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的军靴都是长筒靴吗?
当然不是。在二战初期M35型钢盔同行军靴是一名德国军人的形象,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的逐渐溃败,我们在德军的装备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M35型钢盔在1935年被引进德军,仅仅两年生产的数量就高达1400万顶,受德军严谨思想的影响,M35型钢盔的制造非常的复杂,首先要钢盔的原材料进行几次的机械冲压,然后再进行卷边,回火热处理,经过这些步骤,钢盔的轮廓才说大体的完成。然后再进过一系列的处理,最后经人工装备完成。但是战争的重负压得德国已经筋疲力尽,不得不一再简配,随后推出的M40型钢盔,但是这个还是太奢侈,随后又研制出更加简化的M42型钢盔,这款钢盔也成为了德军使用最广泛的钢盔,直接4步热冲压成型,取消一切繁琐的步骤,用最高的效率为战争服务。M35型钢盔除了钢盔,反应德国现实状况的就是行军靴了。希特勒为了吸引当时的年轻人来当兵,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特意将军装,军靴设计的精美帅气,因此在战争初期帅气的高筒靴,精美的军装成为当时德国年轻人当兵的原因之一,但是同一再简化的钢盔一样,深陷战争泥潭的德国对行军靴一再简化。其实短靴在德军中也有历史传统,在1914年就曾给德国的机枪连配发过改进于1901年普鲁士军靴的短靴。M44型军靴1925年以后逐渐被行军靴所替代,短靴退居二线,在兵营或者训练时使用,在作战并不穿戴,只有某些特殊的兵种穿戴,例如铁道兵,伞兵等等。但是在194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旧式的行军靴又占据的主导地位。值得一提的是M44型军靴尽管是1944年(也就是德国投降的前一年)制造的,但是质量仍然相当好,但是鞋底鞋钉的数量相对于M39型军靴已经减少到32颗,比M39型军靴少了12颗。迷倒当时万千德国少女的行军靴,全部由优质的黑牛皮制造,鞋高腰高35~41厘米,后为节省资源被要求缩短至29厘米,说实话这也不短,鞋的前方还带有前脚掌,后跟用一个凹型铁环绕加强,有意思的是在鞋子的底部还会用,菱形断面的木钉来进行固定,优点是当鞋子浸水后,这些木钉会吸水膨胀,增强鞋底的坚固性,但是缺点就是容易腐烂,不过在战争初期士兵每18个月就会获得两双行军靴,倒是不用担心没有鞋子穿。
二战期间,德国军人的军靴全部都是长筒靴吗?
研究二战德军单兵装备要专业一些,实际上德军的长筒靴正式名称为“行军靴”,它与M35钢盔一起,成为二战德军士兵的标志性穿戴。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德国军队的不断扩编造成资源紧张,以及特殊作战用途的需要,德军的军靴在战争中不仅质量有所下降,也同时制作和装备了其他款式的产品,所以,二战德军的军靴不全是长筒靴,如果将命题划定在战争初期可能会准确些。 (希姆莱的长筒军靴)行军靴德国军队的长筒“行军靴”历史非常悠久,它的成型可以追溯到俾斯麦统一德国时期甚至更早,这是一种黑色牛皮高帮皮靴,靴帮高35到41厘米,带有双层鞋底,鞋底上带有35--45个加强鞋钉,皮靴的前尖钉有铁质鞋掌,后跟用一块“凹型铁”环绕加强,不仅做工精良,而且非常的结实牢固。看过电影里德军士兵脚踹犹太人的镜头吧?如今想一想都会觉着疼。马裤加长筒皮靴自然很是威武,但是长筒太耗费牛皮材料了,因此德国国防军总司令部在1939年11月9日下达训令,要求将士兵的行军靴的“鞋帮”从39厘米下调为29厘米(军官不受此限),这就是二战爆发后我们发现德军士兵有矮腰靴的原因。但这一训令并没有得到很彻底的执行,于是出现了长筒靴“高度”个别部队不尽相同的情况。(党卫队的长筒军靴)在行军靴的靴筒内侧还有两条4厘米*13厘米的棉质提带,方便军人穿靴和脱靴,顶端有生产的厂家和出厂日期。在二战爆发前由于德军数量尚未爆炸性增长(1938年为界),因此长筒的行军靴成为德军官兵的礼服标配,和平时期每一年半可以领取两双,也是个耗费较大的军备品。但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行军靴被固定为步兵部队的野战专业军靴,其他军种尽量不使用这样过于耗材的军靴,不过希姆莱的党卫队是例外的,因为党卫队的军飞预算独立,他们有条件继续装备大量的长筒军靴。(德军士兵的行军靴)短军靴这是德军1937年左右装备的一种训练用靴,属于士兵的常服标配,主要在兵营里、假期外出和军事训练中使用,它沿袭于1901年的普鲁士军靴,靴帮高14到16厘米,5个或者6个鞋带孔,仍然是牛皮制造,靴底与行军靴基本一致。短军靴早期全部是黑色的,后期款出现了不上色的情况,说明德国人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追求极致了。另外,战场的复杂性也催生了短军靴的使用,你不能要求在炎热的北非,士兵们还得穿着不透气的长筒军靴。苏德战争爆发后,更加方便灵活的短军靴被东线士兵所喜爱,再加上长筒靴的制造数量不足,因此到战争后期的1944年前后,很多德军士兵在战场上都穿着这种短军靴。短军靴一般与绑腿配合使用,这是用双层帆布制作的专用绑腿,上面有皮扣和皮革增强,与我们常见的日军或者国军绑腿有天壤之别,1940年开始列装配发,主要就是因为德军不再全部穿着长筒靴了。(伞兵部队的短军靴)M44军靴这是战争末期的1944年德国生产的变种型军靴,非常类似于山地靴,质量仍然不错。皮制矮腰及天然皮革颜色,主要改进是在增加了套头、加厚了鞋跟,鞋帮内侧有衬边,使M44军靴穿着舒适且坚固耐用,广泛应用于德军各种部队,可以理解为德军在战争末期的一种简化版军靴。山地靴这是德军山地部队的专用军靴,皮制矮腰且为天然皮革颜色,鞋跟上至少有12个防滑钉,同时有凹槽用来蹬滑雪板,鞋眼增加到7个。德军山地部队通常会穿着山地靴和绑腿、短袜的套装,以保护脚部在山地行军作战中尽量避免受伤。(德军山地部队)另外由于苏德战场冬季作战的需要,德军还在1941年以后研制了专用的“毡靴”和“毛毡套鞋”,这都是莫斯科战役血的教训换来的产品,虽然看起来略显笨重,但保暖效果很好,战争中生存和实用才是第一位的,而美观要退居次席。在二战的进程中,德军的军靴质量是逐步下降的,从另外一个层面阐明了德国战争资源的不足,从战争初期整齐并“富有侵略性”的黑色长筒牛皮靴到后期粗糙的矮腰天然皮革色,反映着德国军工业的江河日下和军队素质的下滑,归根到底,德国还是缺乏发动世界大战的人口与物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