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是什么?
汉字演变的七个阶段:一是甲骨文,二是金文,三是篆书,四是隶书,五是楷书,六是草书,七是行书。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汉字的改革一般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完成的;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连续的、缓慢的、长期的。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钩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正书""真书"。楷书由汉隶蜕变而来,所以历史上还称它为"今隶"。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单间的一种书体,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种书体,因此又可以说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唐人张怀瓘说:"不真不草,是曰行书"。事实上,行书正是为了补救草书难以辨认和楷书书写太慢而产生的。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是什么?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演变的七个阶段:一是甲骨文,二是金文,三是篆书,四是隶书,五是楷书,六是草书,七是行书。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汉字的改革一般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完成的;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连续的、缓慢的、长期的。上古时期(汉字雏形)汉字成系统的出现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仓颉造字,相传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他应该是将经过漫长岁月演变的图形符号加以收集整理,最后再加以规范化与系统化。无论如何,汉字的第一功是非他莫属的。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也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哪七个阶段?
1、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使用于商朝,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中国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由于是用刀契刻的,线条比较纤细。2、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根据甲骨文演变而来,也叫钟鼎文。因为以前青铜器叫作“金”,所以叫作金文。使用于商周时期。由于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线条比较粗壮。3、大篆:又叫籀文,是西周时期周宣王的太史“籀”整理出来的文字,由金文演变而来。其字形线条比较圆转,结构比较复杂。4、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是中国第一批统一文字。小篆的线条基本一致,象形意味减弱。5、隶书:有秦隶、汉隶等,由小篆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7:楷书:也叫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8:行书: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汉字的演变过程经过了哪些阶段?
一、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1、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从商朝开始的。2、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5、隶书:篆书笔画圆转。符号性显然大加强。小篆文字规范了,但书写不方便,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6、楷书: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字形结没有什么变化,书写更为简便。7、草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字形奔放。8、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二、关于汉字1、起源: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还有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遗址刻符、连字成句的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夏墟的水书。早期的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属于初步成熟阶段。这些考古发现可能是汉字起源的重要线索,也可能是各种文字发展的不同源流。2、20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遗址发掘出的陶器上,发现了更完备的文字。这是被学者们确认的迄今为止我国有确切时代的最早的文字。3、简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古代汉语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部首、用字现象一、汉字的形体演变 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 (殷、商) (西周、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2.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二、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 1.部首 (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叫部首。如:札、李、椅、核、树等,其部首是“木”。 (2)以义定部与以形定部 ①《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义类来确定部首,叫以义定部。如,甥、舅均为“男”部,施、旗“※”部。 ②《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方便检字,不再考虑字的意义,纯粹从字形出发确定部首,叫以形定部。如,施、旗均为方部;到(从至,刀声)刀部。 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1)根据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字(词)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是本义,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叫引申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没有联系的叫假借义。 如:戎:本义指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征伐,假借义指你(们)。 (2)造字法四书在探求字的本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表意性由强到弱递减。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会意字间接表意,形声字要把意符、声符、口语读音联系起来才表意。 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 亻儿:人 冫(仌):冰、寒冷 刂(刀):刀、切割 力:力量、用力 匚:盛物的器皿 口:嘴、口 囗:围墙、包围 土:土、土地 女:妇女 子:子女 宀:宫室、房屋 山:山岳 巾:布帛 广(yǎn):宫室 弓:弓箭 彡:修饰 彳:行走 忄(心):心情、心理活动 扌(手):手、手的动作 斤:斧子 日:太阳、季节、时辰 月:月亮 木:树木、木材 欠:张口、出气 殳:打击 毛:毛发 氵(水):水 灬(火):火 牛:牛、牲畜 犭(犬):狗、野兽 王(玉):玉石 瓦:陶器 田:田地 疒:疾病 皿:盆类器皿 目:眼睛、看 石:石头 礻(示):鬼神祭祀 禾:禾类植物 穴:洞穴 立:战立 q(竹):竹子 糹(糸):丝麻绳索 缶:陶器 罒(网):罗网 羽:羽毛、翅膀 耂:老人 耒:农事、农具 耳:耳朵、听 月(肉);肉、肉体 舟:舟船 艹(艸):植物、草木 虫:蛇 行:道路 衣:衣服 见:看 角:兽角 讠(言):言语 豕:猪 贝:钱财 走:行走、奔跑 足:脚、行走 车:车辆 辶(辵):行走 阝 右 (邑):城邑 酉:酒、酒坛 门:门户 阝 左 (阜):山陵、台阶 隹:鸟类 雨:雨类 革:皮革 页(xié):人头 飠饣(食):食物 马:马 骨:骨骼 髟:毛发 鬲:釜锅 鬼:鬼魂 鱼:鱼类 鸟:鸟类 4.注意以下问题 (1)古文字隶变楷化后,原来的象形字不象形了。如: 题:从页,是声。本意指人头。 杂:杂,从衣,集声。五彩相会也。 (2)现代字典辞书上的所谓部首,指的是检字法部首,要仔细分辨才能确定其形旁及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