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一集

时间:2024-08-05 04:13:14编辑:阿奇

关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三篇

《永远在路上》警示教育系列片,是我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做事,那么你看完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三篇,以供参考。    关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贪官们,有疯狂的“一把手”,有低调的“小角色”,有腐败“夫妻档”,有贪污“父子兵”,从“大老虎”到“小苍蝇”……本来他们可以和普通人一样过正常的生活,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复杂化,最终导致“梦碎”在铁窗里。    自古以来,一切圣贤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精神的自由。而这些贪官们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是虽得到许多享受,却锒铛入狱;曾拥有许多方便,却失去了人身自由。    从这些贪官们的身上可以得到启示: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更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占有更多的财富,这样获取财富成了你唯一的目的。    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有限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及的法则。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藏娇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万贯家财带来的最大快乐并非是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痛快。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永远在路上》告诉我们,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我们要牢记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关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专题纪录片首次披露了高级官员的贪腐细节,观后感到震惊。 这部纪录片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意志和决心,同时再一次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反腐警钟。    片中讲述的王天普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子弟,生活习惯也曾经勤俭朴素,但 是随着职务的升迁,在大的环境下,渐渐形成了忘乎所以的攀比心态。他把 “你 来我往”当作一种习以为常的惯例,拿国家的钱公款吃喝,以此为名推销中石化的产品。原天津医药集团党委书记张建津的做法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他除了用矿泉水瓶装茅台,为了吃喝更加方便、更加隐蔽,还让医药集团的下属单位把会议室改造成临时餐厅。这些明知违法违纪却不收敛不收手的行为,给广大员工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使他们迷失了方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们的落马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待反腐败工作“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工作原则。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在工作中不忘做人之本,做到思想和行动统一,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关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最近公司党团员或是通过电视或是通过网络收看了《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汇总大家的观看心得,梳理如下:    这部专题片以真实的案例警示当下,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身败名裂的下场,折射出乱了纲纪、坏了规矩的惨痛代价,给我们以最现实的警醒和最强烈的震撼。    在工作生活中,欲望无时不有,诱惑无处不在,唯有坚定地做明白人,老实人,让自律成为一种觉悟,让慎独慎微成为一种习惯,让淡泊名利成为一种品质,才能心静如水,不奢求外物,构筑起抵御诱惑的防线。    莫把规矩当“耳旁风”。有些人认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只是‘一阵风’,过一段时间就会过去了”,那是大错特错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猛药去疴,重拳“打老虎”“拍苍蝇”;壮士断腕,从严“正党风”“肃吏纪”,立规矩的态度是坚决的、不容置疑的,对不守规矩者的惩戒是严厉的、毫不手软的。如果仍心存侥幸不收手,不守规矩乱作为,必定会自食苦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莫把规矩当“枷锁”。有些人认为“条条规矩太限制自由了,挺招人烦的”,这是没弄清规矩的真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说的就是以“小自由”换取“大自由”的道理。强调规矩,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更是对每名党员负责。只有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才能让党员干部克制膨胀私欲、断绝非分之想、少栽跟头。对党员干部而言,规矩是疾车如流马路上的红绿灯、是悬崖尽头的一道护栏,规矩的背后其实是关爱、是保护。    莫把规矩当“绊脚石”。有些人认为,“规矩是干事创业的‘绊脚石’,管得太多,什么都不敢干了”。实则不然,在各种规矩的“围栏”中干事创业才会不坏事、不出事。面对规矩,需要心怀敬畏之心,但无须畏惧害怕,“身正不怕影子歪”“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规矩存在的实质,能保证我们更好地干事创业,那些把规矩当“绊脚石”的人,是在逃避责任、给不作为找借口。干事创业犹如一列疾驶的火车,规矩就像铁轨,火车只有时刻在两行铁轨上,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如果没了约束,出轨的火车开得越快,车毁人亡的后果就越惨。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不立规矩就会一盘散沙,不讲规矩就会没有未来。对于我们每一名普通党员而言,就应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职责,把规矩时刻铭记心中、行于脚下,勤奋工作,坦荡一生。

[create_time]2023-03-05 17:37:23[/create_time]2023-03-18 19:28: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考试答疑君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6471cf5.lTuuamtis606YvgQP9NMCQ.jpg?time=7191&tieba_portrait_time=7191[avatar]TA获得超过24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view_count]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纪律,严守规矩,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下文我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永远在路上》专题片观后感范文如下: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为何一部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专题片引发如此之大的反响?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与见解。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将“大老虎”的深刻忏悔与人生反思直接展现在公众面前,无疑是一场最真实、最有力、最震撼的现场直播式反腐倡廉。希望我中心党员干部都能认真观看这部专题片,为自己装上一个“摄像头”,让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考研的党员干部。   人生是现场直播,不可重来。作为公职人员,一要以反腐警示片反面案列为鉴,领悟人心向背的道理,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管好自己及配偶、子女及亲属,守好每一个节点,走稳每一步,筑牢拒腐防线,认真履好职;二要带好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传递正能量,风清气正,气正心齐,心齐事成,吧“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再学习、再研读,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要让任何客观理由成为贪腐借口,反腐工作永远在路上;三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在最基层,要用暖心的话与老百姓交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干好工作,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唯一的办法只有把住第一次。党员领导干部讲人情,但更要讲党性,自己两袖清风,管住身边的人,对妻儿则为之计深远,对亲友划明“清”和“情”,否则糊里糊涂的爱,只会变成彻头彻尾的害。小事小节不是小问题,任其发展难免大节不保。每一个案列都是活生生的教材,看了贪官们的幡然悔悟,相信每个领导干部都会有灵魂的触动。   片子里“干货”足、看点多,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都一一呈现出来,比如本顺曾烧香拜佛求心安,还为死去的宠物龟抄经文;也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的反腐决心,坚决表明党中央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人民群众反对的社会心理。案列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如春城在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相信这对每位党员干部都会起到很好的深刻警醒作用。因此,作风建设不能只在一朝一夕,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之力。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这几天,利用集中学习和业余时间,我认真观看了由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看完之后,心潮澎湃,深受震撼和启迪,既为中央大力正风反腐而振奋和鼓舞,又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依然严峻感到震惊和沉重,更有结合自身对镜自照之后的的反省和思索。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感悟。   感悟一:必须时刻高扬理想信念之帆。理想信念,是人生帆船的桅杆和风帆,既决定远航的方向,又为破浪前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远的讲,是实现共产主义;从现实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诱惑和腐蚀,我们的少数干部出现了政治上的变质、经济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陷入违法犯罪深渊,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令人痛心的伤害。反思这些人的悲剧,正如专题片几位反面典型剖析原因时说的,都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要像宗教信徒信仰宗教那样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虔诚、专一。只有真信,我们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心无旁骛、心境澄明、心力茁壮,始终不渝地朝着理想目标奋斗。只有真信,我们才能不为外物所扰,不为诱惑所困,不被艰险所阻,才能从理想信念中不断获取干事创业的根本动力和燃料,开创事业的新局面。   感悟二:必须坚决克服“小节无害论”思想。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充分说明了注意小节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由于不注意小节,甚至有意无意地追求一种所谓的“潇洒”,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小毛病、坏习惯当作无伤大雅的小节,甚至振振有辞地认为这纯属个人爱好。然而,身为领导干部,小节不谨慎,最终往往会演变成大问题,不但会使自己走上腐化的不归之路,还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败坏党风政风。   从专题片看,几位反面典型腐化堕落常常是从一餐饭、一个红包、一张会员卡、一次高档消费等“鸡毛蒜皮”之事开始的,久而久之,胆子放大,最后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正所谓“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小节最会使人丧失警惕,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从而抓住把柄,迫使其在错误的边缘越滑越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要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独慎微慎初慎言,勤举小善,乐去小恶,保持清醒头脑,守住言行,保住名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感悟三:必须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大国的执政党,作为一个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40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我们务必要对“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坚持严明法度、依规治党、制度建党。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如被称为“党内立法法”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还有新修订完善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一个被称为“高线”,一个被称为“底线”。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党内监督的又一重要成果。只有这些制度完备了,才能为我们从严治党提供依据,才让权力关进笼子有了制度上的可能。在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坚决执行党内法规制度,对违反党内法规制度的要加强问责,动则辄咎,强化法规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感悟四:必须始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专题片中提到的山西吕梁大面积,可以说与时任吕梁市书记个人的带头是有着巨大的关系的。“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党内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领导干部做不出好样子,就带不出好的队伍,好的风气,就出不了战斗力。”坚持以上率下就要走群众路线,锤炼好作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落实“八项规定”做起,一项一项狠抓落实,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都要为党员群众立规矩、做榜样。   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干部就是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对照党纪国法、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对照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联系自身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联系个人成长进步经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自我剖析,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无私无畏的勇气对照、检查、改进、提高自己。   作为市委政研室主要负责人,作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永远在路上》给了我很多思考,也给了我很多警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注重小节细节,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以上率下,将我室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央视给公众准备了一份厚礼——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片里的落马贪官,追忆往昔无不后悔莫及,可是人生就是现场直播,无法重头再来。   为这些人可惜么?曾经的栋梁之才沦为阶下囚当然可惜,但不为他们个人,而是可惜国家培养的人才不易损失巨大。这些人可恨么?我曾经觉得贪官离我很远,于我无害也谈不上恨,但观看这次纪录片我突然发现我错了,贪腐不仅是人才、经济上的损失,更为恶劣的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及影响力而行不正、坐不端,腐蚀的是一大批追随者甚至大部分年轻人的三观,从根本上败坏社会风气,如果走歪门邪道更易成功,谁还想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这样的人着实可恶。   回头再看纪录片名字,当真就意义深远了,十八大以来做得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举措,显然就是与这些弱化、损害党的先进性的、纯洁性的人及事物作斗争,而且将是一个长期的斗争,永远在路上,永不停止。我们建党近百年,建国近70年,时代在发展,历史的周期律正在转动它的齿轮,特别是近三十年,精神文明的建设远赶不上经济的发展,信仰开始丢失,自我开始沉沦,重塑和坚定信仰迫在眉睫,然而这又不是朝夕能成的事。   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规则,一切行为都要遵守的法律和道德的准则。看纪录片,我有时候会惊叹这些人的贪婪程度,但转念一想,谁又敢说自己绝无贪念?我从小生长在农村,都说农民淳朴,也有欺弱凌强的'贪婪之徒,今天占邻居一寸地,明天再占一尺,所以无论贫穷与富贵,有权或无权,都有人克己复礼,也有人无限释放自己的欲望,如何不触及做人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就要看规则的约束力了,同时自己也要能认识到规则之美。   提起规则,总是给人无限的束缚感,是一道加诸身上的牢笼和枷锁,美感又从何而来?我在开车的时候,讨厌那些乱插队、无故开远光灯、超速等各种不遵守交规的人;我在找工作的时候,痛恨那些拉关系、走后门的人;我在学习的时候,鄙视那些作弊、抄袭的人。有时候规则于己总有不便的时候,却也恰是这些不便让这个社会更加有序和谐。   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其实我们看看古代史近代史,甚至更远的一些部落文化,不论盛世乱世,总有大大小小的规则存在,国有国规,家有家规,匪寇也有帮规。纪录片中很多贪官说因手中权力越大而越迷失,说到底,是他们以为手中权力已大过规则,可以无视规则了。   若问我对这些落马贪官有没有怜悯之情,从感性上来说,有,曾经的天之骄子沦落为囚徒,晚景凄凉,然从理性上来讲,不能有,蔑视规则之人不受规则反噬反而步步高升安享晚年,那兢兢业业守法奉公之人又该何去何从?打掉了这些老虎苍蝇才能成全更多人,维护社会的安定,保卫和平。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从严治党后是不是要开始“从严治富”?作者的观点是好人赚钱时代正在到来,从严致富不是不让你致富,而是在财富来源、创富路径、财富分配方面,摒弃过去那种不择手段、不计社会成本、不论正当性的致富途径。这个观点我很认同,从严治党是让所有的党员、官员遵守规则,从而让那些从前与党政官员过从甚密的商人富人循规蹈矩,获得财富的机会从直接掠夺资源向创新创造转变,也更符合目前的经济发展需求,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大方向。   所以认识规则之美的前提是有人在严格的执行监督这个规则,我们都知道,有监控的地方车开的更加规矩,酒驾入刑真正执行到位后大家才真不敢喝酒开车,而这个纪录片再次告诉我们,国家反腐是动真格的,是有决心和力度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个十月收到了一份厚礼,因为它给普通大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平心而论,官员和富人的社会影响力是远超普通民众的,如若他们能遵守规则,这个社会将更加风清气正,而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规则之美,遵纪守法,又将是怎样一个美好的社会。 ;


[create_time]2022-06-28 17:44:38[/create_time]2022-07-10 12:22:5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达人方舟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52af923.N8WfeBIM4TX0VV_XJfyE6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19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9[view_count]

8集电视纪录片巜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IES6MT6X6h9WgwbwXHSmQ 提取码: fcb7 该片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案例剖析,全景式呈现了"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create_time]2021-12-14 17:15:25[/create_time]2016-11-01 21:49:25[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提着星星找灯[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ebb5ef9.Mh_o0a_0HAgpRFmVWsP9VQ.jpg?time=7118&tieba_portrait_time=7118[avatar]TA获得超过347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05[view_count]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有哪些 怎么写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1、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正文

由中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彰显党中央正风肃纪、纠“四风”、反腐严惩的决心和勇气,具有很强的示范、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身处监督执纪问责第一线,通过观看专题片,我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一要强学习,以案为镜、为戒、为鉴、为训,强化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拒腐防变,筑牢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防线。二要明责任。进一步履行好执纪监督问责职责,促进“两个责任”压紧压实,加强源头反腐,推进关口前移,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高举反腐利剑,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使严守纪律和规矩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常态。三是敢担当。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敢于担当,肩负起捍卫党纪、净化队伍的重要职责,忠诚地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create_time]2022-08-21 09:16:18[/create_time]2022-09-05 05:47: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八卦达人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f4ed3c.zNqTcjP1lNhGba4bOqsjlQ.jpg?time=4624&tieba_portrait_time=4624[avatar]TA获得超过482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永远在路上《利剑出鞘》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朽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朽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朽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朽的警钟。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观后感: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朽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xx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xx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朽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朽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朽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xx、周xx到李xx,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朽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朽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如李xx在专题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这样的“金句”,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深刻警醒?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观后感:“永远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xx、周xx、李xx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xx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xx,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xx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朽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朽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朽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朽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周xx、白xx、周xx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朽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朽“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xx、周xx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朽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朽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create_time]2022-05-29 18:41:37[/create_time]2022-06-08 19:25: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优点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5238ad2.z6oqOza-I2ngo6zHhxw7sA.jpg?time=676&tieba_portrait_time=676[avatar]TA获得超过611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9[view_count]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观后感(2)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观后感 篇【3】
  央视开始播出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政知道认真地学习了这部片子。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位久违了的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同时也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一起来看看吧!

  白恩培:60岁生一场大病就变了

  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白恩培自己说,“(我)从1985年就是延安地委书记。副部级以上都二十多年了,正部级岗位上也十多年,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白恩培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儿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39岁就成为延安地委书记,之后又历任多个重要领导岗位,曾先后在青海和云南担任省委书记。然而临近退休,他却因为腐败问题落马。

  白恩培说,慢慢随着职务的提升,再加上环境的影响,考虑自己的就越来越多了。尤其是2005年以后,自己也60岁了,又生了一场大病,这个时候思想就抛锚了,就追求物质的金钱的。

  白恩培担任云南省委书记之后,提出推进“大昆明”发展战略,随后云南各地也纷纷开始推行“大城市”战略。大量的开发项目,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商、开发商,一些人开始寻找各种机会接近白恩培。在和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白恩培产生了心理不平衡。

  “他们就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白恩培自己供述。

  在云南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有事找“张姐”,在云南没有“张姐”办不了的事。

  张姐就是白恩培的妻子张慧清。

  在云南,张慧清在前台办事收钱,白恩培在幕后默默地支持。

  在昆明市的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为了拿到项目,企业老板找关系结识了张慧清。张慧清喜欢打牌,老板就经常到白家陪着打牌,借机拉近距离。关系越来越熟了,他顺势提出了拿地的想法,也顺利地办成了。而张慧清也明确地向他提出了要求。

  比如腾冲的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为了拿到这个项目,开发商送给白恩培的现金和礼品价值就达到了数千万元。在云南主政的十年里,白恩培频繁利用矿产、土地和房产等开发项目收受钱财。涉案人员周宏供述,有一天张慧清跟他说,“我看中个手镯,大概1000多万,你去付一下。”周宏说“好,那就买”。1500万买了个手镯。

  张慧清酷爱翡翠和玉石,白恩培喜欢红木和茶叶,所以很多行贿人都投其所好,挑选名贵珍品送给他们。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藏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

  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光清理这些东西,前前后后大概十几天的时间。“像这种翡翠手镯,都是用一个绳子一系,系起来这一串手镯这么一提。”

  周本顺:占用军区小楼 为死去乌龟手抄经

  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也在专题片中露面了。

  据介绍,自周从中央政法委调任河北省委书记之后,中央纪委陆续接到了不少对他的举报,在查办河北一些领导干部的案件中,又发现了一些周本顺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的线索。

  周本顺自己供述“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落到这种结局。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他在跟私企老板交往过程中,看到社会上身边很多人的孩子生活过得很优裕,他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这样的生活。于是在背地里默许、支持、纵容他的儿子去跟一些老板去进行所谓的合作、投资,搞房地产开发。

  和周本顺的儿子合作后,这些老板经常组织一些饭局,邀请周本顺以及和自己项目相关的政府官员参加。周本顺对这些饭局来者不拒,他其实也清楚对方的目的。

  “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他对办案人员这么说。

  用这种看似隐蔽的 方法 ,周本顺多次为这些老板在土地规划、审批等方面牵线搭桥、提供帮助。

  周本顺还直接向一些老板以“借钱”的名义索要巨额资金,给儿子投到生意上。其中,他向湖南的一位老板一笔就“借”了一千多万,这些钱当然都并没有还。

  周本顺在落马前,住在河北省军区大院里的一座二层小楼,上下共16个房间,面积800多平米。

  这原本是一个招待所。周本顺调任河北后,按规定应该入住省委统一提供的周转房,但他对周转房的条件不满意,而是看中了这座小楼,要求把它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

  里面住着除了他之外就是他的秘书、司机,还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一个保姆专门负责给他养宠物,两个厨师也都是从湖南选的,专门为了照顾他的口味特意安排的。而且这些保姆和厨师工资这两年多以来多达上百万元。

  据专题片介绍,周本顺在多处住所内均摆设佛堂佛龛,每逢初一十五和相关佛教节日,都按时在家烧香拜佛。他见佛就拜,进庙就塞钱,甚至家里养的一只乌龟死后,还竟然专门为此手抄经文,连同乌龟一起下葬。

永远在路上相关 文章 :

1. 《永远在路上——人心向背》观后感

2.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

3. 人心向背永远在路上读后感

4. 党员干部学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5.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create_time]2022-07-07 03:22:10[/create_time]2022-07-16 22:57: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达人方舟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52af923.N8WfeBIM4TX0VV_XJfyE6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19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view_count]

有关《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范文通用

在看完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之后,大家的内心一定有了许多的感悟,此时一篇观后感就是很好的记录方式了。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有关《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范文通用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    在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廉”字雕塑基座上“赶考永远在路上”的题字深深吸引了笔者,驻足良久,思考良久。从“赶考永远在路上”,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做合格党员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围绕着“永远在路上”这个话题,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永远在路上”源自于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__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将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真理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为己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就是“永远在路上”的事业。    “永远在路上”源自于我们党崇高的奋斗目标、根本宗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我们共产党人是要解放全人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但是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是一个不懈奋斗的过程,在这个万里长征中我们才走了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为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奋斗就是“永远在路上”的长征。    “永远在路上”源自于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犹如逆水行舟,要保持永远先进、永远拥有,就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砥砺前行,矢志不渝。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同样需要我们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保持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构建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我们必须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也不可弃滞”。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都对党组织、党员有具体的与时俱进的要求,建设合格组织、做合格党员同样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永远在路上”源自于对历史的深刻总结和反思。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往往会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的深刻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英勇民族抗争,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今天和今后继续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性支撑。《义勇军进行曲》就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继承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是对“永远在路上”的最好诠释和全面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赶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清醒,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让我们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始终保持“赶考”“应考”的状态,用实际行动答好“两学一做”的答卷。 永远在路上 观后感 2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0月17日起开播。片中拍摄了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了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以及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观后使人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应该推进到什么阶段。十八大以来,以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向人民作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4年来,我们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作保障,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再次提醒全党,“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3    在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里,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透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他的儿子和老板搞房地产,周本顺只需出席儿子的饭局,不用任何言语,儿子的事就会办得很顺利。这就是周本顺所谓的“站台”。    “站台”的效果源自权力的影响力。权力的含金量不仅在于它对特定范围的人、财、物、事的直接支配,还有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危险因子,就是权力的光环效应。官员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给有求于他的人以无限的遐想。“站台”花样百出,出席饭局只是其中一种。企业违规搞建设,有了官员的表态支持,便会一路绿灯;非法集资,有了官员在电视台鼓吹,营销的可信度便迅速攀升。为亲友及利益关系人“站台”的方式不一而足,但共同点都是利用权力的影响力促成违反规定、纪律或法律之事。    这种“站台”是党纪严厉禁止的,为什么官员还能为亲友和商人成功“站台”?权力制约不足、监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权力之树”若得不到及时修剪,肆意生长,其枝叶便会超越自身领地,也就容易滋生腐败的“恶之花”。因此,必须扎紧制度的笼子,让权力的车轮在正确的轨道上行驶。一旦党员干部出现了为个别人“站台”的苗头,就要及时提醒,以免酿成大错。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领导干部应着力让权力产生正能量,要为人民“站台”,为公共利益“站台”,而不能为私心私利“站台”。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4    近日,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    据悉,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反腐败必须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老虎苍蝇一起打,是外国媒体报道中国反腐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xxx、____、郭伯雄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样的反腐力度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    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你们对腐败分子处理得很严厉。但这些打击腐败的方法又能得到人们的好感,其中也包括我。”美国财政部原部长亨利﹒鲍尔森也在采访中表示他十分赞赏习近平主席的举措,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腐败更为严重的损失和隐患。    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因为它关乎那四个字:人心向背。

[create_time]2023-02-25 20:45:51[/create_time]2023-03-08 02:48: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Anna安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60c1550.SXkDyaw9ij-EuTAfetuHqg.jpg?time=7482&tieba_portrait_time=7482[avatar]TA获得超过2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什么永远在路上,什么永远在路边

两句话正确的说法都是“永远在路上”,具体内容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从时间维度上看,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理论维度上看,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必须抓在经常、久久为功,没有一劳永逸。两个“永远在路上”体现的是信念的坚定和常抓的韧劲,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清醒认识和自觉选择。重要意义: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鲜明主题,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举旗帜、凝聚力量、总结过去、定向未来。对新征程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党在新起点上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擘画了愿景,指明了方向。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强大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党的红色血脉,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凝聚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create_time]2023-01-03 07:34:26[/create_time]2023-01-07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鱼小鱼看社会[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eb779f6.NVorkESO9e0_R4VW7BxVwQ.jpg?time=8498&tieba_portrait_time=8498[avatar]TA获得超过35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79[view_count]

永远在路上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永远在路上什么意思? 你好,这句话含义很深,也讲得很广,意思是指,没有尽头,仍需努力。。

问题二:人生如匆匆过客 永远在路上的意思 朋友说:生命中谁都是一名过客。是啊,生命中匆匆地相遇,匆匆地分离,匆匆地回首,匆匆地忘记,匆匆地消失……你是谁的过客?我是谁的过客?或者我们都是彼此的过客,在喧嚣的尘世里,我是哪一棵让你偶尔驻足的树?有没有开花?有没有结果?有没有在枝叶最繁茂的时候错过我的美丽?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这是席幕容《一棵开花的树》。当一棵默默生长的树被赋予人的思想与希望,它就不只是一棵简单的树了,它蕴藏着深刻的情感,以无言代替无尽的诉说,默默地立在那里等候生命中那道彩虹的出现。它茂盛...

问题三:“一直在路上”是什么意思啊? 一直在路上
释义:一直在前行,指一直在奋斗或指做事拖沓。
路,lu,从足从各。道也。
一达谓之道路。此统言也。
周礼。浍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
各,从澹sui)从口。澹逭撸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问题四:天生浪子心,永远在路上 什么意思 在家里待不住的人,思想永远漂泊不定的意思

问题五:爱你永远在路上这句话什么意思 没有反应说明她对你有意思,在爱情方面还是男生比较主动,你突然闯进她的世界,她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她也许正在默默的想你的点点滴滴,看你是否适合自己,你应主动点,多和她联系,祝你好运!

问题六: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是什么意思 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

问题七:因为幸福始终在前方,所以,心,永远在路上。这句话什么意思? 一般这种语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你看起来觉得很有道理,但又不知道有道理在哪。
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幸福的一种肯定,相信远方一定有幸福,也可以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吧。因为有希望,所以心不会停止追寻,这样才永远在路上。
满意请采纳!

问题八:人生如匆匆过客 永远在路上的意思 生活就是追逐就是寻找,代表人生向往自由

问题九:懂得自我修炼的女人爱情永远在路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爱情需要经营的。懂得经营的人,爱情永远不会走到尽头,永远都可以拥有爱情。

问题十:路途再远远不过一直在路上.什么意思 路途在远也有到的一天,而一直在路上却没有到的一天


[create_time]2022-11-05 13:09:05[/create_time]2022-11-17 06:28: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天然槑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a3084cb.ATR7THZ25E9Imhl_JAp6UA.jpg?time=4576&tieba_portrait_time=4576[avatar]TA获得超过913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41[view_count]

上一篇:关上最后的门结局

下一篇:2009亚洲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