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军大刀队后来怎么样了

时间:2024-08-20 14:55:11编辑:阿奇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大刀队

1937年7月7日夜守卫北平西南卢沟桥的第二十九军遇到日军挑衅和进攻,当即奋起还击,这次史称的“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消息传来,全国群情激昂,音乐家麦新在事变三天后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这首歌最初的词句,是以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的事迹鼓舞该部抗战,后来,随着它雄壮的旋律响彻全国军队和民众之中,“二十九军的弟兄们”便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初期的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全国可谓如雷贯耳。二十九军的前身最早是冯玉祥的起家部队北洋第十六混成旅,后来发展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该部长期驻扎在贫寒的西北地区,装备差,士兵成分却比较淳朴,冯玉祥也特别强调肉搏训练。在1930年的蒋冯阎大战中,西北军被蒋介石打败,冯玉祥的基本部队被南京政府收编,给了一个第二十九军的番号,但在待遇和供应补给方面一直受到歧视。1933年初长城抗战开始,二十九军担负了喜峰口的阵地防御任务,当时部队情况是“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面对日军以空、炮协同的猛烈火力攻击,中国官兵只能依托长城抗击,部队守在工事里被动挨打伤亡很大。宋哲元奉命防守冷口迤西至马兰关的长城关口7日,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凌源、平泉战败退兵喜峰口一带的万福麟部,无力再战。9日,日军步骑联合部队和伪军一部,乘万福麟部和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交接阵地之时,向喜峰口外约20里的一个前哨据点孟子岭发起猛攻。傍晚,日军占领高地,控制了口门。王长海团以半天时间,前进100多里,从遵化赶到喜峰口。日军先头部队已占领口外东北方长城制高点,并有敌步骑500名向喜峰口方面冲击。王团天黑时,潜登山头,以大刀砍杀一批日军,将制高点夺回。当夜,一0九旅旅长赵登禹、何基沣二人商议后认为应以夜袭反击敌军,便组织起500人大刀队,于1933年3月11日夜幕降临后直扑日军宿营地。。大刀勇士们攀垣越墙分头入村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抡起大刀横砍直劈。骄狂的敌兵根本没想到国民党军队敢来偷袭,都在呼呼大睡,不少人梦中便做了刀下鬼。随后支援日军包围而来,双方短兵相接,大刀队边战边撤,喊杀之声震撼大地。当时报道是“夜杀敌千余”肯定有所高估,不过日军的确伤亡不小,参加夜袭的500名大刀队员也大部分壮烈牺牲。10日凌晨3时,国民党军队乘黑夜出敌阵烧毁敌行李车数十部,歼敌约500余人这一仗后,二十九军大刀队名震天下,成了全民族抵御外侮的偶像。何香凝曾赋诗一首称赞:杀敌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钢脚夜眼青龙刀,捷音传来齐喝彩。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京饮琼浆。抗战后期,原二十九军系统部队在国民党最高当局排挤下编制不断缩小,靠着喜峰口、卢沟桥等荣誉才勉强保留下番号。抗战结束后,第五十九、第七十七军只剩下四旅八团,人数不过2万,该部官兵又对蒋介石将他们推上内战前线极为愤怒,长期在徐州以北防地消极避战。1948年11月,在分别于1929年、1938年便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的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这两个军于淮海战役开始时宣布起义,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从而迎来光明的前途。

宋哲元(宋哲元29军大刀队)哪里人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宋哲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宋哲元29军大刀队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宋哲元是谁宋哲元(1885-1940),乳名宋室,字明轩,汉族,山东乐陵县赵洪都村(今属乐陵市)人。酷爱读书,敦厚沉毅、不苟言笑、处世谨慎,生活简朴、作风朴实,尊重文化,爱护人才,他治军严谨,作战勇敢,为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中文名:宋哲元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乐陵职业:军人宋哲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宋哲元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蒋介石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抱。卢沟桥事变以后,宋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当时的形势,蒋介石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蒋介石,宋哲元对冯玉祥的一片忠心令人慨叹。宋哲元生平您好。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对于北平抗战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该如何评价呢?宋哲元是一个民族英雄,他原本是西北军,这次加入北平抗战后打响了反抗日军的第一枪。民国,宋哲元将军生平?宋哲元,字明轩,1885年10月30日生于山东省乐陵县赵洪都村,乡村私塾教师出身,21岁考入北洋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自21岁从军到56岁病故,在三十多年中他历任连、营、团、旅、师、军长、方面军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等军职,并先后兼任过热河、陕西、察哈尔、河北四省和平津两市的地方行政首脑,是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定影响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40年4月5日病故绵阳,4月17日埋于绵阳富乐山。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将军墓于1978年动工重建,1979年清明节前竣工。重建后的墓园依地形坐东向西(旧墓坐北向南),墓园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有碑、亭、祭台、望台等组成。“八德亭”以镌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而得名。68年前的7月7日,是历经千年的卢沟桥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蓄谋已久的日军在卢沟桥畔寻衅挑起事端,守卫卢沟桥头宛平城内的中国将士奋起自卫,中华民族的八年抗战由此揭幕。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场从一座桥头燃起的战争已渐行渐远,并已更多地简化为一个纪念祭日的符号。然而,那些挺立在桥头栏柱上的石狮,却丝毫不差地记录下了侵略者野蛮挑衅的细节和热血将士奋起抗争的瞬间。事变前夕,古城北平的外围形势是:东南面,西起丰台,东到北平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本的华北驻屯军重兵占据;东面,已沦为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只有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所部国民革命军第29军防守,处在西南交通要道的卢沟桥就成为中卫的地方。守桥士兵的番号是29军第37师219团第3营。士兵们穿着灰色棉衣、打着裹腿、提着步枪,身后背着的系有红色绸带的大刀是这支部队特有的标识。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事件”的小道消息,已开始在北平城内流传。6月下旬,驻丰台的日军第1联队以攻占宛平城为目标,昼夜演习。7月6日,驻丰台日军列队强行要通过卢沟桥,被守桥部队拒阻,持枪对峙达10小时才撤回。7月7日晚间,日军一个中队又到卢沟桥中国守军哨所面前几百米处,搞“实弹演习”。晚11时许忽然从宛平城东边传来枪声。一会儿,几名日军出现在宛平城下,声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内搜查。中国守军拒绝这一无理要求,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下令“还击”。8日凌晨5时,得到增援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驻守该城的中国士兵断然开枪抵抗。29军军部得到事变消息后,给前线士兵下达如下命令:“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为了捍卫脚下的神圣土地,守桥的士兵从这里射出了第一颗愤怒的子弹。这是最普通的中国人给日本帝国主义最直白的答复。历史记录下了这一个个在危急关头创造了历史的名字:旅长何基沣,团长吉星文,营长金振中以及那些操起家伙奋起反击的士兵。战士们以卢沟桥护拦、望柱为掩体,坚守阵地,冒雨用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阻击敌人。威名远扬的大刀再一次发挥作用。白天日军占领的阵地,晚上大刀队夜袭,重新夺了回来。以血肉之躯迎击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尽管满透着悲壮与无奈,但卢沟桥头不愿屈服的怒吼声却明白无误地宣告了中国人誓死抗战的决心!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便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7月17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发表著名的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好战的日本低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和力量,以为只要拔刀威胁一下便可以使中国屈服,没想到热血沸腾的中华大地从此却成为绞杀侵略者的磨盘。“七·七事变”的真正意义,就是中国人从这天起不再妥协退让,全民族团结御侮终将走向自强。正如华侨代表陈嘉赓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的“十一字提案”所说——“敌未出国土前议和即汉奸”,此后,无论形势多么艰难,中国人坚持不妥协一口气打了八年,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便是卢沟桥的怒吼留给我们的永恒启示。历史上宋哲元简介是怎么样的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宋哲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宋哲元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蒋介石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抱。卢沟桥事变以后,宋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当时的形势,蒋介石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蒋介石,宋哲元对冯玉祥的一片忠心令人慨叹。宋哲元在华北艰难维持,在日寇猖獗、东北沦陷、南京默然、二十九军兵力不足的严峻形式下坚持民族大义,终于打响抗战第一枪,功不可没。因制造“凤翔大屠杀案”和与日本“弱性”外交而遭唾骂,但以喜峰口大捷而一雪前耻,因卢沟桥奋起抵抗日军而彪炳史册。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哲元简介宋哲元是怎么死的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道相送。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并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192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任冯玉祥军第4路总指挥。战败后冯玉祥余部退居晋南地区。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其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10日,宋哲元奉张学良令,率29军由山西阳泉移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第29军部队在宋哲元指挥下,在平东驻地准备抵抗日军入侵,迅速构筑工事,进行战前训练。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3月4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部逃脱,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城。3月8日,宋哲元奉张学良电令接防长城线喜峰口到宽城附近阵地。随后,宋哲元指挥第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第29军以大刀队与日军展开搏斗,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000余人,获喜峰口大捷,震动全国。1937年,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唱遍了全中国。1935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因卢沟桥事变时,宋哲元对是否抗战摇摆不定,拒绝蒋介石对他的支援,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平津相继陷落。1938年春,宋哲元将军改任一战区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1940年3月辞职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回到其夫人常淑青的故乡四川绵阳疗养。4月5日病逝。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


上一篇:电影致命弯道7高清全集

下一篇:爱欲告白电影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