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

时间:2024-08-09 12:30:46编辑:阿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 #三年级# 导语】经验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篇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篇三】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reate_time]2023-03-04 13:52:11[/create_time]2023-03-17 19:05: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皓皓大学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a8df5bf.hGdI3GEbOiIBkZvoLyihEA.jpg?time=9449&tieba_portrait_time=9449[avatar]TA获得超过40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create_time]2023-02-07 18:19:07[/create_time]2023-02-16 07:33: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刘老师的每日回答[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458b647.SlNcgANPl8GoUzHZklQWmg.jpg?time=6951&tieba_portrait_time=6951[avatar]TA获得超过29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view_count]

如何辅导三年级孩子的数学?

如何辅导三年级孩子的数学? 我的经验是主要看课堂。老师讲课注意你了,听不懂了一动眼神老师就能看见,会着重讲一遍,所以你要是很不起眼,听不懂了一定要表情特夸张,老师看见了也会多讲一遍,最好带动旁边的人听不懂了都带面部表情。其实三年级不算太紧张,但,是第一个开始紧张的关口儿。千万要跟上。跟不上也没关系,后面还来的及补。最重要的是上课跟着老师走。有时候还靠周围气氛的影响。大家都听,你肯定会使劲听,不然感觉好吃亏的呵呵。老师要真注意你了周围就不打紧了。赶快升到得意门生上吧。呵呵。 有一点谨记,上不上课外班真的真的不要紧。可能是针对有的人不要紧。反正我上课外班没什么作用。我的初中好朋友,全班第4,全年级共1803个人,她排名300。她从来不上课外班。她说那个没用,你要真能把课堂的使劲学,早就省了交那么多钱补了。 辅导这一说嘛,我妈可能会有经验。孩子要是自觉还好,不自觉最好每天看着他写完作业,数学不会的就给他讲咯。再帮他复习一遍,再给他预习一遍。很简单,就看您有没有毅力了。 三年级孩子的作文怎么辅导 自打我出生的第一天,我的爷爷就死于脑血栓,接着,我的奶奶因伤心过度,也撒手而去。我三岁那年,父亲酒后驾车,出车祸死了。只留下我与母亲相依为命,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和我最爱的人。我奋斗的意志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她,我今天付出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让母亲后半生能幸福快乐的走过。 我也曾渴望过金钱,这个世界上追求它们的人太多。只是随着时间的消逝,我的这种奢求逐渐淡漠了,我明白过分的贪婪只会将我所剩无几的价值全部吞噬掉。我有自己的梦想和信仰,金钱只不过是我追求的物质上的精神寄托。这些可有可无、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在不值得我去追求。 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辅导如何更有效进行?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性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建议: 1、读一些质量好的课外书或者作文书,积累好词佳句在笔记本上,鼓励孩子读背,长期坚持。积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一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积累的道理。 2、三年级是写作文的初级阶段。可以先让孩子看作文书,仿写。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和老师配合,多鼓励孩子阅读、写作。如果孩子写得不好,千万不要泼冷水,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的兴趣来了,自然就愿意写,写的好了。、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怎么样辅导三年级孩子的作文 怎样辅导小学三年级孩子写作文? 一、多看书。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必须读名著(中国的国外的)。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有些作品,另外尽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 二、多读书。让学生多读好文章。而且读的时候应该感情丰富,提起学生的兴趣,包括语调和语气。加大学生文学知识面。重点句子要背诵、牢记。 三、多写作。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不强求学生写得多好,但要坚持。 四、多讲解。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讲给学生听。模仿写作很重要。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 五、多指导。学生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要告诉学生,文章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规定模式。只要符合提要就行。开头要简明,不要俗套。文章结构要理清。结尾要出彩。  如何写好作文? 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供你参考。 低年级的孩子,开始多看同步作文,可以进行仿写。锻炼孩子讲故事,对写作很有裨益。 高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勤练笔。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create_time]2022-11-02 16:19:40[/create_time]2022-11-13 19:30:1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谦逊还清新的小萨摩耶906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7540ce8.sNcBSJ6IAD8Yxg-J41YGjA.jpg?time=5189&tieba_portrait_time=5189[avatar]TA获得超过65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小学三年级,孩子数学基础一般,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数学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同时很多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的弱,因此在学习数门这门学科上就会感觉非常的吃力,同时也就会出现成绩一般这样的情况,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家长应当如何辅导孩子?一、家长应当如何辅导孩子?首先我们要知道学习数学是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如果孩子的逻辑思维不充足的话,那么对于孩子学习数学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加减法的意义,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数学题,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字对于我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这样孩子就会对数学产生一个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当中也就不会那么的吃力。家长在教育,孩子辅导家长在辅导孩子数学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大量的做题,家长认为大量的做题都会提高孩子的成绩,其实这样不是的大量的做题只会形成孩子固有的思维习惯,应当教会孩子学会变通,可以一道题举一反三帮助孩子理解这道题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题型,孩子也就会快速的反应过来,从而知道怎么做。二、结语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三年级的数学成数学并不是特别的难,但是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二年级可能底子没有打好,所以三年级学起来就会非常的吃力,所以家长在生活当中应当注意孩子的数学基础。这个时候数学基础如果比较薄弱的话,那么就需要从头开始给孩子进行补习,只有基础打的比较坚固了,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才能够快速的提升。

[create_time]2021-11-17 12:04:11[/create_time]2021-12-01 17:46:45[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创作者pAOlUOA4kw[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330161815,3949308696&fm=3012&app=3012&autime=1689191986&size=b200,200[avatar]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4[view_count]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  20×21  40×12  80×30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  67×19  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考: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  35×11  57×11   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社教科书第六册81-8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比较,进行联想,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及某年天数统计表若干份   2、学生课前收集不同年的年历、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教师展示课件:有个宝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猜出是:日历。指名说说日历有什么作用呢?   师:日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认识   (1)师:(出示2004年的年历)同学们从这张年历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学生回答)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年历,填出每个月的天数。(学生填表)   (2)请3名学生拿上来展示,并说出每个月的天数。师:从你们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数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回答,师板书:31天、30天、28天、29天)   (3)师:(展示课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数,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统计表,你发现些什么?(小组讨论,把讨论的情况写在纸上)   (4)小组代表发言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展示概念课件:大小月概念(一个月31天叫大月,一个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   2、闰年、平年认识   (1)师:同学们,大小月中怎么没有2月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给出的1995——200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2)猜测:1994年、1993年、2005年、200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课件展示万年历进行验正)   (3)教师展示闰年、平年概念课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闰年。   师: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主要是看哪一个月的天数呢?(2月)   (4)质疑:刚才我们知道了2月的天数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师:同学们随便说出几个年份,让老师说出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出2月是多少天。   (5)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讲解求闰年的方法(教师展示课件)。   反馈练习:给出1949年、1997年、1999年、2008年年份让学生分小组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6)师:同学们会判断平闰年了,但知道闰年、平年是怎么来的呢?(教师展示课件讲解平闰年的来历)   (7)师:我们知道了闰年、平年的来历,那么一般多少年闰一年呢?(4年)为什么又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说法呢?(展示课件说明)   3、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1)师:怎样熟记大月、小月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并握成拳头。师展示课件:拳头记忆法。   (2)速记儿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闰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quot;(老师对"腊"字说明,请学生齐念)   (三)形成应用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解了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没有,我们来做小游戏好吗?   1、拖水果(判断大小月)   利用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完成。   2、做做小侦探(一个罪犯经过整容,拿着一张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准备出关,可还是被警察一眼识破,这是为什么?)   3、判断平年闰年,让学生到电脑前输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数。   4、(分组讨论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刚好是两个月,是哪两个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实践操作   教师给出2005年一月日历,请学生利用学具制作一张2005年二月的日历,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励,总结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你认为各位小朋友学习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最棒?你将给他几颗星呢?请你评一评?   (六)板书设计(略)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课本P2—P3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create_time]2023-02-06 16:56:00[/create_time]2023-02-21 11:15: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学习打卡君[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7e06801.R-Q7AHGTlwMStQlH28XR7g.jpg?time=7168&tieba_portrait_time=7168[avatar]TA获得超过24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我们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你们是不是还在为教案头疼,范文是很好的方向!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学内容   课本P2—P3。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材分析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货比三家”,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策略的选择与合理优化的自我意识。   3、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   这不仅是因为计算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有效途径。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进行的,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买书”一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书”一课则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索,因为学生学过整数加减法,已经具有了处理进位退位问题的经验,又初步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所以“寄书”这一课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篇四: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篇五: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xx名学生,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create_time]2022-11-18 20:04:46[/create_time]2022-11-29 23:54: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书中自有黄金屋2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e16ee6c.-TlJV-YQKBWemOsxx7-eRA.jpg?time=7646&tieba_portrait_time=7646[avatar]TA获得超过17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

  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9.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0.乘法表

  21.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3.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29.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30.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create_time]2023-01-18 19:42:30[/create_time]2023-01-30 22:54:2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实用干货君[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b7fdaef.D-OPRiomfygleB7HuRGjUQ.jpg?time=7420&tieba_portrait_time=7420[avatar]TA获得超过3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4篇 三年级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历了数学教学工作,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2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是通过“折一折”了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从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与常规,思维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三)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哪个最小?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四)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建立初步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萝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能否经得起我的考验,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师:如果2只鸟看成一份,有2份,我们可以说是()个()呢?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数一数 小兔子们数萝卜,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 师:你是怎么数的?哦!原来这里有不同种类的萝卜。你们认识它们吗?(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根据学生描述老师在黑板上粘贴萝卜)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边说边圈)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谁来圈一圈。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是3个2根。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6是2的3倍。) 自主说一说、圈一圈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胡萝卜2根1份,白萝卜有这样的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进一步理解“倍”。 要求:独立圈一圈、画一画,在小组交流。 3、教师出示课件: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7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以此来提问,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8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你发现了什么?白萝卜有几个2根,它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4、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此时,胡萝卜有几根,现在红萝卜是白萝卜的几倍?(2倍)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可以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哦! 请生演示。 师:同样都是胡萝卜,都在和红萝卜来比较,红萝卜的根数没有变化,为什么倍数不一样呢?同学们想一想。 生…… 师小结:因为胡萝卜的根数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我们比的标准发生变化,刚才是2根胡萝卜一份,现在是3根一份,标准变了,倍数也就发生了变化。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4 一、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create_time]2023-02-01 08:11:34[/create_time]2023-02-11 03:15: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同路追梦人[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c01e98b.Wnuua9m69iOC6iFm7X068A.jpg?time=6702&tieba_portrait_time=6702[avatar]TA获得超过23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都是通过提前做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一)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美术课画图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三位小朋友们正在做手工,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教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1.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2.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3.小棒可以演示。   4.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5.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 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学竖式计算。   1.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2.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3.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4.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 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 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 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 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三)   教学内容:   xx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

上一篇:小提琴谱网

下一篇:小学生电脑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