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表山猫的外形特征
体长 50-60 cm 、尾长 23-24 cm、体重 3-5 kg。体型残留原始的特征,比一般猫略为粗胖,躯干很长,四肢粗且短。身体背面、侧面为暗褐色,腹部较淡,侧面在灰褐色的部份有不明显的暗色小斑纹散布。肉球比一般猫大,尾巴也很粗,尖端有些许毛成簇,使得外观上看来更粗。鼻梁很大,眼睛周围有白黑条纹。耳朵很圆,尖端没有耳壳里的前头房毛。耳朵背面和许多山猫类同样有被称呼为“虎耳书斑”的黑色边缘以及白色斑纹。牙齿28个,较一般猫少了一对上颚前臼齿。
西表山猫的生活方式
至今尚未明朗。半夜行性,除繁殖期会成对行动外,平时均单独生活。主要在沿岸地区高度较低的区域生活,喜欢湿地和川边。平时在地面生活,但会爬树及游泳。食物来源广泛,会捕食鸟类、鼠类、蜥蜴、蛇、青蛙、虾、小河蟹、昆虫等,有时也会捕捉幼野猪,也有潜水捕捉猎物的习性。被人圈养的西表山猫“ケイ太”除了肉类以外,每天也吃嫩草。多数山猫可以迅速确实的以獠牙插入猎物的脊髓来杀害猎物,但还不确定西表山猫是否也是如此。在岛上没有天敌,为唯一的肉食哺乳类动物,位于岛的食物链的顶点。
西表山猫的西表山猫
学名:Felis iriomotensis(P.b.iriomotensis)琉球特有亚种,只分布于琉球列岛八重山群岛中西表岛,于山间湿地、河川比较容易发现。在当地的方言中,西表山猫被称作“ヤママヤー”(山里的猫)、“ピンギーマヤー”(逃走的猫)及“ヤマピカリャー”,可以得知西表山猫并不是由家猫野生化而成的野猫。1965年3月,琉球(日本称之为冲绳)被美国划给日本政府“管辖”后,动物作家户川幸夫收集到了西表山猫的头骨及毛皮标本,并进行相关研究。1967年捕获了野生个体(公、母猫各一)。同年,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馆长今泉吉典,将西表山猫作为新品种命名,在学会上发表。在当时,前一次发现野生猫的新品种已是70年前的事情,因此这被当作20世纪生物学上最大的发现。而西表岛的面积只有约290平方公里,这也是世界上有山猫存在的岛屿中最小的。
猞猁与山猫的区别
猞猁与山猫没有区别。它们是同一类动物,山猫是中小型猫科动物的统称,猞猁是山猫的一种。猞猁是山猫,俗称叫做山猫,不过山猫的叫法不光是指猞猁,还指短尾猫、荒漠猫、安第斯山猫、西表山猫等。猞猁是猫科、猞猁属的动物,样子很像是家猫,但是体型要比家猫大很多,身体粗壮,四肢较长。猞猁,别名猞猁狲、马猞猁,属于猫科,学名为lynx,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喜独居,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喜欢捕杀狍子等中大型兽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的形态特征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体重40千克左右,体长90至130厘米。身体粗壮,四肢较长,尾极短粗,尾尖呈钝圆。耳尖上有明显的丛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脊背的颜色较深,全身都布满略微像豹一样的斑点,这些斑点有利于它的隐蔽和觅食。毛色变异较大,有乳灰、棕褐、土黄褐、灰草黄褐及浅灰褐等多种色型。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只直立的耳朵的尖端都生长着耸立的黑色笔毛,约有4厘米长,其中还夹杂着几根白毛,很象戏剧中武将头盔上的翎子。
山猫和猞猁有什么区别lynx
没有区别,是同一类动物。山猫是中小型猫科动物的统称,猞猁是山猫的一种。
猞猁,别名猞猁狲、马猞猁,属于猫科,学名为lynx,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喜独居,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喜欢捕杀狍子等中大型兽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