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甜歌

时间:2024-09-10 05:56:54编辑:阿奇

求七八十年代港台的流行歌曲

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影视歌曲很多:
一、电影主题歌或插曲:
《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红色娘子军》主题歌《娘子军连歌》、《阿诗玛》插曲《马铃响来玉鸟儿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草原上的人们》插曲《敖包相会》、《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阳天》、《芦笙恋歌》插曲《婚誓》、《五朵金花》插曲《蝴蝶泉边》、《海霞》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漩涡里的歌》插曲《人家的船儿桨成双》、《归心似箭》插曲《雁南飞》、《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甜蜜的事业》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怒潮》插曲《送别》、《知音》插曲《知音》、《黑三角》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小街》主题歌《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少林寺》主题歌《少林,少林》和插曲《牧羊曲》、《戴手铐的旅客》主题歌《驼铃》、《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洪湖赤卫队》插曲《洪湖水浪打浪》、《江姐》插曲《红梅赞》和《绣红旗》、《红珊瑚》插曲《珊瑚颂》、《刘三姐》插曲《要和三姐来对歌》和《什么结子高又高》、《刘胡兰》插曲《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白毛女》插曲《太阳出来了》和《红头绳》、《芳草心》主题歌《小草》等等。
二、电视剧主题歌或插曲:
《九州方圆》主题歌《江河万古流》、《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歌《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三国演义》插曲《历史的天空》、《聊斋》主题歌《说聊斋》、《杨乃武与小白菜》主题歌《小白菜》、《话说长江》主题歌《长江之歌》、《济公》主题歌《济公活佛》、《寻找回来的世界》主题歌《寻找回来的世界》、《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歌《雨花石》、《军魂》主题歌《热血颂》、《三峡传说》插曲《乡恋》、《人与人》主题歌《高天上流云》、《同心曲》主题歌《这世界需要你》、《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陈真》主题歌《孩子这是你的家》、《射雕英雄传》主题歌《铁血丹心》、《上海滩》主题歌《上海滩》等等


80年代的台湾流行歌曲

  80年代的台湾出现了很多好听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一直被传唱至今。下面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80年代的台湾流行歌曲吧!   80年代的台湾流行歌曲推荐   1.一千零一夜   2.但愿人长久   3.太傻   4.胆小鬼   5.沉默是金   6.千古绝唱   7.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8.飘洋过海来看你   9.星光依旧灿烂   10.青苹果乐园   11.天天看到你   12.如果云知道   13.三月里的小雨   14.流星雨 《流星花园》电视剧插曲   15.江湖笑 《神雕侠侣》电视剧片尾曲   16.快乐老家   17.最美   18.难忘今宵   19.珍惜   20.相约九八   80年代的台湾流行歌曲介绍   1.鸭子   2.迟到   3.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4.缘分的天空   5.恰似你的温柔   6.今夜你会不会来   7.忽然之间   8.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9.火柴天堂   10.旋木   11.狼   12.每天爱你多一些   13.外面的世界   14.回家   15.他不爱我   16.走在红毯那一天   17.爱之初体验   18.我知道你很难过   19.我要找到你   20.离家的孩子   80年代的台湾流行歌曲精选   1.飘摇   2.值得   3.天黑   4.可不可以不勇敢   5.眉飞色舞   6.望乡   7.冰糖葫芦   8.南海姑娘   9.看海

试析什么是舞蹈

按照舞蹈的特征来划分:

一、专业舞蹈

古典舞: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芭蕾舞:
欧洲古典舞蹈,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
民族舞:
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民族民间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种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练习民族舞好处有如下3点:1、
有较强趣味性 2、 培养舞者气质 3、 让人心情愉悦。
民间舞:
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我国的民间舞源远流长,十分丰富,一般又可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两类。

现代舞: 现代舞(Contemporary),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象一辛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踢踏舞: 踢踏舞(英文:tap
dance)有拍打敲击的意思,是现代舞蹈风格的一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爱尔兰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美国,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的形式比较开放自由,没有很多的形式化**。舞者不注重身体的舞姿,而是着重趾尖与脚跟的打击节奏的复杂技巧。踢踏舞表演中,表演者穿着特别的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加上舞者的各种优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一种魅力。

爵士舞:
爵士舞是一种急促又富动感的节奏型舞蹈,是属于一种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现代舞所表现的一种内敛性的舞蹈。爵士舞蹈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由黑奴带到美国本土,而在美国逐渐演进形成本土化,大众化的舞蹈。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泼、有生气的一种舞蹈。它的特征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传统式的古典芭蕾必须局限於一种形式与遵守固有的姿态,但和的士高舞那种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种规律的存在。

二、国际标准交谊舞:

1、拉丁舞:
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休闲,放松是它的特点,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它是拉美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热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拉美人民的喜爱,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标准拉丁舞是规范、严格、标准的,它是在拉丁舞的基础上发展规范形成的竞技专业舞蹈,内容包括伦巴、恰恰、牛仔舞、桑巴、斗牛舞。
(1)伦巴(rumba):
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古巴人习惯头顶东西行走,以胯部向两侧的扭动来调节步伐,保持身体平衡。伦巴的舞步秉承了这一特点。原始的舞蹈风格,融进现代的情调。动作舒展,缠绵妩媚,舞姿抒情,浪漫优美。配上缠绵委婉的音乐,使舞蹈充满浪漫情调。
(2)恰恰(cha cha): 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恰,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3)桑巴舞(samba): 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4)斗牛舞(paso doble): 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5)牛仔舞(jive): 起源于美国,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
中所有的难度动作,增加了一些技巧。最早对牛仔舞的记载是由伦敦舞蹈教师 Victor
Silvester于1944年在欧洲出版的一本介绍牛仔舞的书。波普,摇滚,美国摇摆舞都对牛仔舞有着一定的影响。
2、摩登舞:
摩登舞是体育舞蹈比赛中的一个项目群,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男士要着燕尾服摩登舞西装,打领结,女士要着长裙,梳宴会正式发型。这个项目群中共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五项。比赛时裁判对参赛各对运动员不打分,只确定优胜顺序,最终根据总排名前三名胜出。摩登舞类中有华尔兹舞、探戈舞、狐步舞、快步舞和维也纳华尔兹舞五个舞种。
(1)华尔兹: 又称圆舞、慢华尔兹、波士顿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民间舞,舞姿雍容华贵,被人们称作“舞中之后”!其主要特点是把升降、摆荡、反身、倾斜融为一体,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两人成对旋转,温馨而浪漫。
(2)探戈舞: 国际标准交谊舞的一种,起源于非洲,流行于欧美,2/4或4/4拍,速度平稳,多为滑步,很少有起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当我们朝向一个方向移动时,而我们的身体却朝着另一方向。
(3)狐步舞: 是一种风格独特的交际舞,它的音乐为4/4拍,一分钟30小节左右,音乐分配强弱适中,舞步轻灵洒脱,跳起来欢快淋漓。
(4)快步舞: 轻松、欢快、活泼,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音乐为4/4拍,每分钟50小节,慢步通常占两拍,舞步轻盈跳跃,充满青春活力。
(5)维也纳华尔兹: 又称快华尔兹,主要特点是不停地旋转,舞步数量很少。维也纳华尔兹的音乐称为圆舞曲,为3拍子音乐,每分钟56小节。
三、时尚舞蹈

迪斯科:
迪斯科,来自法语的discothèque,意指那些播放录制好的跳舞音乐的舞厅,disco是discotheque的简称,原意为唱片舞会,起先是指黑人在夜总会按录音跳舞的音乐,70年代实际上成了对任何时新的舞蹈音乐的统称。与摇滚相比,它的特点是强劲的、不分轻重的、像节拍器一样作响的4/4拍子,歌词和曲调简单。20世纪60~70年代兴起,开始流行于美国黑人聚居区和拉丁美洲下层社会,很快就风靡世界。迪斯科音乐以夸张的强弱力度交替反复诱发人体内在的节奏冲动,舞步更为自由,可根据个性发挥。男女对舞时,身体接触很少,动作也不完全一致。
锐舞:
大约于80年代时,一群年轻人在仓库、车库、海边郊外等空旷之地,搬运音响和灯光器材过去,架起DJ台,然后找几个DJ放歌,搞自己的私人Party,而在当时也正是Acid
House爆发的时候,几种物如MDMA、Acid等等被当时的年轻人使用,一股庞大的新兴势力从地下的次文化烧起来,这就是Post-Acid
House
Rave舞曲革命;起源于地下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主流的商业市场型态,影响到90年代年轻人的穿着打扮、思考模式与生活方式,而引领的这股潮流往前走的新音乐类型“电子音乐”,赫然成为21世纪另一种前卫音乐类型。而去Club也成为年轻人除了看电影及逛街吃饭外最受欢迎的活动。
街舞: 街舞(英:Hip
Hop,日:ヒップホップ)最早起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爵士舞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它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并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的,各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注意了组成各环节各部分独立运动。80年代传人中国,并逐渐作为健身活动传播开来。
按照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划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摘自百度网友,。


急,乌克兰民歌有什么特点、风格等?

  俄罗斯的艺术源于 乌克兰...虽然现在俄罗斯不承认罢了


  虽然下面的有点过多,但是它解释的还算可以吧,把俄罗斯从古到今的音乐特点都介绍了,希望能使你满意.


  俄罗斯音乐的黄金时代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其标志是俄罗斯音乐的先驱者格林卡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然而这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肥沃的土壤上、在教会专业音乐获得发展和一系列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探索的前提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而结成的硕果。为了正确理解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成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align=center](一)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align]

  俄罗斯民族属东斯拉夫民族的一个分支。她的文明史起源于东斯拉夫原始部落的生活。俄罗斯民族自古就有能歌善舞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最古老的音乐是同氏族社会偶像崇拜活动相关的“仪式歌曲”,其中由于崇拜偶像的不同,又分为“年历仪式歌曲”和“家族仪式歌曲”两大类。前者同依赖于天气的农业劳动密切相关,表现对太阳和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后者同部落繁衍生息的婚丧礼仪紧密相联,表现对氏族祖先的祭奠。这些仪式歌曲属于原始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带有戏剧表演的特点,旋律音域很窄,多数为三度音程,偶尔或上或下扩充一度,音乐具有朗诵的性质。流传至今的例子有《啊,我们等待谢肉节》、《好吧,教母,我们来结亲》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劳动样式逐渐多样化,于是出现了伴随各种劳动样式的“劳动歌曲”。例如与农业劳动有关的是“播种歌”、“采集歌”、“收割歌”等;与畜牧业劳动有关的是“放牧歌,’;与苦力劳动有关的是“搬运歌”、“拉纤歌”等。这类歌曲节奏强烈突出,旋律铿锵有力,体现了劳动群众的集体意志和行动。代表歌曲有《木棒》、《伏尔加船夫曲》等。
  在11一16世纪,随着俄罗斯民族力量的壮大,“史诗歌曲”广为流传,其中包括“壮士歌”、“历史歌”。它们由民间说唱艺人传唱,内容大都是叙述古代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这类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深沉庄重,节奏从容不迫,具有男性豪迈勇猛的气质。流传至今的《话说伏尔加和米库拉》、《就像京城基辅》就是鲜明的例子。
  反映人民日常生活、民间风情的“生活歌曲”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伴侣。它们是“摇篮歌”、“儿歌”、“婚礼歌”、“舞蹈歌”、“轮舞歌”、“哭腔”等。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人民群众悲欢离合的各种思想情感。例子有摇篮歌《啊,摇啊,摇啊,摇啊》、婚礼歌《在诺夫戈罗德城敲响了钟声》、舞蹈歌《我和蚊子跳舞》、轮舞歌《哎,田野里有棵小菩提树》等。
  表达爱情和对大自然倾诉情怀的“抒情歌曲”在俄罗斯民歌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形成于16一17世纪的“悠长歌”,它由妇女演唱,既有单声部,也有多声部(二至三个声部),这种多声部具有支声或衬腔复调的特征。这种歌曲旋律优美舒展,节拍自由徐缓,大小调式频繁交替,表情内在细腻。例子有《啊,田野里不只一条小路》、《沿伏尔加母亲河而下》、《小姑娘走遍草地和泥沼》、《离别的最后时刻》等。
  以上各类歌曲大都产生和传唱在农村,可以统称为农村歌曲。18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兴起,出现了反映城市人民生活的“城市歌曲”,它们有些是来源于农村或外国歌曲的变体,同时也有市民自己的创作。典型的样式是浪漫曲、叙事曲、圆舞曲、进行曲等。这些歌曲也有俄罗斯民族特色,浪漫曲和圆舞曲主要在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中流传,而进行曲则更多是在士兵、工人和学生中传唱。城市歌曲有别于农村民歌,往往附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吉他、巴拉拉依卡或手风琴),既有多声部的重唱与合唱,也有单声部的独唱。自18世纪末以来,城市歌曲典型的特征是采用重音节有规律交替的新型诗词谱曲,词曲同步,旋律和节拍规整。例子有《在平坦的盆地里》、《莫斯科大火呼呼响》等。
  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俄国经历了三次革命运动,在音乐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诞生了对俄国以及世界有深远影响的“革命歌曲”。这些革命歌曲大多用流行的俄国农村民歌、城市歌曲以及外国歌曲的旋律重新填词而成,同时也有少量是全新的创作。这些革命歌曲在俄国境内外广泛传播,体现了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和建立新生活的斗争精神。代表性歌曲有:《我们的祖国在受难》(卡切宁词)、《我和你是精神上的兄弟》(普列谢夫词)、《同志们,勇敢地前进》(拉金词)等。
  俄罗斯民间音乐除了人声演唱的民歌外,还有丰富的民间器乐。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乐器,其中有弹拨乐器古斯里、弓弦乐器古多克、竖笛杜德卡、横笛索别尔、号角罗格、鼓纳克雷等。近代流行的民族乐器有三角型的弹拨乐器巴拉拉依卡和纽扣键的手风琴巴扬等。由民间艺人演奏的民间器乐包含了独奏、重奏与合奏等形式。民间器乐大多与歌舞配合,作为歌舞的伴奏,同时也有独立的器乐曲广为流传,它们往往带有变奏炫技的特征。例子有《卡玛林斯卡亚》、《放牧调》等。

  [align=center](二)格林卡以前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状况[/align]

  俄国专业音乐的开端可追溯到10世纪末基督教(正教)由拜占庭传人俄国的时期。在教会的活动中,音乐占有重要地位。教会歌曲是古代俄罗斯以书面形式记录和流传至今的专业音乐唯一的样式。记录的符号称为“涅夫梅”,它们仅表示旋律运动的大方向和节奏时值的长短,而不能代表准确的音高。这种符号体系称为“旗标或弯钩记谱法”。用这种记谱法书写的教会歌曲称为“旗标歌曲”。这种来源于拜占庭的旋律和记谱法,由于长期受到俄罗斯民歌的影响,逐渐具备了新的特征。原来音域狭窄,朗诵性强,后来音域扩充,增强了歌唱性。到了16世纪,“旗标歌曲”最终具备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风格。在17世纪,记谱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单声部的旗标歌曲演变为多声部的“帕尔捷斯歌曲”。这是一种无伴奏多声部合唱,除了表现宗教的内容外,往往渗人了世俗的歌词,音乐风格华丽,与当时建筑和造型艺术的巴罗克风格相似。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写作这种歌曲的作曲家有吉托夫、卡拉什尼科夫、巴维金、列德尼科夫等。17世纪下半叶还出现了另一种叫做“康特”的多声部歌曲,它原先用宗教内容自由发挥,以后直接采用爱情或幽默讽刺的歌词。在彼得一世统治时期,颂歌性质的康特广为流传。
  自17世纪末,18世纪初以来,专业音乐已不再属教会所垄断,在世俗的剧院、王宫和贵族庭院里,音乐已成为面向公众的娱乐和消遣。社会上已出现西欧式的管弦乐队和歌剧院,开始演出歌剧,举行音乐会。此外,小康家庭的音乐生活也开展起来。18世纪30年代建立了附属于沙皇宫廷的意大利歌剧院,以后又增添了法兰西歌剧院。18世纪50年代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开设T私营歌剧院,聘请意大利作曲家加卢皮(Galuppi,1706一1785)、特拉埃塔(Traetta,1727-1779)、帕伊兹埃拉(Paisiello,1740一1816)、萨尔蒂(Sarti,1729一1802)、契玛罗萨(Cimarosa,1749一1801)等主持、创作、演出意大利歌剧。18世纪80年代在莫斯科建立了彼得罗夫剧院(即苏联大剧院前身),除了演话剧外也演过歌剧和舞剧。彼得堡的石头剧院(即现今的基洛夫歌剧舞剧院前身)以及在一些省城的剧院,甚至在一些贵族地主庄园的农奴剧院也上演过歌剧或歌舞剧。
  18世纪末,在俄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涌现出一批作曲家,形成了俄国自己的作曲学派,逐步取代了聘请的外籍作曲家的地位。代表人物有:索科洛夫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包尔特良斯基、帕什凯维奇、福明、马金斯基、汉多什金等。他们在创作上的共性是:特别关注俄国民族民间生活题材,有意采用俄罗斯民歌素材,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他们的创作风貌最集中地体现在歌剧中。代表作品有:索科洛夫斯基的《磨工—巫师、骗子和媒人》(1779)、马金斯基和帕什凯维奇的《善有善报》(又名《圣彼得堡商场》,1782)、福明的《马车夫》(1787)等。在合唱领域,包尔特良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的宗教和世俗的作品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其中也吸收了若干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民歌音调。在室内器乐创作方面,汉多什金的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和俄罗斯主题变奏曲最有代表性。此外,抒情浪漫曲类型的“俄罗斯歌曲”在市民音乐生活中开始盛行,创作这类歌曲的杰出代表是杜勃扬斯基和科兹洛夫斯基。
  19世纪初,俄国音乐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一些作曲家的创作中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倾向。表现在歌剧题材上偏好童话和民间传说,追求毫华的舞台效果,音乐充满多愁善感的情调。代表作品有:达维多夫的《列斯塔,第聂伯河的水仙女》(1805)、俄籍意大利作曲家卡沃斯的《伊利亚勇士》(1806)等。浪漫主义倾向更突出地体现在30年代以后的音乐创作中,维尔斯托夫斯基的歌剧《阿斯科尔德的坟墓》(1835)就是鲜明的例子。此外,在阿里亚比耶夫、瓦尔拉莫夫和古里辽夫的室内声乐曲中,不满现实、孤独优愁、幻想美好未来的浪漫主义思绪与朴素的城市抒情歌曲风格融为一体。


上一篇:歌曲视频经典老歌

下一篇:吴磊演的电视剧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