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兴趣、性格、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建议来帮助教育孩子:
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创造一个爱、关心、尊重和支持的家庭氛围。这有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 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力: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发展。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
3. 建立有效的纪律和规矩:建立适应孩子年龄和能力的纪律和规矩。纪律和规矩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4.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大声批评和惩罚是不可取的方法,应该采用建设性的交流方式,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5.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环境。例如,提供适当的书籍和玩具、创造良好的科技使用环境等。
总之,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关爱和理解,同时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父母应该尽力为孩子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成为独立、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人。
[create_time]2023-06-07 08:54:18[/create_time]2023-05-15 22:21:53[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畅先生的后花园[uname]http://pic.rmb.bdstatic.com/7c1867037b22937cd70107c3c6884012.jpeg[avatar]以梦为马,不负韶华。[slogan]以梦为马,不负韶华。[intro]142[view_count]
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1.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3岁左右的幼儿已有了逆反心理,父母单方面的发号施令常常成为他们发脾气的原因。如果直接对他们说:“去吃饭!”或“去洗澡吧!”通常会使命令遭到抵抗。这时,父母不妨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换种方式说:“吃饭及洗澡你想先做哪个?”提出两种对等的项目让他选择,由于2岁的幼儿还不会去考虑这两者以外的事项,所以大部分都会在其中选择一项。这种“哪一个先都没关系,你爱如何就如何”的自由,足以让他感到兴奋和满足了。这不失为对付幼儿发脾气的一条好策略。而且,给孩子一些选择的自由,在无形中就灌输给了孩子自己为自己的事做决定的自主意识。2.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施予体罚,体罚包含了2种危险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孩童容易模仿双亲,对别人使用暴力。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也是当然的学习对象,如果双亲经常体罚他,就会使他变成性格残暴的人。其次,父母经常对幼儿施予体罚,幼儿会心存警戒,不再与父母亲近,如此一来,父母根本无法给予教养和管教,更别说幼儿会对双亲怀恨,想伺机报复了。当然,父母也是凡人,有时不免气极了而打小孩。在这种时候也大可不必自怨自艾、悔恨莫及,只要能尽量控制情绪,以理智的方式处理,避免过度的体罚就行了。3.家长如何对付幼儿发脾气2岁左右的幼儿最令父母头痛的问题,莫过于无缘无故的乱发脾气了。对此,如果父母缺乏一套管教方针,过于心软,就会被2岁的幼儿搞得团团转。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管教方针。(1)、弥补孩子理解的不足此年龄的幼儿理解力不足,无法正确判断周围的情况,因此容易发脾气。双亲必须先耐心听他诉说,再为他说明,使他理解。例如,当他想要别人的东西而哭闹不休时,首先要让他认识“自己的东西”。“你的在哪里呢?拿来妈妈看看!”然后再向他说明:“这不是一样吗?”(2)、注意他是否饥饿或疲倦了肚子饿、太过疲倦等平常的事情,有时也会成为幼儿发脾气的原因。母亲常会责骂小孩:“每次到了傍晚正忙时,你就乱发脾气,一点也不知道大人的辛苦!”然而,母亲是否根本忘了孩子的饥饿和疲倦已达到了极限,事实上,预防这种情形的发生,正是母亲的责任。(3)、命令应该统一父亲与母亲,或是祖父母与双亲,如果对幼儿发出不同的指示命令,那将是很危险的,不但会使幼儿发脾气,且会让他们陷入混乱,无所适从。一般来说,大人的意见当然会有不同,要避免或许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在幼儿面前呈现对立状态,会使幼儿陷入混乱。所以无论如何,家人应事先调整意见,在幼儿能判断复杂的事情之前,努力保持同一个方针。(4)、优柔寡断最糟糕幼儿发脾气的时候,最忌的就是双亲先是犹豫不决,后来禁不起幼儿的哭闹,终于屈服的优柔寡断作风。如此,幼儿会认为当父母说“不行”时,只要发脾气,就可以获得自己所要的东西,遂以发脾气作为他的武器。
[create_time]2022-12-06 17:01:24[/create_time]2022-12-19 16:39:55[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胖大脸脸L[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88cc8d6.7bx7Xqsen-TGYYavM2wSJA.jpg?time=1617&tieba_portrait_time=1617[avatar]超过15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太无聊了[intro]185[view_count]把孩子当孩子,孩子永远是孩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把孩子当孩子,孩子永远是孩子,我认可这个观点。现在,随着生活的改善,现在的孩子,不再像以前的孩子一样,需要早早地当家帮父母干家里的活。也没有来自衣食住行那么大的压力。很大的孩子相比较以前的孩子,少了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赚钱的辛苦,不知道社会的险恶,一直都理所当然地向父母提出许许多多过分的要求,有的要求甚至超出了父母的承受能力。如果父母不答应他们,也没有做到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撒泼打滚,要哭要闹。这些现象的出现有两个原因造成:1、父母们的放纵和溺爱,使得孩子以为只要是他想要的,父母就一定能够办到,一定会满足他。2、孩子缺少体验生活的机会,他们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的他们,都是父母为他们遮风挡雨,他们从来没有受到过伤害。父母如果永远把孩子当作孩子,孩子就会缺少锻炼的机会,得不到成长,成为一个无法独立的人,进而可能会成为啃老族。父母们不能永远把孩子当作孩子,在适当的时候也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在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要适当的给他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成长的机会。孩子不可能永远都是孩子,他们有一天也会成长,父母在某一天也会衰老,父母也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孩子左右,所以,父母们一定要让孩子成长起来,让孩子独立起来,这样才是对孩子好的表现。如今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遇到的困难也不能和父母那个时候相比,父母也不用太过担心,要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去挑战他自己的困难。
[create_time]2020-12-09 16:10:08[/create_time]2020-12-23 21:35:14[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0[alue_good]努力有陆离[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537672829,3573321379&fm=3012&app=3012&autime=1696954120&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1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46[view_count]家长先搞清楚哪几个问题,再考虑要不要给他上托班?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上托班?在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我曾考虑过这些问题,最后我决定给孩子报个早教班,就没有去上托班。我这样决定并不是否认托班不好,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的,下面说说我的观点。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上托班?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家里有没有高质量陪伴的人?像很多双职工家庭,平时只有下班的时候才可以陪孩子,白天孩子多是由老人或者保姆陪伴,而且陪的时候,多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了,看护人没有精力或者不会陪孩子玩游戏。而3岁之前孩子的大脑正在飞速发展,是需要游戏、语言、音乐等刺激的。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送孩子去托班。2、有没有好点的托班?什么叫好,一般来说老师态度好、班级环境好、伙食好、日常活动科学规范是最起码的。无论是选择托班还是幼儿园,父母真的是要多花心思选的,不能只图近或者便宜,这是我实地考察后的总结。我之前跟朋友一起去小区附近的一家托班考察过,坦白讲很失望。托班的孩子不听话,老师立马发火大吼,甚至出手打孩子;孩子上过厕所后不引导孩子洗手,就直接回教室发饼干给他们吃;孩子喝水的时候,把手伸进了水里玩,老师看到还让孩子喝;托班有监控,却不给家长,告诉家长说系统老了,只能到那边看。这些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而学生家长收到的孩子开心玩耍的照片,是老师抓拍的。所以,很多家长都以为那边还不错,可实际上怎么样,孩子那么小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啥也不知道。而同样是托班,我带孩子上早教的那家就做得特别好,他们的食谱每天都公布,我有时候带孩子到那边玩,也能看到,伙食不错。老师也特别的有耐心,孩子去上厕所,老师会跟着,一路说说笑笑地陪孩子进来,然后引导孩子上厕所,教孩子冲马桶,提醒孩子去洗小手。孩子哭了,老师会心疼的抱起来安慰,有时候孩子贪玩,不进教室,老师会蹲下来耐心地跟孩子说。另外,这边每个教室、甚至每个角落都有监控,而且对家长开放。这些都是我无意间看到的,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在里面,更能体现一个机构的服务态度,不是吗?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上托班,尽自己所能给孩子选择一家好一点的吧!3、孩子自身情况怎么样?孩子在家往往是一对一的服务,而到托班就不一样了,一般化一个班级两个老师配一位阿姨,这是比较好的。还有的是一个老师一个阿姨,然后照顾一个小班,一个小班一般也有一二十个孩子,甚至还有更多的。如果孩子过于娇气、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理能力都不行,过去肯定是要受罪的。不建议立马送孩子过去,家长可以带着引导孩子,等他能力及习惯慢慢能适应托班生活了,再送过去也不迟。另外体质不好的孩子,最好等孩子调理好后再送去。4、家庭条件允许吗?一般好一点的托班价钱也不便宜,我给孩子上早教的那家托班,一学期是一万多的,这个价格一般工薪家庭,若再有个房贷压力,过去还是有点压力的。所以,给孩子选择托班是要考虑这方面的。如果综合考虑以上问题后,觉得可以送孩子上托班。家长在孩子回家后的时间,一定要多花时间陪他们,这会让他们有安全感,更快地适应托班生活。观察身边上过托班的孩子,他们一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分离焦虑,这个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都是正常表现,好在,很多上过托班的孩子,后面再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不会再焦虑了。以上就是要不要送孩子上托班要考虑的问题
[create_time]2021-01-12 13:56:13[/create_time]2021-01-25 19:04:50[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阿龙的美好心声[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839715249,4000102783&fm=3012&app=3012&autime=1696739910&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563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5[view_count]把孩子送人抚养犯法吗
把孩子送给他人,如果是办理了过继的手续,就是合法的,具体如下:1、当事人如果涉及到金钱交易就是不合法的;2、当事人除非办理过继等手续,但被过继人也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可能办理过继手续;3、当事人收养人收养和送养人收养,应当是自愿的。收养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4、当事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养如果进行金钱的交易就是违法行为,当父母把孩子送养时,夫妻双方必须一起送养;5、当事人如果亲生父母中有一方下落不明或失踪,可以单方将孩子送养;6、当事人把孩子送人抚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法律是允许的、合法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四条 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禁止借收养名义买卖未成年人。第一千零四十五条 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create_time]2022-11-28 18:58:34[/create_time]2022-12-13 18:58:2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刘伟长律师[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7a95a6e9f9a70adf7839ce90f51ce87d.jpeg[avatar]律师[slogan]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intro]3437[view_count]
把孩子送人抚养犯法吗?
把孩子送人抚养有可能犯法。《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遗弃罪进行了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遗弃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有负担能力而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就侵犯了年老、年幼、患病或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遗弃行为往往给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舆论所不齿,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同遗弃的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形成一个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保护妇女、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
(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
(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
(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
除了对于具有这类情况的家庭成员外,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不负有扶养义务,互相间不存在扶养关系,也就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法律上的扶养义务是: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相教育的义务;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均与生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抚养、赡养义务相同,但是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其生父母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部分或者全部,直到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无力扶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
[create_time]2022-12-03 18:39:32[/create_time]2022-12-10 10:45: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北京婚姻律师张丽珍[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70ca134a6223b980c3963c16ea88b94.jpeg[avatar]律师[slogan]专业婚姻律师,告诉你婚姻法的正确打开姿势[intro]4[view_count]
我想问一下,我和我老公协议离婚,孩子扶养权给我,我们离婚是没有告诉公婆的,但是公婆知道想把扶养权
父母是孩子合法监护人和抚养人,公婆没有权利决定孩子抚养权归属。
离婚时需要双方当事人自行协议孩子抚养权归属,
《婚姻法》规定:
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create_time]2016-09-04 14:37:03[/create_time]2016-09-04 14:38:51[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alue_good]cobra801sohu[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ed3ed8e.5HhXlJNG-3S7DASmrAevzA.jpg?time=3945&tieba_portrait_time=3945[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5[view_count]
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呢,这对孩子是好还是坏?
中国父母之所以把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三方面因素。首先在传统观念里都有养儿防老的说法,当然这不仅限于儿子,女儿也是一样的,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都希望让孩子过得更好,等到老了之后自己也有一个保障。
别看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过得比较自私,但是当他们有了孩子之后,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可见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当然这里不排除有一些年轻人结了婚之后,因为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伴侣,你就不愿意和对方要孩子,甚至已经做了离婚的打算,这就另当别论了这个。
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父母而言,他们都是奔着结婚去的,只要确立关系,在要孩子这方面就会表现的比较积极,因为他们就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他们的父母就是这样,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而且老话说的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哪怕自己不想要孩子,也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你明明有能力生孩子,却不要别人会误以为你的身体出现问题,而当你要了孩子之后,又不全力的培养,也会被人质疑,认为你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其次要说的是很多中国父母在年轻的时候,也有着一定的梦想,不过限于自身条件或者时机还不够成熟,以至于遭到搁浅,而这种梦想就被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自己无法完成,如果在孩子身上能够得到实现,那么也相当于自己取得了成功。
这种想法和潘关系是完全不同的,所谓判关系是对方已取得了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你并没有多少参与,你却说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多好,就仿佛自己也和对方一样似的,这是厚颜无耻的行为,但如果你一开始就培养了这个人,那么当对方取得成绩之后,即便你不说什么,别人都会下意识的把成功的关键放在你身上。可见对于普通人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当你的孩子取得了成功的时候,外人也会对你一致赞赏。
当然希望是好的,现实又是残酷的,可能最初你的希望非常高,到最后却发现只要能让孩子过的比自己好就足够了,甚至只希望他快快乐乐的生活。这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但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因为有些孩子并无法承受那么大的负担和压力,但谁都无法预料到未来,如果能够争取的话,肯定会进行尝试。
最后就是培养孩子的乐趣,说真的,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喜欢带孩子,就是因为在孩子的身上,你能感受到最纯粹的欢乐,因为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但有时候又天马行空,让你难以预留,不过更多的是带给你惊喜,如果你对孩子足够用心,肯定会发现他身上拥有某一项天赋,俗话说的好,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眼看着他有更好的前途,为何不好好培养呢?
因为作为父母,你们已经尝试了生活中的艰辛,并且知道如何达到结晶,那就是学习和努力,在某一项领域做到常人无法企及,这样你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想做到这点何其艰难,有些人就得从小进行培养,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条件,没有良师益友,但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孩子却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为了不埋没孩子的天赋,也为了享受成功的快感,很多父母都会倾尽全力的培养孩子,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你会拥有非常强的成就感,因为这里面有一些人可能是你的对头,他们比你厉害,但是在下一代他们就不如你了,你虽然无法赢,他们却可以在下一代身上找回来,光是想想就非常满足。
[create_time]2022-08-23 14:03:53[/create_time]2022-07-23 13:22: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飞虎的失甜0l[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11a9397.y7PfOcxmE0O9pO_mT806DQ.jpg?time=7406&tieba_portrait_time=7406[avatar]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view_count]
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会把自家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呢?
和我国的历史有关,和我国的文化有关,和我们发传承有关,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有历史渊源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如果孟母不这么做,那么孟子很可能是一个市井小儿,或者是一个为了几两碎银劳碌奔波的商贩。在历朝历代,名门望族也是对子女寄予厚望的,一是为了家族提升,或者保持家族不败,二是为了扩大本家的势力范围,三是可以匹配或者进入其它家族的门槛,做到门当户对。普通家庭的父母,由于环境、阶层、个人能力或认知能力的原因,不甘于生活困顿,不甘于劳顿辛苦,不甘于子女重走自己的老路,也是为了子女有更好的未来,宁愿自己苦一些、累一些,支持孩子读书学习,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改变自己或者家族的命运。特别是如今,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标准,不是从能力、水平、修养、教养、素质来评判,而是更多地是看谁拥有更多的财富,看谁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看谁能够在财富的基础上说话气粗、有底气,处于羸弱的底层人也是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已。至少努力向上、不怕辛苦、积极争取向上有一个层级迈进的父母,只要方法得当,即使寄予、也是托举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是无可厚非的。
[create_time]2022-08-02 21:54:54[/create_time]2022-08-12 16:33:18[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监考官001的考官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00014f3.lL8zV0g9P8JjVgzCl4EWSw.jpg?time=6826&tieba_portrait_time=6826[avatar]超过7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