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经典片段

时间:2024-08-29 12:35:46编辑:阿奇

皮影戏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皮影戏的代表作品:1、白蛇传白娘子的故事是流通很广的一个民间故事,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几乎家喻户晓,讲述了白素贞为了报恩,化为人形与许仙相守,却历经磨难的故事,这个故事遍布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也是皮影戏表演时最常见的传统剧目之一,更是唐山皮影戏的当家作品。2、拾玉镯《拾玉镯》讲述了公子傅朋闲游孙家庄,遇孙寡妇之女玉姣门前做针功,傅以买鸡为名,上前答话,互生爱慕。傅朋故遗玉镯于地,玉姣拾去,为刘媒婆所见;刘诱出真情,索去绣鞋,允代为撮合。这一故事,在京剧、宛梆、越调、桂剧、秦腔、怀调、徽剧、湘剧、汉剧、河北梆子均有此剧目,在中国皮影戏中也是公认的经典。3、西厢记《西厢记》根据中国元代戏曲剧本《西厢记》改编而成,讲述唐贞元间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整部作品以歌颂莺莺和张珙的纯真爱情和挣脱封建礼教桎梏的反抗精神为主,台词也保持原著的文学特色,典雅清丽,皮影戏版本的《西厢记》更是多家皮影戏团的拿手戏。4、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各种《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和剧种更是数不过来,皮影戏表演剧目中自然也少不了这部大作,尤其是“三八白骨精”的情节更是颇受欢迎。5、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讨厌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有着各种各种的影视作品,也是出经典好看的灯影戏。

皮影戏的艺术特点?

皮影戏的艺术特点: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皮影戏注重的还是表演效果,因为影戏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动,再加上高亢、抑扬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间乡土气息。陇东皮影戏剧目繁多,图中罗通扫北为隋唐演义故事,人物、道具镌刻细致工巧,想来表演时的动作、情节定引人入胜。传承发展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1、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2、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皮影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在如今这娱乐生活多样的年代,皮影戏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只有这一些特殊场合可以看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

华县皮影戏是哪里的

华县皮影戏皮影戏是陕西渭南的一种皮影戏。它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陕西省滑县(古华)。它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上最早被人们戏称为活跃的皮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的鼻祖”。皮影戏,又称“皮影戏”或“光皮影戏”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海阳竹枝词》中有一首诗描述了皮影戏的表演:“张灯奏新调,徘徊之后方知写实;沛三稳,李夫人活在帐前。”(汉武帝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阶段,全盛时期是唐朝。相传,在汉文帝时代(公元前179-156),刘玉鑫出生后哭了,整个宫殿都为之苦恼。有一次,一个宫女无意中发现小王子盯着窗外地上的树叶影子,陷入了沉思,忘记了哭泣,开心地跳着舞。于是,宫女们用树叶剪成各种人形和动物道具,用灯光投射在白布上,逗王子开心。由于树叶很快就会干枯,保存时间又太短,后来宫女们发现牛皮制作的道具坚韧、易保存、易收藏,皮影戏由此诞生。


家乡的皮影戏美文

家乡的皮影戏美文

  迫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总会在紧张繁忙的生活之余,无端地想起家乡的诸事诸物来,特别让我情有独钟的便是家乡的皮影戏。



  皮影戏作为家乡的一种地方戏,家乡人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都对它分外青睐。每当树叶葱茏、麦苗波动的孟夏四月,家乡的皮影戏便会如约而始。

  一年一度的皮影戏演出在家乡被视为一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吉祥象征。那里多数村子里都建有庙堂,敬奉着神灵,保佑这一方水土的人民平顺安康。所以,家乡人每年都要择定吉日为其唱戏兴事,以表虔诚之心及谢意。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在家乡俗称为“牛皮灯影子”或是“牛皮影娃子”。其设备简单,演出方便。戏里用的模具是用牛皮剪成的,有身形迥异的各式人像,有大小不同的桌椅、景别等道具,它们做工精致,形象逼真,颇有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人像长大体一尺左右,上面用细铁丝拴几根竹竿,以供演戏人操作使用。皮影戏演出时有专门的戏房,戏房的前壁有一片大大的'长方形空间,用白纸糊了,即为屏幕,家乡人称之为“亮子”。

  戏房里都安置着一台特别亮的灯,到了晚上,外面一片漆黑,戏房里就亮了这灯,一人持那模具贴着“亮子”,按唱的内容做着惟妙惟肖的表演,一人敲锣击鼓,二人拉胡,一块小小天地就演尽人间悲欢离合、情仇爱恨。那模具投在白纸上的影子格外清晰,再加之操持者声情并茂、技艺高超的演唱,又有锣鼓胡声相伴,俨然一台妙趣横生、真切动人的美戏!皮影戏内容丰富,大多讲些人们熟知的民间传说或是历史故事,也讲些传奇迷离的鬼神狐怪之间的传说等。

  每个村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唱戏日子,戏一般要唱上三天,当时,正值锄苗清田的大忙时节,但乡亲们却有足够的兴致和精力来看戏。演戏那几日,人们早早地吃了晚饭,家家都要炒上些豆子,装得兜里鼓鼓的,拿着板凳,三三两两地结伴说笑着去看戏。

  天色渐晚,戏场里的人越来越多。戏场内人声鼎沸,一片欢乐热闹、自然祥和的氛围。终于锣鼓敲起来了,操演者说唱开了,皮影上幕了,人们便都聚精会神起来。只见那皮影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各种动作神态应有尽有、入木三分,似是活人登台表演。家乡人早已入了戏,心里都为戏中人物紧绷着一根弦,个个凝神屏气,大有弦断琴止的感觉,但待到人物脱离了危险战胜敌手时,他们心中顿时如释千钧,口里便会长长地舒上口气。

  戏渐近高潮,家乡人个个一副陶醉然的模样,村子里的读书人亦不会忘记给乡亲们热情地讲解戏的内容,乡亲们嗯嗯啊啊地应诺着,讲解者更是眉飞色舞、不厌其烦,俨然一副在行的样子。

  到了深夜十一点多,戏还没完,人们兴致依然浓。此时会听见田野里蛙声连片,草丛里亦有唧唧嘤嘤的虫鸣声。月亮已悄悄悬在了正空,有清爽的山风从脸庞拂过,有悠扬动听的戏声从夜空滑过。这时人如身临仙境,顿然会感悟这唱皮影戏的乡村夜晚竟是如此地妩媚动人、别有情趣啊!


关于皮影戏的好文:皮影

  皮影戏,一门古老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千百年来,给祖祖辈辈的人带来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戏所用的幕影原理,以及表演形式,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几年前,皮影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晚上吃罢晚饭,暮色当空,小镇比城市更早进入休眠状态。在黑夜略显空旷的街上,由于晚上有一场皮影戏,人们比平常热闹很多,夜幕中,大家三三两两从家中出来,手中拿着椅子或者小板凳,不紧不慢的好像相约一样来到表演的场地。“当当当”三声锣响之后,原本熙攘嘈杂的环境像是被抽空了一般,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屋内的蜡烛都已熄灭,在黑乎乎的几秒钟内连每个人的呼吸声仿佛都能听到。突然,台中央的白幕后亮起了光,一个个手掌大小的人物形象跃然幕上,皮影戏开始了。   皮影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刻画都极为精妙,连妇人的朱唇睫毛,头上的玳瑁和腰间的珠光都极为生动。在一方小小的白幕上可以有千军万马,可以是十万八千里,全凭幕后“操控者”的意念,一个形象五个关节却能被演绎的如此生动不仅靠手上功夫,还讲究“唱念”本领,再和着“乐队”的伴奏,无论怎样的天地,怎样的故事传奇,都被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白幕上。   皮影戏传说发源于陕西关中一带的一种民间艺术,渐渐流传至全国各地,以至于在我的老家,也能欣赏到这种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表演。若干年前的一个晚上,在平氏老家有幸看了一场皮影表演。戏台就搭在街上一家门户门口,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演皮影戏,规模比我想象中要小得多,戏台好像只有一米半长、一米高左右,但幕后的工作却不少。皮影戏团成员好像总共有七、八个人,分工很明确,里面有人负责乐队,有人负责表演,有人专职主唱,有人负责附唱。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来表演故事,是一种深受人民欢迎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发展于唐,兴盛在宋朝。别看一个小小的皮影,但它制作精细、工序繁杂,材料要用上好的牛皮或驴皮泡软才能制作,一块牛皮要切成几层,切薄之后打磨,雕刻以后再上颜色。皮影的人物、动物等都是刻成侧影的,用细长棍支撑来牵制表演。   皮影,世人称之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活的绘画”。它除了板头用秦腔戏所用的暴鼓渲染气氛外,一盏玎玲作响的灯碗就是演唱中的“板”,“莲花落”节子为“眼”,“板”“眼”相扣,使得音乐旋律和谐,唱腔急缓有序,行腔委婉曲调柔和,花音高亢激越流畅,苦音哀婉凄楚,而用在兵败逃跑时的飞板,则有暴风骤雨秋风扫落叶的气势。小小的方寸之地,却能再现场面宏大的历史画卷,加上跌宕起伏的剧情,常让观者为之动容。所以民间有“牛皮人人淌眼泪,为古人担忧”的俗语。   明万历中叶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来我国传教,他们一方面向中国输入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也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介绍到了国外。公元1767年,来华传教的法国神父居阿罗德把中国影戏带回到法国,在巴黎和马赛表演时,引起轰动,随后又传至英国。特别是当德国大文豪歌德看到了中国影戏后,认为影戏是中国艺术中的瑰宝,应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享受到这种集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于一身的东方发明。他在1774年和1781年,两次作过宣传介绍,使中国影戏一度风靡欧洲。欧洲可以说是整个幻灯和电影的发祥地,然而不可否认,中国影戏的智慧之泉曾经滋润过这块发祥地,中国影戏堪称现代电影的开山鼻祖。   影是光的魂,光下又有着“操控者”的精神。皮影戏方寸之间表现的或喜或悲,亦忧亦怨,浩荡万马千军或二人含情脉脉,热闹或萧寂,淋漓尽致,往往观众沉浸在里面,“操控者”本身也沉浸在里面。一曲终落,万籁俱寂,无论上一秒上演了什么,下一秒都不会停留在幕上。表演完毕,室内骤亮,观众不愿离场,我知道这是皮影人的骄傲。虽然皮影戏之类的文化遗产正受重视,可高速运转的生活已让许多人习惯“快餐文化”,像这类传统文化别说学习了,就连欣赏也不一定有时间,虽然还在民间流传,但我不知道皮影的未来和前景将会怎样。   公众号:良子写作


上一篇:你想看什么动画片

下一篇:高分科幻电影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