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是怎么发电的?
核电站是怎么发电的:简单的说,核裂变产生热量,加热水产生水蒸汽,水蒸汽推动涡轮机,涡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目前国内主流的是压水堆,也就是核裂变产生热量,加热水,热水通过热交换器加热外部的水使之变成水蒸汽,水蒸汽推动涡轮机,涡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其结构复杂,成本高,效率低,但好处是可能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水被完全封闭在堆芯的安全壳内,不会对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核电站是实现核裂变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与火电站最主要的不同是蒸汽供应系统。核电站利用核能产生蒸汽的系统称为“核蒸汽供应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核燃料的核裂变能加热外回路的水来产生蒸汽。从原理上讲,核电站实现了核能-热能-电能的能量转换。从设备方面讲,核电站的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起到了相当于火电站的化石燃料和锅炉的作用。
什么是核电站?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难题,如何解决能源匮乏的问题迫在眉睫。核能作为一种重要能源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而想要拥有核能就得有发电站,因此核电站的兴建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核电站是指通过适当的装置将核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基础设施。核电站的系统和装备是由两个重要部分构成,核岛和常规岛。核岛是指核的设备和系统,常规岛则是指常规的设备和系统。核电站一般情况下都是修建在海边的,而之所以这么做则是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核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在海边用水方便,同时还能够避免淡水资源的浪费,毕竟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利用过的水是不能够循环利用的。其次就是因为沿海地区对于电力的需求更大,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沿海地区相对来说经济更为发达,建设了大量的工厂。把核电站建立在海边,能够方便工厂的供电。还有就是考虑到安全性,因为核电站的许多设备和物质都是具有一定放射性的危险物品,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发生泄漏,那么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害。今年以来,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能源紧缺问题,煤炭、电力、原油、天然气等的供应不充分。这一系列问题也导致市场经济受到影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黎巴嫩因为燃料耗尽从而使得全国大范围内停电;印度煤炭紧缺,价格从每吨60美元疯狂飙升到每吨200美元,整个翻了三倍不止;孟加拉的天然气价格更是“涨疯了”,交易价格在30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毕竟马上冬天就要来临了,也实属没有办法;英国则是各种能源短缺,缺电、缺油、缺天然气等等。德国作为欧洲的大国,也没有逃脱能源危机的命运。但是目前德国却宣布将在2022年关闭三座核电站,这也是德国仅存的三座核电站。这一举动不禁让大家感到惊讶,毕竟之前德国将近四分之一的电力都是依靠核电站提供的。同时德国还计划在2038年之前关闭所有煤电厂,2050年之前不再使用天然气。不过虽然核能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能源,但是却也有着一定的弊端,毕竟带有很强的辐射,具有一定风险,同时核电站修建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德国可能是出于这一考虑,才选择在明年弃用核电站。传统能源的退出也意味着新能源的“上场”,如今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技术日渐成熟,相信在日后也一定能够逐渐普及使用,并最终占领能源市场,更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日本有多少个核电站
截至2021年,日本有65个核电站(该数据2018年统计)。
截至2021年,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日本建设的核电站有65个。(该数据2018年统计)
核电站的开发和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美国最先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性核电站。1954年苏联也建成发电功率为5000千瓦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发电功率为9万千瓦的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上述实验性的原型核电机组被称为第一代核电站。
日本为什么要建那么多核电站?
因为日本资源匮乏,为了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所以兴建核电站。核电站是指通过适当的装置将核能转变成电能的设施。核电站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使核能转变成热能来加热水产生蒸汽。技术要求:不断改善核电的经济性核能要大规模发展,必须提高经济竞争能力,也就是要求更加经济的核能技术,更低造价,更低的发电成本。满足防核扩散的要求最重要是严格控制分离钚的生产,研究新的燃料循环工艺。实行核电站与后处理一体化,采用高温冶金法后处理工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电站