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yu

时间:2024-10-07 09:34:48编辑:阿奇

韩愈号什么

韩愈号昌黎。韩愈号“昌黎”,故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有着浓厚儒学和文学传统的中小地主家庭,祖、父辈均为清正廉洁的中下级官吏。韩愈一生热衷于从政为官,力图改变当时“有君无臣”的政局。他以儒家思想为主,又杂取各家,怀“忧天下之心”,积极干预时政,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韩愈的简介资料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韩愈

韩愈字什么号什么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先生。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韩愈的散文有哪些?

 韩愈的散文的内容包涵盖了许多的方面,举凡政论,书启,赠序,杂说,传记,祭文,墓志,寓言,游记乃至传奇小说,应有尽有。
  主要的有以下几类:
  论说文:韩愈的论说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等,另一类重在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篇章还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因而值得重视。这类文章中《师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此外还有《争臣论》《原毁》《讳辩》等。
  杂文:韩愈的杂文与其论说文相比更为自由随意一些,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移,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送穷文》《杂说》《获麟解》《伯夷颂》等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杂说四》,也就是《马说》。
  序文:《送董邵南序》《送石处士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都是言简意赅,形式多样的代表之作。
  祭文:最为著名的就是《祭十二郎文》,历来为人称誉。
  传记:例如《张中丞传后叙》,叙事杂以议论和抒情,而《毛颖传》和《石鼎联句诗序》则与当时流行的传奇小说没有什么差别了。
  碑志:韩愈的碑志仿佛是一组组形象生动的人物画廊,历来为人称赏。例如《唐河中府法曹张君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国子助教河东君墓志铭》


读韩愈散文

以前不太喜欢韩愈的散文,觉得没什么文采,也没什么个性。虽然知道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观止》里面选他的文章最多,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一直喜欢不起来,看到他的文章都是一带而过,直到近几天,认真读了他几篇文章之后,才知道他并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名副其实。

韩愈文章有两个最大的特点:言之有物,诸体兼擅,

言之有物是指他的文章注重内容,没什么废话;诸体兼擅是说他每种体裁都能驾驭,祭文、赠序、墓志铭、人物传记甚至奏折,都有流传千古的作品。

暂且把我喜欢的一些句子摘录下来,它们都是我从我这几天读的文章中选出来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送孟东野序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竖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送李愿归盘古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吾因之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送董邵南序



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送杨少尹序





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送石处士序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柳子厚墓志铭



2020.1.6于机关办公室


上一篇:软件项目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