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神有什么讲究 拜神有哪些讲究
1、穿戴干净
准备去寺庙上香祭拜之前,一定要准备一套干净整洁的衣物,同时在前一天晚上进行沐浴,洗去自己身上的污秽之物。这样才能表明自己对神明的尊重,不会让神明觉得自己非常的草率,根本没有敬畏之心。
2、进殿须知
一般的寺庙正殿都有两道门:中间是一道大门,两旁是两道小门。因此在进门的时候也是有着一定的讲究的,不是和尚尼姑最好不要走中间那道门,中间那道门被称为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两旁的门才是供香客们进出的,而且进门需要注意,女迈右脚、男迈左脚,同时还要记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因为这是对神明的大不敬,需要直接跨过去。
3、拜佛礼仪
朝拜神明佛像的时候,人的心一定要虔诚,而且手一定要干净,不能满手污秽。而且在殿内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切勿大声议论或者喧哗,同时也不要对神明佛像指指点点。基本上在大殿内都会有蒲团,这是为了方便祭拜者跪拜的物件,不能从上面跨过去,也会被神明佛像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
4、烧香数量
在烧香拜佛的时候,香的数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其中三炷是为自己祈福,六炷是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是功德圆满的高香。因此,在拜神拜佛的时候一定要用对了香的数量才行,可不能随便乱用。
5、烧香步骤
烧香拜佛的时候,信众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取对应数量的香,然后在灯火中将其点燃。两手之食指及中指夹着香脚,两大拇指抵住香脚之尾端。将香平举至眉间,与眉平齐,双目净观佛像庄严,诚信想你心中所求。然后将香放下,右手拿香脚,左手插香,两香间距离为五分。注意上香的时候不要跨过面前的蒲团,不然被视为不敬。
6、磕头须知
烧香的时候磕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不过磕头也是需要一些讲究的,并不是一阵猛磕就可以了。首先需要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头往下磕,来回三次便可。
7、拜佛忌讳
当然对于女性来说,拜佛的讲究还要多一点,那就是在来例假的时候不宜拜佛上香,因为神仙佛祖都将例假来的大姨妈视为污秽之物,这样会污染了神像佛像。同时也不能穿着漏胸露背或者迷你短裙、短裤等,这样会有失礼仪。
去庙里拜神有什么讲究吗
寺庙祈福的讲究:1、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2、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3、先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4、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5、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辰八字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
出远门前定要先“拜神”,中国还有哪些习惯?
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俗。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是,大多都带着一些封建迷信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合理的禁忌,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渐淡化、禁绝了。可以说,在古代传统的中国人还是有很多传统习俗的,全国性的风俗习惯更是不少,地方性的风俗习惯那就是多如牛毛了。我们不像西方国家有基督教这样的一个“神教”,全民都信仰这样的宗教,且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都由《圣经》所规定,一点也不能有差池。这就是西方与我国之间的不同之处,我们没有全国性的宗教组织,很多风俗都是由各地的生活习惯发展而来的。并且,这样的风俗也没有像《圣经》这样文字版的规则约束。在宋朝的时候,老百姓们就有在外出时候先行祭神的习俗,当然,也是为了祈祷能在路途中获得平安。这些在老百姓外出祭祀的神仙就是“行神”。因其与古代中国人民日常生括密切相关而被祀奉,为“五祀”之一。唐孔颖达疏曰:“国行者,谓行神在国门外之西。”至于所祭路神为谁,历来说法不一,《轩辕本纪》称为黄帝元妃螺祖;颜师古拄《汉书》说是黄帝之子;《风俗通义》却认为是共工之子修。在古代,“行神”也有两类,古代出行方式主要有陆上出行和水上出行,也就相应的产生了“陆地行神”和“水上行神”。所以说,假如以前有飞机这样的出行方式的话,那么,肯定也就有了第三类行神了“空中行神”了。其实,中国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行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古代中国社会还是比较安土重迁的,很少出门,人口流动也比较小。相应的,路途中的服务场所也是比较少的,甚至,还有很多是黑店,杀人越货的事情也是常有发生。总之,在中国古代,出行方面是非常不安全的。对于此,大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甚至,连皇帝出行都很小心,皇帝出去的也很少。所以,更加无权无势的老百姓们也就只能祈祷,寄希望于那些虚无缥缈的“行神”了。这种“祭行神”的情景,甚至,在《清明上河图》上也有体现:图上有一辆串车在前面行驶,后面跟着一行人,其中,有三个人中,一个人跪在地上口中在念叨着什么,应该就是祭祀用语了,另两个人恭敬的站立着,两手作送别状,这应该就是一种祭行神的场景。外出游子何时能平安回来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人们只能用自己最真诚的心,来祈祷游人外出一切顺利。其实,“陆地行神”也分为很多种,比如:天下最难走的蜀道就有一个“行神”,名字叫做“梓潼君”。这个神本身是晋代人,自称蜀王,与前秦皇帝相抗衡,最后战死。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给他建了一座庙,传说,对于老百姓的祈祷很是灵验。相传,在唐玄宗逃亡四川的时候就得到了他的保佑,后来唐僖宗去四川避乱也得到了梓潼君的庇佑。也因此,梓潼君的行神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去蜀地的人都要去祭祀他,祈求出入平安。当然,古代的很多神仙都是兼职很多种身份的,比如:这位行神梓潼君。他还被认为是“文昌神”,是主管考试运程的,很多古代的秀才,在考试之前都会去求文昌君的。其实,神仙兼职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毕竟,要想求些事情,只需求一座庙的神就行了,不用来回跑,这样看来还是挺省事的。与此同时,唐、宋时期的海外贸易以及出海谋生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人们的海上活动也越来越多了。而海上出行要比陆地出行的风险更大,船毁人亡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因此,“海上行神”也有很多,只要灵验就会被认为是“海神”,因为,以海洋为生的人对于海上安全的需求更加的迫切。沿海地方,又以福建沿海的老百姓对“海上行神”的祭祀最虔诚,仅就这一个省份就有很多“海神”,他们在各自的区域享受着老百姓们的祭拜。比如:东瓯女神、灵显侯、大官神等等。后来,由于“天妃”这一海神的崛起,其它的很多“海上行神”的祭祀也就没落了。天妃本身具有很传奇的经历,她原本是五代时期福建地区的一个军事将领的后代,从小能够预知祸福兴衰,而且,传闻她能够在海上巡游飞翔。民间老百姓对其也是越传越神,于是,就开始祭祀这个女孩子,之后被称为“天妃”。后来,更是发生了一件令民间对天妃信仰更加坚定的事情。说的是:有一次很多船出海遇到了大风暴,所有的船都沉没了,最后,只有一条小船幸运的返航了,而这只小船就供奉着天妃女神。天妃其实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妈祖,从此以后,在福建以及其他沿海地区都兴建了大大小小的妈祖庙,以此来祈求出海平安。到了现代社会,民间信仰也开始走下坡路,很多原先被祭祀的神仙,再也得不到大家的供奉了。原因也很简单,现代社会有了更先进的科技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也就相应的增强了。所以,以前那种出远门就很危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安全系数提高了人们再也不用把自己的安全出行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仙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