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42 电影
同名电影 基本信息
1942年,苏联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拍摄了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演:
弗拉基米尔·巴拉瑟夫 Vladimir Balashov ....Victor Leachinsky
Nikolai Bubnov ....Artem Korchagin (as N. Bubnov)
A. Dunsysky ....Ukranian Interpreter
1957年苏联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拍摄了电影《保尔·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1942年苏联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电影。又名《保尔·柯察金》,由马克·顿斯阔依执导本片原著影响过整整一代人,故事塑造了一个逐渐成长中的年轻布尔什维克战士的形象——保尔·柯察金,描写他从一个年轻无知的少年,在不断的社会历练中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革命战士。
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42版本和1957和1975哪个版本接近原著或者好看?
电影与小说相比,电影只是个腰斩版,革命胜利后的都没拍。拍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值卫国战争,影片有鲜明的保卫国家抵抗外辱的色彩,因此在影片中革命的敌人只限于德奥联军和盖特曼伪政权,其余的,白军、民族主义者等全忽略了(有一部分原来的反革命流亡者,当时已经成了反法西斯的同盟者,这时候就不好再说他们坏了),而电影中的红军骑兵按照1918-1919相应的时间点,仍然是科托夫的军队,不是另对方闻风丧胆的第一骑兵军。舍佩托夫卡的共青团组织也比小说中提前建立了一年,团员们被德军杀害,而不是原著的波兰人。
至于人物设定,对阿尔焦姆和谢廖沙的塑造与原著接近,朱赫来比较亲和,但领导者气场不是太够。保尔的扮演者面容清癯,目光明亮且单纯,形象上很适合演青少年时期的保尔,如果演中后期的保尔就很有挑战。电影与原著设定最大的不同,就是保尔和冬妮娅在影片结束时幸福结合了。冬妮娅在电影中直接读《牛虻》(《钢铁》第一部,《牛虻》是保尔在战争时期才从营政委手中借到的。在他给侦察队员读《牛虻》片段时,还被上级误以为是侦察队的指导员。),还借给保尔看,而不是原著中提到的《萨什卡 日古廖夫》,不过也差不多,都是描写民粹派倾向的革命献身者,能算姊妹篇,两个人的感情也自此开始。影片中表现冬妮娅和保尔在思想倾向上的契合做得还可以,但没有表现原著中冲突的一面(见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
1942年版电影版《钢铁》对冬妮娅进行了“左转”化改动,并非出自电影编剧的某种情怀,而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的生前意愿,这里面还有“事”。我详细说说来龙去脉。
在《钢铁》出话剧版时,奥氏认为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情节设定过于突兀,原因是小说中的一些暗示在舞台上表达效果差,于是加了一段,在不愉快的团员聚会后,冬妮娅声明了自己的人生理念中与保尔冲突的一面:“我绝不会去附和众声”,还为挽回爱情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向保尔提出一个折中方案——一起离开基辅,去父亲所在的小城市生活,那里离政治中心有一定距离,两人的思想冲突受外界影响减少,还有可能慢慢解决。保尔拒绝,而且回答还是很伤人的,“已经成了生活的主人,却要退下去再受操控。”最终两人不得不选择分手,这段情节极有可能时奥氏取自亲身经历。我国人艺版《钢铁》话剧的母本(高莽译)就保留这段情节。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5年底,意外收到因理想冲突分手,已经联系中断十一年的女友别莲富斯寄来的和解信,别莲富斯赞扬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就,并承认虽然自己没完全接收奥氏的思想,但仍受到他的极大影响。奥斯特洛夫斯基当即回了信,认为他们是能够更深程度互相理解的。这个经历对奥斯特洛夫斯基1936年曾与敖德萨电影厂的编剧合作改编的《钢铁》电影剧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剧本的情节除了“托派”用间接方法带过外,大致依据原著,但女主角变动极大,可谓是化三为一的“魔改”,她与保尔早年相识,在内战中因同情和支持苏维埃方面,甚至被波兰人迫害和逮捕,后来参加工作,与保尔聚少离多,这间双方因一些理念磨得也很厉害,保尔车祸伤残后两人结婚,之后保尔病重、出书,她都陪在保尔身边。这个剧本最终未获通过(换成我,我也不支持),现在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里,还保存有几个预拍时的片段。后来影视、舞台作品大多有冬妮娅读《牛虻》的情节,而最早的来源就是这个电影本子。
与《钢铁》的早期改编作品对冬妮娅还算较友善的描写不同,1956年电影《保尔•柯察金》中冬妮娅的形象庸俗生硬、令人生厌,反映了当时官方对冬妮娅的定位,影片中冬妮娅和保尔甚至都没谈恋爱就吹了。后来在筑路时相见时,冬妮娅对保尔冷嘲热讽,吵急了最后还大力摔门,完全成为反面角色。有意思的是,1956年12月,奥斯特洛夫斯基文学研究机构在共青团员报上刊登了早期发行版中删除的关于冬妮娅的约5000字段落,展示了女主人公相当复杂的思想倾向,与电影形成强烈对比。《保尔•柯察金》偏重于小说第二部,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6年的电影剧本也有一定渊源,筑路和战胜轻生念头拿两段拍得很出色,但删除了农村工作和党内斗争的戏份。
至于孰优孰劣,以我个人评价,目前我所知《钢铁》改编的作品,其内容和思想都远远赶不上原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情节是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情节如下:1、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赏析: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2、领袖的逝世没有引起党的队伍涣散。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强有力的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即使削掉树梢。也绝不会因此而凋零。赏析:知道为什么而死。问题就不同了。明白了这一点的人。也就有了力量。要是你感到真理是在你那一面。你甚至会从容就义的。英雄的行为就是这样产生的。3、收起枪。别跟任何人说。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赏析: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束他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法活下去。生命总会有用处的。4、“不必召开群众大会了。这里没有哪个人需要宣传鼓舞。托卡列夫。你说话很准确。他们确实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朱赫来说的。赏析:勇敢向前进。 在斗争中百炼成钢。 为开辟自由的道路。 挺起胸膛走向战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5、突然,人们骚动起来了,一个骑马的人伏在马背上,沿着公路飞一般的跑来。赏析: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对军队来临的恐慌,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希望红军快点来到镇上救他们,他们希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从“一个骑马的人伏在马背上,沿着公路飞一般的跑来。”这句话可以看出,情况十分紧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影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影评如下:保尔以一种虚幻的理由拒绝了冬妮娅的爱是不负责任的。或许冬妮娅惟一的错在于她的出身。只是看不出为何这样的出身就不可以追求崇高纯真的爱情。冬妮娅敢于爱保尔,这是对她所属阶级的叛离。这种精神同保尔的反抗精神同样可贵,甚至更为可贵。保尔没有发现这种精神,而是僵硬地屈从于时代的偏见,没能勇敢接受这份爱,从这个角度看,保尔算不上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不应仅仅迎合一个时代。幕后制作那是一个充满革命理想和青春热情的年代,需要单纯的偶像。但影片比起那些为刻意社营造高大英雄的主题电影,显得稍微立体一点,也更具真实性。另外一个版本是1956年由阿剁洛臃夫导演的《保尔·柯察金》(Pavel Korchagin),中国观众似乎对此有更深刻的情结。2001年国内还推出了与俄罗斯合拍的连续剧版本,用的是俄罗斯的演员,还有中国的制作班底,试图将革命精神传授给新一代青年。除此之外,1975年苏联还拍过一个玛胆申克驯执导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