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湖里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病逝。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6岁的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500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事发,被赶出钱庄。
清咸丰元年(1851年),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职,不久后调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接着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
清咸丰十年(1860年),胡雪岩37岁时,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鼎力相助胡氏的“阜康钱庄”。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是年底,杭州城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胡氏顿失依靠。左宗棠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清同治元年(1862年),胡雪岩获得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化、绍兴等地。
清同治三年(1864年),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
太平军消灭后,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胡庆余堂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
清同治五年(1866年),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在福州开办“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国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就在船厂刚刚动工不久,时逢西北事起,朝廷突然下令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赴任之前,一面向朝廷推荐江西巡府沈葆桢任船政大臣,一面又竭力推荐胡雪岩协助料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
清同治八年(1869年)秋船厂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成功。这艘轮船从马尾试航一直行驶到达天津港,当人们首次看到中国自己制造的轮船时,万众欢腾,盛况空前,连洋人也深感惊奇。
清同治十年(1871年)初,“镇海”号兵轮又下水成功。远在边陲的左宗棠得知这些消息,特别写信给胡雪岩:“闽局各事日见精进,轮船无须外国匠师,此是好消息……阁下创议之功伟矣。见在学徒匠日见精进,美不胜收,驾驶之人亦易选择,去海之害,收海之利,此吾中国一大转机,由贫弱而富强,实基于此。”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1月),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调兵遣将,准备发兵新疆。带兵打仗需要粮食。左给胡致信,请胡向上海滩的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燃眉之急。当时借外债很难,连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但胡雪岩非同一般,朝廷办不成的事他办成了。他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胡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设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
清光绪二年(1876年)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
清光绪三年(1877年),胡雪岩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
清光绪四年(1878年),55岁的胡雪岩成立“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业。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
清光绪五年(1880年),胡庆余堂资本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清光绪七年(1881年) ,胡雪岩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
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
清光绪九年(1883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顺天府尹毕道远等上《阜康商号关闭现将号伙讯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银号倒闭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让时为闽浙总督的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查访,清廷大概获知胡雪岩欠款及资产情形,谕旨中“亏欠公项及各处存款为数甚巨”、“有典当二十余处,分设各省;买丝若干包,值银数百万两”可以说就是查访结果。由“买丝若干包”可知,胡雪岩确实在破产前购买了大量生丝。
清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确实曾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我是看电视了解的胡雪岩,出生安徽贫困家庭,13岁到杭州打工,吃苦耐劳,草根起家,26岁认识王有龄时已经成家,女儿四五岁的样子,对母亲非常孝顺,在钱庄工作多年已是正式员工,每天主要负责到处找人收账,当时王有龄穷困潦倒,没钱就任官职,当年捐管任管都需要花不少钱,雪岩看有龄兄是个人才,于是私自做主借了500两银子给王有龄就职,因此被钱庄辞退,不久后王有龄不负众望,开始当官升官,雪岩发挥了他聪明过人之处帮助王有龄化解了不少难事,随着他开始实现自己大商的梦想,开钱庄,开生丝店,雪岩38岁那年王有龄因被太平军夺去杭州城池自杀身亡,而后他也面临死里逃生后被左宗棠赏识,开启了第二段巅峰事业,在之前的基础上又开药店,开当铺,直到成为中国首富,帮助左宗棠完成了多件了不起的事情,左宗棠多次写请赏给老佛爷,后来给胡雪岩赐了黄马褂二品官,雪岩59岁时作为中国首富实力雄厚和外国洋商打生丝大战,不料时局有变,李鸿章手下设置多重难关要制胡雪岩之死地,1200万屯下来的生丝,本来打算大赚一笔,结果市场不景气加上外商联合,再加上李鸿章手下暗中使坏,最终导致拍卖下来150万,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章手下故意安排全国人手到胡雪岩的钱庄挤兑银两,导致钱庄停业,声誉大损,开始落败,最后一代大商郁郁而终。
感悟:在发现市场不景气之时有外商出700万两银子买他的生丝时,如果能放下面子卖掉,还不至于影响到后来钱庄被挤兑,因为胡雪岩的总资产达到了4000万,但是一时无法变现而因为800万的负债就直接导致破产。古人经历过的新人都在重复着,人一旦做大做强了就目空一切,最后直至无法回天才叹息。
不过胡雪岩志气高于天,所以这才有了在后人耳中的特点,优点大于缺点
红顶商人胡雪岩
买《胡雪岩传》的情结来自于2009年暑假,在北京前门附近的一个书店,见到一本儿书叫《胡雪岩传》,因当时没有买下,遗憾了很久。后来看到有《胡雪岩全传》,果断买下,看了才明白,六本儿书的全传未免太详细,感觉还是没买的那个一本儿的更好。
胡雪岩是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从三品,官至布政使,红顶戴,穿黄马褂的商人。开到全国各地的钱庄银号、典当铺不计其数,为方便征战军队用药方便,又开了一个药铺----庆余堂。他是清末政商界的传奇,是红极一时的“中国首富”。
生意:与人方便
胡雪岩的生意,都是与人方便的互赢模式,从不曾见利忘义过,绝不会让对方、让合作者吃亏,甚至特意让利,为的是生意的长久。大概不注重钱,钱反倒来的顺利,有时,他都不知道钱是怎么挣来的。
胡雪岩在生意上有自己独特的眼光,能看到商机,也善于识人,善于物色人,培养人,他手下的挡手,都是一顶一的能干的人物。他寻找那些头脑活络的人注重培养,给每个合适的人一摊事儿,善于放手大胆的让他们去做。
商业帝国做大了,难免有顾不过来的时候,他最后吃亏也在挡手身上。阜康钱庄上海号的挡手宓本常,还有上海典当铺的管家唐子韶,眼看着从一般杂役到大管家,经手的金钱多了,欲望也渐渐膨胀,于是,就打起了自己当老板挣钱的想法,或者做起了将典当铺的东西掉包的伎俩,私吞大量金钱。隐忍的胡雪岩知道后,也没有声张,或等起回转,或念及旧情,都没有出手查办,可谓给足了情面。
胡雪岩的生意仰仗着一些政治靠山,他起于王有龄,终于左宗棠;因为靠山而起,也因为靠山而倒。他资助、结交贫贱时的王有龄,才开始了他商业帝国的建造,自始至终对王有龄的关照,从老人到侍妾,从官职前途到救命送终,胡雪岩无不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情感。
后来结交、依靠左宗棠,因为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斗争,胡雪岩成为他们争斗的牺牲品。欲除主战派左宗棠,先砍掉提供军需资助的胡雪岩。胡雪岩,首当其冲成了左李相争的牺牲品。
胡雪岩的生意之道,永远都是与人方便,所谓财散则人聚。他无论有钱没钱,仿佛都不在乎钱,在他眼里,钱仅仅是工具,人情永远重要。
胡雪岩的衰落,一方面来自他对江南丝户的保护,一方面来自外部左、李相争的大环境的制约和挤兑,最后还有内部人员私利膨胀的投机钻营。
胡雪岩收有大量的生丝和蚕茧,一旦将自己收的丝和蚕茧卖给外商,就意味着国内各家的小丝户的手工作坊会用不上,各家各户就面临着吃不上饭的窘况。这份隐忍,让胡雪岩一直压货,无法兑出现银。
后来为了生存,也有自己开办丝厂的打算,但是上海阜康的挡手宓本常挪用胡雪岩的钱,用做投资自己做生意,为了保证自己用钱的方便,他故意让胡雪岩购买丝厂的生意做不成。所以,丝大量压货,没有现银,导致钱庄周转不利。加上手下人宓本常南北货运输时航船触水雷沉没,蚀本亏空,典当铺的唐子韶掉包将典当铺亏空很多,又适逢李鸿章打击左宗棠的,于是,曾经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阜康钱庄,只几天工夫便倒闭了,实在没有办法再拆到到东墙,胡雪岩接受了没落。
最后的衰落,让人猝不及防。
最佩服胡雪岩的“接受”,当东墙无处可拆,也不可能补上西墙之时,胡雪岩的接受,让人顿感一个曾经如此傲娇的人物,居然这样快的接受眼下狼狈的一切,那种豁达,真是让人佩服。
钱,于他而言,始终是个工具。
感情:至真至诚
对朋友,他至真至诚。
他帮助王有龄打点一切,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的侍候,让人无话可说,他安顿看望王有龄的妾,让王有龄始终感恩。王有龄殉国之后,他还一再找关系为王有龄当年危难时故意掣肘的人施压。对王有龄来说,无论可言还是难言之事,他都能够读懂并打点好一切,他是至真至诚能以命相托的好朋友。
对于曾经钟情于自己的人,他看重情义但绝不打扰。他把自己钟情的姑娘阿珠,介绍给了年龄相当很能干的陈世龙,并且让忠厚诚实的阿珠父亲做老板办丝厂,他给了喜欢的人足够多的帮助。
他落难时,去阿彩的店里蹭饭,还把当票弄丢了。阿彩捡到当票,帮他赎回了衣服,并且告诉他可以一直来这里吃饭。对于这份恩情,他几次报答都未能成行,最后他的商业帝国陨落了,他仍然用三千两银票帮助阿彩家重整店铺门面,且听从朋友建议,绝不打扰生活,这是一个知恩报恩的人。
实施过‘美人计’的月如,胡雪岩原本可以查她丈夫做典当行时的账目,因为这一夜情,他居然网开一面,这份情感大概值十几万两银子。
钱,和感情相比,黯然失色。
胡雪岩情场得意,除了原配夫人外,在经常做生意的两个地方,各有一个“两头大”,类似于正妻的妾。后来妾死去后,娶了干练管家的罗四太太,罗四太太又为他纳妾十二个,所以,他家里,有个十二楼,住着十二金钗。在外面吃花酒、借干铺、美人计的一夜情,逢场作戏的也应该有不少,在男权社会里,作为“胡财神”的他,慷慨大方,做人信守承诺,给美人及其家人提供各种方便,投怀送抱者,估计也是感恩或者仰慕。虽然妻妾成群,却极少有争风吃醋者,这当然有赖于胡雪岩和得力助手罗四太太的恰当处理。
一切的成功,都是人际关系的成功,善于经营关系,是商业帝国的兴起的原因,也是妻妾成群却依然和平相处的秘诀。
真正帮他管理大后方的是罗四太太,最让人怜惜的也是罗四太太,她得宠而得的诸多珠宝钻石,在家庭没落之时,寄托在一个不义之家,不但损失将近五十万两的银子,还惨遭告状,几乎遭受灭门之祸。也许,她没有像胡雪岩一样对钱财看得开、输得起,最后,实在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误和别人的算计,服用安眠药自尽身亡,这样悲惨的结局,最是让人唏嘘不已。
书中悲惨的地方,除了罗四太太的“输不起”自杀外,还有12钗的遣散,昔日的荣华是在最后一次开会后断然消失的。接到通知说,厅堂开会,结果,人出门,房间就被锁了,只准原身打原身离开,再无回房间收拾金银细软的可能。当天穿金戴银的,可以带走身上的首饰,比较划算;那些平常省吃俭用,善于攒私房钱的,没有带在身上的,就再也拿不出走了。如果是存在阜康钱庄的钱,可以优先取出来,但是金银珠宝,基本就带不走了。
真有“树倒猢狲散”的意味!
胡雪岩挑拣了一个看上去可以生儿子的宠妾,赠给了为他出力的手下周小棠,效仿“年羹尧赠妾”也。
看到最后,感觉高阳版的传记,有意犹未尽之感。开头浓墨重彩渲染的几个人物,后面没有再续,那个以撑船为生的船老大一家,胡雪岩投资他们开丝厂,阿珠、陈世龙怎么了?“两头大”偷娶的两个妾颇费了一些周折,后面只用了一句“死了”带过,其中一个是妾的刘三叔,曾经就他赌博的才能,都有过半本书的介绍,后面写没落时,说了药铺“庆余堂”不会倒闭,也仅仅提到过一下是由刘三叔办起来的。其他一概都没有交待。
前面两本儿书的几个极力描写的重点人物到后面都人间消失了,一般不着笔墨,但是文章最后,忽然出现了一个最歹毒的妇人朱宝如的太太,仿佛横空里出现了一个歹人,以大量不义之财起家,后来侵吞罗四太太巨额财产,还下狠手高官,这个本该将她写成千刀万剐的人物,最后却以吃斋念佛装起菩萨来,虽然被有数的几个人了解,但,不足以平读者的愤怒呀,赠妾七太太也姓朱,不知道是否和就“假慈悲”朱宝如家有没有关系?而七太太屋里的最贵重文物失踪,是不是被七太太藏起?
书中没有交待之事,是否专门给读者留足了想象空间?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