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如下:1、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2017年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产生原因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剥削阶级已经消灭,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较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这一阶段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中心任务。把握好这一主要矛盾是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和策略的主要依据,是制定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石。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创造历史伟业的动力,也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源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是时时刻刻展现在中华大地上人们纷繁复杂的现实利益的动态表达,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递增性的特点。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要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递增性方面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认识和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工作中多关注人民的需要,关怀群众的生活,关切到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把握共性又把握特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保障、可持续。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首先要理解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来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来自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
新时代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生产方面,生产力水平极大提升。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生产总值达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但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全面性科学发展要求更加迫切。相关内容解释: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这一表述转变的依据是,一方面经过多年的艰辛奋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总体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质更高、范围更广。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出现了多样化、更高层次的要求,“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表述不足以囊括人民各方面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在经济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