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简介

时间:2024-10-13 18:36:49编辑:阿奇

章太炎简介 章太炎资料

1、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2、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章太炎简介 章太炎资料

1、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2、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国学宗师章太炎有多厉害?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国学大师,也是学者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但学术与政治毕竟不同,政治方面,章太炎确有他的局限,这些局限在辛亥革命及民国初年表现得很明显。章太炎的一些主张与孙中山不同,但他是一位有功于辛亥革命的伟大民主革命宣传家。戊戌变法之后,章太炎既对清朝统治不满,又同情康、梁;既孕有民族思想,又没有转向革命。他提出了“客帝”和“分镇”的课题,认为满洲贵族,是客帝;中国的“共主”应为“仲尼之世胄”。只要清朝皇帝承认过去民族压迫的错误,拥护孔子后裔,做“虚君”,自己退居为齐桓公、晋文公般的霸主,发愤自强,那么反满情绪可以平息,可以防止“逐加于满人,而地割于白人”。“分镇”也是章太炎在外国侵略、清政腐朽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改良设想。认为政治危急之际,“犹赖有数镇稍自奋起,足以扶危而定倾”。扩展资料:学术成就章太炎一生经历了戊戌维新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时期,走过曲折的道路,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他退居书斋,钻研学问,粹然成为一代儒宗。在学术上,他涉猎甚广,经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深湛造诣。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其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亦很大。

国学的大家章太炎

人物介绍: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后改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的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 国学成就 章太炎师从俞樾研习经学、史学、小学,后又研究佛学和子书。曾被清政府逮捕入狱,狱中三年,钻研佛学,特别是唯识论和因明学。后在日本和中国各地讲论国学,影响很大。 章太炎注重国学的传授,力主古文经,先后在日本、苏州讲学。著有《国故论衡》、《国学演讲录》,以文言文书写。在苏州有国学讲习会,从学者七十余人。章太炎治学严谨,提倡学有所据,语有确证,广征材料,以求明辩。 章太炎精通文字、音韵、训诂学,对于国学的各个方面都有精深的造诣。在音韵学上成就尤大。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语音学的`知识,将其运用到古音韵的研究上,修正了王念孙的古韵分部,定古音为23部,用汉字描写古韵的音值,确定古声母为21个,创造《成均图》,旨在解释文字的转注、假借与孳乳现象。 《国故论衡》是其重要著作,胡适认为该书是两千年来中国可称得上“著作”的几部书之一。《文始》则是我国汉语史上第一部理论、方法、体例都粗具规模的语源学著作。在经史方面,章太炎对儒家经籍、先秦诸子以及史书都做了大量精深的研究。对清代的考据学,他也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主要著述见于《章氏丛书》。

鲁迅先生的三位老师是谁?

1、寿镜吾寿镜吾是鲁迅少年时代的私塾先生。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在寿镜吾身边度过了大约四年光景。三味书屋是寿镜吾的祖宅,位于绍兴东昌坊口,建于清代嘉庆年间,与鲁迅故居新台门仅一河之隔,相距不过百十步远。周、寿两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彼此关系比较密切。如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说,寿镜吾是城里有名的宿儒,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镜吾的思想比较进步,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反对八股文,在课堂上从不讲授八股文,他教鲁迅的是经史纲要、唐宋诗词、古代散文等。2、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仙台医专时的解剖学骨科教授,在鲁迅作品《藤野先生》的文章中主人公,他治学严谨,对科学有着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教学之余,他整日埋在人骨堆里搞研究。为了讲好解剖学,他对它的发展历史都有过较深入的研究。为了弄清中国女人裹脚对足骨的影响,他不耻下问,虚心向鲁迅请教中国女人是怎样裹脚的,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当鲁迅将情况告诉他后,他还感叹地说:“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他师德高尚,诲人不倦,他发现鲁迅刚入学时日语不够熟练,影响了听课效果,就利用课余时间帮助鲁迅补习日语。在藤野先生的耐心教导下,鲁迅学习成绩突出。3、章太炎章太炎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鲁迅刚刚到日本留学,经常去章太炎的报馆听课。章太炎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令鲁迅折服,而他的革命精神更令鲁迅钦佩不已。章太炎为青年开讲国学,主要是《说文解字》《尔雅义疏》等文字音韵学,以及训诂考据、诸子百家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章先生教学极其认真,那时,他经济拮据,每天仅素食两顿,甚至挨饿,但讲起课来却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逐字解释,滔滔不绝,连续讲一个上午都不要休息。章太炎对鲁迅的文学之路影响很大。

鲁迅最敬重哪位老师?

鲁迅在诸多的老师中,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关于寿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极方正、质朴、博学”。他教学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他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鲁迅父亲病重,亟需一种“三年以上陈仓米”,鲁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寿先生。几天后寿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鲁迅家里,所以后来鲁迅无论求学南京,还是留学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乡便不忘去看望寿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从日本回乡完婚,仅在家十天,也要去寿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进京工作后仍与其保持书信联系,1915年底寿夫人病逝,鲁迅又主动送挽帐致哀。 鲁迅与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同样情深意厚,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译的《鲁迅选集》要定稿时,他回信说:“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直到鲁迅逝世前,他还曾让增田涉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鲁迅认为:“他对我的热心的希望,小而言,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鲁迅对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两位老师复杂些。章太炎因早年热心维新运动的反清革命,成为一个学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报》,鲁迅常去报馆听他讲学。鲁迅不仅折服他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更钦敬他的革命精神。后来,“五四”运动后,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话文运动多年后,他不在维护文言攻击白话,鲁迅素所敬重的老师“原是拉车的好身手,”现在却“拉车屁股向后”了,怎么办?是尊师还是重道?鲁迅选择了后者,写了《趋时和复古》等文章,对章先生进行了尖锐批评。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把他打扮成“纯正先贤”宣布要进行“国葬”;也有一些报刊贬低他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盖起来。于是,鲁迅不顾病重,于逝世前10天写下了著名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为自己的老师鸣不平。 从鲁迅先生与他的三位老师之间的关系来看,鲁迅尊师,便尤其重道,这既是他尊师的标准,也成为后来为师爱生的准则。

上一篇:翠屏山幼儿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