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有哪些人?
1955年开国上将以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名单如下:1、王平;2、王震;3、王宏坤;4、王建安;5、王新亭;6、韦国清;7、乌兰夫;8、邓华;9、叶飞;10、甘泗淇;11、吕正操;12、朱良才;13、刘震;14、刘亚楼;15、许世友;16、苏振华;17、李达;18、李涛;19、李天佑;20、李志民;21、李克农;22、李聚奎;23、杨勇;24、杨至成;25、杨成武;26、杨得志;27、宋任穷;28、宋时轮;29、张宗逊;30、张爱萍;31、陈士榘;32、陈再道;33、陈伯钧;34、陈明仁;35、陈奇涵;36、陈锡联;37、周桓;38、周士第;39、周纯全;40、赵尔陆;41、洪学智;42、钟期光;43、贺炳炎;44、郭天民;45、唐亮;46、陶峙岳;47、萧华;48、萧克;49、阎红彦;50、傅钟;51、傅秋涛;52、韩先楚;53、董其武;54、彭绍辉;55、赖传珠。这五十五名上将级别为:一、正兵团级33名。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二、副兵团级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四、准兵团级1名。贺炳炎。五、无军队级别者2名。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扩展资料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1956年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1958年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国上将;人民网-开国上将纪念馆
57位开国上将排名是怎样的?
57位开国上将
1955年中国开国上将排名(官方)
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
楚 李 涛 傅 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傅 钟 萧 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 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 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榘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叶 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
夫 周 桓 杨 勇 李志民 赵尔陆
57位开国上将
贺炳炎(1913—1960) 李克农(1899—1962) 甘泗淇(1903—1964) 刘亚楼(1910—1965)
赖传珠(1910—1965) 赵尔陆(1905—1967) 杨至成(1903—1967) 阎红彦(1909—1967)
郭天民(1905—1970) 李天佑(1914—1970) 李 涛(1905—1970) 谢富治(1909—1972)
陈伯钧(1910—1974) 陈明仁(1903—1974) 彭绍辉(1906—1978) 苏振华(1912—1979)
周士第(1900—1979)
邓 华(1910—1980) 王建安(1907—1980) 陈奇涵(1897—1981) 傅秋涛(1907—1981)
杨 勇(1912—1983) 黄永胜(1910—1983) 王新亭(1908—1984) 周纯全(1905—1985)
肖 华(1916—1985) 许世友(1906—1985) 韩先楚(1913—1986) 唐 亮(1910—1986)
李志民(1906—1987) 乌兰夫(1906—1988) 陶峙岳(1892—1988) 朱良才(1900—1989)
董其武(1899—1989) 韦国清(1913—1989) 傅 钟(1900—1989)
钟期光(1909—1991) 宋时轮(1907—1991) 刘 震(1915—1992) 王 震(1908—1993)
陈再道(1908—1993) 李 达(1905—1993) 王宏坤(1909—1993) 周 恒(1909—1993)
杨得志(1911—1994) 李聚奎(1904—1995) 陈士榘(1909—1995) 王 平(1907—1998)
肖华的人物简介
肖华他出生于贫苦工人家庭。其父母都是共产党员,他家是中共兴国县地下党组织的交通站。其父母后来都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肖华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代投身革命,经常担任送信任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20日参加兴国暴动。在暴动的头一天晚上,他邀集几名共青团员悄悄摸到全城反动分子的门前,在门上用木炭画了记号。暴动时,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全城反动分子一网打尽。伪公安局长肖敬安被抓获。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城,肖华第一次见到了他。毛泽东在潋江书院崇圣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肖华是年龄最小的学员。同年12月,年仅13岁的肖华便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他奔走区乡,发动青年参加共青团组织,还以共青团员为骨干,组织少年先锋队。他的组织才能深得毛泽东称赞。1930年3月被调入中国工农红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1933年夏,肖华主持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向中央提出了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不久,在中央苏区掀起扩红高潮,组建起“少共国际师”,17岁的肖华被任命为师政治委员,他率领这支年轻的队伍投入反“围剿”激战。1934年,在广昌驿前高虎脑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领少共国际师同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格斗,与兄弟部队一起挫败了敌军三个主力师的进攻。长征中肖华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二师政治委员。1935年3月21日,他指挥抢渡乌江先遣部队,冒着风雨,勇猛果敢再渡乌江,巩固和扩大乌江渡口阵地,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了乌江。在越过大凉山时,他率先遣队向彝民耐心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协助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他带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入敌阵,速战速决。到达陕北后,他参与指挥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战役。在东征的兑久峪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左腿负伤。抗日战争开始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名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1937年11月,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与陈光一起指挥了广阳、义棠镇、午城、井沟等战斗。1938年6月,年仅22岁的肖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于1938年7月中旬率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晓行夜宿,渡过汾河,穿过同蒲路,横跨太行山,越过津浦线,深入敌后的冀鲁平原,于1938年9月27日抵达山东乐陵县城。国民党委派的乐陵县长牟宜之没想到肖华如此年轻,说还是个“娃娃”,从此,八路军“娃娃司令”的名字便在冀鲁边不胫而走。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后,肖华深入发动群众,迅速打开了局面,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肖华出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员,加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鲁西的政治、军事力量。由于肖华所部英勇善战,当地群众称之为“肖华支队”。1940年7月,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讨逆军,肖华任华北讨逆野战军政治委员、鲁西行政公署主任。他和司令员宋任穷一起,发动讨伐汉奸石友三战役,共歼石军2万余人,铲除了石友三顽固派的社会基础,粉碎了敌人妄图挤走八路军的企图。1943年3月,中央批准成立新的山东军区,肖华任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协助罗荣桓指挥山东军民粉碎了日寇的频繁“扫荡”。抗战胜利后,肖华奉命率山东部队4个师横跨渤海,进军辽东,并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在东北,他指挥部队长途奔袭,歼灭日伪残余2万余人和难以计数的小股土匪。1946年1月5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空袭沟帮子、盘山地区,夺取营口。肖华指挥部队奋起还击,歼敌1759人,取得保卫营口首战胜利。从营口撤出后,又与号称“国内无敌”的国民党新六军及五十二军大战沙岭子,三战本溪,击毙敌五十二军副军长郑明新、二十五师师长刘世懋。撤出本溪后,肖华又指挥部队发起鞍(山)海(城)战役,歼敌一八四师五五一团和五五团一个营,毙伤敌人1200余名,俘敌团长以下官兵2100余名,迫使敌师长潘朔端率2700多人起义。党中央、毛泽东专门致电表扬:“鞍山战斗打得很好。”1946年10月,杜聿明亲自指挥8个师计10万之众再次进攻辽东,与肖华较量。肖华成竹在胸,选择杜聿明号称“千里驹”的敌二十五师开刀,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二十五师孤军冒进,在新开岭打伏击。肖华亲赴前线指挥。战斗结束,共毙伤敌团长以下3150人,俘敌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以下5877人,敌二十五师8000余人全部被歼。新开岭战役,创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中首次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先例。1946年11月后,肖华出任中共南满分局副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在围困长春战役中,他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了国民党六十军和新七军先后起义和投诚,和平解放了长春。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肖华任“四野”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3月31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北平香山接见并宴请各位“四野”师以上干部。当肖华给毛泽东敬酒时,毛泽东笑着说:“肖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他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参与领导制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954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他创作的《长征组歌》,周恩来生前一共看过7次演出,能一字不漏地唱下全部歌词,在弥留之际还提出再听一次《长征组歌》。“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总政阎王殿”大冤案,对他进行恶毒诬陷和残酷迫害,使他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1975年恢复工作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共甘肃省委书记。他努力探索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总结新时期部队建设的经验,写出了《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要论文。生前著作还有《铁流之歌》、《艰苦岁月》等。1977年4月肖华出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韩先楚在为肖华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说:“肖华同志在很长时间里担任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肖华同志文武兼备,军政兼优。论武,他有统军之才,当过纵队司令、军区司令;论文,他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从红军的青年部长一直到人民解放军的政治部主任;论才,他能诗善文,《长征组歌》早已家喻户晓。因此,周恩来总理说肖华人才难得……”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35年,曾被选为国际共产主义青联第六届执行委员。1949年7月,被选为第二届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理事。1985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肖华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肖华之妻:王新兰后代:肖华和妻子王新兰共有5个孩子。1944年在沂蒙王新兰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肖雨。1945年肖华率部挺进东北后,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男孩下面,又是3个女孩。分别是肖雨、肖云、肖霜、肖露、肖霞。
肖华近况如何
肖华不是公众人物,与张艺谋离婚后就没有在公众视野里出现过。肖华是张艺谋的前妻,西影厂下岗职工,张艺谋和肖华初中相识,两人于1978年领取了结婚证。1988年张艺谋与肖华离婚,1992年,肖华出书《往事悠悠》,披露了她与张艺谋的婚姻如何因巩俐的介入而走向终点。现在的她住在北京一个小区,是一位普通的市民,2018年曾被网友拍到,完全是一个普通人的模样。情感经历:张艺谋和肖华的爱情始于一起去农村“插队”时,在“插队”三年的时间里,张艺谋为肖华“烧水洗头”同住一个窑洞,时间长了,日子久了,张艺谋与肖华谁也舍不得谁。“插队”生涯结束后,肖华与张艺谋分配到了两个不同的厂子里,相隔很远,对于一对初恋恋人来说现实实在是有点残酷,不过肖华对张艺谋的执著,对张艺谋刻骨铭心的爱,不管有多难,她都没有放在眼里,去给张艺谋洗衣服,去给张艺谋下面条吃。有一次张艺谋发高烧去了西安的医院就诊,肖华知道了毫不犹豫的去医院照顾张艺谋直至他病情好转,他们之间的爱情除了肖华拼命的努力外,张艺谋也相当珍惜,张艺谋拒绝了别人的好意介绍对象。1979年,张艺谋和肖华终于修得正果,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张艺谋考进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当摄影师。1983年,张艺谋和肖华的恩爱有目共睹,每次出差都会给她带礼物。张艺谋与肖华结婚不久,女儿张末出生,正在拍电影的张艺谋,接到电话时高兴得跳了起来。1988年在女儿张末7岁那年张艺谋由于种种原因与肖华离婚。张艺谋之后和巩俐相恋8年也分了手,而后一直单身。他一直在经济上资助肖华,肖华从西影厂下岗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