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图的作品特色
一、长达三十公尺的布局,主要以鸟瞰之构图方式展现了连绵不绝的动势和空间,将不同之时空视点,纳入同一视觉空间,透显了中国文化的宇宙观。画面上疏密明暗的安排,绝无单调重复之病,并有一气呵成的整体感。二、通幅画面予以一种水气湿润、青翠盎然的感觉,将那种浓郁幽深、郁郁苍苍的江南景致,表现得极为动人,同时也呈现了张大千个人深厚之人文情感。三、综合张大千平生画风与技法,举凡泼墨、泼彩、用笔、点染、荫湿、流动、沈渍、干印等各项技法之运用,营造出长江山水庞大蜿延的气势。 张氏在这幅作品中具有一项特殊成就,即是将浓艳的青绿设色与工致的笔调融入文人山水的笔墨中,在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间的调和上表现了他最大的企图和努力,达于前人所未及之境地。《长江万里图》兼重笔调的雄浑与秀润,并以张大千泼写兼施的个人风格,奠定了张氏在中国山水画上不可憾动的地位。这幅《长江万里图》为绢本,高半公尺余,长达二十公尺画幅的表现形式为传统之中国手卷。分十段分别绘出岷江、嘉陵江、宜昌、武汉、鄱阳湖、黄山、南京、镇江、吴淞口等十处江山胜景,可独立成图,又可贯连,在他的这幅长卷中,以四川省为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此长卷近二十米,画面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力,也表现了画家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在技法上,这是一幅泼墨泼彩画、他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又融会了西方绘画的泼彩法,形成了“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风格,这也正是大千晚年的主要画风,具有强烈的个性,豪迈奔放、雄浑苍茫,展卷之下令人叹为观止。长江,是大千先生少年时代,在重庆求学期间就十分熟悉的大江。早在一九一六年,大千随二兄善子离开重庆赴上海时,便种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千的家乡在内江,他一九三八年后十余年间,又长住成都,均位处长江的主要支流。在航空业并不普及的年代,乘船进出长江,乃大千在大陆时期的常事。 此卷开头一段采用纵深来回往覆的手法,咫尺千里,山势与河流蜿蜓交错;然后采横势铺陈的手法,高山与平陆绵延交替,经武汉三镇,江面霍然开阔,又不时画出支流,山城水廓错落衔接,风帆处处,制造深远苍茫的空间。过了南京和金山,江面更形宽阔,山势渐渺;过上海、崇明后,则是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了。洋洋洒洒近二十公尺的长江胜景,在大千的笔下,时而明净,以线条为主,时而蓊郁,以湿墨迭彩晕染,粗放与精工,收放自如,技法上真正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全卷结构,诚如一场百人乐团大规模演出的交响曲,雄壮与细腻,快速与舒缓交互迭出,色彩变化,有缤纷浓郁,也有清雅飘逸。而且天光水色,阴阳明灭,气象万千,可以说是极宇宙之大观于眼底,,如果不曾像大千那样游历名山大川的蓄积之厚,绝不可能作到如此胸罗天下的气魄。由于大千此画是为同是四川人的张岳军(群)先生祝寿,所以借用也是川人的苏东坡诗句:「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主要景点起自四川境内的长江上游,可以从画中明指的有岷江、都江堰、索桥、导江玉垒、重庆、万县、三峡、宜昌、武汉三镇、庐山、小孤山、黄山、芜湖、南京、镇江、金山寺、焦山、上海,至崇明岛出海为止。此画在一九六八年于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第二天,六月三十日一天内有六千观众涌入参观,不乏长江流域的各省同胞,与大千一般抱着「看山须看故山青」的心情,来观赏大千创作颠峰期集大成的山水巨构。
长江万里图是谁的作品
《长江万里图》是吴伟的作品。图中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曲谷山村,域乡屋宇,江上风帆及众多名胜古迹点缀其间。此卷构图峰峦起状,江河湖港气象万千,山水间的野渡渔村、水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及环境与山峦湖泊相辉映,十分壮观雄伟。充分地表现出浩浩长江的宏伟气势和秀丽风姿,抒发了画家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吴伟简介吴伟(1459年—1508年),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明代著名画家。画院待诏,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善画水墨写意、人物、山水。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墨恣肆,神韵俱足,为明代中叶创新画家。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追随者众,形成兴盛一时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
千里长江图是谁的画?
《千里江山图》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千里江山图》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千里江山图》运用“深远”的构图法,把近景、中景、远景结合在一起,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给人以“咫尺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觉,开辟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在这幅山水巨作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宋徽宗慧眼选人才,王希孟呕心沥血绘国画的故事。
万里江山图是谁的画作?
不是“万里江山图”,而是《千里江山图》,作者是王希孟。王希孟,北宋时人,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宋徽宗慧眼独具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王希孟时年仅十八岁时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便早逝。《千里江山图》特点《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