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金圆券是谁的主意?人名是三个字的。
答案是王云五!
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继法币之后发行的一种纸币,始于1948年8月20日,停于1949年7月3日,历时仅十月余,是中国历史上贬值速度空前的货币。
背景: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后,法币的极度膨胀给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政治军事带来了致命威胁,而国民党政府无法遏制法币极度膨胀,于是不得不改弦更张,取消法币,改发金圆券,以解燃眉之急。
1948年5月,国民政府“行宪国大”后,蒋介石就职总统, 改任翁文灏为行政院长。翁任命王云五为财政部长,俞鸿钧为中央银行总裁。蒋介石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并将此赌注压到翁文灏内阁头上。自此,金圆券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
王云五执掌财政,引起国民政府内外一阵喧哗。王本是商务印书馆的大出版商,于中国文教事业多有贡献,被誉为“学问界恩人”。王云五自称起始无意此职,“在固辞不获之后,惟一的诱惑使我勉允担任此席,就是对于改革币制之憧憬。”各界人士对此任命颇感惊奇,认为王云五与财政金融素少渊源,仅凭其商务的管理经验,无法胜任财政重责。
翁内阁组成后,蒋介石对王云五和俞鸿钧都作了币制改革的指示,要他们分别组织专家研究,拿出具体方案。结果表明,蒋否决了俞鸿钧计划,而采纳了王云五方案。
王云五就职财长,踌躇满志,迅即秘密投入到币改计划的研究中去,自称“无日不是念兹在兹”。费尽一番心思后,王认为“改革币制,一方面固然必须尽力搜求获得可能控制的发行准备金,他方面还须配合其他种种措施。所谓配合的措施,便是关于平衡国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以及管制经济金融等事项。”为此, 他亲自草拟了一道《改革币制平抑物价平衡国内及国际收支的联合方案》。
1948年7月7日,王云五将此案送交翁文灏,二人没有分歧,随即于次日谒见蒋介石。蒋原则上表示同意,但为慎重起见,又指定俞鸿钧及专家严家淦、刘攻芸、徐柏园(注:严家淦时任台湾财政厅长,刘攻芸为中央银行副总裁,徐柏圆为财政部次长。),与翁文灏、王云五一起再加研究,草拟具体办法。至此,作为财政部次长的徐柏园才知道顶头上司王云五竟有这样一个亲自拟定的方案。24日,翁文颢在广播电台发表讲话,称当局正在筹划削减通货膨胀的办法(注:参见《大公报》(沪)1948年7月25日。),但未公开具体内容。
7月9日至28日间,翁文灏、王云五、俞鸿钧及3 位专家对王云五案进行了数次讨论,仅作了少许修改。29日,一同前往浙江旅游圣地莫干山,晋见在此疗养的蒋介石。蒋说:“王云五所拟金圆券方案,设法挽救财政,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都是必要的措施。”他问俞鸿钧印刷新钞票能否赶得上,俞说:“新印金圆券已来不及,但中央银行尚存有新印的钞票,数量足够应用。可以先用飞机密运各中心市场以便总统命令发表后,就作为金圆券发行。”蒋嘱各位先行准备,等候决定。
蒋介石会见翁文灏一行后,当日即离开莫干山,转抵上海。蒋多次就币改方案征询前中央银行总裁张公权。张断言如不减少预算支出,降低发行额,新币必然贬值,物价绝对无法限制,所定20亿元发行额无法保持,恐不出三、四个月就将冲破限关,如果人们对新币不予信任,弃纸币而藏货品,后果将不堪设想。蒋表明他对发行新币的前途忧虑重要,然其意一决,认定币制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非改不可。
8月19日下午3时,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讨论币改方案。王云五不是国民党员,按例不能与会,但会议需要他对改革币制作一说明,故破例出席。会上,币改方案略加修正通过。下午6时, 行政院会议继续讨论已在国民党中政会上通过的币改方案,经过4 个小时的讨论予以通过。当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行政院以全文交广播放。20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及其他有影响的大报,都刊发了这一命令。同时,又公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等4项办法。
8月20日当天,金圆券发行准备监理会宣告成立, 负责监督检查金圆券的发行及准备情形。蒋介石与王云五召见上海工商界、金融界巨头20余人,希望他们支持财经命令。翁文灏在行政院也邀请京沪工商界、金融界人士座谈,希望协力执行各项办法。21日,蒋介石命令各大都市派遣经济督导员,监督各地执行政策,派俞鸿钧为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蒋经国协助督导(注:蒋经国名副实正。上海是中国财金中枢。财经命令能否得以实施,于上海关系甚大。蒋介石派太子亲赴上海督导,足见其用心良苦。);张厉生为天津区经济管制督导员,王抚洲协助督导;宋子文(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为广州区经济管制督导员,霍宝树协助督导。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铁腕措施,普通百姓和工商金融资本家的被迫就范,竟使资金市场与商品市场在币制改革后的40天里,出现了“奇迹”,如收兑金银外汇取得了一定进展,利率有所下降,商品价格也多控制在金圆券发行前的水平。
但是“奇迹”可谓昙花一现。“打虎英雄”蒋经国受扬子案致命打击被迫辞职离沪,金圆券发行极剧膨胀引起物价狂涨。10月26日行政院被迫变通策略,规定:“如系国产货品,按产地收购价格或原料价格予以调整。进口货按进口成本调整。”28日,又决定粮食可自由买卖,货物可计本定价,承认币改失败。11月1日,颁布了《改善经济管制补充办法》,正式宣告放弃限价政策。3日,翁文灏内阁总辞职。行政院长由孙科继任,财政部长由徐堪接任。但王云五并未过度沮丧,他引以自豪的是:为蒋介石政权搜刮了2 亿美元的金银外汇,否则,台湾恐怕要吃香蕉皮了!就此角度而言,王氏的确“功不可没”。
截至11月9日,金圆券已发行19亿余元,与法定20 亿元限额非常接近。俞鸿钧密电蒋介石:军政费增加极巨,请尽快放宽发行限额。11日,行政院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修正人民所存金银外币处理办法》决定取消金圆券发行最高限额;准许人民持有外币,银行开始可以流通;金圆券存入中央银行一年后,可折提黄金或银币;对外汇率由原来1美金折合4金圆券增至20金圆券。
11月20日,中央银行开始办理存款兑换金银业务,并委托中交农三行同时办理。自此,各存兑处人潮如涌,万头攒动,争相挤兑。在上海,许多人头一天晚上露宿在黄浦江边划船上,以待次日破晓到银行优先抢兑。12月23日,约10万人挤兑黄金,因拥挤不堪,导致7人死亡,105人受伤。俞鸿钧因此被免去中央银行总裁职务,由刘芸接替。
金圆券发行限额放开后,顿成一泻千里之势。到11月底,发行32亿元,12月底达到81亿元。到1949年4月, 金圆券发行总额升至5万亿元,5月更增至67万亿元,6月竟达到130万亿元,为1948年8月底的24万多倍。票额也越来越大,从100元、500元、1000 元、5000元到1万元、5万元、10万元,乃至50万元、100万元的大钞, 相继印行,以致有人说当时国统区百业凋零,唯印钞业“欣欣向荣,一枝独秀”。
金圆券“贬值之速,已经不是早晚市价不同,而是按钟点计算了。”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有时一个办公室十来个人,管生活的人领取工资后,先不发给本人,而是先跑到市场换成银元、港币或美钞,再来按人分发。”普通百姓也是如此,拿到金圆券马上就兑换金银或抢购东西。抢购风潮、抢米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全国有40多个城市出现抢米风潮,参加群众17万人。上海抢米风潮一天曾涉及27处。 许多商店的店主、 店员破天荒地说自己的商品质量不好,劝阻顾客别买,顾客哪管那么多,见什么买什么,“有一苦力从货架上抓了几盒青霉素。店主吃了一惊,问他是否知道青霉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说:'管他娘的,反正它比钞票值钱。'”上海“小花园一带的女鞋,连清朝以来几十年最老式的不论大脚小脚穿的各种鞋都被抢购一空。”到1949年5月,金圆券已买不到什么东西了,500万元只能和1948年9月的1元买等量的商品。上海大米每石卖金圆券4.4亿元, 若以每石米320万粒计,买1粒就要130多元。 金圆券发行10个月的贬值速度, 比法币发行14年的贬值速度快得多。
许多地区干脆拒用金圆券了。中央银行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康定、宝鸡、吉安、南昌、哈密、兰州等地分行先后电陈总部:“各该地市面及机关行使银元,拒用金圆券。”连部队也不要金圆券了,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电陈:5月份发出薪饷金券,各部队以市场拒收, 均原封退还。他请求财政部改发银元,以免运送金圆券徒增机费负担。
中国人民解放军4月23日占领南京,5月27日攻取上海,6月5日下令禁止金圆券流通。国民政府逃往广州后,仍继续发行金圆券,但“多数地方已不通用,即在少数尚能通用之城市,其价值亦逐日惨跌,几同废纸。”甚至广州,“所有交易非港币莫属,金圆券则完全拒用。鉴于“恢复金圆券之信用殆不可能,改革币制似已无可避免”,广州国民政府重演故伎,于7月3日停发金圆券,改行银元券(注:一种更短命的纸币, 1949年11月30日停发),发行仅10个月的金圆券就此收场。
蒋介石在1948年10月曾声称:“共产党最怕两件事,一个是世界大战,而明年大战就可爆发;再一个是改革币制,稳定经济。”事实证明, 世界大战爆发只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新货币——金圆券的发行,除了搜刮民财,增加了民愤,导致了更大的经济混乱之外,丝毫没有达到稳定币制、挽救国统区危机的预期目的。台湾著名学者沈云龙甚至认为:“金圆券是大陆沉沦主因。”这种看法似有夸大金圆券影响之嫌。试问,如果不进行币改,继续发行法币,又将如何?究其实质,国民党政府的失败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盘失败。一个千疮百孔、病人膏盲的驱体,非一剂良药就能治愈得了的。相反,中共已是得道多助,众望所归,尤其是在其实力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情况下,国民党政府不管是否取消法币,不管发行不发行金圆券,其最终失败都是注定的结局。
文章摘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01期 作者:李金铮 原题为《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
法币和金圆券体现了国民政府的什么经济政策
法币是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一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圆一元。法币初期与英镑挂勾,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令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实行空前的通货膨胀,使通货增加了11倍,把最大票面额提高到60倍。并限制收兑已发行的法市及东北流通券,规定以金圆券1元比法币300万元、以金圆券1元比东北流通券30万元的比价兑换,金圆券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同时实行暴力“限价”政策,限期收兑民间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禁止任何人持有;限期登记管理民间存放在国外的外汇资产。国民党政府以金圆券代替法币时,法币发行额达到660万亿元,为抗战前夕发行额14亿元的47万倍。本月物价和1947年1至6月平均物价比较,上涨了500万倍至1100万倍。
金圆券泄密案的事由交待
金圆券,是货币史上最短命的货币之一。金圆券的欺骗性和掠夺性之强,历史上很少有能与之相比的。笔者亲眼看到金圆券发行、流通和崩溃的全过程,至今仍历历在目。为了让读者了解金圆券是怎么一回事,它的欺骗性和掠夺性表现在哪里?这是笔者撰写此书的初衷,同时,也想引起加强研究中国近代货币史、金融史的必要性。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这与人民的意愿背道而驰,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注定了必然要失败的命运。1948年上半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军事上连连失败,损失惨重,统治区日益缩小。政治上危机四伏,大有朝不保夕之势。财政上收入不及支出的十分之一,国内、国外负债累累,信用全失,举债无门,只有靠发行货币来弥补差额,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整个工商业濒于破产的地步。农村凋敝不堪,整个社会民怨沸腾,南京国民政府处于四面楚歌之中。国民党并不甘心于失败,遂作出改革币制发行金圆券的决定。其目的:一、把票面骤然缩小三百万分之一,缓和一下人民群众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厌恶情绪;二、定金圆券与法币的比率为一比三百万,等于发行更大面额的钞票,缓解一下现钞短缺的危机;三、金、银、银元、外币禁止人民持有,并限期强行收兑,企图在逃离大陆前,彻底搜刮一次。金圆券虽然规定有含金量,但是不能兑现,与法币无异,仍然是一个空头的价值符号。第一批发行的金圆券,就是库存中无法进入流通的小面额法币。金圆券的金属辅币除一分铜币外,其余都是旧铸法币的辅币,所谓之金圆不过是一场骗局。金圆券的发行准备,名义上是五亿美元,但绝大部分是空的,同样也是一场骗局。通过金圆券发行,各阶层人民金、银、银币、外币损失约二亿美元,间接的经济损失就无法计算了。由于国民政府崩溃迅速,人民存放在国外的外汇资产才幸免于难。国民党逃离大陆前,将库存的金、银和发行准备秘密运往台湾,据不完全统计,有黄金296万余两,白银69000余两,银币5300余万元,外汇全部。金圆券于1948年8月20日开始发行,8月23日正式进入流通,七十多天后的11月11日,宣布《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其他三个办法也作了相应的修改,金圆券贬值百分之八十,实质上就是宣告金圆政策的失败。1949年3月,市场上开始出现拒用金圆券,并迅速蔓延,4月份各地已普遍拒用(包括国营铁路、邮政、电业、交通运输、税务等部门),代之以银元、外币、铜元以及米、棉布等实物,也就是金圆券在事实上已彻底垮台。金圆券从发行到垮台,时间并不长,却在货币史上留下不能忘记的一幕。
我有一张1945年中央银行的一百万元的金圆券,现在还值钱吗?谢谢
金圆券100万面值相对来说比较值钱,因为是末期,发行时间很短就被银元券取代了。而且,发行这个面值时全国很多地方都已经解放,流通使用过这个面值的地区相对来说比较狭小。在残存流通地区,老百姓已经不信任金圆券了,纷纷以金银为媒介进行交易,甚至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来交易,造成它的发行投放严重受阻。
所以,这些因素一叠加,现在留下来的百万面值金圆券相对其他面值来说并不算多。八成新的中华书局版市场价现在在1000块左右一张,品相越好越贵。【摘要】
我有一张1945年中央银行的一百万元的金圆券,现在还值钱吗?谢谢【提问】
金圆券100万面值相对来说比较值钱,因为是末期发行,时间很短就被银元券取代了。而且,发行这个面值时,全国很多地方都已经解放,流通使用过这个面值的地区相对来说比较狭小。在残存流通地区,老百姓已经不信任金圆券,纷纷以金银为媒介进行交易,甚至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来交易,造成它的发行投放严重受阻。所以,这些因素一叠加,现在留下来的百万面值金圆券相对其他面值来说并不算多。目前,八成新的中华书局版市场价在1000块左右一张,品相越好越贵。【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