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主体,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世界范围内的大战。 扩展资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军队,第二天,美军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达到最大规模。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苏联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造成了重大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世界体系的建立。三、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并且分裂为两大对立的武装阵营,展开军备竞赛,矛盾日益尖锐。
之所以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是因为第一,直到20世纪初,世界体系才真正形成,这是资本主义主导的体系。第二,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占有别人的,别国的利益,是扩张性的。第三,这个体系内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绝对的超级大国主导,实力与利益分配方式不匹配导致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主要矛盾下积累了若干小的矛盾。第四,工业革命为大国提供了战争所需的物质力量和各种技术手段。第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机器生产的进一步普及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形成了庞大的兵源储备,使大规模的战争成了可能。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上升到世界第二强国,但其拥有的殖民地远远不如英国法国,德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国家当时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人民的情况
二战时期1934年2月6日,几万名法西斯武装暴徒藉反对斯塔维斯基贪污案,在巴黎举行示威,冲向议会大厦波旁宫。达拉第政府被迫辞职,共和制再度面临危机。凯旋门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但法国节节败退。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7月在法国中部的维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1944年8月在法国抵抗运动和盟军的打击下,维希政府瓦解。从第三共和国覆灭到第四共和国建立,中间经历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斗和制订新宪法的斗争。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迅速发展,1944年6月成立临时政府,团结国内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继续抗战,在同盟国和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复巴黎,接着全国光复。扩展资料:德国与意大利分割了法国领土,德国招募了六十万法国人进入德国工厂,并且被迫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提供帮助,六十多万法国人夜以继日的工作,直到体力耗尽,最后死亡!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6月3日,德军数百架飞机开始空袭法国机场及重要目标,法国失去了制空权, 900余架飞机被摧毁。 5日拂晓,德军兵分两路在180km的正面上实施进攻。“B”集团军群由于遭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仅前进5-7km。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德军投入预备队 22个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和埃纳河之间实施突破,于 12日到达巴黎东北的马恩河后继续向纵深发展。“A”、“B”两集团军群实施钳形攻击,迂回巴黎,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 14日,德军“C”集团军群按计划在 50km宽的正面上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其防线很快被突破。同时,德军未经战斗便进入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字旗。17日德军攻占斯特拉斯堡,近 50万法军被歼。 22日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享茨格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战争中法军亡 6万余人,伤 30万人,被俘 200万人;德军共伤亡 14.6万余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何如此迅速战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第如此迅速战败的原因如下:1.法国人盲目建设马其诺防线,一厢情愿地认为德国人永远无法逾越。2.联军的作战意识很是消极,是既不想打又不敢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一战的阴影、波德战争的震撼,自身军队模糊的战争定位影响。以至于开战前夕很多法军因为喝高了而住院、支援物资里明确要求加入娱乐用具、拿自家产的葡萄酒去分界线和德军换啤酒喝。3.德军及其周密的作战部署,由曼施坦因元帅制定的黄色方案将兵力分为ABC三个集团军,A集团军部署于北部平原,负责进攻和掩护B集团军;B集团军部署中部森林,为主力部队;C集团军部署在马其诺防线,负责牵制联军主力。 4.法国情报机构的无能。希特勒自编自导“黄色方案曝光”,使联军认为其主力部队是A集团军,为B集团军赢得了绝对的胜利。5.两国治军思想的严重差异。法军虽然兵力远高于德军,但思维严重拖轨,在以坦克为主力的装甲部队配合步兵和空中力量的战略时代,法军还是侧重以步兵为主,装甲部队为辅(肉盾)的陈旧思维,而且还是单纯注重防御(马其诺防线),在运动战大展神威之时还是沿袭一战的老思维。扩展资料:法国战役法国战役(又称法兰西战役,法语:Bataille de France,德国将其称为西方战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法国及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战争历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纳粹德国击败。战争最后,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本土。背景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实力来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了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目的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国进攻,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好之前进攻法国。他还相信一旦法国失败,英国也会就范。但以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为首的德国陆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理由是德国陆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西欧军队,一但开战,德国必亡。希特勒严厉斥责勃劳希契等人胆小怕事,并命令他们无条件遵从他的主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国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