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岁男孩跳桥

时间:2024-08-03 06:30:50编辑:阿奇

17岁男孩跳桥,背后是教育和情绪沟通的困局

4月17日晚上9:55分,在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冲出车门从高架上跳了下去,不幸离世。

根据官方调查和母亲的陈述,男孩年仅17岁,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冲突。母亲可能是因为激动,而在马路中央停车斥责孩子。随后,男孩就夺门而出。仅仅数秒,就跳下了高架。

母亲最后没有赶上孩子,瘫坐在高架护栏边哭天抢地。这起不幸的事件,让我们能在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层面发现诸多问题。而更为不幸的是,在事件中许多常见的错误仍然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发生。

我们乐于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多半也是一样的。不然,她也不会因为孩子在学校犯的错误而批评他。

在诸多家长的眼里,批评,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不让他走邪路。“如果我不爱你,我都懒得管你,谁会闲得没事批评你”可能就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

可惜的是,太多的家长,只有批评,没有教育。

批评教育的权威解释最早出现在《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以批评错误为主,但决不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在批评中进行正面教育和启发引导,使批评和正面引导相结合。

而很多家长做的和说的是:“因为你,我又被老师叫到学校了”、“你看看你……”、“你整天就知道……”。见不到丝毫的就事论事,却上升到了人格的层面,全是孩子的错,完全的背道而驰。

家长应该做的,是告诉孩子究竟错在哪里、解决方法和就事论事的处理意见。比如孩子争吵打架,家长应当询问事情的经过,告知他不用任性使气,让老师来处理。而不是说只顾自己宣泄情绪,对孩子用“你怎么又打架了”、“天天惹事”之类的标签语言。

当批评教育只剩下批评和贴标签的时候,孩子会认为“那我就是这样的人”。批评、加强标签认知、行为偏颇、再被批评,就是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当孩子自甘堕落或者作出过激行为时,他可能已经遭受到几十几百次的“批评”铺垫了。

在整个事件中,我们看不到亲子之间的交流和良好关系,双方都像是在自说自话。

母亲自说自话地在车外攻击儿子。儿子在车中毫无回应,紧接着就跳下了高架。只留下母亲一个人在高架路上哭天抢地。

让亲子之间拥有良好关系,真的那么难吗?

共情能力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提出的概念,即Empathy。

他在自己的著作《个人形成论》中提到:我不断地渴望去理解当事人的当下感受,理解他的个人情感和表达的个人意义,即达到一种敏感的共情。

事实上在教育中的共情运用也正是如此,即同理心、理解。孩子在出现问题时,通常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和表情反应,比如沉闷。这时候家长可以询问他的感受。在他回答后,就可以询问他做出这种行为的缘由。不用多说什么,理解他的情绪,最后再发表温和的意见。在孩子明白家长能够理解自己后,自然就会主动和父母维护良好的关系,加深交流。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沟通时,拒绝理解孩子的情绪,只针对问题唠叨,只在乎表面现象。孩子为什么会犯错,他犯错时内心是怎么想的,而在事后他自己又有些什么样的想法,这些问题他们一概不知也不想知道。完全的鸡同鸭讲,这样又何来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连家庭关系,可能都难以维持。

看母亲在车外对车内儿子的责骂,似乎,以爱之名,就可以用所有恶毒的语言来交流。我只是刀子嘴而已,所以骂你逼你都是对的。这些都只是过程,我希望你有个好的结果。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恶的沟通方式,也是最难笑的笑话。

古语云,一节见则百节知矣。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就是从来都没有过豆腐嘴,一直是在用像刀子般的语言伤人。有人说,刀子嘴就是心里想什么直接说出来。看起来很好,是吗?

并不是的。在桑德拉·黑贝尔斯的著作《有效沟通》中对沟通的表述是:它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方式。

它是一种分享。而刀子嘴,本质上是“你别说话了,听我说”和“你怎么想的,那和我无关”。发现了吗,刀子嘴从根本上就破坏了沟通的原则,极为单方面和自我。除了包容的家人,是没有人会接受这种交流方式的。因为只有家人才会舍弃一部分的自尊,而其他人的交流,都会要求绝对的要求沟通平等。

长期刀子嘴的后果,除了逼坏自己的家人,就是把自己的交际圈逼入绝境。

希望在未来,教育不再充满冰冷的批评,而是温暖的理解和情感。双方之间的沟通,不再严苛尖锐,而是宽容与和谐。

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create_time]2022-07-22 08:06:29[/create_time]2022-07-31 07:14: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浮冬城761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7ecf0d5.ZPJ6iQhMmZW9h5iHZkcz4A.jpg?time=4281&tieba_portrait_time=4281[avatar]TA获得超过74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0[view_count]

如何评价“17岁男孩跳桥事件”?

这两天,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可能大家都被同一个事件刷屏,或者在周围的朋友当中,引起了激烈讨论。4月17日晚,上海卢浦大桥,一名年仅17岁的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跳桥。从随后发布的来自各个角度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孩在跳桥之前,母亲先是不顾车流危险,把车停在了高架桥中间,甚至后来还下车站在后座处对孩子进行批评。最终,在母亲返回驾驶座的几分钟后,男孩捂着脸跑下车,悲剧发生。从跑下车到跳桥,全程不超过5秒。我们不知道当时二人的争吵内容是什么,但孩子在那5秒里表现出的绝望却能铺天盖地地将人席卷,同时也让人疑问,到底要多么绝望,才能在顷刻之间选择由生走向死。事件发生后,在网上引起热议: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有跟男孩相似的经历:明明应该是这个世界上跟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在很多时候,却给我们带来了最深的伤害,这种精神暴力或许不会像身体伤害一样造成外在损伤,但它会从内部击垮一个人的意志,甚至会使一个人选择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彼此报复。视频里的母亲,紧跟着儿子跑出,却没能抓住儿子而捶地痛哭的样子令人心碎。我们不禁试想,如果母亲没有情绪激动地把车停在高架上,没有施行精神暴力,没有说刺激性的话语,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而现在,精神暴力变得越来越常见,不时就会传出“男孩无法承受批评而自杀”之类的新闻,究竟是我们太脆弱,还是精神暴力太可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精神暴力,看看它会造成什么影响,以及遇到精神暴力我们应该怎样做,希望可以帮助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01.什么是精神暴力?精神暴力(psychological abuse)是对他人的精神施加暴力,而对他人的身心造成伤害的行为。一般被认为包括言语的威胁和侮辱、企图控制和无视等行为。精神暴力有时可能还伴随着身体暴力(K. Daniel & Roland. D , 2001)。精神暴力一般可以分为言语暴力和非言语暴力两类。言语暴力企图通过对话对他人造成精神伤害,或者是对话被他人感知到存在此类意图。这种交流行为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具体表现为威胁、指责、辱骂、打压和贬低等。美国曾有过这样一项实验,对3,346名美国父母进行全国代表性样本分析,结果表明63%的人报告了一次或多次口头攻击事件(Richard J. Gelles et al.,1991)。言语暴力通常也是更为常见的,通过言语表达的愤怒往往更为直接,在情绪交锋中,也更容易导致不可控的行为发生,比如新闻中的男孩用更强烈的方式来还击——结束自己的生命。非言语暴力施行非言语暴力者通常通过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比如摔门、毁掉某些东西,又或者通过孤立、忽视、冷战等方式对他人造成精神伤害(Evans , 2012)。这种来自精神上的“冷”暴力或“热”暴力,容易使人不知所措,因为对方极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能靠猜,来小心翼翼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亲子关系中,非言语的精神暴力方式也是很多家长用来使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从而维护自身权威的重要手段。02.如果你遭受了精神暴力,可能会感受到什么?你可能感觉到被洗脑了你可能会被施暴者告知,你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并且慢慢相信他说的是对的。比如你认为自己是个不笨的人,只是一次考试没有考好而已,但是施暴者不会这样认为,相反,他会不断否定你,因为没有考好而予以言语羞辱,把一次的失误放大成不可饶恕的罪过。在不断强调下,你会因此产生负罪感,开始认为这些针对你的消极的批评性言论是对的,慢慢地,你会丧失自我认同感。你可能感到被背叛了如果对你施加精神暴力的人是你所爱或者敬重的,比如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受到伤害时,不是安慰你或者予以你支持,而是不问缘由地横加指责,那么你会产生一种被背叛的感觉。他们会把明明不是你的错造成的后果,完全归因于你自己,美其名曰“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可能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在我们人生的最初阶段,对于亲密关系的认知首先来自于父母,而如果父母对于我们的态度是侮辱和打压,那我们会很容易对亲密关系产生失望心理,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并且很难信任他人。毕竟对最亲近的人敞开心扉,面临的可能是无休止的精神暴力,那么在其他亲密关系中,我们也很难让自己不那么患得患失。03.精神暴力可能会造成什么?很多经历过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人,都认为精神暴力带来的感受更加糟糕,当然会有例外,但总的来说,精神暴力会使你深深怀疑自己(Evans , 2012),长此以往,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降低成年期的幸福感,并带来情绪问题Bolger教授等人通过对美国2004年至2013年遭受过精神暴力的孩子进行分析,研究出父母的言语攻击所造成的伤害被大大低估,其持续的不良后果会使我们对情绪和行为的理解变得混乱,降低对情绪的掌控能力。遭受言语暴力的孩子可能在发育过程中丧失了一次感知幸福的机会,他会不知道什么是正常亲密关系中应有的行为,也不知道健康的亲密关系会带来怎样的感受,以至于这种缺失延续到成年期,影响到本应发育完善的幸福感、满足感和友善感。可能会增加罹患人格障碍的风险研究显示,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父母辱骂的后代,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比起没有经历过言语虐待的后代,有更高的出现边缘型、自恋、强迫症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风险。在经历过身体虐待的儿童当中,如果还曾受到过精神暴力,那么他产生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几率也会变得更大(Jeffrey G et al.,2001)。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童年辱骂可能有助于某些类型的精神症状的发展。你可能也会成为一个施虐者Richard教授等人曾对处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研究,均显示出相同结果:不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经常遭受父母口头攻击的儿童,即便没有经历过身体暴力,产生攻击行为、不良行为和人际关系问题的概率也远高于其他儿童。来自父母的精神暴力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对关系亲密的人进行言语攻击是可以被接受的。迟早,父母或许会被他们“传授”给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所反噬。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成为施虐者,继续对自己的伴侣或者孩子施行精神暴力(Jorgenson,1985; Steinmtz,1977),痛苦会代代相传。那么你可能会问,有哪些人更容易变成施虐者呢?目前的研究尚未有定论,可以肯定的是,从小浸染在精神暴力的环境中的孩子,比起家庭关系和睦的孩子来说,有更大可能有意无意地产生相似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遭受过精神暴力的你,从此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面对精神暴力,我们应该怎样做。04.面对精神暴力,我们该怎么做?坚信精神暴力是应当被指责的在很多情况下,当精神暴力者是你爱的或者信任的人,你可能会怀疑,对方所说的是不是对的,事情是不是像对方所说的那样,问题全在自己身上。或者会有其他人告诉你,“如果你改变了,他就不会骂你了”。显然,这样的逻辑没有什么道理,你不该为精神暴力者的行为负责,好比女性安全议题的焦点不该放在女性是不是应该穿裙子上。坚信精神暴力应当被指责,可以有效减少自我怀疑,增强自我认同感。照顾好自己从精神暴力的伤害中恢复,照顾好自己是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被精神暴力并不你的错,你应当尽量对自己好一点。1. 去你感觉你是你自己的地方。如果你去咖啡店、湖边或者你最喜欢的商店可以让你感到快乐,那么这些地方就是每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应该去的地方。2. 明确精神暴力带给你的影响,并且相信它是可以被消除的。3. 找到能给自己带来意义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人生的重点不该是沉浸于伤害。即便暂时没有办法离开施暴者,或者尝试跟施暴者沟通却失败,也要明确的是生命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提升的旅程。他讲自他讲,清风拂山岗不把精神暴力者的话放在心里,是自我保护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或许做起来很难,但我们应当记住什么是健康和正常的交流方式,必要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和朋友聊天,或者加入帮助类的组织,积极疏导情绪,而不是选择自我压抑,自我归因。当你逐渐走出后,不要回头看,要提醒你自己活在当下或者计划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如果你还是会想起曾经受到过的伤害,可以通过一个动作或者口令来提醒自己,像是邓布利多会将多余的记忆导入冥想盆当中,你也可以将手指放在脑边,边转动边告诫自己“我已经把记忆消除了”。视频中这个自杀的孩子,不是由于软弱而选择死亡。他同时也是用自杀报复了自己的母亲。在KY的后台我们经常会看到绝望的孩子,恨不得杀死自己,从而让父母为自己过去对孩子肆意的伤害感到悔恨。在这里我们想跟所有被父母伤害的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你自己,没有人值得你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惩罚。《欲望都市》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I love you,but I love me more",而爱自己的方式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远离伤害我们的人,去过上一种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没有人值得你付出幸福去惩罚,没有人值得你陪ta同下地狱。让我们都把过去的伤害留在过去,因为你值得一种最快乐的人生。而这段话还不止在父母身上适用。今日互动:你有过遭受精神暴力的经历吗?它给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你做了些什么来应对它呢?来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吧~KY作者 / 汁儿编辑 / KY主创们References:K. Daniel O'Leary.(2001). Roland D. Maiuro,Psychological Abuse in Violent Domestic RelationsVissing, Y. M. , Straus, M. A. , Gelles, R.J. , & Harrop, J. W. . (1991). Verbal aggression by parents andpsychosocial problems of children.Child Abuse Negl,15(3), 223-238.Patricia Evans. (2012). Victory Over VerbalAbuse.Polcari, A. , Rabi, K. , Bolger, E. , &Teicher, M. H. . (2014). Parental verbal affection and verbal aggression inchildhood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well-being in youngadulthood.Child Abuse & Neglect,38(1), 91-102.JOHNSON, Jeffrey, G. , COHEN, Patricia,SMAILES, & Elizabeth, M. , et al. (2001). Childhood verbal abuse and riskfor personality disorders during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ComprPsychiatry,42(1), 16-23.Jorgenson, & David, E. . (1985).Transmitting method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from parents to children: are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blacks and whites, males and females.Social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3(2), 109-117.

[create_time]2020-03-01 10:38:59[/create_time]2020-03-16 10:26:04[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0[alue_good]KnowYourself[uname]http://c.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c373e59ec211728b30788426fdcceff8/203fb80e7bec54e724a27011b6389b504fc26a76.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slogan]国内知名泛心理学社区。[intro]27[view_count]

17岁男孩与妈妈发生争吵跳桥自杀----是孩子太脆弱还是教育问题

   

338-细雨微微-作业3

昨天发生的让人心碎的一件事,一个17岁男孩因在学校学校与别人发生了矛盾,在在与妈妈回家的途中,从卢浦大桥上跳了下去,等救护车赶到的时候,男孩已经确认死亡。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事件屡见报端,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学的9岁男孩,因为觉得自己“撞坏”了学校的玻璃,怕受惩罚不敢告诉奶奶,又没法处理赔偿,最终选择了跳楼。是孩子太脆弱,还是教育有问题?

  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可能就背负了父母的期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给本就课业负担繁重的孩子无形之中造成压力。特别是在我有了孩子后,加的有些群里,又不上人在孩子半岁以后就开始给报早教,三岁上了幼儿园又报了各种兴趣班,小学以后还有各种学习班,孩子的压力大,却没有可以诉说的渠道。

  就像9岁因为一块玻璃自杀的孩子,教育行成了一种怎样的心里让孩子在玻璃和生命之间选择了放弃生命。究其原因,教育中父母大多缺乏这几点。

    1.平时倾听太少。父母光想成让孩子成才,有去认真的倾听过孩子的心声吗?知道孩子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并不是他的错吗?知道孩子最想要的可能是父母陪伴吗?

  2.不管发生什么事,不问原由,先对孩子打骂一顿。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不管跟同学之间有什么矛盾,父母教育他的永远是忍,或者自己受批评,所以到最后他有什么事也不想给父母说,长期累积的压抑最后酿成惨剧。

  3.平时对孩子的情绪心理关注太少,没有及时的排解,导致最后的一次批评教育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我成为一名母亲之后,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分外心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一天天的看着孩子长大,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长大成才,每当这些事情后面,最悔恨最心碎的还是父母,所以希望每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些倾听陪伴,理性教育,适当也给孩子锻炼,让我们孩子们在健康快乐中成长,成才。


[create_time]2022-07-28 09:40:46[/create_time]2022-08-10 13:39: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娃娃谷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410178d.ZxTpg09qSp3SGajS-qr13A.jpg?time=698&tieba_portrait_time=698[avatar]TA获得超过75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上一篇:胡娟 一夜变老

下一篇:18爱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