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出处是哪?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新五代史·唐明宗纪》,意思就是说,用敌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敌人,或者用敌人对待敌人的方式来对待敌人,后来形容以同样方式回击敌人,出处是《新五代史·唐明宗纪》记载了后唐明宗用这句话教训他儿子的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对待敌人要用敌对的方式,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恶制恶,以暴制暴,这是后唐明宗教给他儿子的道理,后来他的儿子用这个道理教训他的敌人,他的敌人用这个道理教训他的敌人,结果两个人的敌我关系都缓和了,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这是后唐明宗的一个智慧的故事,这是后唐明宗用这个故事教育他的儿子,后来他的儿子也把这个故事教育他的敌人。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哪里
出处为《汉谟拉比法典》。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意思就是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咬对付牙咬。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攻击,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汉谟拉比法典》(TheCodeof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公元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造句:
1、赦免之所以是特别的,就在于它违背了法律背后那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古老法则,在法律之外开启了不可能的空间。
2、鲁迅说过"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3、“小矮人”看起来弱,其实跑得快着呢!果然,大姐姐追着追着就丧气了,本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却落个“自讨苦吃”。
4、不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知道怎么在作文里尽情地贬低她了!我扭过头,提起笔,“刷刷刷”地把胸的“竹子”宣泄出来。
5、但现实社会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暴易暴的多,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德报怨,以善报恶的少。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处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处 出处《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翻译: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近义词:针锋相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反义词:退避三舍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造句 1、“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样“还”下去是没有结局的。 2、你要小心你的对手。常言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吗? 3、我们应该原谅伤害过我们的人,不应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4、尽量不再去埋怨别人,做不到以德报怨,也要努力地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从我的信条中剔除。 5、老师虽然没有批评,但是这招“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却彻底地把我制服了。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yǐ yǎn huán yǎn,yǐ yá huán yá ] 比喻用对方所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意思就是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咬对付牙咬。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攻击,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出处为《汉谟拉比法典》。造句: 1.以怨报怨,损人不利己。通常人的第一反应正是如此,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打击报复,但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这样只能让你在他人心中的地位降低,没有一点好处。 2.我们应该原谅伤害过我们的人,不应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3.对敌人,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寸步不让,斗争到底。 4.对于侵略者,我们绝不能退缩,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5.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样下去是没有结局的。以牙还牙近义词: 针锋相对: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以毒攻毒: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邻里团结,友善互助。
这是非常高大上的一种传统美德。与一般人而言,这是绑在道德十字架上的事,是挂在小区墙壁上的宣传标语。
当我们的小孩遭受邻居小孩攻击时,会想起这一美德。然而,当自己的小孩攻击邻居小孩时,大多人都会忘记这个八个字。
面对此情此景,大部分攻击者的父母会阻止、谴责自己的小孩。但也有不少攻击者的父母,他们会在阻止自己小孩攻击其他小孩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小孩的勇敢和胆大投来一股赞许的目光。
当我们的小孩被人攻击时,我们能清楚地辨清事情的性质——攻击他人是有损道德与和平的恶意行为。但是,当我们的小孩主动攻击他人时,我们对事情态度就会彻底改变。难道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性质就会改变吗?
显然不是。
巴斯(A. H. Buss)明确指出,攻击指任何伤害他人的行为,不管其是否有伤害的目的或动机。研究者(
D. Zillmann,1979)认为攻击是对他人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的企图。
攻击就是攻击,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是铁板钉钉的事。
小孩遭遇攻击,如果被被攻击的小孩父母试图通过讲道理,教育发起攻击的小孩来改变这一现状,这不仅徒劳无功,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为这事,朋友曾在上面栽了筋斗。朋友小孩今年五岁,屡被邻居小孩攻击。为此,朋友多次教育邻居小孩:打人不对。结果,这种教育一多,对方的攻击愈加频繁。更要命的是,每次当邻居小孩攻击朋友小孩时,一旁的大人还会嘲笑他小孩胆小怕事。这令朋友苦恼不已。
莫非被人攻击不是一件值得让人同情可怜的事?莫非受人攻击必须以暴制暴才能受人尊重?莫非受人攻击时所有的道德行为变成了一页废纸?
有学者为此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面对他人攻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让攻击者为攻击付出沉重代价,让攻击者明白与你和平相处是与你相处的最低代价。只有做好反攻击的准备,随时打击攻击者,道德的光芒才焕发生机。
假如有人给你一巴掌,你就还其一拳;假如有人给你一棒,你就还人一刀……。这是一件让人痛快淋漓的相处模式。虽然按此逻辑,最后可能动刀动抢,会有人近监狱,但这只是理论的逻辑腿短,事实是,攻击者在攻击你之前,总会傻傻的计量一下该付出的代价的。当这个代价大到攻击者难以承受时,道德、文明、礼貌这些传统的美德就开始光芒闪耀了。
生活是一本五彩斑斓的奇怪大书,面对他人的攻击,所有的道理都是“软蛋”,所有的道德都是“摆设”,唯一的真理就是——让攻击者付出代价。
只有代价,才能让攻击者明白:“与你和平相处”原来如此的实惠。只有代价,才能让道德的光芒,不被淹没。
高中时,班上一男生常被同坐欺负,退无可退时,男生奋起反击,直接将对方打趴下。这场架事虽然遭到了班主任的严厉谴责,但却让该男生赢得了应有的尊严,更让欺负他的家伙以后对他只有望而却步的份了——爱攻击他人的人本就如同疯狗,与疯狗讲道理就好比对牛弹琴,只有让攻击者付出代价,才是唯一的真理。
朋友无奈之下,开始鼓励小孩出手反击,狠狠打击。这样多次的奋起反击之后,邻居小孩见付出的代价日渐增大,嚣张气焰也就大打折扣了。一旁的大人纷纷为其小孩鼓掌加油。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旁观者对被攻击的态度。
没有人会可怜被攻击的弱者。
当我们遭受他人攻击时,奋起反击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让攻击者付出沉重代价,道德的光辉才会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