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白菜馅儿饺子?
白菜馅饺子的做法用料面粉 适量、水 适量、猪肉 适量、白菜 适量、鸡蛋 一个、油 适量、盐 适量、酱油 适量、蚝油 少许、十三香 少许、鸡精 少许、葱花 少许、姜末 少许。做法步骤[ 1 ]首先和面,因为是煮饺子 所以和面的时候放了少许盐和一个鸡蛋,加水和面 煮的饺子会非常滑 而且筋道;[ 2 ]和成面团后 饧发二十分钟 期间制作饺子馅;[ 3 ]饺子馅的猪肉用的是前槽部位 瘦的多 比例大概是8:2 然后去皮 剁成馅;[ 4 ]放入盐 鸡精 耗油 酱油 十三香调味 顺时针搅拌上劲儿;[ 5 ]再放入葱花和姜末 搅拌均匀 盖好备用;[ 6 ]再处理白菜 大白菜的叶子洗净;[ 7 ]切成均匀的宽条 一指宽;[ 8 ]放入开水里汆烫一分钟左右 去除菜腥味;[ 9 ]然后放入凉水里过一下;[ 10 ]剁成白菜碎 具体的程度看自己喜好吧 就像肉馅一样 有人喜欢吃大点肉;[ 11 ]剁好的白菜放入干净的纱布里挤干水分;(白菜容易出水)[ 12 ]不要太干 吃起来口感不好 稍微留点菜汁;[ 13 ]挤好的白菜和猪肉馅放在一起 加入适量油;[ 14 ]搅拌均匀后 盖好备用;[ 15 ]再把饧发的面 搓成剂子;[ 16 ]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饺子皮;[ 17 ]放入适量饺子馅在中间;[ 18 ]老妈的包法是先对折 中间一个褶 旁边再来个小褶;[ 19 ]锅里烧开水 水开下饺子 两个开 等饺子浮起来就好了;[ 20 ]放在蒸帘上淋干水分;[ 21 ] 完成,装盘上桌。
白菜馅饺子怎么做好吃
白菜馅饺子的好吃做法猪肉白菜韭 菜馅饺子所需材料:猪肉1斤、九菜1斤、白菜适量,豆油100克、盐5克、蚝油1汤匙、姜末20克、生抽5克、老抽5克、料酒5克、十三香2克、白胡椒粉2克、味精2克、温水150克、做法步骤:1.猪肉选7分瘦肉,3分肥肉的猪前腿肉,或者用五花肉也可以,把猪肉去皮,再切成小块。2.再把猪肉切成肉馅。猪肉馅买肉回家自己做,吃着放心,锅内加入豆油烧热,加热至冒烟,关火,把油晾凉待用。3.把剁好的肉馅放到大碗内,加入一半晾凉的油,再加入姜末、白胡椒粉、蚝油、十三香、料酒、白糖、味精、生抽、老抽,用筷子搅拌均匀。用筷子不停的按顺时针方向搅动肉馅,一边搅动,一边分次加入温水,直至把温水全部搅入到肉馅里,再加入盐,把肉馅搅至上劲后变得黏稠。把调好的肉馅放到冰箱内冷藏30分钟左右,让肉馅和所有调味料有一个充分融合腌制的过程。4.把九菜和白菜择洗干净,沥净水分,再把白菜和九菜切成末。5.把九菜放到盆内,加入剩下另一半的油,拌匀,九菜裹上一层油,拌馅时就不会腌出水。这是做九菜饺子不出水的小窍门。6.把调好的肉馅放到九菜盆内,用筷子搅匀即可,白菜九菜猪肉馅就调好了。7.把饺子包好,煮熟就可以吃了。小贴士:九菜洗净后,要沥净水分,不要有水,切好后拌油,使九菜表面有一层油膜覆盖,拌馅时就不会腌制出水,九菜要包的时候再拌,放久了九菜容易变色,变蔫了,煮出的饺子,九菜颜色不绿。拌九菜白菜馅的饺子,不要放葱。
世界上最大的饺子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 世界上最大的饺子 吃过那么多的饺子有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饺子呢?? 中国之最,在我国的河北省保定,一个超级大的饺子发明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饺子长达1.2米,宽0.86米是由保定一间餐厅制造的;它重达79公斤,是用三袋面粉和60kg饺子馅制造而成。 并且在这个无穷的铰子里边还有2011小饺子。这些小饺子有不一样的口味,能够在同一时间供100人食用。 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面包饺子重达34.95千克(77.05磅)重,这是由由弗朗西斯·卡马乔(哥伦比亚)与CINZIA巴尔多和AndreaBassetti(包含意大利)协作制造的。 世界上最大的饺子的制造是在当地公证处的监督下进行,并会在吉尼斯世界纪录挂号。 别的,关于世界上最大的饺子,有音讯报道称:1997年7月5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香港我国食品与文化联合会和南区委员会一起制造了一个重480公斤的饺子。不过这个可能没有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吧。 这么大的饺子你有没有目瞪口呆呢?这要是一个人吃的话,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饺子多几天才能吃完啊?? 饺子的发展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成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的饺子是与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百饺园的229种水饺,分为十大系列,有素馅类、水产类、野菜类、保健类、海鲜类等。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南宋时叫做“燥肉双下角子”。 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也很快的收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响。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饺子的样式也由原来馅小皮薄变成了馅大皮厚。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扁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蒙古帝国给中国饺子向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明代的书籍也证实了这点。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可见,明代北方地区过年吃扁食已经取代原来的过年吃圆子、年糕等食物。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现晚上23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和“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日煮饽饽。” 随着商业化和人口流动,南方也正在学习北方的传统文化。如过节不吃饺子的常州出现了“大娘水饺”品牌。在广东,一些如珠海、东莞和深圳的移民城市过年也渐渐有了吃饺子的习俗。另外福建、客家地区原本有吃饺子的习俗,但不是过年或者过节的必备品。 正因为我们国家文化丰富多彩,才会形成各地过年过节习俗文化的多元化。我们应该学会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促进中国文化的和谐统一发展。
世界上最大的饺子?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 吃过那么多的饺子有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饺子呢?? 中国之最,在我国的河北省保定,一个超级大的饺子发明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饺子长达1.2米,宽0.86米是由保定一间餐厅制造的;它重达79公斤,是用三袋面粉和60kg饺子馅制造而成。 并且在这个无穷的铰子里边还有2011小饺子。这些小饺子有不一样的口味,能够在同一时间供100人食用。 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面包饺子重达34.95千克***77.05磅***重,这是由由弗朗西斯·卡马乔***哥伦比亚***与CINZIA巴尔多和AndreaBassetti***包含义大利***协作制造的。 的制造是在当地公证处的监督下进行,并会在吉尼斯世界纪录挂号。 别的,关于,有音讯报道称:1997年7月5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香港我国食品与文化联合会和南区委员会一起制造了一个重480公斤的饺子。不过这个可能没有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吧。 这么大的饺子你有没有目瞪口呆呢?这要是一个人吃的话,这个多几天才能吃完啊?? 饺子的发展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成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的饺子是与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百饺园的229种水饺,分为十大系列,有素馅类、水产类、野菜类、保健类、海鲜类等。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南宋时叫做“燥肉双下角子”。 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也很快的收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响。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饺子的样式也由原来馅小皮薄变成了馅大皮厚。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扁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蒙古帝国给中国饺子向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明代的书籍也证实了这点。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可见,明代北方地区过年吃扁食已经取代原来的过年吃圆子、年糕等食物。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现晚上23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和“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日煮饽饽。” 随着商业化和人口流动,南方也正在学习北方的传统文化。如过节不吃饺子的常州出现了“大娘水饺”品牌。在广东,一些如珠海、东莞和深圳的移民城市过年也渐渐有了吃饺子的习俗。另外福建、客家地区原本有吃饺子的习俗,但不是过年或者过节的必备品。 正因为我们国家文化丰富多彩,才会形成各地过年过节习俗文化的多元化。我们应该学会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促进中国文化的和谐统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