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时间:2024-09-30 03:33:30编辑:阿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说什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在下雪天送武判官回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译文:北地的寒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色的牧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满雪花。仿佛一夜之间有春风吹来,千万棵树上有梨花在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如下: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三、主旨赏析如下: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1、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1、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这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著”。着:亦写作“著”。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惨淡:昏暗无光。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羌笛:羌族的管乐器。辕门:军营的门。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古诗题 材:边塞诗、送别诗创作背景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作者介绍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出生于官僚贵族家庭,但早年丧父,随兄过着孤贫的生活。他刻苦学习,遍览史籍。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进士。岑参以独具特色的边塞诗享誉天下。他的边塞诗以昂扬的情调、磅礴的气势、飞动的形象和富于变化的旋律给人以刚健绚丽的美的享受。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当是岑参在北庭都护、伊西节度、瀚海军使封常清幕下,任安西节度使判官。判官,是当时掌管文书事务的文职官员。其权限近于副使。武判官是岑参的同僚,其生平事迹不详。从本作品的内容与诗人所流露出的感情来看,他们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前十句为作品的第一部分,主要是歌咏边塞瑰丽壮观的雪景,同时也寄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活动。初看飘飞如絮的雪花挂满枝头,惊喜满怀;再看雪崖百丈,愁云万里,想到武判官就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千里跋涉,返回京都,不免又沉郁满怀。所以又可以说,在这段写景之中,暗含着送别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诗人开篇笔力雄浑,气势宏阔,紧扣主题“白雪歌”,抓住西北边地特有的自然现象“胡天八月即飞雪”,再现了西北边塞的风雪景象。“卷地”一词,形容北风的狂暴猛烈,将“白草”都折断了。“白草”是西北边地特有的一种植物,《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曰:“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王先谦补注又说:“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原本是坚韧可抗风沙的“白草”,却被北风席卷而折断了,足见风势的狂暴了。“胡天”,交代了所写的地域;“八月”,交代了所写的时间。可见西北边塞环境的恶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极为形象地描摹了绚丽多姿的北国雪景。“忽如”,形容西北边塞气候变化的骤然。诗人巧妙地借助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冰封雪飘草木凋零的北国严寒的世界变得春意盎然,仿佛令人体会到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馨,甚至充满了沁人心脾的芳香。   这四句诗从广阔的角度,描绘了一派茫茫的风雪外景,想象丰富,比喻新颖,流露着诗人对边地生活的真挚感情。   五至八句,诗人通过戍边将士的感受,写出了西北边地风雪严寒的景象。“散入珠帘湿罗幕”写的是雪花飘进军帐帘幕上的情景。“散”字形容雪花如絮,轻盈飘飞的样子。“珠帘”,为雪花提供了可侵入的缝隙,飞入军帐中去。“罗幕”,绸缎绫罗制成,落雪溶化可湿。洁白如玉的雪花,晶莹耀眼的“珠帘”,灵光耀眼的“罗幕”,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散”与“湿”在这句诗里不仅传神入微,同时也起到了过度与领起的作用,使作品自然转入对帐中景况“狐裘不暖锦衾薄”的描写。“狐裘”,狐狸皮的袍子;“锦衾”,绸缎的被子。军帐之中,虽然炉火通红,有“狐裘”“锦衾”这样上好的御寒衣被,可还是觉得单薄,不暖和。这充分表明了西北边塞的极度寒冷。接下来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则进一步突出边塞的极度寒冷。这几句通过戍边将士的感受,形象地描绘了边塞风雪带来的奇寒,更烘托了将士们不畏严寒,守卫边疆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从人感受到的寒冷景象转到更广阔的范围,写视觉上的大地与天空,描摹出了边塞风雪严寒的另一幅奇景。“瀚海”,古代对大漠的称呼。“名义考”说:“以沙飞若浪,人马相失若沉,视犹海然,非真有水之海也。”这两个诗句,以刚劲的.笔触,磅礴的气势,描绘出了边塞冰天雪地的壮阔图景。   后八句为第二部分,重点描写送别武判官的场面。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的是饯别场面。“中军置酒”,即在中军帐中摆酒设宴为武判官饮酒践行。老朋友要回归京城了,光喝酒践行是不够的,更少不了代表异域文化风情的“胡琴琵琶与羌笛”演奏出来的悠扬婉转的乐曲,连同那觥筹交错与真情的话别回荡在中军帐内,洋溢着浓郁热烈的气氛和惜别的深情。   最后六句写的是送别时的情景。酒宴之后,武判官该启程了,而此时的天气却依然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也就是说,当他们走出营帐,来到“辕门”时,天色已近黄昏,昏暗的天空依然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那插在辕门外的红旗已经冻得僵硬不堪,连那强劲的寒风都无法吹动它了。风雪壮行,环境不同,送行人的心绪也就不同。武判官为了早日返回京城,不得不在这寒冷的天气,冒着特大的风雪,长途跋涉,这能不令人担忧吗?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朋友们依依惜别,直至送到“轮台东门”。“轮台”,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东,唐时属北庭都护府,距离京都约有五千余里。送行的人们望着远去的友人武判官,前面是天山那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崎岖的山路。“雪满天山路”,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谊和担忧,这样恶劣的天气,这样崎岖的山路,何时才能安全顺利到达京都呢?武判官越走越远了,送行的人们依然伫立在“轮台东门”翘首凝望。直到“山回路转不见君”,起伏迂回曲折的山路,完全遮住了武判官的身影,诗人依然觉得难舍难分,可是,留给他以及送行人们的只有眼前的“马行处”。人去行迹在,伸向远方的“马行处”,牵动着诗人无限的情思,“空留”一词又蕴涵了多少惆怅啊!写到此,诗人住笔了,然而,他的思绪远没有停止,还在大雪纷飞的天山路上跟随着武判官踽踽前行,他把读者带到了遥远的边塞,带到了纷纷扬扬的风雪天山路上,与之一道对友人的依恋之中,久久地,久久地思索着,回味着。   这首诗是一首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感人肺腑的边塞诗。作品中既描绘了戍边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又表现了感人至深的真挚友情,同时还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在艰苦的条件下守卫边疆。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也正因如此,这首诗才能够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写法上,首先是诗人能把“白雪歌”与“送武判官归京”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语言鲜明生。   【古诗今译】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里就飘起了大雪。忽然好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树万树开满了洁白的梨花。雪花飘散进珠帘里,打湿了军中的帐幕,穿上狐裘也感觉不到温暖,锦缎的被子仍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铠甲也因太寒冷,难以穿在身上。被大雪覆盖了的浩瀚无垠的大沙漠,婉如百丈冰峰,晦暗的天空凝聚着无边的冰一样的愁云,仿佛随时都要压下来。在中军营帐里,为即将回归京城的客人设宴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都被冰雪冻硬了,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的足迹。

上一篇:人流痛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