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程度是什么?
电离程度就是分子在水中的电离的百分比。弱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后电离的百分比下降即电离程度下降。电离和水解的大小关键是看这种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即可以看其电离常数的大小,电离常数越大,说明其电离能力越强,反之其对应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能力越小。强电解质:比如100个HCl可以全部电离100%。弱电解质:比如100个CH3COOH只可以电离2-3个2-3%。引起电离的原因:1、浓度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下降时,有利于弱电解质分子变为自由水合离子,电离度增大;当溶液浓度升高时,有利于自由水合离子变为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度减少。因浓度越稀,离子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少,电离度就越大。2、温度的影响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离子化倾向加强,又因大多数电解质电离时没有显著的热量变化,这就导致温度对电离度虽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的必然结果。一般情况下,温度对电离度影响不大,但水的离解过程显著吸热,所以温度升高可以增大水的电离度。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电离度
电离程度怎么判断?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电离不完全。几乎所有的盐都是强电解质,都完全电离。除一些弱电解质盐HgCl2,Pb(Ac)2,部分氰酸盐强酸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且酸性越弱表明电离程度。常见不完全电离的酸排序:HIO3>H2CO4>H2SO3>HSO4->H3PO4>HNO2>HF>HC2O4->HAc>H2CO3>HSO3->H2PO4->H2S>HClO>HCN>HCO3->HPO4^2->HS-越靠前的酸电离度越大(以一级电离为准),可认为碘酸几乎完全电离,HS-几乎不电离。强碱全部电离,弱碱部分电离。常见不完全电离的碱Fe(OH)2>Fe(OH)3>Cu(OH)2>NH3*H2O>Al(OH)3被溶解的Fe(OH)2电离程度最大,Al(OH)3的电离程度最小。判断水解程度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会水解,且离子对应酸的酸性越强,或对应碱的碱性越强,则该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换言之,【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正好相反】,电离程度越大,水解程度就越小;电离程度越小,则水解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