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人称称谓
1. 古代文化常识特殊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特殊称谓 1.古代特定的称谓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一)直接用敬称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词做尊称的有:“先生、吾子”;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三)用形容词来称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
二、谦称:谦称是谦虚的自称,分两种:一是:“我”,分四类::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用姓、用名。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不毂、孤”表示谦下。
二是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分三种: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兄、愚弟、愚见、愚意;敝国、敝邑;贱体、贱躯、贱息(在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小女、小儿、小号。微臣;卑职。
二 是用动词来修饰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思、窃念、窃闻;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三 是用名词示谦下。
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
“家”、“舍”都可译成“我的”。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
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
尊称都属于他称。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业。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子13岁。志学:15岁。
及笄:女子15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16。
弱冠:20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而立:30岁。
不惑:40岁。天命:50岁。
知非之年:50岁。耳顺、花甲之年:60岁。
古稀:70岁。耄耋:80、90岁。
期颐:百岁之人。
2.姓名字号的古代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别是长辈,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讳,将这个字给改掉,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直系的祖先其实也算在这个范畴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讳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贵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级和皇帝,名字当中不得带他们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讳,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杀身之祸。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3、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扩展资料: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表字
百度百科-号
3.古代文化常识知多少
、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纂】 【二十四史】 【史记】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书编写方式】 ·文史典籍。
4.关于古代文化常识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何谓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5.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如下:1、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 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4、称溢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溢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为缪丑则是一种“恶溢”。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