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式火箭是怎样的?
为了战胜地球引力进入太空,我们必须利用火箭。然而单级火箭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首先提出了“火箭列车”的概念,就是把两节以上的火箭串联或并联起来,组成一列多级火箭来提高火箭的速度,最终使末级火箭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多级火箭利用了一种质量抛扔原理,即火箭发射后,把已经完成任务的无用的结构抛掉,使火箭发动机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用于提高火箭的动能,从而间接地减轻火箭的结构质量,实现“轻装前进”。这样,在使用同样性能的火箭发动机和相同技术水平的箭体结构的条件下,用单级火箭无法达到的第一宇宙速度,而用多级火箭就能实现。
世界各国现有运载火箭数十种,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但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级首尾相连的串联式火箭;另一类是下面两级并联、上面一级串联的火箭,也称捆绑式火箭。运载火箭的大小,由其飞行任务的有效载荷和飞行轨道而定。若飞行轨道相同,有效载荷越重,则火箭起飞质量也越大;若有效载荷不变,飞行轨道越高,火箭的起飞质量也越大。在通常情况下,发射一颗质量为1吨的卫星,运载火箭质量为50~100吨。如美国发射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全长110.7米,直径10米,起飞质量为2840吨;而阿波罗飞船的质量只有41.5吨。“土星5号”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火箭列车”,它由三级火箭串联而成。
大多数“火箭列车”都属于串联式多级火箭,因为这种火箭的级间分离容易实现,成为运载火箭首选的结构。而捆绑式火箭是把若干助推火箭均匀地成双捆绑在芯级火箭的四周,火箭发射后助推火箭首先工作,完毕后再与芯级火箭分离。捆绑式火箭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整个火箭的长度,因为助推火箭不单独占有火箭的长度,从而避免了因火箭细长比太大而给结构制造和飞行所带来的种种困难。由于捆绑上去的火箭不增加火箭的总长,我们也把这部分的火箭称为半级火箭,如两级火箭加上捆绑,就称作两级半火箭。
但是,捆绑式火箭在技术上难度更大。因为火箭在飞行中级间分离,一要绝对安全可靠,二要不因分离而影响芯级火箭的工作和姿态。捆绑式火箭采用侧向分离,相对串联式火箭的纵向分离,技术复杂性要高得多了。我国的“长征二号E”和“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就是在原有的二级和三级火箭基础上,分别在芯级增加了四个捆绑上去的助推火箭。相对未捆绑的火箭,它们的运载能力都提高了3倍多。
首次把捆绑技术应用在火箭上的,是前苏联著名的航天总设计师科罗廖夫。1957年,他用一枚洲际导弹作芯级,在其周围捆绑4台助推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捆绑技术除在运载火箭上广泛使用外,某些导弹武器也有采用。
什么是捆绑式火箭?
分类: 体育/运动
问题描述:
就是长征二号E捆绑式火箭,捆绑式火箭是什么意思?请详细回答......
解析:
有个FLASH给你介绍:
flacity/flash/1/10/52/200604162057
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简称长二捆,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长二捆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LEO)有效载荷。配以合适的上面级,可进行中高低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卫星的发射。长二捆火箭的研制成功,使我国首次突破了助推器捆绑技术、首次研制成功了推进剂利用系统和大型发射台等36项关键技术,为我国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二捆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9.5吨。全箭起飞质量460吨,全长49.7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4.2米。它的一子级和二子级使用偏二甲肼(UDMH)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在长二捆火箭的第二级上安装一个固体发动机可用于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该组合在1995年11月和12月成功地发射了亚星二号和回声一号卫星。在长二E火箭的第二级上安装一个变轨上面级-ETS,可以承揽中轨道多星发射任务。
全箭由箭体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分离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组成
什么是捆绑式火箭?
为了战胜地球引力进入太空,我们必须利用火箭。然而单级火箭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首先提出了“火箭列车”的概念,就是把两节以上的火箭串联或并联起来,组成一列多级火箭来提高火箭的速度,最终使末级火箭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多级火箭利用了一种质量抛扔原理,即火箭发射后,把已经完成任务的无用的结构抛掉,使火箭发动机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用于提高火箭的动能,从而间接地减轻火箭的结构质量,实现“轻装前进”。这样,在使用同样性能的火箭发动机和相同技术水平的箭体结构的条件下,用单级火箭无法达到的第一宇宙速度,而用多级火箭就能实现。世界各国现有运载火箭数十种,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但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级首尾相连的串联式火箭;另一类是下面两级并联、上面一级串联的火箭,也称捆绑式火箭。运载火箭的大小,由其飞行任务的有效载荷和飞行轨道而定。若飞行轨道相同,有效载荷越重,则火箭起飞质量也越大;若有效载荷不变,飞行轨道越高,火箭的起飞质量也越大。在通常情况下,发射一颗质量为1吨的卫星,运载火箭质量为50~100吨。如美国发射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全长110.7米,直径10米,起飞质量为2840吨;而阿波罗飞船的质量只有41.5吨。“土星5号”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火箭列车”,它由三级火箭串联而成。大多数“火箭列车”都属于串联式多级火箭,因为这种火箭的级间分离容易实现,成为运载火箭首选的结构。而捆绑式火箭是把若干助推火箭均匀地成双捆绑在芯级火箭的四周,火箭发射后助推火箭首先工作,完毕后再与芯级火箭分离。捆绑式火箭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整个火箭的长度,因为助推火箭不单独占有火箭的长度,从而避免了因火箭细长比太大而给结构制造和飞行所带来的种种困难。由于捆绑上去的火箭不增加火箭的总长,我们也把这部分的火箭称为半级火箭,如两级火箭加上捆绑,就称作两级半火箭。但是,捆绑式火箭在技术上难度更大。因为火箭在飞行中级间分离,一要绝对安全可靠,二要不因分离而影响芯级火箭的工作和姿态。捆绑式火箭采用侧向分离,相对串联式火箭的纵向分离,技术复杂性要高得多了。我国的“长征二号E”和“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就是在原有的二级和三级火箭基础上,分别在芯级增加了四个捆绑上去的助推火箭。相对未捆绑的火箭,它们的运载能力都提高了3倍多。首次把捆绑技术应用在火箭上的,是前苏联著名的航天总设计师科罗廖夫。1957年,他用一枚洲际导弹作芯级,在其周围捆绑4台助推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捆绑技术除在运载火箭上广泛使用外,某些导弹武器也有采用。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一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1970年成功发射。在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此卫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那么,”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意义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首先,我国拜托了美国、苏联、法国、日本的科技垄断。人造卫星的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物理计算和生化知识,也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考验。但要成功发射人造卫星,除了需要准备卫星之外,还需要准备良好的火箭发射器,火箭发射器的研究也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好的火箭发射器,那么很可能在发射的过程中发生爆炸,也会在全球的注视下,成为所有人的笑柄。我国卫星的研发成功,也正好代表了我国也有能力自行制造卫星。其次,卫星发射成功,也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国家越强大,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就更有话语权,就更有底气宣誓我们的主权,是否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的国际地位有很大关系,所以中国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也使得中国更能”挺起腰板“了。最后,推动了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增强了走自主创新道路的自信。对于卫星发射的成功,使得中国人民更加相信,中国人民可以靠自己研究出来更先进的东西。在当下,中国航天技术已经有了从模仿到创新再到领跑的实质性的飞跃,也使得中国人民更加自信,也对创新充满动力。如果有建议,欢迎再下方评论留言。
我国是哪年哪月哪日发射首颗卫星
我国是197年4月1日发射首颗卫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东方红一号装载卫星和火箭的专列于197年4月1日抵达位于酒泉的卫星发射基地。197年4月17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进入2号发射阵地。197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由于电池寿命有限,卫星工作28天(设计寿命2天)。在此期间,卫星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197年5月1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停止发射信号;但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太空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