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

时间:2024-07-14 22:39:41编辑:阿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这篇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4.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4.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6.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create_time]2023-01-25 14:31:04[/create_time]2023-02-06 02:45: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立辰学长说学习[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347adeb.UyC7OWTQXb8oM1IxvJjjgg.jpg?time=6872&tieba_portrait_time=6872[avatar]TA获得超过22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view_count]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 我整理了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 这 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 + 加数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法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4、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 步骤: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 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右图。 顶点 3、角的特点: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① ② ③ 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①﹤②﹤③ 7、画直角的方法:①画一个点 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与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知识要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 或 3 × 4 = 12 ︰ : : : : : 相同加数 相同加数的个数 和 相同加数的个数 相同加数 和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一、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镜面对称 如湖面的倒影、照镜子都是镜面对称现象。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三、补充对称图形。 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可以先在格子中找到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对称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在对称轴上的点,其对称点还是这个点。对称轴是竖直方向的,图形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水平方向的,图形上下对称。

[create_time]2023-02-19 02:23:45[/create_time]2023-03-02 17:44: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学习的瀚瀚同学[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6403a39.WjOK9IxpmSkCqVZeL_Zlyw.jpg?time=7605&tieba_portrait_time=7605[avatar]TA获得超过21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公开课教案(名校精编)

《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一上数学全册教案+课件+微课+计划》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_gqBdD1ekrgM2g5u0eykQ提取码:xoao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小一上数学全册教案+课件+微课+计划.zip|最新人教版小五上数学全册教案+课件+微课+计划.zip|最新人教版小四上数学全册教案+课件+微课+计划.zip|最新人教版小三上数学全册教案+课件+微课+计划.zip|最新人教版小六上数学全册教案+课件+微课+计划.zip|最新人教版小二上数学全册教案+课件+微课+计划.zip

[create_time]2022-03-02 11:49:04[/create_time]2020-05-05 14:30:4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silents烟花[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11c605b.UaofzQN-FKxOVXrtuYP3Mw.jpg?time=7314&tieba_portrait_time=7314[avatar]学虽不及五车,仍可对答如流[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56[view_count]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4题,练习十八第2~5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   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   学生:……   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   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   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3:因为第一小组植了7棵树,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个7。   教师:你们现在知道“第一小组的3倍”应怎样计算吗、   学生1:求3个7是多少就是7×3=21(棵)。   学生2:也可以写成3×7=21(棵)。   教师:你们说得都对,求3个7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请学生完成书上例3的方格填数。   三、课堂活动   1、第3题学生分小组,一人出示卡片(小组每人准备4张卡片),另外3人回答。比比看谁说得最准确。一人出完题后交换。   2、第4题学生完成第4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因为△有4个,○是△的3倍,我就画了4个○表示1份,再画了这样的2份,就有3个4,○就是△的3倍,所以○有12个。   学生2:因为△有4个,○的个数是△的3倍,就是4的3倍,就是3个4是12个,我就画了12个○。   3、练习十八第2~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2,3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这两题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讲评,结合题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引导学生小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0-31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借助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   3、培养社会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   教具:   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1松果的个数5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填一填:P11第3题。   3、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5.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create_time]2023-02-13 19:33:44[/create_time]2023-02-23 17:23: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学习的小雅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e630a0a._1AAzyBeaqs5u5LPRTmmPA.jpg?time=6839&tieba_portrait_time=6839[avatar]TA获得超过17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一、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最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作、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匣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在测盆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3、认识米用米量。米可以用m表示。4、认识线段。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加法: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2、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2、直角的初步认识。3、锐角和钝角。四、2~6表内乘法:1、乘法的初步认识。2、2~6的乘法口诀。五、观察物体:观察物体、观察立体图形。六、7~9表内乘法:7~9的乘法口诀。七、认识时间:认识时间。八、数学广角——搭配:排列、组合。

[create_time]2022-01-19 20:02:37[/create_time]2022-01-14 18:06: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爱教育yan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3379eda.pZBZytHRlN0OglV4TBb3eg.jpg?time=3123&tieba_portrait_time=3123[avatar]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907[view_count]

二年级数学学什么内容

二年级数学学表内乘法和除法,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进位、退位)含有加、减、乘、除的两步计算题和括号的认识,也就是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它的还有统计和初步认识,能用一个方格表示5个或10,图形的简单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等计量单位的简单认识,所学内容比较简单。重点要注意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做简单的表内乘除法,两步计算的运算法则和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create_time]2022-03-10 15:10:35[/create_time]2022-03-03 02:19: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健身达人小俊[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309760178,4199092931&fm=3012&app=3012&autime=1689372598&size=b200,200[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03[view_count]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例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例子 数学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一:《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物体或图形的运动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地区分物体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认识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找准旋转物体的旋转点或旋转轴。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画面上是什么?出示PPT(2、3、4、5、6),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如果语言表达有问题,可以用手势表示。 2、评价一下小朋友的表现,下面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体运动的照片,你能说出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出示PPT7)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请说出它们的不同。 二、探索平移和旋转现象 1.、探索平移 (1)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想一下为什么这样分?(PPT8出示分类情况,从而口头揭示出这些物体的平移、旋转现象PPT9) (2)小结:像轮船、升旗、吊车、滑滑梯电梯、 缆车、火车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它们总是这样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物体的平移,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请看:PPT(10)。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平移现象。揭示“平移”。) (3)练习: 出示PPT(11),让学生自己判断。 刚才小朋友能正确地判断物体的平移运动。那么物体的旋转运动是怎样的?出示PPT(12) 2、探索旋转 (1)出示PPT(13),你玩过这些吗?了解物体的旋转运动。 (2)分别说说图上的物体绕什么旋转。出示PPT(14、15、16、)让学生指出物体的旋转点。 (3)练习: 出示PPT(17),请小朋友指出下面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旋转物体的旋转点在哪儿?(巩固旋转物体的旋转点。) (4)出示PPT(18)小结: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的指针、小车等它们这样绕着一个点或者一条轴做圆周运动的叫旋转。 3、寻找平移与旋转 (1)、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现象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3)、完成PPT(19),你能再用手势表示一下平移和旋转吗? (4)、总结平移与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直线移动,方向不变 旋转: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巩固平移与旋转。 1、完成课后练习第4、5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6、7、8题。 四、总结全课 1、学生谈收获。 2、总结学生的表现 3、布置作业(PPT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本第18页的内容。 (2) 准备12根小棒,18个圆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4.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熊猫分竹笋引入,通过分竹笋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还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 请看题目 1.2组做第一题, 3.4组做第二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吧!学生汇报结果。 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今天,熊猫贝贝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然后用课件出示)它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不知道每盘放几个?你们能帮帮它吗?现在请大家用12根小棒代替12根竹笋,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 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几呢?(4)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所以12÷4就等于3.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的时候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它数字不变。(齐读两边) 3.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呢?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师问:谁能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呢?(指名回答)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巩固练习:出示课本第1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18张圆片代替18块饼自己动手先摆一摆,再列出除法算式,指名3位同学板演。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看来大家都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了,也会列除法算式了,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3.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第一题):(1). 开火车,读算式。 8÷4 2 15÷5 3 10÷2 5 12÷3 4 6÷3 2 9÷3 3 (2)请写出除法算式。 6 除以 3 等于 2 。把 20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4。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3人。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 3人,每人分3个。(3).先说说题目意思,再列算式。课件出示后师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4)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四、今天的作业是小册子:第9页1,2,3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 )个 12÷4 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create_time]2023-01-20 12:37:53[/create_time]2023-01-29 04:48:1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张哥教你学[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79e49d8.cs-rGg1WWm0PtPUUgsI17A.jpg?time=6520&tieba_portrait_time=6520[avatar]TA获得超过19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   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篇三】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   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create_time]2023-01-17 17:57:39[/create_time]2023-02-01 03:09: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皓皓大学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a8df5bf.hGdI3GEbOiIBkZvoLyihEA.jpg?time=9449&tieba_portrait_time=9449[avatar]TA获得超过40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view_count]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主要有哪些知识点?

主要是以计算和单位换算为主,知识点也是偏向于基础一些。二年级数学初始阶段只要是以10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这也是二年级段学生最开始接触的,无论任何一个阶段数学的计算都是一个需要踏实掌握的基础。接着就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这些东西包括数学中的一些角,直角,边。这也是很重要的,是数学中的基础学习,也是需要孩子进行掌握的。接着就是一些单位的学习,比如厘米,米等,因为接触到这些边角了,这些单位也是很快都会用到。接着就是一些简单乘法的学习,这个时候乘法口诀也是非常的重要,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学习数学,老师反复让我们背诵这些乘法口诀,一开始我们不太理解,但是到后来使用的时候,以及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计算,都是在这个基础推算出来的,所以乘法口诀也是一定要背熟记牢。打开我们数学学习的灵感。还有就是一些物体的观察,这也是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毕竟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需要学生对各种的图形进行观察和学习,都是非常的重要的。这样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最后就是一直学习的应用题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也是伴随数学学习长期的一个过程。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发现其中的乐趣,这也是比较关键的,简单的学习知识是比较枯燥的,更多的是发现其中的乐趣,这样我们的数学才会学习的更好,数学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工具学科,而且数学的学习也是伴随我们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家长也是要学会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学习,学有所成。

[create_time]2021-08-29 16:44:41[/create_time]2021-09-12 20:24:30[finished_time]18[reply_count]1[alue_good]奔跑的星球追梦人[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efc1e178a82b901ac90fb4d638da9773912ef8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学生[slogan]追梦电影迷喜欢各类电影,从电影中追梦[intro]3804[view_count]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主要有哪些知识点?

小学打的就是基础,加减乘除这些在我们原来看着就跟世界难题一样的问题,现在也是可以‘’张口就来‘’,刚刚过完了懵懂的一年级,迎来的二年级主要也是基础知识,并不会有很大的跨度和难度,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吧!小朋友们可以酌情复习或者预习哦!首先第一个就是大家会继续学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想比一年级的程度,这次我们会学习到新的知识,比如进位加法,不进位加法,还有多几,少几的简单应用,连加连减等等这类问题也会是我们经常遇见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不要害怕,其实这些知识大多数我们以前都接触过,只不过它跟我们一样也长大了一岁, 需要我们解题的步骤也变得多了一点,只要细心,一定可以解决的。第二个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以及初级几何部分,角和直角 ,刚刚接触这些单位长度可能有点难,但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孩子们生活中就能见到的,也能有乐趣的学习和理解。还有我们提到初级的乘法,这个阶段的难点就是背诵乘法口诀, 只要被前几个数目小的就可以,其他的慢慢再背,背诵乘法口诀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做题,其实背熟了,也是很简单的。可能还会涉及观察一些简单的图形,这个章节一般孩子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本上花花绿绿的几何图形能够很好的折射出来要学习的图形,亦或是轴对称图形,镜面对称图形,都能有很好的理解,孩子们能够快乐的学习,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习,都要帮助孩子们有兴趣的去探索知识的海洋。

[create_time]2021-08-28 15:13:29[/create_time]2021-09-12 00:53:15[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1[alue_good]要煎饼不要果子[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c8a786c9177f3e9a79667360cf3bc79f3d567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在读大学生[slogan]一人二房三餐四季 再养个狗狗[intro]422[view_count]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学习从来无捷径。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认识方向】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依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地图上的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标出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看路线图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3)根据目标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一般以“在”字后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以“的”字前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 5、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6、指南针: 红色指针指针北面,白色指针指着南面。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 树叶:较疏的向着北面,较密的向着南面 晴朗的夜间: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 二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 【知识点】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 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 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 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 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 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 逻辑思维 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 由于生活 经验 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相关 文章 :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create_time]2022-07-19 16:24:30[/create_time]2022-07-30 20:24:2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游戏解说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c2d81cf.aJhe74ACo2pLJlg0ld7e0Q.jpg?time=1037&tieba_portrait_time=1037[avatar]TA获得超过80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6[view_count]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

没有辛勤的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没有艰辛的付出,就没有丰硕的果实;没有刻苦的训练,就没有闪光的金牌。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 二年级数学 上册知识点总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 方法 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球) (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认识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相关 文章 : ★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汇 ★ 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create_time]2022-07-02 10:45:10[/create_time]2022-07-12 20:08:0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远景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49f9e5c.kcbVHe4AoW5N6vK2Xg2vpw.jpg?time=4747&tieba_portrait_time=4747[avatar]TA获得超过430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0[view_count]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1、课前预习。预习是让孩子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去理解新的内容,他们会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2、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复习能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减缓遗忘速度。如果孩子学会课后复习,那会让孩子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同时提升记忆能力。 3、认真书写。卷面是学生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它能直接影响老师对学生 学习态度 和个人素质的评价。一个认真书写的学生,往往会认真对待学习和其他事情。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书写的习惯,及早提出书写要求,帮助孩子提高书写质量,从而培养其仔细认真的习惯。 4、整理笔记。科目数量是会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多,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记笔记来抓住各科的重点。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少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做出有条理的笔记,因此要让孩子在课后整理笔记。整理的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分析归纳的能力。 5、鼓励阅读。阅读是孩子获取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可以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报刊杂志,提高孩子阅读兴趣,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此外,家长还要让孩子写 读后感 之类的 文章 ,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6、自己解决。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往往会向父母请求帮助。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敷衍了事,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不能自己解决,家长也不要代劳,而是要耐心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信心。 数学学习技巧 我们都知道, 教育 的目的并不只是停留在分数上,更多的还是在于培养学习方法与习惯、思维与兴趣上。作为一个文科生,要想获得高考高分,必须好好掌握学习的方法,必须在平时做到举一反三。我深知数学对于我而言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在平时一定要意识到数学的重要,这是一个良好态度的开始,正确地看待数学,不过分焦虑,也不轻视大意,以一种更为谨慎而又达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的考试,那么就已经离开成功不远了。 良好的心态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认真对待每一次平时的小考试,在适度的紧张所带来的兴奋中,手感会越来越好,而这也正是高考取得胜利的前提之一。 好心态能够给人信心与勇气,但这只是基石,在数学的学习中,最为要紧的,恐怕还是一级级的踏板——实践。对于高中生而言,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是已经不需要再刻意强调的重点。反复的操练并不等同于盲目的题海战术,举一反三并不只是能力,而是学习习惯、学习要求。我并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我经常会碰到许多不会做甚至根本没见识过的新题目。但是,碰到难题新题就立刻躲避,不仅无益于成绩的提高,更会让你丧失信心,反倒不如,按着题干,一点点去琢磨。有时猛然发现,原来解题方法与思想都是我们熟悉的,熟练的,只是题目换了一张新面孔而已。因此,对于考纲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应该总是烂熟于胸的。而老师也会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只要按着老师的节奏跟上,消化知识点,归纳解题方法,总能在三年中,熟练地掌握它们,并将它们分类分层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该拿的分一分都别丢 考前认真的复习,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临阵磨枪,但是我认为比平时看得更有效率,尽管有人不是很认同。事实上我在这段时间里针对考纲,精简内容,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再次温习一遍老师上课的笔记,经典的例题,重要的概念。毕竟,考试考的70%都是基础,所以,要想拿高分,还是老生常谈的话,该拿的分是不能丢的,这样我又比别人多得几分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create_time]2022-06-08 02:28:33[/create_time]2022-06-22 01:45: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大沈他次苹0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68b9e4f._Pqr3QJiDoKzKAJr45bDew.jpg?time=4988&tieba_portrait_time=4988[avatar]TA获得超过628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view_count]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 1、1米21厘米=( )厘米 53厘米-18厘米=( )厘米;一棵大

上一篇:电视剧汉武大帝

下一篇:妖精de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