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影评
《城南旧事》是一部流露着亲情与分离的电影,影片并没有让人心魂驰荡的梦幻色彩,但是以一种趣味横生的猎奇性,一种平实而又能抓住人心的镜头,向人们讲述着一段城南旧事。一个神志不清的女人,一个弄得满城风雨的小偷,一个跟随多年的佣人。导演巧妙地用三个不同的人物把影片分成了三个部分。《城南旧事》用一个小女孩为线索,用它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社会。她是在无法分辨人世间善于恶的情况下对人性的审视。用敏感的心,真诚的眼神为人与人之间搭建了一座心灵的桥梁。影片每一部分既能独立成篇又相互影响和关照,社会背景下人们的遭遇贯穿了整个影片,深深牵动着人们的内心,故事背后不仅流露着亲情,而更加流露出对观众对社会的思考影片内容介绍影片以小女孩英子在北京城中的所见所感为叙事线索,围绕英子的成长讲述了四个有关别离故事。一是英子帮助疯女秀贞找到女儿小桂子;二是在荒草地中遇到偷东西的年轻人;三是家里宋妈家儿子淹死、女儿送人,在英子父亲去世后同样离开了家里;四是最后在英子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因为肺病而离世,最后英子家在随马车离开了北京城。全影以离别和成长作为线索,故事在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之中发展,“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的《送别》始终贯穿在每一个故事之中,为影片平添一丝别离的哀愁惨淡。
电影《城南旧事》意境分析
一、电影意境综述
意境一词多在中国古典诗、词、画等传统艺术中被提及,是指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意境不仅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也融入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美学情趣,且更侧重于主体的情感表达。艺术意境在情景交融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意蕴。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也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这种情感表述方式,电影中空镜头的运用营造的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之美,电影长镜头的纪实化拍设构建的是一种不施不设的自然美,通过影视镜头和画面凝聚的作品主题是一种有限到无限的超越之美。影视艺术融导演之情于声画之中,以综合艺术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建造艺术意境,来阐释某种无法言述的艺术意蕴。
二、以《城南旧事》为例分析电影的意境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贻弓深刻践行了他们这一代导演提出的“丢掉戏剧的拐杖”这一主张,打破以矛盾冲突为主的戏剧式电影模式,进行电影语言和风格的探索,以诗化的电影艺术语言进行历史叙述,表达人生哲理。《城南旧事》作为吴贻弓导演的代表作,全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历史感,是传统美学和现代电影语言的完美结合,具备了第四代导演电影作品的“诗电影”特征,整部影片在意境的营造上独具匠心。本文以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为例,分析该影片的意境营造以其对于电影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1、文学式的分段叙事
影片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以时间顺序串联起小主人公林英子的童年故事,借以英子纯真的视角展示老北京城二十年代的整体面貌,也寄托了主人公淡淡的哀思和乡愁,传达一种人生处处是别离的意蕴。
散文式的叙事强调形散而神不散,作为散文式电影范本的《城南旧事》在叙事上采取串珠式的手法,讲述主人公英子从6岁到13岁之间的童年故事,影片中的三段故事分别是文学小说中的《惠安馆》、《驴打滚》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段故事中,英子与“疯子”秀贞相识,和妞儿成为伙伴,并帮助他们相认,最终妞儿与秀贞死于火车轨下,英子也随父母搬了家,告别了小学之前的童年和伙伴。第二段故事发生在小学时期,英子认识了为供弟弟上学的小偷,和他成为朋友,最终目送他被警察带走,英子也小学毕业。最后一段故事,导演将原著小说中《驴打滚》和《爸爸的花儿落了》两部分融合到一起,选择以父亲逝去、宋妈离开为结尾,英子目睹宋妈失去自己的孩子的悲痛,以及父亲生病去世,经历与亲人的不舍告别,而开始真正长大。
几段故事看似是独立发展,但每一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都伴随着英子的童年别离和成长,共同表达“离别”这一主题意蕴。告别伙伴、告别不经世事的小学,告别亲人,告别愚而神圣的童年。整部影片对于离别和死亡的悲痛并没有刻意渲染,而是用缓慢的镜头和叙事节奏凝聚悲伤,既有生死无常的生命感慨,也有离愁别绪的无奈。
此外,独立的故事设置也从不同方面折射当时社会生活背景,进行平静地历史叙述,于个人小离愁之中展现国家大背景。这种处理有些虚淡甚至刻意隐藏,但却又在虚实之间让人忘却不得,愁云惨淡的社会现实从头至尾荣绕于观者心头,这也是已经营造的最常用手法,虚实结合,以虚显实,构建一种特别意境。比如,从影片开始就以英子的视角呈现父亲在家里招待学生,秀贞的丈夫被抓,北大学生在街上游行,母亲言语间的谨慎等,这些时代现状的处理不露痕迹,却有着一种内在张力。
2、无言胜有言的视听语言
意境源于人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在影片中传达出重要的信息。比如,影片开头用空镜头呈现秋风中枯黄的野草、乌鸦,以及随着主人公的阐述,长城逐渐化出,镜头拉远,骆驼队走在城墙上,昏黄淡暗的北京城南在近景远景的交替中伴随送别歌出现,直接从视觉和听觉上将观众带入怀旧的、绵长的意境之中。
(1)长镜头营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影片中导演运用大量长镜头来表现胡同里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镜头的平缓摇移而非切换来营造一种不加修饰的、仿佛置身其中的意境。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相比,更强调叙事的连续性和真实性,达到了电影意境要求的自然真切,巧夺天工。
片中大量长镜头停留在秀贞回忆往事、宋妈失去孩子、英子告别小偷,这种大停顿叠加人物回忆,动静结合,虚实相映,营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产生一种内在张力,引人深思。在述说完身世之后,镜头停顿到妞儿与英子坐在屋里的场景,大远景逐渐拉远,长镜头渲染妞儿的悲惨身世,也营造某种悲悯氛围,使观众自然而然陷入思考,进而产生“移情”效果。而在目送小偷被抓走之后,英子坐在教室里上音乐课的场景中,镜头在英子脸上停顿,天真的眼睛盈满泪水,没有太多表情,也迟迟不愿开口唱歌,长镜头及特写镜头的使用,将小英子对于“什么是好人与坏人”的困惑,对于小偷朋友被抓走的愧疚、不情愿与不舍呈现的淋漓尽致。
(2)色彩呈现“发纤浓于简古,寄全味于淡泊”的意境
影片的色彩基调是怀旧风格的,没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城墙与胡同是暗淡的,人们着装是素淡的,这种色彩搭配真实呈现出北平二三十年代的灰暗惨淡的社会现状,为影片背后没有明说的社会背景营造一种心理氛围。而童年林英子,在落雪胡同的灰墙淡瓦间穿小红袄出现,与悲凉社会现实之间划了一条浅浅的线,以便英子用孩子的童真视角审视残酷的大人世界,又使得影片哀而不伤。
(3)道具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此外,导演通过道具(意象)运用建构意境场景。意境一词,更多时候是一种表意空间的词,是一种通过周围景物营造出的场景。归巢的乌鸦,骆驼颈上的铃铛,古老的城墙,淡灰的胡同,吱呀的老水井和摇晃的水车,京味的叫卖,聒噪的知了,胡同里懒样洋交谈的人,蓝天红叶,这些意象的结合,构建了一幅真实的二三十年代老北京风貌。同时,以纪事化手法来完成意境的构建,没有刻意的渲染和剪辑,平实琐碎的生活镜头,打水、买菜、吃饭、逛庙会、上课、玩耍,生活似乎周而复始,时间却不经意间流逝,现实化的表达给予观者强烈的真实感,也形成了影片的意境表达。
(4)音乐营造情感升华的意境
音乐在调动情绪和延伸想象空间上具有独特作用,电影的主题思想、情感基调大多通过背景音乐表达。本片的主题音乐是《骊歌》,长亭送别的歌词与离情别意的曲调和影片主题相呼应,并在主人公英子每次告别过去时响起,起到划分故事段落和推进情感高潮的作用。妞儿与秀贞离开时,英子搬家的路上响起了送别歌,英子若有所思,而在小偷被抓走后的课上,英子没有再跟老师一起唱送别歌,一直到父亲去世、宋妈离开,英子对于离别这件事的感受不断清晰,影片没有直白说明英子在种种离别中的痛苦,而是通过音乐缓缓呈现这种情感变化,以音乐营造别离哀伤之境。
此外,影片中背景音响的运用也在意境营造上起到一定作用。比如,雷雨夜里英子得知妞的身世,把她带到秀贞家认亲,妞与秀贞相认后死于火车轨下,该段雷声、雨声,火车轨声,汽笛声,叫喊声掺杂在一起,既表达英子对伙伴的不舍,又将儿童的天真善良与成长中的纠结困惑缓慢呈现在观者面前。
(5)主观视角构建平实的人生五味之意境
影片运用主观叙述结构,从小主人公英子的视角出发进行故事讲述,以英子的主观感受来呈现二十年代老北京的人和事。在儿童视角下,即便沉重也是善良美好下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影片没有丑化任何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也在英子的主观视角下被冲淡。
此外,导演以英子的视角提出很多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最终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比如,为什么骆驼挂铃铛,为什么要枪毙人,我是不是你亲生的,什么是好人和坏人,宋妈的孩子为什么不自己带,这一点的处理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用大段空白营造某种绵长却意蕴无穷的意境,似乎能回答,又好像给不出准确答案,留给观者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3、重复蒙太奇建构的内在张力
一部电影作品大到影片的整体风格,小到每个镜头细节的表达都可以建构意境,《城南旧事》不仅整体上表达淡淡的人生何处无相遇,转眼天涯是路人的愁绪这一主题,在画面、音乐、剪辑、叙事等艺术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彼此相映,共同为这一主题构建整体意境。本部影片中,导演在重复蒙太奇的使用上有着独到之处。比如,井台打水的镜头,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了四次,而每次的出现都几乎内容相同,似乎是平淡无奇的日子,但也记录着时间的流走。最后在妞儿和秀贞出事的那天,英子知道了妞儿的身世,水井依旧是那个水井,但是时间已经是夏天,聒噪的知了声和干涸的井槽营造一种异样的氛围,预示着妞儿和秀贞的悲剧。而林英子的眼睛在影片中也是多次重复,英子童真的眼睛贯穿着故事的始终,镜头从不同角度将英子眼里的懵懂、开心、好奇、疑惑、悲伤表现出来,呈现英子的善良真诚,机智勇敢,敏感多思的性格,也借由这双眼睛表达着全片的故事背景和情感。
除了以上两个意象的重复剪辑,影片中宋妈眼角的皱纹、学校放学的场景也都使用了这种艺术重复。在内部节奏上,影片中多次大停顿(比如,在呈现妞儿的身世、秀珍在封建礼教下的爱情、宋妈作为传统女性的宿命等)和多次送别歌响起,这些细节上的处理,都与影片整体想要表达的复杂情感相交织。
三、总结
“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导演在影片开头就将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以散文式的旁白呈现出来,为整部影片的怀旧意境做了铺垫,与结尾处红叶漫山,骊歌响起相呼应。电影台词的散文化处理和背景音乐的古典化编曲共同起到意境升华的作用。全片以平缓的镜头语言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散文诗式的怀旧气氛,呈现既愚笨而又神圣的童年,抒发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乡情,情感沉而不烈,浓而不腻,绵绵而不绝,哀淡而不悲伤。在影片的镜头和叙事上,自然真切,巧夺天工;在场景建构上,呈现出的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景非单纯的景,情非单纯的情;而在情感表达上,处理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意境电影的经典作品,这也是《城南旧事》一直深入人心之处。
中国电影在意境的构造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因此更具东方古典韵味。作为综合艺术,电影通过丰富的意象选择、综合的艺术语言,建构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让观众从镜头中感受到画外之意,境外之情。而中国导演对于电影意境之美的追求和实践从最初的《渔光曲》到第四代导演的《城南旧事》,再到今天的《卧虎藏龙》也一直没有停止。
城南旧事观后感
城南旧事观后感 《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说,影片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讲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时发生的三个故事。1983年该片获得了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并且在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奖三项奖项。以 第一篇:城南旧事观后感范文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城南旧事》这本书和我的童年。 《城南旧事》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英子(林海音)以2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用小孩子纯稚的眼光来看世间的悲欢离合。文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件小事都记录了小英子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快乐、忧伤、感动。让我感觉到英子的童年非常的五彩缤纷。 《城南旧事》每个章节都写得很生动活泼,我都很喜欢。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讲述“惠安馆”的那个章节。讲的大概是这样:英子从大人的口中得知惠安馆里有个疯子,每次从那里路过,大人都不给英子看疯子,可是英子的好奇心让她和这个疯子成了好朋友,后来疯子告诉英子她有一个孩子,英子知道后尽力帮她寻找她的孩子。最后令英子大吃一惊的是英子的好朋友妞儿竟是那疯子的孩子。这个故事除了佩服英子的勇敢,更让我感动的是英子有一颗善良的心。 从“骆驼队”到“花儿谢了,我也长大了”读了英子那一件件有趣的童年故事,也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件童年趣事:记得有一次,爷爷带我去田里摸田螺。我不知道田螺什么样,就问爷爷那个大锅虫是什么,看起来好恶心哟,爷爷告诉我这就是田螺。爷爷手把手教我摸田螺,虽然有点怕,可还是觉得很有趣。除了这件事好像没什么记忆深刻的事了。现在的我整天不是作业就是电脑游戏`,动画片。很少像英子一样细心观察和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很羡慕英子的童年,也希望自己的童年能像英子的童年一样五彩滨纷。从现在起,我也不能整天守着电脑电视,我要去寻找我的童年——捉泥鳅、追蝴蝶、爬山、观海、做好事……….等我长大后,也要像林海英一样写自己童年的趣事。 第二篇:电影城南旧事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初一年级组组织学生观看了影片《城南旧事》。 这部影片我已是第三次观看,没想到,一些情节还是深深得打动了我,我不禁流了眼泪。 当我看到妞儿不堪忍受后爹后妈的毒打,在一个大雨天找到英子,在英子家撸起袖子裤子让英子看她身上的伤时,我抑制不住自己,眼睛湿润了。不禁为的妞的不幸遭遇感到不平和同情。 妞和英子同龄,可妞就因为母亲秀贞没有结婚就 生了她,家里嫌名声不好,刚一落地就被扔到齐华门儿底下。父亲在她没出生时就被警察抓走了,从小被他人领养。当英子在父亲的教导下一笔一划的练习写字时,妞却只能跟着爹去唱戏赚钱。当英子躺在爸妈怀里撒娇时,妞却因为唱不好戏,而被爹打。就连玩也只能是偷偷的出来。这是何等的不同啊!可怜的妞儿在英子的帮助之下终于找到了亲生母亲,母女终于团聚。可是,善良的小英子哪里会知道她竟将妞儿送上了绝路。疯子秀贞不禁没给妞带来幸福,反而,母子俩双双惨死于火车之下。 也许,这样对疯子秀贞和女儿秀贞来说是一种解脱,从此不再受这人世间的痛苦和折磨。然而,死亡,对于大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何况是对六岁的英子?她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还总是回忆起两人的样子。 另一个情节是那个偷东西的青年在告诉英子自己的家境和不得已而做贼后失声痛哭。一个大男人在一个小孩面前掉眼泪,这不是他不要尊严,而是这个社会不给他要尊严的机会。谁不想体体面面的生活,若不是为生活所迫,万不得已,谁愿意去做贼?他也有做好人的愿望,不然,怎么会问一个小孩子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 最后一情节是林家的.奶妈宋妈和影子的弟弟的对话。弟弟不让宋妈走让她抱。宋妈说:“我不走,我不抱小栓子,我抱小弟弟。”说着说着宋妈嘴一撇眼泪下来了。 看到此处,我再也忍不住掉下眼泪来。自己在外挣钱辛辛苦苦这么些年,连家都舍不得回。整日抱着别人的孩子,却不能与自己的孩子相见。这是何等的揪心和痛苦?她让丈夫在家好好照顾孩子。可直到现在瞒不住了,丈夫才告诉她儿子小栓子早在几年前从她这儿抱回去不久就淹死了,女儿也被他卖了,无法找到。我也是一位母亲,一日不见孩子就如隔三秋。可想而之宋妈怀里抱着人家的孩子,自己的俩孩子一个都没了。这对于一个她而言是一种多么沉重的打击啊! 难怪连小英子都冲宋妈的丈夫说了句:“恨死你”! 这件事对小英子触动也很大,看到宋妈痛苦的发木的脸。她很同情宋妈,悄悄的走到宋妈身边拽拽她的衣襟。也许她想安慰宋妈,可是又不知怎么做。于是,只说了句:“宋妈”就投在宋妈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英子就在这样一些似懂非懂的经历中逐渐长大。这样的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也只有英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能遇到。而今的孩子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样的童年了。然而长大却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愿我们大家都好好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 第三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观后感 记得着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 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由此可见,童年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而在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它便是作家林海英的着作——城南旧事。 大家可能已经看过了这一部电影,从中讲述的是英子童年在北京城南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十分感人,打动人心。当然,这一部电影中最能给而留下深刻印象的的任务当然是故事的主人公,英子了。 英子于二十年代末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她有许多特点,如天真,爱问,善良乐于助人等等。不过在我认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善良和乐于助人。她的被人称为“疯女人”的邻居秀贞是她来到北京城南所交到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经与一位大学生暗中相爱,并且怀了孩子。可是自从大学生回了老家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秀贞的小女儿小桂子也被家人扔到了城墙下,生死不明。当善良并且乐于助人的英子知道以后,就想要帮助她。在英子知道妞儿的生世和小桂子十分相似,并且发现妞儿脖子上的胎记时,立刻带她去见秀贞,让她们分离多年俩母女团聚。可是在团聚的第二天,她们就不知去向了。 不但如此,英子还十分同情一位憨厚而善良的小偷,因为她知道他并非是自愿做带着骂名的小偷的,是因为他要筹齐弟弟的学费,让弟弟上学罢了。可是因为英子的一个失误,将一件证据交给了便衣警察,使得他被巡警抓去,造成了英子童年时的小小悲伤。 这一部电影讲述了作者英子二十年代末的悲伤与快乐,离别与重逢,能使人悄然落泪,希望大家也能去欣赏这一部电影。 【相关阅读:电影城南旧事经典台词】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看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我慢慢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缓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3)“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4)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 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5)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同学耻笑。 (6)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7)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8)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城南旧事观后感
《城南旧事》:
记得年少时在语文课本读过《城南旧事》,时过多年,里面出现的两句让我至今还记得的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在我历尽悲欢离合,世事沧桑后,那两句话竟变得如此的刻骨铭心。最近在网上购买了《城南旧事》重温,竟然捧书戚然,为之泪下。
作者林海音以一个童稚的孩子看待悲欢离合的视角,英子童年一直都在离别。
英子在惠安馆初遇名叫秀贞的”疯子“,别人都躲着秀贞,唯独英子经常找她玩。秀贞和英子聊了好多之前的事——六年前秀贞与借住的北大学生思康相恋,在思康收到电报——他母亲生病了,他匆匆赶回老家,此后了无音信。离别时她已经有了身孕,生下来的孩子,被秀贞她妈在齐化门城根遗弃了,从此她变的疯疯癫癫。这些年她都在找她的孩子——小桂子,叮嘱英子看见了小桂子就叫她回家。在机缘巧合下,英子发现妞儿竟是小桂子,带她与秀贞相认。秀贞赫然见到妞儿时,她从未有过的清醒,她确认眼前那个妞儿就是小桂子,一个母亲多年的思念与期盼在那一刻得到了解脱,她们紧紧拥抱了在一起。为了逃离北京,逃离这伤心的地方,秀贞和小桂子匆匆赶火车,也许是火车太快,也许是这夜晚太过黑暗,她们的生命随着火车声戛然而止,这世间让她们牵挂的繁芜也画上了句号。
英子在这场离别中得了感冒,年幼的她初尝离别之苦。西厢房的小油鸡,井窝子边闪过来的小红袄,笑时的泪坑,廊檐下的缸盖,跨院里的小屋,炕桌上的金鱼缸,墙上的胖娃娃,雨水中的奔跑......原来思念是如此的痛!英子爸爸告诉她,都会慢慢忘记的。
徙宅忘痛,英子搬了新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调皮的两个野孩子把球踢到了废弃的空房子,他们要英子过去捡,在空草地找丢失的球时,她只看到了一些物品(钳子、铜盘子、桌毯、绸衣服),无功而返。过了几天英子听见妈妈对爸爸说这天几闹贼的事,那片空草地在眼前闪了下。英子还是惦记着那个球,她向那个空草地走去,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和英子聊了好多话,叮嘱她别和别人说看见过他,他还说他是好人。但年幼的英子分不清楚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像她分不清楚海跟天一样。她想起看相李伯伯说过的话,嘴唇厚厚敦敦的,是个老实相。某天,英子看到收买破烂的挑子又停在隔壁家,她知道那个奇怪的人又在空草地上了。英子找到他,他和英子聊起了他弟弟的事,他说他弟弟是好学生,年年考第一,长大毕业了要漂洋过海去读书。但他很惭愧,他们娘儿仨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又莫名其妙说了句,走到这一步,也事非常得已。他说的这些心事,英子并不完全懂。在举行毕业典礼那天,英子唱着离别歌欢送毕业同学,六年级毕业的同学她一个都不认识,歌词的意思她也不懂,面对离别,泪水却爬了上眼眶,英子是多么讨厌着离别啊!即使是一群陌生人。在宾席上她看到一个熟悉的人,是之前在空草地遇到的人,那个考第一名的是他弟弟。
英子又跑去空草地找他,但是没看到他,悲伤的情绪又漫上心头,英子有种随着时事境迁他不会再来空草地的感觉。她想起她曾经拥有过一个朋友,别人都说她是疯子,她很怕将来像疯子那样地和他离别。英子在地上捡到一个小铜像,她随便拿在手里,走出去。在大槐树遇到一个戴着草帽的男人,那个人问英子手里的东西哪来的?英子指着空草地,就回了家。在一天下完雨,英子又忍不住朝空草地跑去,英子终于看到他。他问英子有没有动过包袱,她说没有。他好像感觉到了什么,送给英子佛珠,是他奶奶留下的,并再次强调他不是坏人。也和英子告别,英子不知道这一别就是永远。 英子到学校取暑假作业回到新帘子胡同路上,看到人很多,听别人说贼捉到了。英子看到他,也怕看见他,随着他手被白绳子捆上,两人从此被一条白绳子隔开,英子又和一个不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人离别了。
最近出红差的人特别多,有土匪强盗,还有闹革命的学生。德先叔是北大的学生,和英子老爸喝洒高谈阔论,很合得来, 但英子对他没有好感。英子家又来了一个人,是施家的兰姨娘,英子很喜欢她,因为她可以常常带英子出去玩。兰姨娘在英子家住了一个礼拜,家里都是欢声笑语,好不快乐!直到那天,英子爸爸和兰姨娘在床上抽烟,英子爸爸对着兰姨娘打情骂俏来,这一幕被英子看到了,难过的心流了泪。英子想起了爸爸在日本吃花酒的事,想起了妈妈和她说兰姨娘曾在风尘地方住过,他们是刮男人的钱,毁男人家的坏东西。那天英子看到那样的事,觉得使妈妈和她受了委屈,喜欢兰姨娘的心,打了大大的折扣。英子早上路过,被兰姨娘叫住 ,问英子和她爸爸讲话到半夜的四眼狗,英子说是德先叔。英子和兰姨娘说了很多恭维德先叔的话,又到德先叔屋聊起兰姨娘,有意凑合两人。英子有着同龄人未有的成熟与机灵,陪他们逛莲花灯、送书、看电影、逛花园,看着他们手牵手。德先叔兰姨娘要一起走了,做了一桌子菜,英子爸爸喝了好多酒。英子家都出来为他们送行。英子想哭,也想笑,看着马车扬起一阵阵滚滚灰尘,就什么看不清了。
前几天,一个叫宋妈大婶的小伙子,过来找活做,宋妈问她孩子小栓子的事,听这小伙子吞吞吐吐的,宋妈还是不放心,寄了一封信出去。宋妈丈夫骑着驴来了,英子把他称黄板儿牙,可是没带孩子过来。宋妈叫英子过去小红她们家玩,英子从小红家回来后,看到宋妈蒙着脸哭,英子不知所以。听到妈妈说小栓子死了,丫头送了人。宋妈成年和英子叨劳的小栓子和丫头子都没有,这对一个母亲来说太难受了。听黄板儿牙说丫头送给赶马车的,宋妈跑遍北京马车行,都查无音讯。英子妈妈叫宋妈重新生一个,跟他回去,明年再回来这里,宋妈应允下来。宋妈再三再四地嘱咐英子妈妈要照顾好孩子们,嘱咐英子不要欺负弟弟。一大早,英子看着陪伴自己好多年的人要离开了,宋妈坐着驴背上,黄板儿牙拍着驴屁股,跟着驴走,嘴里喊着:“得、得、得、得”。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英子要毕业了。英子爸爸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病了,也无法参加英子毕业典礼。院里大盆的石榴和竹子英子爸爸都没有好久上麻渣,英子爸爸是多么喜欢花,总要买很多花,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在毕业典礼上,英子听着同学们唱的送别歌,英子哭了。她想起宋妈,想起兰姨娘四眼狗,想起蹲在草地的那个人,他们各自叮嘱她的话。这些人随着英子长大都没了影子,跟着失去她的是童年。英子拿着刚发下来的毕业文凭回了家,她有不好的预感,怕赶不上什么事似的。进了家门,四个幼小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小板凳上玩。英子看到旁边的夹竹桃散散落落,没长成小石榴子掉落盆底,。花落人亡两不知。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说她爸爸已经....老高说不下去,叫英子到医院劝劝她妈,这里就数她最大。旁边瘦鸡的妹妹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年幼不知愁滋味,这里属于她最大了。英子从未有过这样镇定,这样安静。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好,英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童稚的英子经历过多次离别的哀愁,有的只是短暂的相聚,有的是多年的陪伴,有的生离,有的是死别,离别这可怕的怪兽总在催促着英子长大!人是因为相聚而长大,还是因为离别后而长大呢?在人生这趟列车上,有的人上车,有的人下车,没人能够陪伴你永久。离别仍人生常事,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带给你的回忆。有些回忆能让你反反复复思念好多年,它不停地拨弄你心中 那根弦,让你肝肠寸断。如昔人说:“春花残,雀声碎 萧萧冷雨落地悲 芳草心,恨风随 最不忍是离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