱旅游[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b0f998a8a9761562b606814f97ade401.jpeg[avatar]小等陪你看完全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slogan]小等陪你看完全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intro]11[view_count]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鹬蚌相争》的原文如下: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翻译: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游说赵文惠王,说道:“今天我来时,渡过易水,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在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斗争的过程中要警惕潜在的危险,学会权力制衡,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从大局出发,放下当下的矛盾,避免顾此失彼,让别人白白捡了便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苏代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劝赵惠王不要攻打燕国,用鹬蚌比喻燕国与赵国,而把秦国比作渔夫,燕赵实力相当,若两国交战则损耗严重,待时机成熟,秦国则坐享其成、坐收渔利,最终劝退了赵国出兵。实力相当的两股势力互相争斗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因为一方很难在短时间内战胜另一方,所以二者内耗及损失都是比较严重的,最终受益的还是第三者,还不如双方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或者让权力得到制衡,也让自己休养生息、不断强大。
[create_time]2022-11-19 19:47:03[/create_time]2022-12-04 17:16: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芊芊和你说民生[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245573d5eda253883afd6a50476e366.jpeg[avatar]芊芊说民生,专注解决民生问题[slogan]芊芊说民生,专注解决民生问题[intro]1658[view_count]鹬蚌相争文言文
《鹬蚌相争》的原文如下: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翻译: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游说赵文惠王,说道:“今天我来时,渡过易水,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在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斗争的过程中要警惕潜在的危险,学会权力制衡,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从大局出发,放下当下的矛盾,避免顾此失彼,让别人白白捡了便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苏代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劝赵惠王不要攻打燕国,用鹬蚌比喻燕国与赵国,而把秦国比作渔夫,燕赵实力相当,若两国交战则损耗严重,待时机成熟,秦国则坐享其成、坐收渔利,最终劝退了赵国出兵。实力相当的两股势力互相争斗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因为一方很难在短时间内战胜另一方,所以二者内耗及损失都是比较严重的,最终受益的还是第三者,还不如双方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或者让权力得到制衡,也让自己休养生息、不断强大。
[create_time]2022-11-17 11:08:00[/create_time]2022-11-22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芊芊和你说民生[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245573d5eda253883afd6a50476e366.jpeg[avatar]芊芊说民生,专注解决民生问题[slogan]芊芊说民生,专注解决民生问题[intro]994[view_count]文言文《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译文
1. 刘沈处世翻译 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 “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节选自苏轼《志林》) ①为:被。 ②所著履:穿的鞋。 译文: 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这人的,就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回来。刘凝之不肯再要了。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送回来沈麟士的鞋,沈麟士说: “不是你的鞋吗?”笑着收下了。 这虽然是小事,但是处世应当像沈麟士,不应当学刘凝之。 2. 刘沈处世文言文 刘沈处世刘凝之⑤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 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③履耶?”即予之。 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④处事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译文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某人的,就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回来。 刘凝之就不肯要了。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 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然后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送回来沈麟士的鞋,沈麟士说: “不是你的鞋吗?”沈麟士看看,笑着就收下了。 这虽然是小事,但是处世应当像沈麟士,不应当学刘凝之。 3. 文言文《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译文谁说说 【原文】卞庄子欲刺虎②,馆竖子止之③,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 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④,一举⑤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⑥.有倾⑦,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两虎之功.【注释】①选自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②卞庄子:一作管庄子,传说为鲁国勇士.③馆竖子:一作管与,即童子.④从:伤,指伤虎.⑤一举:一次行动.⑥立:站立.须:等待.⑦有顷:顷刻.【译文】卞庄子准备刺杀老虎.童仆劝阻他说:“两只老虎正要吃一牛,他们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的虎一定伤,小的虎一定死.到那时,刺杀伤虎,就能一举两得.”卞庄子觉得童仆说得很有道理,于是站立等待.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真的嘶咬,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刺了伤虎,一举果然有杀两虎的功效.【寓意】要取得胜利,不能光凭勇敢,而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智慧的人,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收获.。 4. 古文翻译:苏轼《志林》刘沈处世刘凝之为人认所著履,即与之此人后 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 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 “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节选自苏轼《志林》) ①为:被。 ②所著履:穿的鞋。 译文: 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这人的,就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 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回来。刘凝之不肯再要了。 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 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送回来沈麟士的鞋,沈麟士说: “不是你的鞋吗?”笑着收下了。 这虽然是小事,但是处世应当像沈麟士,不应当学刘凝之。
[create_time]2023-04-12 12:52:52[/create_time]2023-04-27 07:57:1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慧圆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71b4cad.Rgw38a9dxBAbEi7qW4srDA.jpg?time=4738&tieba_portrait_time=4738[avatar]TA获得超过409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